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集錦15篇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集錦15篇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

  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

  靜聽江叟語,盡是厭兵人。

  翻譯

  許多喬木遮住西下的夕陽,我係住行船取來一捆柴薪。

  靜聽那江邊上老翁的談話,原來都是厭惡戰爭的人們。

  註釋

  翳:廕庇。

  喬木:高樹。

  維:繫住。

  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邊老翁。

  厭兵:厭惡戰爭。

  創作背景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為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長期戰亂後沿江農村的殘破景象和人民強烈的厭戰情緒,富有時代氣息,為唐末優秀的詩作之一。

  這首詩開始塑造了悽寂悲苦的意境,描寫了詩人自己的活動。在喬木遮住了西下夕陽的時刻,詩人繫住行船,取來了一束柴薪。這就使三、四句的描寫有了著落—詩人停船之後自然聽到了江邊老翁的談話,而江邊老俞談話的內容便是這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厭兵”是江邊老翁談話的中心,也是詩人的現點,也是這首詩的主題。一個“盡”字說明人們(包括詩人自己)“厭兵”的程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多麼深重。

  在表現藝術上,詩人直接出場,錄其所聞;結句含意比較外露,但卻不是詩人直抒胸臆之辭。由於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2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四十三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翻譯

  戰爭過後那餘下火灰猶存,遭兵洗劫只剩幾戶窮人家。

  拂曉之時江面上無人爭渡,寒氣襲人向沙灘殘月西沉。

  註釋

  餘燼:指兵災之後殘存的東西。

  創作背景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為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描寫了遭戰火洗劫後江邊江面荒涼破敗的景象。

  在這首詩描繪的畫面中有兩組鏡頭:一是兵火過後只剩下幾戶人家的窮村;一是拂曉之時,在殘月餘輝籠罩之下無人爭渡的冷清的江面。詩一開始便點出了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火”。“有餘燼“三字,說明這場“兵火”剛剛燒過。這首詩的第二句具體的表現了兵火燒過之後的景象,兵火給人們帶來的後果。平時,村落雖然貧窮,但不會只有“數家”。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使無數人流離失所,逃往他鄉,“貧村”才剩下了“數家”,是戰爭造的罪孽。一個“才”字表現了詩人痛恨戰爭的感情,也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災難深重的程度。這首詩的第二組鏡頭境界開闊,但情調淒涼悲苦。平時,一在拂曉之時,江面上是百舸爭流,遊人爭渡的景象,而此時,在兵火過後,江面上沒有了“爭渡”的情景,只有那兵火無法燒到的“殘月”落向那兵火燒不著“寒沙”。這些描寫,蘊含羞人民的苦難,深寓著詩人的感情。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點就是由兩組畫面烘托出悽清冷寂的意境。反戰的主題,詩人對此爭及戰爭發動者的憎恨和對人民的同情都是從這裡表現出來的。由於在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這首詩語言通順流暢,短短四句小詩,描繪出眾多的形象,語言的概括力是很強的。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註釋: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塗刷了油漆而得名。這裡指代女子。峽雲:巫山峽谷上的雲彩。後常以巫峽雲雨指男女愛情。

  梨花院落溶(róng)溶月,柳絮(xù)池塘淡淡風。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淡淡:輕微的意思。

  幾日寂寥(liáo)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蕭索:缺乏生機。禁菸: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後因以“魚書”指書信。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18-192、繆鉞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2-633、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56-574、黃瑞雲.兩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20

  譯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麼無緣,像那巫峽的彩雲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裡,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裡傾吐著情衷。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走一天又一天,是那麼的傷懷寂寞;眼前淒涼的寒食節,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我的心,你知道麼?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賞析: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然而,長期受儒家思想束縛的古代人們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隱以無題的形式,柳永以詞的形式寫了一些,卻遭到不少的非議。晏殊的這首詩受李商隱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讀。首聯給人以飄忽的感覺,含有無可奈何的情調,出句比李商隱“車走雷聲語未通”還要深沉些。對句以巫山神女朝雲暮雨表達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悵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夢”,“雲雨巫山枉斷腸!”恨只恨自己“身五彩鳳雙飛翼”,而今“何處西南待好風?”最值得讚頌的是頷聯,詩人創造出一種清幽的境界,傳達出心中纏綿的情致,至於是不是“自然有富貴氣”,那倒在其次。梨花飄香,柳枝搖曳,月色溶溶,微風陣陣,這迷人的景色蕩起詩人無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臨浩魄,不見月中人?”即使見了月中人,那也不怎麼樣,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思的是“柳絲長玉驄難系”,思的是當時怎不“乞君留取兩三條!”頸聯寫當前苦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齋”,不能不感到蕭索。尾聯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和“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也和詩人自己寫的《鵲踏枝》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相似。尤其是末句中“處處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曠達,實為深沉,比“知何處”更進一層。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4

