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

  與朱元思書

  作者:南北朝, 吳均

  與朱元思書原文

  與朱元思書

  作者: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註釋:

  ①書:書信,古代的一種文體。《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 思的一封信,主要講述旅途所見所聞,節選自《藝文類聚》。②倶: 全,都。③淨:乾淨,這裡指雲霧等消散殆盡。④共色:相同的顏 色。⑤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飄蕩。從,表方位介詞,沿著,順 著,隨著。⑥任意東西:就這樣隨著船隻自己的意願,任憑它時而向 東,或者時而向西。東西,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可譯為“向東,向 西”。⑦自富陽至桐廬:古代時,富陽與桐廬在杭州城裡,桐廬位於富 陽的西南方向中游,而富陽就位於富春江下游。但如果是上文“從流 飄蕩”所描述的那樣,那就應該是“自桐廬至富陽”,教材編者認為可 能是吳均的筆誤造成的。⑧許:一些,左右,上下,虛指,表約數。 ⑨天下獨絕: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獨,僅一個,獨有,獨特。絕,極

  點,妙到極處。⑩縹碧:青白色,據考究,書信原作“漂碧”。?遊 魚細石:指江中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直視無礙:一眼望去, 可以直接看到底,完全沒有任何障礙。形容富春江水澄澈空透。?甚 箭:比射出去的箭的速度還快。是省略句,古代作詩作文講究對仗工 整,這裡便是為了字數相對,相當於“甚於箭”。?奔:動詞活用作 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寒樹:使人看了產生寒意的樹,用來形 容樹木濃密。?負勢競上:文中指的是高山。重重疊疊的山峰憑藉高 峻的地勢,互相爭著向上,直指雲天。負,憑藉。競,競相,爭著。 ?軒邈:指山巒好像都在競相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的,形 容詞活用為動詞,譯為“向高處生長”。邈,同理於“軒”,向遠處生 長。?直指:筆直地向上。?泠泠作響:指水波衝擊石頭,發出泠 泠的響聲。泠泠,擬聲詞。⑩嚶嚶成韻:嚶嚶的鳥啼聲,和諧婉轉。

  韻,和諧的聲音。?蟬則千轉不窮:蟬就長久不止地鳴叫。轉,同 “囀”,意指鳥兒婉轉地啼叫,文中指蟬鳴聲。@無絕:沒有停止。

  與“不窮”相對。絕與窮都指“停止,消失”。@鳶飛戾天:老鷹高 飛入天,比喻極力想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鳶,老鷹,一種擅長飛翔而 兇猛的鳥類。戾,到,至。?望峰息心:他們看到這些雄偉奇異的 山巒,也會使自己那顆熱衷追求功名利祿的心平息下來。息,使動用 法,譯為“使……平息”。?窺谷忘反:他們看到這裡的幽美的山谷, 就會流連此地,忘記返回。反,同“返”,返回。@橫柯上蔽:橫斜的 樹枝在上面遮蔽著。蔽,遮擋,遮蔽。@疏條交映:稀疏的樹枝互相 掩映著。交,互相,相互。

  與朱元思書拼音解讀

  fēng風 yān煙 jù俱 jìng淨 ,tiān天 shān山 gòng共 sè色 。cóng從 liú流 piāo飄 dàng蕩 ,rèn任 yì意 dōng東 xī西 。zì自 fù富 yáng陽 zhì至 tóng桐 lú廬 yī一 bǎi百 xǔ許 lǐ裡 ,qí奇 shān山 yì異 shuǐ水 ,tiān天 xià下 dú獨 jué絕 。

  shuǐ水 jiē皆 piāo縹 (piiǎ o)bì碧 ,qiān千 zhàng丈 jiàn見 dǐ底 。yóu遊 yú魚 xì細 shí石 ,zhí直 shì視 wú無 ài礙 。jí急 tuān湍 shèn甚 jiàn箭 ,měng猛 làng浪 ruò若 bēn奔 。

