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 篇1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和水利部《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水利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最佳化水利公共資源配置,提升水利公共服務水平,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目標

  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力爭到20xx年底,形成由局黨組統一領導,各處室(單位)、區縣分工協作,全行業廣泛參與的績效管理格局;構建涵蓋部門(單位)和區縣、資金和政策全方位,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形成水利預算資金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實現預算執行和政策實施的融合,資金使用和部門履職的融合,使預算績效管理成為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水利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要紐帶。

  二、預算績效管理實施範圍

  將全市水利專項預算資金和政策、局機關及局屬事業單位專案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績效管理。

  水利專項預算資金包括水利發展資金、中央基建投資(水利)、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三峽後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基金)、三峽水庫庫區基金、水利救災資金、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農村小水電增效擴容)等。

  區縣依據市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援貧困區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實施意見》、市政府《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相關規定,統籌整合非水利行業資金用於水利建設的,納入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範圍;水利專項預算資金被統籌整合用於非水利建設的,不再納入水利預算績效管理,並調整對應績效目標。

  三、預算績效管理職責分工

  按照《重慶市水利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明確的處室職責及屬地管理原則,將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職責分工如下:

  財務處統籌全市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統籌組織水利發展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各業務處室負責分管的水利專項預算資金和政策、本處室實施的局機關專案支出的績效評估、目標設定、過程跟蹤、評價實施、問題整改、結果應用、資訊公開等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局屬事業單位負責本單位專案支出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區縣負責本轄區水利專項預算資金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四、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任務

  (一)建立預算績效評估機制

  結合預算評審、專案審批等,在重大政策提出、預算安排時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重點論證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性行、籌資合規性等,並將績效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必須深刻認識到保障“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的貫徹落實,是水利資金分配和預算安排最大績效,重大支出政策或專案首先要將對補短板、強監管的支撐作用作為申報的前置評估條件。

  (二)加強績效目標管理

  各處室(單位)、各區縣應貫徹落實水利補短板、強監管的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做好績效目標管理。績效目標管理應做到“三同步”,即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申報、同步批覆、同步調整。在編制年度部門預算時,分解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同步申報年度和中期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清晰、量化、可行、易考核,並與年度和中期工作計劃、工作任務及預算相匹配。要加強對績效目標的稽核,把績效目標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與資金規模相匹配,並在批覆預算時,同步批覆績效目標,作為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的依據。績效目標一經批覆,原則上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應根據預算管理要求,隨預算同步調整。績效目標設定應嚴格按照《重慶市市級政策和專案預算績效管理辦法(試行)》(渝財績〔20xx〕19號)有關規定執行。

  (三)健全預算績效標準體系

  加快水利預算績效共性指標框架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涵蓋各項支出、符合目標內容、突出績效特色、細化和量化的水利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加快水利行業預算支出標準、資產配置標準和事業成本以及分領域、分層次的業務標準體系建設,實現預算管理、業務管理和績效管理的深度融合。業務標準必須要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預算支出標準等銜接匹配,突出結果導向,重點考核實績,實現科學合理、細化量化、可比可測、動態調整、共建共享。

  (四)做好績效執行監控

  各處室(單位)、各區縣要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進行動態“雙監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績效如期保質保量實現。定期收集預算執行和專案實施資訊,彙總分析監控結果,督促組織實施單位及時糾正執行中的偏差;對績效監控中發現績效目標實施情況與預算執行進度嚴重不匹配的專案,或者存在嚴重問題、預期無績效、低績效的專案,要責令其暫緩或停止執行,並將預算及時調整至其他急需專案;對因政策變化、突發事件等因素影響績效目標實現而確需調整的,應及時督促按照預算管理程式,隨預算調劑一併申請調整。

  (五)全面實施績效評價

  按照有關時限等要求,各處室(單位)、各區縣要透過自評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水利預算資金開展績效評價;要實現水利預算資金績效自評價全覆蓋,合理設定自評指標權重,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進行量化打分;要結合年度評價,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和專案實行全週期績效評價。在績效評價組織實施時,重要的、上級有明確要求的或經批准的專案,可委託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確保績效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真實有效。委託第三方機構時應嚴格執行《重慶市水利專案績效評價工作機制和費用標準(試行)》等相關規定。