  原文:

  酒泉子·無題

  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

  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

  東風官柳舞雕牆。

  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燕雙雙。

  譯文:

  流水無情送客,潮水拍打著空城,人因離愁而頭髮變白。聽到離別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陽無情,催人離別,頓生斷腸之痛。

  東風吹動,柳枝在雕花的宮牆上漂浮。離宮別院裡,群花因傷感時節而落淚。雙燕聲聲,好像訴說歷代興亡之事。

  註釋:

  (1)潮到空城:唐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空城:石頭城,建康的舊稱。

  (2)葉夢得《滿庭芳》:“一曲離歌,煙村人去。”

  (3)雕牆:雕花的宮牆。

  賞析:

  詞的上片藉助景色描寫離愁。“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送行的場景是在長江邊上,本來沒有感情的江水此時扮演了一個無情的角色,因為友人就要離別,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樣,讓人產生無限的傷感,簡直就要把人的頭髮都急白了。“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離別的歌曲惹人傷感偏偏夕陽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樣越來越向西斜。“殘陽”點明瞭送別的時間,詞人送別友人,肯定不會在傍晚才送,這裡用“斜陽”是為了說明作者與友人依依難捨,從上午到下午都捨不得分離,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將暮,可是詞人依然抱怨夕陽為什麼不能多停留一會,可見其離愁之深。

  下片由離別之傷感生髮而去,寫到古今興亡之事。一般送別作品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抒發離別愁緒。作者卻一反常理,將建康這樣一個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滄桑的歷史興亡之感用沉痛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建康也曾是魏晉六朝時極其繁華的城市,現在卻是殘柳搖曳,百花落淚,飛燕來去,似乎在訴說那朝代更迭的舊事。

  這首詞突破了一般送別詞單為離愁而作的窠臼,不僅抒發了深深的離愁,而且還懷古傷今,抒發了沉重的興亡之感,體現了稼軒沉鬱雄渾的詞風。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5

  原文: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唐代: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譯文: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卻無你的訊息,等到石榴花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註釋: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頂:指帳頂。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燼(jìn)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騅(zhuī)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賞析: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首七律無題,內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採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透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起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也往往不願意寫得過於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像這一聯,就只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麼,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著什麼,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透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徵。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製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對方驅車匆匆走過,自己因為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訊息”之前的最後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製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為是最後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不只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複雜心理。起聯與頷聯之間,在情節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後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識、相愛等)統統省略了。

  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寥。和上聯透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片斷表現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卻是透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徵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後,對方便絕無音訊。已經有多少次獨自伴著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了。“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只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彷彿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徵。石榴花紅的季節,春天已經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金燼暗”、“石榴紅”,彷彿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徵暗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誌。

  末聯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斑騅”句暗用樂府《神絃歌·明下童曲》“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並不遙遠,也許此刻正繫馬垂楊岸邊呢,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秀的愛情詩,多數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著一種執著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讀者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豔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這些詩儘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至今仍然能打動人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6

  無題二首

  故鄉黯黯鎖玄雲,皓齒吳娃唱柳枝。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齒吳娃唱柳枝,酒闌人靜暮春時。

  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

  古詩簡介

  《無題二首》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兩個不同的事件。第一首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為“吳娃唱柳枝”。這兩首詩虛實結合,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它們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當時祖國長夜漫漫,杜鵑啼血的政治環境,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與渴望光明的情懷。

  翻譯/譯文

  其一

  祖國正在黑雲籠罩之下,漫漫長夜隔住了新春。

  歲尾之際怎禁得起再悲傷,權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

  牙齒潔白的蘇州姑娘唱著柳枝曲,酒闌人靜像是暮春的時候。

  沒來由的舊夢趕走了殘剩的醉意,我獨自對著燈光的陰影想起啼血的杜鵑。

  註釋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濱之上,即濱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兒島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耳鼻喉兒科醫生。