  jiá夾 àn岸 gāo高 shān山 ,jiē皆 shēng生 hán寒 shù樹 ,fù負 shì勢 jìng競 shàng上 ,hù互 xiàng相 xuān軒 miǎo邈 ,zhēng爭 gāo高 zhí直 zhǐ指 ,qiān千 bǎi百 chéng成 fēng峰 。quán泉 shuǐ水 jī激 shí石 ,líng泠 líng泠 zuò作 xiǎng響 ;hǎo好 niǎo鳥 xiàng相 míng鳴 ,yīng嚶 yīng嚶 (yī ng)chéng成 yùn韻 。chán蟬 zé則 qiān千 zhuǎn轉 bú不 qióng窮 ,yuán猿 zé則 bǎi百 jiào叫 wú無 jué絕 。yuān鳶 fēi飛 lì戾 tiān天 zhě者 ,wàng望 fēng峰 xī息 xīn心 ;jīng經 lún綸 shì世 wù務 zhě者 ,kuī窺 gǔ谷 wàng忘 fǎn反 。héng橫 kē柯 shàng上 bì蔽 ,zài在 zhòu晝 yóu猶 hūn昏 ;shū疏 tiáo條 jiāo交 yìng映 ,yǒu有 shí時 jiàn見 rì日 。

  相關翻譯

  風停了,隨風而去的,是那繚繞的煙霧。昂首眺望,遠山與天空 相接,渾然一體,呈現出一樣的色彩。碧江泛上,我乘著船兒,任由 它隨江流漂盪,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100裡左右的距 離,山奇,水異,自然美景天下獨一無二。

  江水清碧,千丈水深也能窺見底石,可見江水清澈澄明。俯身 觀望,魚兒遊蕩,石子細小,萬物形態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 礙。船兒隨江水漂盪,湍急的水流,似箭而飛,比箭速還快;兇猛的 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環顧兩岸,高山連綿,蒼翠的樹,透著寒意。這些山峰憑依高峻 的山勢,競相向上,彷彿競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他們競爭著個個 筆直地向上生長,直指天空,而逐漸形成了無數的山峰。順著山峰, 那汩汩泉水衝激著石頭,譜奏成一曲泠泠的樂章;掠過船兒與人頭部 的,是美麗的鳥兒,它們相向啼鳴,歌聲婉轉動聽;樹梢上的蟬兒經 久不斷地鳴叫,山谷中的猿猴也聲聲不止地長嘯,森林幽谷,絕美 合唱。

  那些像鷹一樣飛往天空追逐功名利祿的人,見到這些巍峨雄偉的 山峰,也會平息下那顆熾烈的心;那些忙於政務的人,欣賞這幽美的 山谷後,也會駐足良久,流連忘返。看那橫斜的枝丫在上空遮掩著, 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而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 見到陽光,一隱一現,妙趣橫生。

  相關賞析

  名句鑑賞: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青綠色的江水,空明透徹,江中游玩的魚兒、水底的石子,可以 直接看清楚,從側面表現江水的澄清。而小舟隨波漂盪,遇急湍或彎 處,就像賓士的快馬,離弦的飛箭,疾速漂流。運用比喻和誇張,一 靜一動的狀態,完美結合,既表現富春江的柔美,又展示其壯麗,且 細緻描寫游魚、細石,遊覽興致盎然。描繪山水奇景,水之動靜,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若引用此句,甚至加以散文式描述改寫,這一動一 靜,妙趣橫生,倍添文采韻味。

  全文賞析: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文,為後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且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歎為觀止。閱讀時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模山範水的。

  意境美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特的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疊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廕庇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該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人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語言美

  駢(pián)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並於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 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結構美

  《與朱元思書》篇幅雖短,但很講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髮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文學結構:駢(pián)

  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中國古代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中國的散文從漢代到六朝,出現了“文”、“筆”的對立。所謂“文”,就是專尚辭藻華麗,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駢文。所謂“筆”,就是專以達意明快為主,不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散文。(此處所述不當。據劉勰《文心雕龍 總述》引錄顏延之觀點稱:筆之為體,言之為文也;經典則言而非筆,傳記則筆而非言。而劉勰本人的觀點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可見發生於宋齊時期的文筆之辯著眼點在於有韻與否,而非散文駢體之別。而況,南北朝時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韻,故加修正。)

  魏晉以來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由於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容的表達往住受到束縛,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而南北朝時期,亦不乏內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賦》,他一方面描寫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則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對故國懷念之情。唐以後。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直至清末,駢文仍十分流行。

  文筆分裂後,駢文就成為和散文相對舉的一種文體。駢文盛行於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運動以後,稍告衰落。在元明兩代成為絕響。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運為最後一個作家。

  寫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

  中心思想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也反映出當時一部分計程車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迴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和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紹

  吳均吳均,字叔庠,祖籍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魏 晉南北朝時期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其“吳均體”自成一家, 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讚,且詩文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後因 私撰《齊春秋〉〉,稱梁武帝為齊明帝佐命之臣,觸犯梁武帝,其書被 焚,本人也被免職。吳均是歷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30卷、註釋 范曄《後漢書》90卷等,也有《吳均集》20卷。詳情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一

