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範文

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範文

  為了確保活動能成功舉辦,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活動方案,一份好的活動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為了能夠紮實有效的實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高尚品質和文明舉止,結合中學部實際,制定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文明、禮儀等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中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有關規範為基本內容,深入開展中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促進中學部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

  二、培養目標:

  以學生行為規範為重點,以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生審美、學會自控、學會發展、學會創新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目標,達到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的要求。

  三、養成教育的內容:

  (一)把學習習慣抓實

  學生在學校裡最多的活動就是學習,而且和每個老師息息相關,從學習習慣抓起容易形成合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把生活習慣抓好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推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校上學期制定了《儀容儀表規範》,本學期學部要繼續對照規範定期檢查、整改,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把行為習慣抓細

  1、舉止文明的習慣。結合學部實際,加強“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2、遵守秩序的習慣。秩序包括課堂秩序、課間秩序、活動秩序、就餐秩序、路隊秩序、三操秩序、集會秩序等。學部將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實現中學部生活秩序化。

  3、尊重他人、團結友愛的習慣。教育學生禮貌待人、寬厚待人,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

  4、講究衛生的習慣。講究衛生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教育學生既要講究個人衛生,也要講究公共衛生。

  5、勤儉節約的習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從愛惜學習用品、節約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做起。

  6誠實守信的習慣。誠信教育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日常生活抓起,讓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樹立誠信意識。

  7、懂得感恩的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

  8、演講的習慣。每天夕會課和班會課進行勵志演講,激發學習熱情,樹立學習信心。

  9、勞動習慣。倡導學生在校認真完成班級值日任務的同時,積極參加義務勞動,遵守勞動紀律,保證勞動安全;在家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10、健身習慣。做好“三操”,堅持跑步,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四、組織機構

  組長:張淑玲

  副組長:任慶方、朱全國、李勇、邱賢美

  成員:各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

  五、活動時間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

  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優勢,進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夕會、課間操等陣地,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引導學生做到三告別(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自私告別)、五帶給(把禮貌帶給師長、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給他人、把誠信帶給社會)、七無(校園無紙屑、地面無痰跡、桌凳無刻畫、牆壁無汙跡、走廊無瘋跑嘈雜、水電無浪費、出言無髒話)。重點抓校園衛生和課間紀律。

  2、把養成教育貫穿滲透在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3、透過召開班主任會,明確教育主題。

  (二)組織班級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級活動,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結合起來。從自身做起,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結合起來。

  1、透過知、比、糾、行等途徑來落實。

  知就是要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比就是要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糾就是要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行就是要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開展夕會課勵志教育,堅持主題班會制度(班會課主要是總結上週養成教育情況,安排本週工作)。

  3、發揮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積極表揚先進,辦好宣傳欄和板報。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1、透過家長會、家訪、電話、一封信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配合學部對孩子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充分發揮團委學生會的作用。

  養成教育關係學生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在養成教育中,要從點滴做起,結合學部班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學習“規範”“習慣”,學習做人。透過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終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