  黯黯:氣象慘淡的樣子。鎖:籠罩,封閉。玄雲:黑雲。

  遙夜迢迢:長夜漫漫的意思。上春:古時正月稱謂上春。

  歲暮:年底。何堪:哪能夠。

  卮(zhī)酒:杯酒。卮,酒器。河豚:一種有毒的海魚。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東京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兒科醫生。

  皓(hào)齒:潔白的牙齒。吳娃:泛指江南蘇州一代的年輕姑娘,吳人稱美女為娃。柳枝:原為古代民歌曲調,名《折楊柳》或《折柳枝》。唐代進入教坊,名《楊柳枝》。白居易有《楊柳枝詞》八首,其中有“古歌舊曲君休問,聽取新翻《楊柳枝》”的句子。又在《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楊柳枝》,洛下新聲也。”詩中指歌曲,又以“吳娃”而引出“楊柳枝”。

  酒闌(lán):指酒席將盡未盡之時。闌,盡,晚。

  無端:沒有來由。舊夢:往事,猶言舊事如夢。殘醉:酒醉將醒。

  子規:即杜鵑。師曠《禽經》:“春夏有鳥如雲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據《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載,這兩首詩系書贈日本朋友濱之上信隆和坪井芳治的(當時均為上海莜崎醫院醫生)。又,同月28日記:“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並有濱之上醫生。”可為註腳。這是兩首借物託情的政治抒懷詩。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是作者魯迅的詠懷抒情詩。

  第一首抒發了魯迅有感於歲暮冬夜的黑暗漫長,而以酒澆愁遣懷的情緒。詩的前兩句“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描寫了故鄉(也指故國)的冬夜,黑雲密佈,長夜漫漫,彷彿這冬天和初春隔得有如此之遙,詩人說:“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但在中國,這春天也是遙不可及的。詩雖寫眼前實景,卻暗喻了當時中國的黑暗沉重的現實:後兩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是說歲暮之時,又怎麼能再忍受那無盡的憂愁呢,不如暫且借酒澆愁,把酒吃河豚魚吧。詩中雖實寫了此次食河豚的事,但在此詩中也表達了拼死吃河豚,並將生命置之度外的情感。

  此詩沉鬱幽憤,寄懷抒愁,傷時憂生,沉靜而又韻味深沉。

  第二首詩也抒發了作者感時傷懷,思念舊交故友的情感。詩中寫道:暮春時節,在熱鬧的酒宴上,明眸皓齒的姑娘演唱了柳枝詞,引起了作者的思鄉念舊之情。當酒闌席將盡的時候,夜己深了,人散了,四周安靜下來,忽然作者做起了舊夢。醒來時,自己的酒也醒了。最後,在落寞的情調之中,作者只能坐在燈陰底下,思念起故人。詩的第一句由吳娃唱的柳枝詞的歌,由傳統的折柳贈別風俗,轉入對故鄉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而這種思念特別是在熱鬧的酒宴之後,人靜之時,最宜生髮。

  《無題二首》,描寫了作者感時傷亂、思念故鄉舊交的感情,並以此借酒澆愁,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詩歌主題,體現了魯迅的文人情懷。魯迅寫這二首詩,是體現著他的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感情的。全詩含蓄雋永,憂傷的思緒淡淡地流寓在詩句之中。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7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九十七

  萬木已清霜,江邊村事忙。

  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

  翻譯

  秋天到了,樹葉上已有寒霜,江邊的稻子也已成熟,農民們正在忙著收割。

  此時家鄉苕溪兩岸,也是稻熟金黃了吧,昨夜睡夢中還聞到金谷飄香呢!

  註釋

  清霜:寒霜;白霜。

  賞析

  此詩是作者在乾寧(894-898)年間因宰相王摶的倒臺而被牽連,由中書舍人被貶為撫州(今江西撫州市)司馬時,到撫州就任途中寫下的。他佇立船頭,目睹兩岸萬物灑上了一層薄霜,江邊已是農事繁忙。被貶的孤愁加上蕭肅的秋色,此時此地,不能不令人感觸重重。作者自然也會想到家鄉稻熟的情景。眼前的景物使他對故鄉心往神馳,“一夜夢中香”就是當時心境的寫照。至於是作者在夢中回到故鄉,盡聞稻香撲鼻,還是陣陣秋風從遠方把故鄉的稻香吹到“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夢中,這倒是無足輕重的,可以把自由想象的天地留給讀者。令人拍案叫的是,全詩四句,無一字言思鄉,而思鄉之情自現。“一夜夢中香”一句,生動、新穎、充滿感情,餘味無窮,把相思寫透、寫絕了。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便是作者善釀濃醇詩味之功力所致。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8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翻譯