  沒有一絲風,煙霧都消散,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大概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可以不譯),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浪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常年生長著密而綠的樹木。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衝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清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蟬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治理世間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

  譯文二

  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一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裡的水路,奇異的山水,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遊動的魚兒和細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浪濤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密而綠的樹;山巒憑藉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相互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了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衝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百鳥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和猿猴也長時間地叫著,聲音不斷絕。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譯文三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淨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湧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衝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註釋

  (1)風煙:指煙霧。

  (2)俱:全,都

  (3)淨:完淨、沒有剩餘。

  (4)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5)從:順,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21課,課下注釋)

  (6)從流飄蕩:(船)隨水流漂浮移動。從,順,隨。

  (7)任意東西:任憑(船)向東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名詞活用做動詞,向東或向西。

  (8)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9)獨絕:獨一無二。 絕:到極點(沒有其他意思)。

  (10)皆:全,都。

  (11)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縹碧:青白色。

  (12)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13)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形容水清澈透明。

  (14)急湍:急速的水流。湍,急流的水。

  (15)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勝過箭)。 甚:超過。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16)若:像。

  (17)奔:飛奔的馬。(這裡是動詞活用作名詞)

  (18)激:衝擊

  (19)好鳥相鳴:美麗的鳥互相和鳴

  (19)嚶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0)窮:窮盡

  (21)百叫:長叫

  (22)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

  (23)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這裡比喻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24)望峰息心: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25)經綸世務者:處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

  (26)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

  (27)猶:像

  (28)有時見日:有時能見到陽光。(這裡的日,並不是指太陽,而是陽光。)

  賞析:

  《與朱元思書》,選自《吳朝詩集》(《藝文類聚》)。本文為作者寫給朱元思講述行旅所見的信。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人。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裡。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於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得十分完美。

  該文同時收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1課中。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乾淨,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盪,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衝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註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風煙俱淨:煙霧都消散盡淨。風煙,指煙霧。俱,全,都。淨,消散盡淨。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盪。從,跟,隨。

  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

  自:從。

  至:到。

  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激:衝擊,拍打。

  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好:美麗的。

  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通“囀”鳥鳴聲。這裡指蟬鳴。窮,窮盡。

  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經綸(lún)世務者: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世務,政務。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

  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

  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

  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見:看見。

  日:太陽,陽光。

  賞析: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文,為後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且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歎為觀止。閱讀時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模山範水的。

  意境美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特的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疊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廕庇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該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人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語言美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本文只140多個字。作者用清新的筆調和形象的描繪,把他從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看到的`山光水色告訴了他的朋友,讓朋友分享富春山川之美。

  駢(pián)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並於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一般散文(尤其是第一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結構美

  《與朱元思書》篇幅雖短,但很講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髮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文學結構:駢(pián)

  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中國古代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中國的散文從漢代到六朝,出現了“文”、“筆”的對立。所謂“文”,就是專尚辭藻華麗,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駢文。所謂“筆”,就是專以達意明快為主,不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散文。(此處所述不當。據劉勰《文心雕龍總述》引錄顏延之觀點稱:筆之為體,言之為文也;經典則言而非筆,傳記則筆而非言。而劉勰本人的觀點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可見發生於宋齊時期的文筆之辯著眼點在於有韻與否,而非散文駢體之別。而況,南北朝時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韻,故加修正。)

  魏晉以來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由於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容的表達往住受到束縛,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而南北朝時期,亦不乏內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賦》,他一方面描寫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則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對故國懷念之情。唐以後。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直至清末,駢文仍十分流行。

  文筆分裂後,駢文就成為和散文相對舉的一種文體。駢文盛行於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運動以後,稍告衰落。在元明兩代成為絕響。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闓運為最後一個作家。

  總概句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情感

  1、淡薄名利,流連山水。

  2、勸友歸林。(友:指朱元思)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4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吳均文言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南北朝·吳均《與朱元思書》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風停,煙霧都消散盡淨,高爽的晴空和山自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漂盪,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處底。游去的魚和細小的石頭,一直釋下去,可以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密而綠的樹,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自。泉水拍打在山石上,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去聽。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像老鷹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釋到這些雄奇的山自,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可以處到陽光。

  註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風煙俱淨:煙霧都消散盡淨。風煙,指煙霧。俱,全,都。淨,消散盡淨。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盪。從,跟,隨。

