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普通話語音訓練在高職口才授課中的難點及對策論文1500字

試論普通話語音訓練在高職口才授課中的難點及對策論文1500字

  摘 要:普通話語音訓練作為高職口才課的基礎,具有易懂難學的特點,在授課中我們要針對語音訓練在實際授課中的難點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對策,加強學生對語音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普通話語音訓練;高職口才課;難點及對策

  高職學院口才課是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課程,口才能力的培養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口語交流,同音同質很重要。如何更好地交流,使交流更有效,是口才訓練課的核心問題之一,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話的實際應用。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漢民族共同語”。我們要讓學生先進行普通話語音訓練,只有發音準確清晰,讓聽的人聽得清,才能體現口才能力的有效性。

  高職口才課中的普通話語音訓練(以下簡稱語音訓練)不僅僅是音節發音練習,應該是指依照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要求,以語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長、音色、音強)為聲音基礎,以《漢語拼音方案》中的元、子音、音調為語素基礎,以氣息訓練、共鳴控制、音調調節、節奏控制等專案為輔助的綜合訓練方式。

  在明確了語音訓練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我們要對高職口才課程實踐教學中語音訓練的難點進行分析,具體問題如下:

  1、語音訓練是一個逐步矯正語音,克服方言影響的訓練過程,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方言種類繁多,大部分南方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在普通話語音訓練中難度較大,訓練效果不明顯。

  2、高職層次學生對普通話認識不足,造成對口才課程中語音訓練的輕視、忽視,或因方言原因羞於啟口,訓練參與熱情與程度不高。

  3、基礎語文能力仍待提高。語音訓練是以基本的語文能力為基礎的,高職層次的學生在實際訓練中應加強基礎語文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識字與讀音的關係,比如有一些漢字發音不準確,歸根到底是基礎語文能力不足的原因。

  4、氣息訓練及共鳴控制需要長期、刻苦、嚴格的訓練,學生較難養成良好的氣息、共鳴訓練習慣。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聲音沙啞,底氣不足,說話聲音細小,無法展現口才能力,在學習怎麼說,說什麼之前(思維邏輯訓練),要對氣息、共鳴部分進行訓練,以優質的發聲技巧作為基礎,提高聲音的有效性。

  針對高職口才課程有效性的要求及教學中語音訓練難點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到語音訓練作為基礎知識存在著易懂難學的特點,在實際授課中應制定如下對策:

  1、根據學生基本情況進行方言區域劃分,不同方言特點的學生可進行針對性教學。隨著高職院校全國性招生工作的不斷推進,學生群體早以呈現地域多元化,我國漢語方言體系也十分複雜,一般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北方方言區、吳方言區、湘方言區、贛方言區、客家方言區、閩方言區和粵方言區,教師應在教學之前根據學生的生源地、民族對方言區域進行劃分,針對不同方言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筆者所在區域為天津,屬於北方方言區,一部分學生存在舌間前音z、c、s與舌間後音zh、ch、sh混淆,零聲母前新增n的現象等等;南方各省的學生,如廣東、福建、海南等方言中舌面前音j、q、x讀成舌根音g、k、h等問題,需要我們事先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再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工作。

  2、進行合理的課時比例分配,將語音教學融入到整個口才課程全過程中。首先,語音訓練基礎課時應占到總體課時的四分之一,第二,在講明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普通話語音進行全面的發音、朗讀訓練,在後面的朗誦、演講、辯論及實用口才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求學生以普通話語音為基礎展開練習,提高語音訓練的強度,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改革練習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建立一幫一的學生互助模式。可以透過繞口令練習、上課前群體朗誦練習、即興演講練習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方言顧慮,提高對口才課語音訓練的重視程度;由普通話基礎好的學生,與語音訓練比較困難的學生結對子,進行一幫一發音互助;要求學生透過廣播、電視等方式,對普通話語音進行學習和體會等等,使學生語音練習不分課內、課外,養成良好的普通話習慣。

  4、普通話語音詞彙及語法練習。

  普通話的詞彙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但是普通話詞彙也不等同於北方方言,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北方方言主要表現在基本詞彙上的一致。我們可以讓一些同學將方言中的部分詞彙,講出來和同學們分享,再將方言詞與普通話詞語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二者在讀音、詞彙、語法方面的區別和差異,透過比較,熟練地掌握普通話詞彙和語法方面的知識,同時提高識字水平。

  5、氣息、共鳴、音調、節奏四方面的改善。

  氣息是聲音的力量源泉,它也是決定聲音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朗誦、演講、交談等語音實際應用中,有效地控制好氣息,才能很好的駕馭聲音。不懂得用氣就不會科學的發音,也就不能完美的表達,要掌握呼吸和換氣的技巧就要對氣息進行訓練。首先,在每次上課之前,要組織學生進行氣息訓練,全體同學在站立的姿態下,深呼吸,由老師提示要領;第二,要求學生在早上晨操與體育課上合理練習呼吸;第三,在鞏固氣息的基礎上,透過大段文章朗讀練習,使學生掌握換氣的技巧。具體的訓練方法主要包括深淺法、強弱法、疾徐法、換氣法、以情調氣法等。

  共鳴是指人體器官共振的現象,做好共鳴練習,可以使我們的音色圓潤、優美動聽,提高聲音的美感。共鳴主要包括鼻腔共鳴、口腔共鳴、胸腔共鳴,要透過能鍛鍊不同部位共鳴的聲韻母來練習共鳴發聲,比如透過前、後鼻韻母來練習鼻腔共鳴;透過開口呼的單、複韻母來練習口腔共鳴等,在熟悉了韻母發音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共鳴練習,一舉兩得。

  音調與節奏是口頭表達中聲調高低、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聲音迴環往復、重音強調的變化過程,訓練主要從聲調、句調、重音、停頓等方面入手,可進行綜合練習。

  高職口才課程中的普通話語音訓練涉及面廣,需要我們細緻、準確的梳理,耐心、詳細的講解,針對不同內容制定不同的練習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聲音的魅力,掌握聲音的技巧,提高口才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2、《高職院校學生普通話水平的現狀與對策》,張英沛,《內江科技》,2012年3月;

  3、《口才訓練教程》,張波,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