  (六)完善評價結果應用

  促進預算與績效的融合。強化績效事前評估、目標管理、監控、評價各環節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事前績效評估程式不符合規定或者結果不予支援的不得安排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監控結果應作為年度預算安排和調整的依據,績效評價結果納入年度預算執行考核,與下年度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掛鉤。

  推進績效資訊公開。各處室(單位)、各區縣應嚴格按照《重慶市市級預算績效資訊公開辦法(試行)》(渝財績〔20xx〕20號)的規定,將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績效指標體系、整體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等資訊,按照統一要求向社會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

  健全績效監督問責機制。加強對績效管理的監督問責,對績效管理差的處室(單位)和區縣要進行約談並限期整改,對績效管理一般的要督促改進,對擅自調整績效指標、弄虛作假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通報批評;發現違法違紀線索的,移交有關部門查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處室(單位)、各區縣要將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科學統籌預算績效管理各個環節。要明確分工和責任,理順工作機制,要與本級財政部門在預算績效目標設定、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評價等環節緊密配合,並重點對預算投入和過程進行評價;應加快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合理確定績效指標和評價指標值,並重點對預算產出、效果和滿意度進行評價,實現績效管理與業務管理的深度融合。

  (二)強化工作考核

  各處室(單位)、各區縣要將預算績效結果納入幹部考核體系,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參考,充分調動幹部履職盡責和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各級預算績效管理部門加強對水利預算資金績效管理的考核和督促,不斷提高績效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

  (三)抓好培訓宣傳

  各處室(單位)、各區縣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水利預算管理培訓,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網路平臺等多種媒介,積極宣傳水利預算績效理念,為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 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檔案精神,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從20xx年起,在全縣範圍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到2021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新體系。到2022年底,全面形成“預算決策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新機制,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點

  (一)建立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

  將績效管理實施物件從專案預算為主向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政府收支預算及政策拓展,逐步提高績效管理層級。

  1.實施政策和專案預算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範圍覆蓋到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各類政策和專案。對新增政策和專案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和專案實行全週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對即將到期或者執行完畢的政策和專案實施績效評價,及時完善、調整、清退執行到期且績效不高的政策和專案。政策類、專案類的預算績效管理,分別由新增政策和專案的鄉鎮、部門負責實施。

  2.實施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整體預算績效管理。將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的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增強其預算統籌能力。圍繞單位職責、行業發展規劃、年度重點任務,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統籌考慮資金、資產和業務活動,從執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職效能、社會效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物件滿意度等方面,衡量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整體及核心業務實施效果。

  3.穩步推進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將縣級和鄉鎮財政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預算收入要實事求是、積極穩妥、講求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宏觀經濟政策相銜接。預算支出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堅持有保有壓,著力支援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堅持量力而行、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得設定過高民生標準和擅自擴大保障範圍。

  (二)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

  將預算績效管理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的各個環節,著力打造事前、事中、事後有機銜接的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實現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目標管理與鄉鎮、部門和單位預算編制同步,目標執行監控的事中跟蹤與鄉鎮、部門和單位預算執行同步,事後績效評價結果與鄉鎮、部門和單位履職問責和行政效能考核同步的績效管理閉合、迴圈鏈條。

  1.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建立新增政策和專案的事前績效評估機制,新增政策和專案的鄉鎮、部門要重點圍繞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方案完整性、計劃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方面形成績效評估報告,並將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條件。縣、鄉鎮財政部門要加強其他重大專案績效評估,大力推進關口前移,加快實現預算立項評價前置化、制度化、機制化,並將評價、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對重點單位、重大專案組織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估。