  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東西:方向,在此做去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

  自:從。

  至:到。

  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魚細石:游去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一直釋下去,可以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處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o間的“於”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去詞活用作名詞,文o指飛奔的駿馬。

  寒樹:使人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自”一語可以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去詞用。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自:意思是形成無數山自。

  激:衝擊,拍打。

  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好:美麗的。

  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去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通“囀”鳥鳴聲。這裡指蟬鳴。窮,窮盡。

  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o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望自息心:意思是釋到這些雄奇的山自,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去用法。

  經綸(lún)世務者: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世務,政務。

  窺谷忘反: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釋。反,通“返”,返回。

  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

  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

  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處:釋處。

  日:太陽,陽光。

  賞析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個字。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

  首段是總寫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一塵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壯闊。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裡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讚歎: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充套件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從區域性擴充套件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迭峰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盪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物件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和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山林百間交匯,組成一曲優美交響樂。這一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群峰叢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

  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總之,既寫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5

  與朱元思書 南北朝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譯文

  風停,煙霧都消散盡淨,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漂盪,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密而綠的樹,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像老鷹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與朱元思書》註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風煙俱淨:煙霧都消散盡淨。風煙,指煙霧。俱,全,都。淨,消散盡淨。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盪。從,順,隨。

  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

  自:從。

  至:到。

  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

  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激:衝擊,拍打。

  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好:美麗的。

  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通“囀”鳥鳴聲。這裡指蟬鳴。窮,窮盡。

  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經綸(lún)世務者: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世務,政務。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

  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

  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

  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見:看見。

  日:太陽,陽光。

  《與朱元思書》賞析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個字。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

  首段是總寫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一塵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壯闊。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裡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讚歎: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充套件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從區域性擴充套件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迭峰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盪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物件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和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山林百間交匯,組成一曲優美交響樂。這一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群峰叢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

  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總之,既寫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與朱元思書》中心思想

  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書信中的一個片段。本文敘述作者乘船桐廬自至富陽途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現了作者喜愛自然,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抒發了作者對政治官場的厭倦和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與朱元思書》翻譯重點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波浪像飛奔的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都在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這些山)爭著伸得更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

  (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也長久不停地啼著。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5)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6)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8)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與朱元思書》特殊句式

  省略句

  (1)“(船)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主語省略)

  (2)“急湍甚(於)箭”(省略介詞“於”)

  (3)“(高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省略主語“高山”)

  倒裝句

  (1)後置定語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互文。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對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2)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文言現象

  通假字

  (1)“轉”通“囀”,鳥叫聲。原句: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2)“反”通“返”,返回。原句: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古今異義

  (1)東西:古義:向東向西。例句:任意東西。

  今義:指物品。

  (2)許: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左右。例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

  今義:或許,應允,讚許等。

  (3)奔:古義:本文指飛奔的馬。例句:猛浪若奔。

  今義:奔跑。奔

  (4)窮:古義:窮盡。例句:蟬則千轉不窮。

  今義:貧窮。

  (5)戾:古義:至 .例句:鳶飛戾天者。

  今義:罪惡。

  (6)經綸:古義:籌劃、治理。例句:經綸世務者。

  今義:治理國家的抱負和才能。

  (7)窺:古義:看,觀察,偵查。例句:窺谷忘反。

  今義: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一詞多義

  (1)[絕]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沒有第二個)

  猿則百叫無絕(斷,停止)

  (2)[上]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邊)

  (3)[無]直視無礙(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不)

  (4)[百]一百許裡(確數,十的倍數)

  猿則百叫無絕(概數,表示多)

  (5)[直]直視無礙(直接)

  爭高直指(筆直)

  (6)[負] 負勢競上(憑藉)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背)--《愚公移山》

  (7)[窮] 蟬則千轉不窮(窮盡)

  窮冬烈風(深)--《送東陽馬生序》

  窮則獨善其身(不得志,不顯貴)--《孟子·盡心上》

  (8)[見]有時見日(見到)

  才美不外見(通“現”顯現)--《馬說》

  詞類活用

  (1)風煙俱淨(“淨”:形容詞作動詞,消淨、散淨)

  (2)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走.向西走)

  (3)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4)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5)望峰息心(“息”:使動用法,使……停止)

  (6)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

  (7)負勢競上(“競”:動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語的意思)

  (8)負勢競上 ("上":方位名詞,,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向上生長")