  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哪知因為風雨阻隔,無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嶺,雲霧繚繞,那廬山深處洞窟中,也許仍有高僧在隱身棲息吧。

  註釋

  咫尺:形容距離極近。

  匡廬:指廬山。

  六朝僧:六朝時佛教盛行,廬山多有高僧居住。

  賞析

  此詩以“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作為開頭,隨手將題目中“江行”的意思鑲嵌在內,但沒有明說,只是從另一角度隱隱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寫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離極近。“匡廬”即指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說“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廬山腳下,卻為風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寫出了使人發愁的“風雨”之勢,“愁”字則透出了詩人不能領略名山風光的懊惱之情。“不可登”,不僅表示了地勢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與山崖之間隔水仰望的空間關係。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即道出當時當地的特定場景,下筆非常簡巧。

  一般說來,描寫高山流水的詩歌,作者多從寫形或繪色方面去馳騁彩筆;此詩卻另闢蹊徑,以引人入勝的想象開拓了詩的意境:“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廬山為南朝佛教勝地,當時山中多名僧大師寄跡其間。這些往事陳跡,成了詩人聯想的紐帶。仰望高峰峻嶺,雲霧繚繞,這一副奇幻莫測的景象,不能不使詩人浮想翩翩:那匡廬深處,煙霞洞窟,也許仍有六朝高僧在隱身棲息吧。此種跡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廬的神奇色彩。廬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詩人卻“只疑”佛窟高僧,可見情致的高遠和詩思的飄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極好,寫出了山色因雲雨籠罩而給人的或隱或現的感覺,從而使讀者產生意境“高古”的聯想。“只疑”和“猶有”之間,一開一闔,在虛幻的想象中滲入似乎真實的判斷,更顯得情趣盎然。

  此詩以疑似的想象,再現了詩人內心的高遠情致。寫法上,似用了國畫中的“滃”寫技法,以淡淡的水墨來渲染煙霧迷濛的雲水,虛虛實實,將廬山寫得撲朔迷離,從而取代了正面寫山的有形筆墨,確可視為山水詩中別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9

  原文:

  無題·八歲偷照鏡

  [唐代]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八歲時總是偷偷地照鏡子,已經能畫纖長的眉了。

  十歲時春日踏青郊遊,採摘芙蓉花裝飾自己的裙裳。

  十二歲時學習彈琴非常用功,套在指頭上的銀甲也顧不得摘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鞦韆,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註釋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中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中踏青履。”

  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為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箏(zhēng):樂器,十三絃。

  銀甲:銀製假指甲,彈箏用具。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裡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揹著女伴。鞦韆下:女伴在高興地打鞦韆。

  招邀:邀請。

  裛(yì):沾溼。

  風蝶:風中中蝶。嬌饒:柔美嫵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賞析: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物件,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絃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願,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才裝扮。十歲才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遊,知道縫綴荷花製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即是說,裁剪荷葉製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製成下裳。沒有人瞭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於深閣,迴避關係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才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鞦韆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才因初戀物件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後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儘管此後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才才以“無題”作詩念之。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0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雲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只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註釋

  峽:巫峽。峽雲:即巫山神女故事。

  禁菸:寒食節。

  魚書:書信。

  譯文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麼無緣,像那巫峽的彩雲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裡,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裡傾吐著情衷。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走一天又一天,是那麼的傷懷寂寞;眼前淒涼的寒食節,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我的心,你知道麼?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註釋

  ⑴寓意:有所寄託,但在詩題上又不明白說出。這類詩題多用於寫愛情的詩。

  ⑵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塗刷了油漆而得名。這裡指代女子。

  ⑶峽雲:巫山峽谷上的雲彩。宋玉《高唐賦》記有巫山神女,與楚王相會,說自己住在巫山南,“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常以巫峽雲雨指男女愛情。

  ⑷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

  ⑸淡淡:輕微的意思。

  ⑹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

  ⑺蕭索:缺乏生機。禁菸: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⑻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後因以“魚書”指書信。

  ⑼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賞析:

  這是一首情歌。詩人與情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迫分離,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相思。面對寒食春景,他思緒起伏,寫了這首勾心攝魄的感嘆詩。