  2.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將績效目標設定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未按規定設定績效目標或目標稽核未透過的一律不得安排預算。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將績效目標設定範圍從政策和專案績效目標擴大到鄉鎮、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依據法律法規、單位職能、中長期規劃和相關標準等從數量、質量、時效和效果四個維度設定,做到導向清晰、具體量化、合理可行。預算經同級人大批准後,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批覆下達。

  3.做好績效執行監控。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對績效目標執行偏離、未達預期進度或目標的,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分析原因並及時糾正;對確因突發事件等因素影響需調整預算和績效目標的,應按規定程式調整。對實施中與績效目標有較大偏差或存在嚴重問題的政策、專案要暫緩執行或停止預算執行;對問題整改不到位的予以調減或收回預算資金,督促及時整改落實,同時向縣政府報告。

  4.組織開展績效評價。建立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自評、鄉鎮和部門重點評價、財政重點再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度績效評價體系。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逐步加大績效自評力度,加快實現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重大政策和專案績效的自評全覆蓋;要選擇部分資金規模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政策和專案開展重點評價,將評價報告報送縣政府,並向縣級財政部門和相應主管部門備案;縣級財政部門要探索建立對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自評結果的財政重點再評價機制,重點稽核評價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建立財政重點績效評價目錄管理機制,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重點領域,選擇部分鄉鎮、部門和單位、重大政策和專案開展單項或整體績效評價。

  5.加強評價結果應用。健全完善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問題整改責任制,加快形成結果反饋、問題整改、績效提升的良性迴圈,將評價結果用於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和編制規劃,用於改進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用於調整預算安排方式、增減預算規模和最佳化支出結構,並及時調整完善相關制度措施。讓資金使用單位從“要我有績效”向“我要有績效”轉變。

  6.強化預算績效資訊公開。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將年度預算績效目標隨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預決算向社會主動公開;將績效自評報告、重點專案績效評價報告,在報告形成20日內主動向社會公開。縣級監督機構和審計部門應將績效問題整改情況、整改效果以及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資訊公開作為監督和審計的重要內容。縣級財政部門要將績效目標執行監控、績效評價、績效考核等績效資訊及時反饋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各有關責任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及時整改和完善預算管理。

  (三)建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加快構建覆蓋“四本預算”的預算績效管理新體系,著力增強預算績效管理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一般公共預算績效管理重點關注財政收入質量、預算支出效益特別是重大政策和專案的實施效果,同時,積極開展基建投資專案、政府投資基金、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PPP專案的績效管理;政府性基金預算績效管理重點關注徵收標準、使用效果和對專項債務的支撐能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管理重點關注落實國家政策、收益上繳、支出結構、使用效果等情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重點關注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預算平衡、執行風險、可持續性等情況。加強“四本預算”的統籌聯動,整合使用方向相同或類似的預算資金,提升財政資金配置績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堅持黨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增強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各鄉鎮、各部門要建立黨委、黨組領導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對本鄉鎮、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力量。

  1.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協調機制,提出本鄉鎮、本部門貫徹落實方案,明確本鄉鎮、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各項具體工作落到實處。

  2.縣級財政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健全與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相適應的內部組織架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力量。要加快推進預算績效資訊系統一體化建設,實現資訊資源共享;要牽頭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專家庫,對專業性強的工作應當引入專家參與和評估,提升工作質量;要牽頭制定涵蓋績效目標管理、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績效結果應用等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和重點領域的相關制度辦法。

  3.新增政策和專案的鄉鎮、縣級部門分別負責政策、專案的績效管理。要牽頭健全和完善涵蓋事前績效評估、績效執行監控、評價結果應用等各關鍵環節的管理流程,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

  4.國資管理部門負責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管理。

  5.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醫療保障部門負責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

  6.各鄉鎮、縣級部門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負責本鄉鎮、本部門整體、政策和專案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定本鄉鎮、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辦法,探索建立鄉鎮和部門預算整體績效報告制度,組織實施本鄉鎮、本部門及所屬單位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並對本鄉鎮、本部門績效結果的真實性負責,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延伸至基層單位和資金使用終端。

