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心話語會導致孩子自卑

父母無心話語會導致孩子自卑

  幼兒心理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經常自我鼓勵、自我調節失敗情緒,那麼自信心很快就會樹立起來。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背景,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舉著它就能將人生的每一處照亮。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麼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經常自我鼓勵、自我調節失敗情緒,那麼自信心很快就會樹立起來。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背景,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舉著它就能將人生的每一處照亮。

  小宇出生於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正在讀研究所。因為小宇是獨生子,所以爸爸媽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希望他們的兒子和他們一樣有知識、有成就,甚至超越他們。於是從小宇很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媽媽就為他制定了發展計劃。

  當小宇剛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歲時,他每天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如早上起床要練發聲、上午讀書,下午學跳舞,晚上練琴。小宇的爸媽希望他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才,所以對他的要求都非常嚴厲。

  小宇不論在幼兒園裡還是進了小學之後,他每一項學業或是才藝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學業、體能等方面,樣樣出類拔萃,但仍無法讓他的父母滿意,因為父母給小宇定的標準是永爭第一。

  每當小宇拿著自己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父母的訓斥:“這題怎麼會答錯?這麼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父母的反應讓小宇傷心地低下頭。

  小學五年級時,小宇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得到第一名。比賽結束後,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媽媽,沒想到面對的卻是兩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獲優等獎的那個小朋友,聲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失望。”他聽著聽著,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就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小宇慢慢地變了,漸漸地,小宇彷彿換了一個人,本來活潑、開朗、調皮、聰明可愛的他,現在變得喜歡一個人獨處,經常害羞,總是膽怯,也不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即便老師要他回答,他也總是表現得扭扭捏捏,老是說:“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孩子了。

  當今大多數父母的心願是期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成就,為此,父母常常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孩子,但在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以至於事倍功半,無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還為親子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的父母平時常對孩子“我們家怎麼會有你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孩子”或是“你怎麼這麼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強多了”之類的話,往往是父母一時衝動而說出的令人氣餒的話,孩子卻容易把話當真,這些話會對孩子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對孩子而言,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語,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心理學空間

  只有親身經歷過了,你才會成長

  生活中,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尋求幫助,在孤獨傷感的時候需求安慰。但我們一直要記得,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只有與自己感同身受,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來承擔。鞋子接觸過的地面,才是自己走過的路。

  朋友從外地來我所在的城市發展,我知道訊息的時候,她已經坐在了一家小飯館裡等我。我責怪她不早告訴我,好讓我去接站幫她拿東西,她笑著說不想給我添麻煩。我問她:“還沒住的地方吧?等會兒我陪你去找房子。”

  “不用了,來之前我已經在網上查了這附近的一些資訊,吃完飯我自己去就行,這樣我也能在找房子的過程中熟悉一下環境。再說你這麼忙,能趕來陪我吃頓飯就已經很感激了。”

  吃完飯,她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個很大的旅行袋放在大旅行箱上,然後又挎上沉甸甸的包,有些蹣跚地向外走去。我過去幫忙,她拒絕了,看見我滿臉的不解,她解釋道:“別誤會,不是不希望你幫忙,而是你能幫我一時,卻幫不了我一世。你若是幫我暫時減輕了負擔,我心裡就容易產生依賴,但沒有人能夠一直幫我,要是形成依賴別人的習慣,我就很難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她的話我無理反駁,可是看她這個樣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還在猶豫時,她給我留下一個燦爛的笑容,然後揮揮手,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接下來的場景,我久久無法忘記——纖細瘦弱的她吃力地拉著旅行箱緩緩地向前走著,兩件行李加起來的高度幾乎要和她的身高一樣,挎著的包還沉甸甸地將她一側的肩膀向下壓著。

  驕陽似火的七月,即使什麼也不拿,也熱得受不了,何況她這樣。我很想去幫她,但想起她堅決的態度,我知道這個獨立、堅強、自尊心強的女孩絕對不會讓我幫忙。節儉慣了的她不捨得花錢寄存托執行李,也不願意給我添麻煩,不敢想象她這樣步履蹣跚的一個女孩子在這偌大的城市裡,頂著炎炎烈日找房子要承受怎樣的艱辛。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她所經受的艱辛的開始。後來,她給我打過幾次電話,聲音一次比一次疲憊,不過每次都告訴我好訊息,比如她找到房子了、有了工作、又認識了很多新朋友等等。

  後來才得知,剛開始和她一起合租的小夫妻刻薄陰險,沒少給她氣受,因為沒錢換不了房子,她只好忍著;工作強度大,經常加班,累得在地鐵裡站著都能睡著,身體虛弱得和紙片一樣單薄;過節一個人蹲在房間裡吃泡麵……可即使這樣,她也沒有抱怨和“麻煩”過我。

  過了大半年,她約我吃飯。這時候的她已經在這個城市裡站穩了腳跟,換了更好的住處,跳槽後的工作也幹得風生水起,重新有了人脈圈子。

  聊起曾經的種種,她紅著眼圈對我說:“最難的時候我真想找你,你是我在這個城市裡最信任的朋友。可是我知道這點困難都要依賴朋友的幫助和保護,那麼以後永遠都會縮在別人身後,得不到成長!你鞋子接觸過的地面,才是你真正走過的路,你踏出的每一步,以及邁出這一步之後所經歷的艱難和生活給你的感觸,都是屬於你自己的。這一步步雖然走得艱辛,但走得踏實,也一定會走得更遠。”

  那一刻,望著貌似嬌小柔弱的她,我敬佩不已,她看似瘦弱的身軀裡有著怎樣一顆強大的'心靈啊!

