渡河到清河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渡河到清河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渡河到清河作原文翻譯及賞析1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淼漫連雲霞。

  古詩簡介

  《渡河到清河作》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作於王維居濟州期間,詩中描繪的是黃河下游的景緻,深沉、壯觀、氣勢磅礴,抒發了思鄉之情,發人遐思,言有盡而意無窮。全詩把山水寫得崔嵬崢嶸,黛色蔥鬱,氣勢廓大,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的明朗風格。

  翻譯/譯文

  我揚帆行舟黃河上,秋水匯積遠接天涯。

  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

  順流前行又有城鎮閃入眼中,宛然可見郊野的桑麻。

  回頭瞻望我的故鄉京洛,只見洪波浩渺遠連雲霞。

  註釋

  ⑴河:指黃河。清河:唐貝州治所清河縣,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濟州屬河南道,貝州屬河北道,由濟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⑵大河:即黃河。《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

  ⑶“積水”句:謂河水廣大,與天相接。積水,指積聚的水。《淮南子·兵略訓》:“是故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堤,若轉員石於萬丈之溪。”

  ⑷“天波”二句:謂水天一色,初無所見,遠處忽現人煙稠密的郡城,彷彿水天相接出拆開一個口子。天波,指天空的雲氣,形容極為高遠。拆,裂,開。郡邑,當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縣(今山東聊城東北)。唐時濟州治所(今山東茌平西南)與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濟州治所渡河,首先即當抵達博州聊城。

  ⑸城市:即指清河。據《元和郡縣誌》卷一六載,博州西北至貝州百九十里。

  ⑹宛然:真切貌,清晰貌。《關尹子·五鑑》:“譬猶昔遊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唐李肇《唐國史補》捲上:“山川宛然,原野未改。”桑麻:桑樹與苧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⑺回瞻:猶回望。唐韋應物《酒肆行》:“回瞻丹鳳闕,直視樂遊苑。”舊鄉國:故鄉,指京洛。

  ⑻渺(miǎo)漫:一作“淼漫”,水流廣遠的樣子。連雲霞:與天空之雲霞相連,形容水波浩淼。

  賞析/鑑賞

  這首詩作於王維居濟州(治今山東濟寧)期間,是王維渡黃河到清河縣城的途中所寫,屬於王維前期的作品。

  此詩描繪的是黃河下游的景緻。作者行舟河上,視野開闊,所以詩中多從大處著墨,寫出深沉、壯觀、氣勢磅礴的景象。詩歌開篇兩句就寫出“積水窮天涯”的浩蕩氣勢,表現出黃河的雄壯和開闊的景象。“天波忽開拆”兩句寫從水天一色開拆的縫中,看見“郡邑千萬家”,然後看見城市,接著是城外的農田,讀之令人如見如聞。這兩句不僅氣勢雄渾,意境壯美,而且準確地捕捉住詩人坐船時特有的運動感受,落筆自然而有奇致。五六兩句寫作者沿河所見的盛況。“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說明盛唐時期人口多、集市經濟興盛的狀況,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構成了平原以東地帶城鄉風景的一大特色。結尾兩句描寫作者回首時,只看見河水連天,看不見故鄉了,由此抒思鄉之情,情景交融,發人遐思,言已盡而意未窮。

  這首詩寫出黃河下游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詩人看山,是黛色蔥鬱,氣勢宏大,仿若一個綠色巨人屹立於天地之間,崔嵬崢嶸;看水,是波光連天,浩潔瀚瀚,一望無際,又或像一條劈開山峽的巨龍,一瀉千里,如此廓大氣勢,令人心胸開闊。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靜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渡河到清河作原文翻譯及賞析2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

  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譯文

  我揚帆行舟黃河上,秋水匯積遠接天涯。

  水天相接處忽然裂開豁口,現出繁華的城邑萬戶千家。

  順流前行又有城鎮閃入眼中,宛然可見郊野的桑麻。

  回頭瞻望我的故鄉京洛,只見洪波浩渺遠連雲霞。

  註釋

  河:指黃河。清河:唐貝州治所清河縣,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濟州屬河南道,貝州屬河北道,由濟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大河:即黃河。

  積水,指積聚的水。

  天波,指天空的雲氣,形容極為高遠。拆,裂,開。郡邑,當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縣(今山東聊城東北)。唐時濟州治所(今山東茌平西南)與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濟州治所渡河,首先即當抵達博州聊城。

  城市:即指清河。據《元和郡縣誌》卷一六載,博州西北至貝州百九十里。

  宛然:真切貌,清晰貌。桑麻:桑樹與苧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

  回瞻:猶回望。唐韋應物《酒肆行》:“回瞻丹鳳闕,直視 樂遊苑 。”舊鄉國:故鄉,指京洛。

  渺(miǎo)漫:一作“淼漫”,水流廣遠的樣子。連雲霞:與天空之雲霞相連,形容水波浩淼。

  賞析

  這首詩作於王維居濟州(治今山東濟寧)期間,是王維渡黃河到清河縣城的途中所寫,屬於王維前期的作品。

  創作背景

  此詩描繪的是黃河下游的景緻。作者行舟河上,視野開闊,所以詩中多從大處著墨,寫出深沉、壯觀、氣勢磅礴的景象。詩歌開篇兩句就寫出“積水窮天涯”的浩蕩氣勢,表現出黃河的雄壯和開闊的景象。“天波忽開拆”兩句寫從水天一色開拆的`縫中,看見“郡邑千萬家”,然後看見城市,接著是城外的農田,讀之令人如見如聞。這兩句不僅氣勢雄渾,意境壯美,而且準確地捕捉住詩人坐船時特有的運動感受,落筆自然而有奇致。五六兩句寫作者沿河所見的盛況。“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說明盛唐時期人口多、集市經濟興盛的狀況,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構成了平原以東地帶城鄉風景的一大特色。結尾兩句描寫作者回首時,只看見河水連天,看不見故鄉了,由此抒思鄉之情,情景交融,發人遐思,言已盡而意未窮。

  這首詩寫出黃河下游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詩人看山,是黛色蔥鬱,氣勢宏大,仿若一個綠色巨人屹立於天地之間, 崔嵬崢嶸;看水,是波光連天,浩潔瀚瀚,一望無際,又或像一條劈開山峽的巨龍,一瀉千里,如此廓大氣勢,令人心胸開闊。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靜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