  (二)完善標準體系,強化考核激勵

  1.縣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普遍適用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框架。各部門要負責建立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並報縣級財政部門備案。

  2.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將納入政府績效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參考。建立考核結果通報制度,對工作成效明顯的鄉鎮和部門給予表彰,對推進不力的鄉鎮和部門提請縣政府進行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

  3.財政部門會同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建立“掛鉤”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資金分配、政策調整掛鉤。對績效好的政策和專案原則上優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政策和專案要督促改進,對交叉重複、碎片化的政策和專案予以調整,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統籌用於亟需支援的領域。

  (三)壓實責任,健全問責機制

  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鄉鎮、本部門、本單位預算績效負總責,專案責任人對專案預算績效承擔具體責任,對重大專案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

  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要自覺接受本級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嚴肅查處財政資金低效無效使用、造成重大損失浪費的行為。縣級財政部門要開展全過程財政重點政策和專案以及鄉鎮、部門、單位整體的績效監督工作。縣級審計部門要依法對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情況開展審計監督並納入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內容。財政、審計部門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各鄉鎮、縣級部門和單位因事前績效評估、績效自評結果不實造成重大損失浪費的依紀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責任,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 篇3

  為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健全財政績效管理體制,促進財政資金科學配置、高效使用,按照《x省委x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和《xx縣委、xx縣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檔案,結合我局實際,制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縣關於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總體要求,統籌規劃、分級管理、完善機制、強化應用,建立健全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和資訊公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支援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二)工作原則

  1.編制專案績效目標。按照“誰使用資金誰編制績效目標”的原則,要求制定的績效目標客觀且可測量、細化量化、合理可行、相應匹配、重點突出。

  2.組織實施專案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落實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3.定期組織開展專案績效自評工作。

  二、工作目標

  建立工作機制,建立系統規範的績效管理制度、辦法、工作規程和技術指標體系、考核考評制度、基礎資料庫等,部門預算專案支出全面開展績效管理。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切實發揮預算績效管理實效,提升我局績效管理整體水平。

  三、主要任務

  部門的績效預算管理包括: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五個環節。

  (一)事前績效評估(評審)

  組織開展專案評審,專案評審的肉容主要是專案立項的必要性、投入的經濟合理性、績效目標的合理性、實施方案的可行性、籌資的合規性等。

  (二)績效目標管理

  結合實際全面設定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及專案績效目標(績效目標不僅要包括產出、成本,還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物件滿意度等績效指標)。

  1、績效目標的內容和分類

  (1)按照預算支出的範圍和內容劃分,包括基本支出績效目標、專案支出績效目標和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

  基本支出績效目標,是指部門預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內對本部門(單位)正常運轉的預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單獨設定,而是納入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統籌考慮。

  專案支出績效目標是指專案建設的要求,設立並透過預算安排的專案支出在一定期限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

  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是指部門及其所屬單位按照確定的職責,利用全部部門預算資金在一定期限內預期達到的總體產出和效果。

  (2)按照時效性劃分,包括中長期績效目標和年度績效目標。

  中長期績效目標是指部門預算資金在跨度多年的計劃期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年度績效目標是指部門預算資金在一個預算年度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

  2、績效目標設定

  績效目標設定是指預算管理和績效目標管理的要求,編制績效目標並向縣財政局報送績效目標的過程。按照“誰申請資金,誰設定目標”的原則,績效目標由專案負責股室設定。專案支出績效目標,在該專案納入部門預算專案庫之前編制,並按要求隨同各部門專案庫提交財政局;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在申報部門預算時編制,並按要求提交財政局。

  績效目標要能清晰反映預算資金的預期產出和效果,並以相應的績效指標予以細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預期產出和預期效果。績效指標是績效目標的細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等。績效標準是設定績效指標時所依據或參考的'標準。一般包括歷史標準、行業標準、計劃標準和財政部認可的其他標準。