  (9)皆生寒樹(“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與朱元思書》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亂,官場黑暗。所以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就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6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zhuà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一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裡的水路,奇異的山水,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遊動的魚兒和細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浪濤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山巒憑藉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相互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了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衝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百鳥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和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註釋

  (1)《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本文為作者寫給朱元思講述行旅所見的信。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裡。 書:信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2)俱:全,都。

  (3)淨:消散盡淨。

  (4)共色:一樣的顏色。共,相同,一樣。

  (5)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飄蕩。從,順,隨。

  (6)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7)自富陽至桐廬: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蕩”。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可能為作者筆誤。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8)獨絕:獨一無二。獨:獨特。 絕:妙到極處

  (9)皆:全,都。

  (10)縹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

  (11)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12)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勝過箭)。 甚:勝過。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

  (17)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寒,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

  (18)負勢競上: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 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19)軒邈:意思是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軒邈,向高處向遠處生長。

  (20)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22)激:衝擊,拍打。

  (23)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澈。

  (24)好鳥相鳴:好,美麗的;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25)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6)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同“囀”(視版本而定),鳥婉轉地叫,鳥鳴聲。這裡指蟬鳴。窮,窮盡。

  (27)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28)鳶飛戾天;出自《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極力追求名利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30)經綸世務者:治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

  (31)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窺:看 。

  (32)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 蔽:遮蔽。

  (33)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猶:好像。

  (34)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見:看見。日:太陽,陽光。

  通假字

  ①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zhuàn),意為鳥婉轉地叫,此處指蟬鳴聲。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反:通“返”,意為返回。

  ③有時見日 見:通“現”意為顯現

  古今異義

  ①許 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左右。例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

  今義:或許,應允,讚許等。

  ②經綸 古義:籌劃、治理。例句:經綸世務者。

  今義:整理過的蠶絲,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③戾 古義:至 .例句:鳶飛戾天者。

  今義:罪惡。

  ④窮:古義:窮盡。例句:蟬則千轉不窮。

  今義:貧窮。

  ⑤奔:古義:本文指飛奔的馬。例句:猛浪若奔。

  今義:奔跑

  ⑥?窺:古義:看,觀察,偵探。例句:窺谷忘反。

  今義: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一詞多義

  1.絕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極)

  猿則百叫無絕(斷,停,消失)

  2上 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邊)

  3無 直視無礙(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不)

  4百 一百許裡(確數,十的倍數)

  猿則百叫無絕(概數,表示多)

  5直 直視無礙(一直)

  爭高直指(筆直)

  6負 負勢競上(憑藉)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背)

  7窮 蟬則千轉不窮(窮盡)

  窮冬烈風(深)

  詞類活用

  ①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往東西飄逸)

  ②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③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④望峰息心(“息”:使動用法,使……停止)

  ⑤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

  ⑥風煙俱淨(“淨”:形容詞作動詞,消淨、散淨)

  ⑦皆生寒樹(“寒”:形容詞作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⑧負勢競上(“競”:動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爭著)

  ⑨負勢競上(“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的意思)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⑴“(船)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主語省略)

  ⑵“急湍甚(於)箭”(省略介詞“於”)

  ⑶“(高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省略主語“高山”)

  倒裝句

  ⑴後置定語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⑵互文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對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2)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作品鑑賞

  要記住這篇文章哦: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如果喜歡,可以經常來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給大家講述:【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2)】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文,為後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且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歎為觀止。閱讀時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模山範水的。

  意境美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餘。然後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要記住這篇文章哦: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2),如果喜歡,可以經常來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給大家講述:【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3)】

  第三段寫“奇特的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彷彿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疊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廕庇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該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人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更令人讚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語言美

  駢(pián)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採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並於文章後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於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節),後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 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結構美

  《與朱元思書》篇幅雖短,但很講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髮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徵,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要記住這篇文章哦: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3),如果喜歡,可以經常來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給大家講述:【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4)】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文學結構:駢(pián)

  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中國古代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中國的散文從漢代到六朝,出現了“文”、“筆”的對立。所謂“文”,就是專尚辭藻華麗,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駢文。所謂“筆”,就是專以達意明快為主,不受字句和聲律約束的散文。(此處所述不當。據劉勰《文心雕龍 總述》引錄顏延之觀點稱:筆之為體,言之為文也;經典則言而非筆,傳記則筆而非言。而劉勰本人的觀點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可見發生於宋齊時期的文筆之辯著眼點在於有韻與否,而非散文駢體之別。而況,南北朝時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韻,故加修正。)