  首聯飄忽傳神。一開始出現的便是兩個瞬息變幻的恃寫鏡頭:“油壁香車”賓士而來,又驟然消逝;一片彩雲剛剛出現而又倏忽散去。寫的都是物像,卻半隱半露,寄寓了一段愛情周折,揭示主旨。車是這樣的精美,則車中人的雍容妍麗,可以想見。然而這樣一位美人卻如巫山之雲,來去無蹤,重逢難再,怎不令作者悵惘。“映雲”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美麗傳說,渲染濃密的愛情氣氛。但“雲雨巫山枉斷腸”,畢竟是一場虛妄。前句寫人間,寫現實;後句寫天上,寫夢幻。首聯寫得興象玲瓏,清新流麗。

  頷聯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寫了一個華麗精緻的庭院。宋葛立方說:“此自然有富貴氣。”(《韻語陽秋》卷一)反映出詩人的高貴身份。“溶溶月”、“淡淡風”,是詩人著意渲染的自然景象。這兩句互文見義:院子裡、池塘邊,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陣陣微風吹來,梨花擂曳,柳條輕拂,飛絮蒙回,是一個意境清幽、情致纏綿的境界。大概是詩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無處抒寫,又適值春暮,感時傷別,借景寄情;或是詩人觸景生情,面對春宵花月,情思悠悠,過去一段幽情再現。這裡展現的似乎是實景,又彷彿是一個幻覺、詩人以神取景,神餘象外。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

  頸聯“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寫眼前苦況,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來只憑杯酒解悶,由於飲得過最,形容憔悴,心境淒涼。“傷酒”兩字,詩人頹唐、沮喪的形象可見。眼前又是寒食禁菸之際,更添蕭索之感。

  末聯宕開一筆,由設問自答作結,深化了主題。詩人似乎想從悱惻的感傷中掙脫出來,探索寄書的途徑,去尋覓失去了的愛情。但問得深切,答得無情。“水遠山長處處同”一句,乃斬釘截鐵之語,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來擺在詩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險阻,而是永遠衝不破的障礙。這兩句看似尋常平直,卻是全詩中決絕語,最為沉痛哀怨。晏殊在《鵲踏枝》詞中有“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說的情景與本詩類似,都有一種難言之隱。但這首詩寓意更深。“知何處”,一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悵惘;“處處同”則已無疑可置,只有絕望之情。這種情緒在首聯已暗暗流露,然後曲折道出,由結句點破,情長怨深。“處處同”三字弦外有音,尋繹其意,乃人事阻隔,才處處有礙,無路可通。此聯“妙在能使人思”(鍾惺《古詩歸》)。

  此詩通篇運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馬光《迂叟詩話》)“怨別”乃全詩主旨。字面上不著一“怨”字,怨在語言最深處。“不再逢”、“任西東”,怨也;“溶溶月”、“淡淡風”,怨也;“寂寥”、“蕭素”、“水遠山長”,無一不怨。“處處同”則是怨的'高潮。章節之間起承轉合,首尾呼應也都以“怨”貫串,此其一。其二,含蓄又透過比擬手法表現出來。“油壁香車”、“峽雲無跡”、“水遠山長”,託物寓意,言近旨遙,“婉轉附物,怊悵情切沙(《文心雕龍》)。其三,寫景寄興,“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語,卻滲透、融匯了詩人的主觀情緒,蘊藉傳神。

  晏殊這首詩一名《無題》,在風格上學李商隱的無題詩,運用含蓄的手法,表現自己傷別的哀思。詩在表現上,則將思想藏在詩的深處,透過景語來表達,然後在景語中注入強烈的主觀色彩,這樣,詩便顯得幽迷怨曠。與李商隱詩風不同的是,晏殊這首詩清而不麗,也沒有堆砌典故,所以呈現出一派淡雅與疏宕。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1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註解

  1、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

  2、頂:指帳頂。

  3、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譯文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

  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

  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

  卻無你的訊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

  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賞析

  這大概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首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最後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複雜心情。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訊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看來女主人公似乎是單相思。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著。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痴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或以為是寫男子思念女方的。象這樣的豔情詩,本來就很難揣摩的。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2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干。

  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

  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

  歸去橫塘曉,華星送寶鞍。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翻譯

  她說過要來的,其實是句空話,一去便杳無影蹤。我在樓上等著,直到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鍾。

  因為遠別而積思成夢,夢裡悲啼,久喚難醒;醒後便匆忙提筆寫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濃。

  蠟燭的餘光,半罩著飾有金翡翠的帷幕;蘭麝的香氣,薰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劉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著蓬山千重萬重!