  績效目標設定的依據包括: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門職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或專案規劃;部門中期財政規劃;縣財政局中期和年度預算管理要求;相關歷史資料、行業標準、計劃標準等;符合財政部門要求的其他依據。

  (1)專案支出績效目標的設定方法:對專案的功能進行梳理,包括資金性質、預期投入、支出範圍、實施內容、工作任務、受益物件等,明確專案的功能特性;依據專案的功能特性,預計專案實施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總體產出和效果,確定專案所要實現的總體目標,並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表述;對專案支出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從中概括、提煉出最能反映總體目標預期實現程度的關鍵性指標,並將其確定為相應的績效指標;透過收集相關基準資料,確定績效標準,並結合專案預期進展、預計投入等情況,確定績效指標的具體數值。

  (2)部門(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的設定方法:對部門(單位)的職能進行梳理,確定部門(單位)的各項具體工作職責;結合部門(單位)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年度主要工作任務,預計部門(單位)在本年度內履職所要達到的總體產出和效果,將其確定為部門(單位)總體目標,並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表述;依據部門(單位)總體目標,結合部門(單位)的各項具體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確定每項工作任務預計要達到的產出和效果,從中概括、提煉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務預期實現程度的關鍵性指標,並將其確定為相應的績效指標;透過收集相關基準資料,確定績效標準,並結合年度預算安排等情況,確定績效指標的具體數值。

  (三)績效跟蹤與執行監控

  負責專案的股室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確保績效目標如期保質保量實現。績效跟蹤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預算績效管理主體根據確定的專案績效目標,透過動態或定期採集專案管理資訊和專案績效執行資訊,對專案管理的各相關內容和目標要求的完成情況進行跟蹤,並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及時、系統地反映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專案績效目標的執行情況和實現程度,糾正績效執行偏差,促進專案績效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

  1、績效跟蹤的內容

  各業務股室要建立績效跟蹤機制,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專案管理和目標要求的完成情況(目標保障)、目標實現程度、目標偏差和糾偏情況等進行跟蹤。

  (1)目標保障情況。重點跟蹤保障專案各階段有效實施相關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專項辦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專案實施中相關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其中:進度管理、資金撥付、政府採購、資產管理制度執行是目標保障情況跟蹤的重點),以及目標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2)目標實現程度。重點跟蹤預算執行情況,為完成績效目標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成本消耗情況、專案管理及其完成情況,以及專案預期產出、效果等目標的完成進度情況等。

  (3)目標偏差情況。跟蹤重點目標在專案實施中的偏差度和影響度。

  (4)目標糾偏情況。重點跟蹤糾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實情況。

  2、績效跟蹤的流程

  績效跟蹤在預算專案啟動後實施,實施跟蹤的具體時間可根據專案的特點確定。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績效跟蹤次數一般為x-x次。績效跟蹤流程為:

  (1)確定跟蹤目標。在核對專案基本資訊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對相關績效目標按類細化,並確定績效跟蹤的重點目標。

  (2)開展績效跟蹤。依據確定的重點目標,對專案管理的相關內容和目標要求的完成情況實施績效跟蹤,歸集跟蹤資訊,填制《績效跟蹤表(專案分階段完成情況表)》。

  (3)進行偏差分析。根據績效跟蹤資訊,對照重點跟蹤的目標,發現績效執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填制《績效跟蹤表(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及糾偏表)》。

  (4)提出糾偏路徑。依據偏差分析,結合專案實際,提出實施糾偏的路徑和方法,並填制《績效跟蹤表(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及糾偏表)》。

  (5)及時實施糾偏。績效執行情況與設定的績效目標要求發生較大偏離時,績效跟蹤主體應及時查詢問題,分析原因,採取措施,及時糾偏。績效執行有重大偏離的,績效跟蹤主體應將相關情況及時上報主管部門或財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對績效跟蹤發現無績效或低績效的專案,要按規定調整執行或停止執行。