  魏晉以來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被稱為駢體。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由於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容的表達往住受到束縛,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而南北朝時期,亦不乏內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賦》,他一方面描寫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則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對故國懷念之情。唐以後。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直至清末,駢文仍十分流行。

  文筆分裂後,駢文就成為和散文相對舉的一種文體。駢文盛行於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運動以後,稍告衰落。在元明兩代成為絕響。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運為最後一個作家。

  寫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

  中心思想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也反映出當時一部分計程車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迴避現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和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要記住這篇文章哦:與朱元思書(吳均)_原文_賞析_翻譯(4),如果喜歡,可以經常來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7

  與朱元思書

  吳均〔南北朝〕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乾淨,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衝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註釋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風煙俱淨:煙霧都消散盡淨。風煙,指煙霧。俱,全,都。淨,消散盡淨。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盪。從,跟,隨。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自:從。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皆:全,都。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淡青色。游魚細石: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裡形容江水清澈見底。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於”字省略了。若:好像。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藉。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裡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激:衝擊,拍打。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好:美麗的。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通“囀”鳥鳴聲。這裡指蟬鳴。窮,窮盡。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裡比喻追求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經綸(lún)世務者: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世務,政務。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見:看見。日:太陽,陽光。

  文言現象

  通假字(1風“轉”通“囀”,鳥鳴,這裡指(鳴。(原句:(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風(則風“反”通“返”,返回。(原句: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風

  古今異則(1風東西:古則:向東向西。例句:任意東西。今則:指物品。

  (則風許:古則: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左右。例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今則:或許,應允,讚許等。

  (3風奔:古則:本文是動詞作名詞,指飛奔的馬。例句:猛浪若奔。今則:奔跑。

  (4風窮:古則:不停地,窮盡。例句:(則千轉不窮。今則:貧窮。

  (5風戾:古則:至,到達。例句:鳶飛戾天者。今則:罪過,乖張。

  (6風經綸:古則:籌劃、治理。例句:經綸世務者。今則:治理國家的抱負和才能。

  (7風窺:古則:看,觀察,偵查。例句:窺谷忘反。今則: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一詞多則(1風絕: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絕妙,極風猿則百叫無絕(斷,停止風

  (則風上:負勢競上(向上風橫柯上蔽(在上面風

  (3風無:直視無礙(沒有風猿則百叫無絕(不風

  (4風百:一百徐裡(數詞,實指,一百風猿則百叫無絕(數詞,虛指,極言其多風

  (5風直:直視無礙(直接風爭高直指(筆直風

  (6風負:負勢競上(憑藉風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揹著風--《愚公移山》

  (7風窮:(則千轉不窮(窮盡風窮冬烈風(深風--《送東陽馬生序》窮則獨善其身(不得志,不顯貴風--《孟子·盡心上》

  (8風見:有時見日(見到風才美不外見(通“現”顯現風--《馬說》

  (9風若:猛浪若奔(好像風未若柳絮因風起(如風

  詞類活用風煙俱淨: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淨,散淨

  任意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猛浪若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負勢競上:動詞作狀語,爭著;名詞作動詞,向上

  互相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底

  望峰息心:使動用法,使……停止

  橫柯上蔽: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皆生寒樹:使人感到有寒意

  翻譯重點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上快,迅猛的波浪像飛奔的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5直指,千百成峰。山巒憑藉5峻的地勢都在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5處和遠處伸展,(這些山)爭著伸得更5,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

  (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也長久不停地啼著。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5)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6)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上能見到陽光。

  (8)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文言句式

  省略句(1)“(船)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主語省略)(2)“急湍甚(於)箭”(省略介詞“於”)(3)“(高山)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省略主語“高山”)

  倒裝句(1)後置定語鶯飛戾天者:定語後置,即“飛戾天(之)鶯者”

  (2)互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對偶句(1)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2)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運用手法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誇張)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擬人)

  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對偶)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水皆縹碧,幹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正側描寫)

  “水皆縹碧,幹丈見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動靜結合)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視覺、聽覺)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視覺、聽覺)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聽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聽覺)

  賞析

  本文是用駢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個字。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但文章又有異於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

  首段是總寫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一塵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壯闊。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裡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讚歎: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充套件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從區域性擴充套件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迭峰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盪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物件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和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山林百間交匯,組成一曲優美交響樂。這一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群峰叢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

  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總之,既寫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徵,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吳均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吳均既是歷史學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後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