  我們都曾怯懦過,我們都曾膽小過,我們都希望有人替我們遮風擋雨解決所有難題。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一旦我們鼓起勇氣不依賴任何人,不管前途多麼艱難都無所畏懼地走下去,那麼我們必將得到成長,並且收穫到生活的饋贈與生命的美好。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會羞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理想中的孩子活潑可愛,聰明伶俐。

  萱萱是個5歲的孩子,每天都快活得像只小鳥。在家裡有說不完的話,唱不完的歌。在爺爺奶奶面前,她會興高采烈的將幼兒園裡學到的詩歌、舞蹈表演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一旦回到幼兒園立馬就變成了老師眼裡害羞、膽怯的孩子。無論怎麼鼓勵,萱萱就是不肯走上講臺,哪怕一次也好。這可把萱萱的爸爸、媽媽弄糊塗了。要說是性格問題,為何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迥異?要說是家長鼓勵方法不當,萱萱媽肯定不樂意。每當幼兒園有表演的機會,自己都會陪著萱萱反覆練習,鼓勵的話說了滿籮筐,可孩子臨場還是退縮,這能怪誰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理想中的孩子活潑可愛,聰明伶俐。

  萱萱是個5歲的孩子,每天都快活得像只小鳥。在家裡有說不完的話,唱不完的歌。在爺爺奶奶面前,她會興高采烈的將幼兒園裡學到的詩歌、舞蹈表演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一旦回到幼兒園立馬就變成了老師眼裡害羞、膽怯的孩子。無論怎麼鼓勵,萱萱就是不肯走上講臺,哪怕一次也好。這可把萱萱的爸爸、媽媽弄糊塗了。要說是性格問題,為何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迥異?要說是家長鼓勵方法不當,萱萱媽肯定不樂意。每當幼兒園有表演的機會,自己都會陪著萱萱反覆練習,鼓勵的話說了滿籮筐,可孩子臨場還是退縮,這能怪誰呢?

  想必家長們都很想尋找到答案,更想知道究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在疑惑處或許就是問題的出處。案例中,萱萱的退縮主要表現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的不一致。通常,爸爸媽媽們在嘗試處理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多提一些問題,幫助自己思考:為什麼孩子會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出不一致?是環境的原因?是她個人的原因,還是和老師或同學發生矛盾引起的?

  是老師的原因嗎?據說萱萱有個特別會鼓勵孩子的班主任,每次她都會刻意給她展現的機會。只是,萱萱老愛退縮,好話歹話說盡了,也不肯上臺,老師為此也很無奈。

  是擔心同學的嘲笑嗎?或許吧。但是在家進行了那麼多次的演練,這個擔心應該可以被慢慢克服呀?可為何不見改變呢?於是,這或許是一個原因,但似乎還不是最重要的。

  莫非是孩子階段性的問題?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5歲的萱萱正處於心理發展的俄底浦斯期,也是人類情感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將從對父母的愛恨糾結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例如:嫉妒、羨慕、內疚、愧責等。這個階段,父母或孩子都喜歡問彼此類似的問題:爸爸和媽媽,你最喜歡誰?孩子則會問:我和爸爸(或媽媽),你更愛誰?在他們的幻想世界裡,總期待著能取代同性父母的一方,成為爸爸的新娘或媽媽的新郎。他們的追問其實是在確認愛的唯一性。

  如此一來,樂於在家裡表演的萱萱,其行為便有了另一重含義,即滿足內心渴望被關注,成為焦點的願望。然而,萱萱在幼兒園裡,這種唯一性就會被競爭所取代。於是,她會不自覺地迴避去體驗這種失落感,表現為行動上的退縮,態度上的牴觸。

  假若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退縮性行為不瞭解,自然會被自己的失望和氣餒所淹沒,並開始訓斥起孩子來:你怎麼這麼膽小?你怎麼就不肯試試?你看某某多棒,哪裡像你……結果呢?孩子越被激將越退縮,父母越是鼓勵越洩氣。極端的情況是,有些孩子索性直接放棄,以此來攻擊父母的自戀。親子關係也因此陷入惡化。

  從這個案例看,退縮不僅僅是單純的個性問題,甚至和個性都扯不上什麼關係。有可能,那是爸爸媽媽們想要快速給自己找到一個理由的託詞,否則鬧不懂,想不通呀。尋找“不一致”是解決教養問題的重要路徑,它能讓家長找到真正困擾孩子的原因。

  那麼,對待此類孩子有什麼實用的建議呢?爸爸媽媽們要留意以下幾點:

  首先,既然孩子的退縮是害怕無法成為唯一,那麼就需要在心理層面先提供適宜的挫折感——明晰邊界。處於俄底浦斯期的孩子有著豐富的幻想世界,有時他們甚至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所以,請明確告訴您的孩子,爸爸媽媽才是一對愛人,他們永遠無法做媽媽的新郎或爸爸的新娘。讓孩子們從現實的挫折中經歷幻想的破滅,這一步相當重要。

  其次,幫助孩子從失望中重建希望——請堅定地告訴他“我們很愛你”。爸爸媽媽需要讓孩子懂得的是,劃分邊界不代表愛的喪失,而只是學會區分情感。這樣,孩子就不會陷入到另一個痛苦當中,反倒能真正的利用這次成長的機會,學會從父母身邊脫離,走向群體生活,參與到各種比賽、遊戲中。

  最後,要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友誼。而競賽就是一種發展友誼的方式,體驗到的勝利或失敗都是和人相處中與“共情”相關的話題。如此,讓他們能從家庭的小範圍逐步走向集體,這才是順應發展的做法。

  以上三步是一個階梯式的過程,需要爸爸媽媽們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將一個退縮的孩子真正推倒臺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