  (6)形成跟蹤結論。依據專案基本情況、目標設定情況、專案組織實施情況、績效目標完成及偏差情況、存在問題及糾偏情況等,撰寫《績效跟蹤結果報告》,形成跟蹤結論。

  負責專案的股室在完成績效跟蹤工作後的一個月內,將《績效跟蹤表(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及糾偏表)》和《績效跟蹤結果報告》報送縣財政局。

  (四)績效評價

  透過自評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預算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政策、專案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評價結果報送縣財政局。

  1、績效評價內容

  績效目標與戰略規劃、事業發展的適應性;財政資金使用情況、財務管理狀況,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況;專案管理情況,包括專案投資、專案實施、成本控制、財務監理、政府採購、合同管理、質量控制情況等;為加強管理所制定的相關制度、採取的保障措施及其執行情況;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包括預計產出、效果和影響力等。

  2、績效評價指標

  績效評價指標是依據細化量化的績效目標而形成的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工具。

  評價指標包括專案決策、專案管理和專案績效三方面。

  實施評價時,應按照定性指標可衡量、定量指標應量化的要求,依據評價專案特點和評價工作需要,在績效評價三級指標的基礎上,對評價指標逐級分解和細化。

  3、績效評價指標確定原則

  相關性原則。應當與績效目標有直接的聯絡,能夠恰當反映目標的實現程度。

  重要性原則。應當優先使用最具評價物件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核心指標。

  可比性原則。對同類評價物件要設定共性的績效評價指標,以便於評價標準的規範和評價結果可相互比較。

  系統性原則。應當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定量指標應量化,定性指標可衡量,系統反映財政支出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可持續影響等。

  經濟性原則。應當通俗易懂、簡便易行,資料的獲得應當考慮現實條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4、績效評價指標標準

  績效評價指標標準是指衡量財政支出績效目標完成程度的尺度。績效評價指標標準的選用應當堅持客觀公正、規範有效的原則。根據評價物件的特點,可以選用不同的評價指標標準。績效評價指標標準主要包括:計劃標準,是指以預先制定的目標、計劃、預算、定額等資料作為評價的標準;行業標準,是指參照國家公佈的行業指標資料制定的評價標準;歷史標準,是指參照同類指標的歷史資料制定的評價標準;其他標準。

  5、績效評價方法

  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採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等。根據評價物件的具體情況,可以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方法主要包括: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將一定時期內的支出與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以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它適用於成本、效益都能準確計量的專案績效評價。

  (2)比較法,是指透過對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歷史與當期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支出的比較,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3)因素分析法,是指透過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4)最低成本法,是指對效益確定卻不易計量的多個同類物件的實施成本進行比較,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5)公眾評判法,是指透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對財政支出效果進行評判,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6)其他評價方法。

  負責專案的股室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政策、專案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評價結果報送縣財政局。上級專項資金自評和部門預算專案自評實現全覆蓋。

  (五)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逐步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於作為下一期預算安排的參考,提高支出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

  績效評價結果採用綜合評分定級的方法,總分值為xxx分,績效評級分優、良、中、差。評價得分高於xx分(含xx分)的,績效評級為優;得分在xx(含xx分)—xx分的,績效評級為良;得分在xx(含xx分)—xx分的,績效評級為中;得分在xx分以下的,績效評級為差。實現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完善管理、預決算資訊公開的“三結合”。對評價結果為差的專案,扣減下年度部門專案預算控制數,形成預算績效管理的剛性約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工作領導。按照xx縣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安排,各股室及下屬單位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工作主動性,將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本部門預算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履行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職責,積極配合縣財政局開展工作,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實施。

  (二)確保工作實效。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同步制定績效目標,專案執行期間按照績效目標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控,專案完成後要全面實施績效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縣住建局充分發揮預算績效管理的主體作用,按照縣財政局的統一部署,理順工作機制,制定具體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三)營造績效氛圍。充分利用媒體、網路平臺等,積極宣傳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倡導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為預算績效管理創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業務培訓,提高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水平。

  (四)提升管理績效。建立完善財政績效管理工作考核機制,加強對各預算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促進我縣財政績效管理工作有效推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