  颯颯的東風吹來陣陣的細雨,陣陣輕雷響徹荷花池塘內外。

  從金蟾的爐內飄出縷縷清香,轉動玉虎轆轤可以汲上飲水。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愛情的種子不要和春花開放寸寸相思只會化成寸寸塵灰。

  含情脈脈地凝望不覺春日已晚,短暫見上一面也已經是夜深時分。

  聽到樓梯響起想登上去又膽怯,燈光明亮透出窗簾欲去探訪又很難。

  不如釵上之燕,可整日接近其人;不如鏡中之鸞,能頻對其人倩影。

  悵然歸去經過橫塘堤天已拂曉,微弱的晨星宛如在送著寶馬金鞍。

  哪兒傳來陣陣清亮的箏聲,伴隨著急驟的簫管?在櫻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楊輕拂的河岸。

  東鄰的貧家中有位姑娘,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對著這當空的麗日,對著這暮春三月半。

  溧陽公主剛剛十四歲,在這清明回暖的日子,與家人一起在園牆裡賞玩。

  這位貧家姑娘回到家後一夜輾轉無眠,只有梁間的燕子,聽到她的長嘆。

  註釋

  空言:空話,是說女方失約。

  蠟照:燭光。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麝燻:麝香的氣味。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芙蓉塘:荷塘。

  輕雷: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像君之車音。”起二句以風、雨、雷等景物起興,烘托女子懷人之情。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

  齧:咬。

  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

  絲:指井索。

  賈氏:西晉賈充的次女。她在門簾後窺見韓壽,愛悅他年少俊美,兩人私通。賈氏以皇帝賜賈充的異香贈壽,被賈充發覺,遂以女嫁給韓壽。

  韓掾:指韓壽。韓曾為賈充的掾屬。

  宓妃:古代傳說,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於洛水上,成為洛神。這裡借指三國時曹丕的皇后甄氏。相傳甄氏曾為曹丕之弟曹植所愛,後來曹操把她嫁給曹丕。甄后被饞死後,曹丕把她的遺物玉帶金縷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途徑洛水,夢見甄后來相會,表示把玉枕留給他作紀念。醒後遂作《感甄賦》,後明帝改為《洛神賦》。

  魏王:指魏東阿王曹植。

  春心:指相思之情。

  晼晚:日暮。

  春晼晚:春暮。

  晼:一作“院”。

  夜闌干:夜深。

  烘:燈光明達透出窗簾的情狀。

  多羞釵上燕:《洞冥記》謂漢武帝元鼎間有神女留玉釵與帝,至昭帝時化白燕昇天,因名玉燕釵。句言己不能如釵上燕接近其人,故“羞”。

  鏡中鸞:指鏡背的鸞鳥圖案。句謂己不如鏡中鸞之頻對其人倩影。

  華星:猶明星。

  哀箏:高亢清亮的箏聲。

  急管:急促的管樂。

  永巷:深長的街巷。

  東家老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此處用此意暗示這位老女是容華美豔的姑娘。

  嫁不售:嫁不出去。

  溧陽公主:梁簡文帝的女兒。這裡泛指貴家女子。

  同牆看:謂東家老女也隨俗遊春,同在園牆裡看花。

  賞析

  《無題四首》包括兩首七律、一首五律和一首七古。體裁既雜,各篇之間在內容上也看不出有明顯的聯絡,似乎不一定的同時所作的有統一主題的組詩。

  第一首是一首豔情詩。詩中寫女主人思念遠別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夢為遠別”為一篇眼目。全詩就是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並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後將夢中與夢後、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後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為遠別啼難喚”聯絡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悽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後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麼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出句追憶夢中情景。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寫夢醒後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燻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徵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為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裡,還留下依稀的餘香,上句是以實境為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為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為生動傳神。

  幻覺一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第二首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傷春”之作。

  首聯描繪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濛濛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悽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悅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說:“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所謂“遠神,是指這種富於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築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頷聯寫女子居處的幽寂。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絡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頸聯出句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見《世說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闢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後窺見韓壽,私相慕悅,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賦》,後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儘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願望之強烈,奔放。

