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參原文及賞析

九日寄岑參原文及賞析

  九日寄岑參

  杜甫〔唐代〕

  出門復入門,雨腳但如舊。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

  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

  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

  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譯文

  方欲應邀出門造訪,又返回門內,那密集落地的雨點只是依然下個不停。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濘,欲去看望於你,無法啟行,想你想得我容顏消瘦。我獨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連吃飯也辨不清是黃昏還是白天。雖然我距您的住處很近,卻難得去與您會面一次。唉,可憐!那些受苦受難的老百姓,被水淹毀的莊稼是無可挽救了。怎麼才能除去那可惡的雲師?誰能去將那天漏處補住?日、月隱去了光輝,禽獸在空曠的原野裡哀號。官員們勉強做出從容自得的樣子,老百姓卻困於泥濘而難以行走。城南邊有座終南高山,恐怕它也會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沒漂走。今天這個重陽佳節,東籬的菊花你在為誰開的這麼好?岑參先生有很多新詩,生性也特別喜歡香醇的美酒。雨中,眼看著那樣繁多的黃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裝滿呢?

  註釋

  岑參:盛唐著名詩人,為杜甫詩友。復:是再三再四。因為雨所困,故方欲出門訪友,又復入門。泥活活:讀音“括”,走在泥淖中所發出的聲音。飯食錯昏晝:陰雨不辨昏晝,故飯食顛倒。寸步:是說離得很近。但難得去拜訪。雲師:雲神,名豐隆,一說名屏翳。疇:誰。大明:即指日月。韜:韜晦。日夜下雨,故日月盡晦。君子:指朝廷官員。逶迤:猶委蛇,從容自得的'樣子。小人:指平民和僕役。他們都是徒步,所以困於奔走。溜:水流漂急。紛披:是盛開,不能賞玩,所以說“為誰秀”。新語:一作“新詩”,醇酣即醇酒,酣音宙。黃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賞析

  這首《九日寄岑參》,屬於寄贈之作,相當於一封詩歌體的書信。這一類詩作,應酬性色彩較濃,內容往往比較空泛。然而,這首寄贈詩卻大不相同。杜甫的這首詩寄贈岑參,一方面表達重陽節不能共賞秋菊把酒論詩的遺憾與惋惜,一方面對於天災給蒼生帶來的苦難抱有一定的關懷和同情。詩中既有寄贈之作的一般特點,對友人表示懷念和問候,又有涉及當時的社會生活,即因大雨成災對蒼生稼穡表示的關切和憂慮。

  這首詩較長,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從開頭“出門復入門”,到“難為一相就”,敘述訪岑而阻於雨,與岑參的住處曲江雖然不遠,但卻不能去探訪,倍覺思念,表現出了與岑參的深厚友誼。

  第二段,從“吁嗟乎蒼生”,到“小人困馳驟”,由大雨而聯想到這場雨給蒼生百姓帶來災害。看起來,這一段似與岑參或杜岑友誼沒有直接聯絡,像是節外生枝。但細想還是有其內在聯絡的。這倒不僅僅在於都是說大雨,而是他們都是詩人,民間的疾苦是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所以下一段內容,又回到作為詩人的岑參上來。

  第三段,從“維南有崇山”到全詩的收尾,歸結到岑參的詩歌創作活動。從詩歌本身來說,這裡既寫出了杜甫與岑參這兩大詩人之間的友誼,也表現出杜甫對民間疾苦的關心。然而,過去有的詩論家認為這首詩的內容還不止於此,而是詩中喻指當時的朝政。據考,天寶十三載秋,大雨成災,宰相楊國忠卻取好莊稼來,向玄宗皇帝說:“雨雖多,不害稼也。”實際情況是否如此,當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無論有無寄託,杜甫對蒼生百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則是沒有疑問的。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