  末聯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嚮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絡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第三首也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第四首開頭兩句只是描寫環境,人物並未出場,但景物描寫中隱含著人物的感情活動。“哀箏隨急管”,不只表現出急管繁弦競逐的歡快、熱烈和喧鬧,也暗示出聽者對音樂的那種撩撥心絃的力量的特殊感受。照一般的寫法,這兩句似乎應該寫成“櫻花永巷垂楊岸,哀箏急管相馳逐”,現在卻以“何處”發問領起,先寫聞樂,再寫樂聲從櫻花盛開的深巷、垂楊飄拂的河邊傳出,傳神地表現了聽者聞樂神馳、尋聲循蹤的好奇心。

  三、四句寫“東家老女”婚嫁失時,自傷遲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說:“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指女兒)。”可見東家老女之所以不嫁,並非貌不美,只是家境貧寒。這兩句先推出人物,再展開一幅麗日當天,春光將暮的圖景。不用任何說明,讀者自能想見容華絕世而婚嫁失時的東家老女面對春光將暮之哀傷。

  五、六句寫另一女子。溧陽公主是梁簡文帝的女兒,嫁侯景,為景所寵。這裡借用此名代稱貴家女子。同樣是陽春三月,麗日當天,一邊是年長難嫁,形單影隻;一邊卻是少年得志,夫婦同遊。用對比鮮明的圖景,表現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的女子完全不同的境遇。

  結尾寫東家老女歸來後的情景。暮春三月、芳華將逝的景色,絲管競逐、賞心樂事的場面,貴家女子得意美滿的生活,觸動了她身世孤孑之感,增添內心的苦悶與哀怨。在漫長難捱的深夜展轉難眠。末句以不解人意的梁燕猶“聞長嘆”,反襯東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卻無人理解與同情,側面虛點,倍覺雋永而有餘味。

  歷代詩家都有以美女的無媒難嫁,朱顏的見薄於時,寓才士不遇的詩歌傳統。這首無題從內容到寫法,都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曹植的《美女篇》、《雜詩·南國有佳人》以及其他一些比興寓言體作品。

  李商隱的無題,以七律為主要形式。這類無題,以抒情的深細婉曲,意境的含蓄朦朧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內心獨白的表達方式,很少敘寫事件、人物和客觀生活場景。這首七古無題卻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畫,以第三人稱的表達方式,描寫出一幕有人物、有事件的生活場景,詩的旨意透過生活場景表現出來。語言樸素無華,與七律無題那種華美而富於象徵暗示色彩的語言有所區別,別具一格。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3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翻譯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後不見蹤影;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鍾初鳴。

  夢裡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醒後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麝香薰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註釋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韻譯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後不見蹤影;

  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鍾初鳴。

  夢裡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

  醒後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

  麝香薰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註解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鑑賞

  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樓上五更鐘”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為遠別啼難喚”聯絡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悽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後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麼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出句追憶夢中情景。“夢為遠別啼難喚”,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書被催成墨未濃”寫夢醒後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燻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徵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為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裡,還留下依稀的餘香,上句是以實境為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為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為生動傳神。

  幻覺一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全篇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並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後將夢中與夢後、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後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蕩,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4

  原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翻譯:

  1、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妻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襲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有情人,來往傳遞訊息。

  2、註釋: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

  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應覺:是設想之詞。

  月光寒:指夜漸深。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東風:春風。

  殘:凋零。

  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

  鏡:照鏡,用作動詞

  但:只

  賞析: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湧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據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並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5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及註釋

  颯(sà)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東風颯颯,濛濛細雨飄灑,荷花塘外傳來了聲聲輕雷。

  芙蓉塘:荷塘。

  金蟾(chán)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齧鎖的香爐所散發的香氣沁人心脾,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齧:咬。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絲:指井索。

  賈氏窺簾韓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於窗格中見韓壽而悅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宓妃:指洛神,傳說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裡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後改陳王。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春心:指相思之情。

  鑑賞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幻滅的絕望之情。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描繪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濛濛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

  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悽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悅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說:“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所謂“遠神,是指這種富於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築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寫女子居處的幽寂。

  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絡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賈氏窺簾韓掾少”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

  見《世說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闢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後窺見韓壽,私相慕悅,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賦》,後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儘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願望之強烈,奔放。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回相思一回灰!”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回回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嚮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絡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回相思一回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