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範文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範文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活動方案制定工作,活動方案是闡明活動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活動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活動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

  為進一步貫徹Xx市教育局《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Xx教育局《Xx市教育局關於印發《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確保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我校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全面推進特色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Xx二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與道德素質,培育師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努力提升學校品位和核心競爭力。

  二、活動主題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培育誠信厚德少年,建立和諧文明校園。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建立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基本內容

  莒文化是東夷文化的先進代表,是齊文化與魯文化的先聲和前導,山東Xx是莒文化的核心區域。因其有數十萬年的文化根系,一萬餘年的文明啟步,五千餘年的文明史,對研究文明起源、華夏文化、中國早期國家的社會形態等重大史學和理論課題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今天瞭解和研究莒文化,對於更好地揭示莒地的歷史文化發展,弘揚莒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作為進行鄉土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今天建設21世紀現代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借鑑,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讓我們為此共同努力瞭解和學習莒文化。

  研究和學習莒文化,Xx二中編寫了一整套莒地史話的校本教材,可以作為研究莒文化的依據。包括莒地歷史上著名人物、莒地的風俗人情、歷史遺蹟等,當然還包括文化遺存,如周姑子戲、剪紙、書畫、對聯、過門錢子、武術等,都是我們研究和學習方面。

  五、活動內容

  1、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莒文化校本課程的學習、踐行活動。(歷史教研組負責組織)

  (1)計劃在11月20日舉行莒文化研討會,邀請莒文化研究中心的專家舉行報告會報告會。

  (2)平時加強莒文化校本課程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播放介紹莒文化,每兩週利用其中一節班會時間誦讀、學習莒文化校本課程,主要是高一、二年級學生學習。

  2、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語文教研組負責組織)

  (1)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誦讀國學經典(包括莒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

  (2)每週設一節誦讀課,每月召開一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

  (3)利用校園多媒體網路和各種影響資料進行宣傳、介紹,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

  (4)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計劃,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藝術生活,突出活動廣泛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在學生中介紹Xx地方戲—周姑子戲、剪紙、書畫、對聯、過門錢子、武術等,都是我們研究和學習方面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魅力,熱愛經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徵,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文明禮儀演講比賽活動,時間大約11月中旬,透過演講比賽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並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積極開展特長教育,推進藝術素養培育工程。

  (1)我校大力開展藝體活動,弘揚武術,強身健體,還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2)展示開展好特長教育活動。透過開設硬軟筆書法、剪紙、地方戲—周姑子戲、舞蹈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過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積極開展校園品位建立工程。

  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櫥窗宣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六、保障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認識

  首先,莒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進校園有利於提升學校的辦學品味。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有利於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傳統文化的靈魂和精神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體來講,傳統文化能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一是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可以養成良好品德,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其核心內容就是教育人、塑造人;三是可以指導人生實踐。中國傳統文化是歷代中國人人生經驗的總結,對後人具有多方面的指導意義。

  第三,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教育和導向功能。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積澱,它包容了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精華。在校園文化裡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可以使師生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相容幷包、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和勤勞善良勇敢等優秀民族精神,有利於學生以史為鑑、全面發展;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傳統文化的內容、表達方式以及在校園所形成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對學生有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和“滴水穿石”的力量。第四,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生及教師的人格塑造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重義輕利、天人合一、修己安人、貴和尚中、憂國憂民等基本精神和價值觀念,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是重建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資料,是校園德育建設的豐碩資源。傳統文化中完備的德育內容和理論,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都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內容。

  第四、開展教研活動

  各學校要把學習經典作為校本教研的內容之一,組織教師對經典原著進行研究,對原文理解有歧義的部分進行研究,對教法學法進行研究,以增強教師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和研究能力。使國學教育更加符合本校教育工作實際。

  第五、拓寬活動渠道

  我校要圍繞學習傳統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要與讀書、書法、繪畫、歌詠、板報、校園劇、辯論、競賽等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2

  教育需要積極而有效的文化,學校教育價值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就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以強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東方傳統文化薰陶下的人格支撐、精神支撐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建立的主導思想。正是基於這一教育理念,我校決定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內容進行德育特色化學校建立活動。

  一、指導思想:

  “用文化經營學校,用理念支撐學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學校建立的指導思想。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透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透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總體設計

  以“中國傳統文化導讀”為主線,以人文性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合約式”評價為終結,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尋求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美德、良好的風範、高雅的情趣、昂揚的氣概、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體系。

  三、意義

  (一)理論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檔案精神,進一步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

  依據心理學原理“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民族凝聚力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於社會主義德育內容民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體系的建設,而且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二)實踐意義

  1、抵制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的需要。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卻越來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影視、網咖演繹著“武俠加愛情”、“黃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都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的侵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於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弘揚正氣。

  2、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需要。人們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義。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沒能佔據應有的位置。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集體遺忘的尷尬,其結果就是使學生對我們民族的歷史,不僅沒有深刻而較全面的瞭解,反而憑空多了一份蔑視,這對民族精神是巨大的傷害。而民族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又顯得尤為嚴峻。因此,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公民的需要。

  四、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得到落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要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體系。

  3、發展性原則: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透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

  (1)透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XX00條成語,300餘首古詩詞,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論語》等經典篇目。

  (2)透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透過社會反饋,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學生明確知道應做一個怎樣的社會人。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

  (4)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使學校在辦學思想、學科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獨特性得到社會的認可。

  六、主要內容

  1、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傳統文化導讀”活動,深化“傳統美德教育”課題研究,形成理論體系。

  2、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3、圍繞特色校建立活動,逐步形成彰顯學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園文化。

  4、使教師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學科教學中講究方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思想。

  6、建立人文性學生和教師評價機制。

  7、利用多種手段,圍繞特色校建立開展系列配套活動,達到育人目的。

  七、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成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室”,開題論證,組織討論,認清建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義。

  2、組織學習《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檔案,透過學習,轉變教育思想,為開展建立活動奠定思想基礎。

  3、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建立方案,準備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並對全體師生進行培訓。

  (二)建立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宣傳落實,注重過程,進行階段評估,提供實驗報告,總結經驗論文。

  各階段具體安排如下:

  1、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傳統文化導讀”活動,初中部開始誦讀《弟子規》,高中一年級開始誦讀《大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三百首》、《孟子》、《詩經》等,至中學畢業完成。

  2、校本課程開發:20XX年9月以前完成《〈弟子規〉講解》、《蒙學旨要》校本課程的開發;20XX年底以前完成《國學綱領》這一校本教材的編寫。

  3、校園文化建設:20XX底年以前完成傳統文化經典篇目大理石貼壁,設立孔子塑像,校園宣傳欄、班級壁報文化凸顯傳統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4、教師隊伍建設:20XX年以前,培養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素質高、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隊伍。5年內培養出3—5名校、縣級師德典型及以人文性教學為特色的名師。

  5、學科滲透:20XX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針對不同學科,具體細化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途徑及方法及目標。

  6、20XX年9月以前,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文化學生及教師評價方案並進行實驗運作;並形成具體的操作模式。

  7、根據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每年有計劃的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傳統禮儀教育活動、傳統文藝、體育教育活動等。

  (三)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建立結束,申報驗收,推廣成果。

  八、途徑與方法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開展傳統文化經典活動;以人文化管理為手段,加強對建立活動的檢查與指導,如對學生實行“合約式”評價、對教師考核實行“四評”制度等;以宣傳教育活動為載體,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如:利用廣播、板報、牆報、手抄報等進行傳統文化、思想的宣傳,透過各種節日、紀念日進行教育,透過觀看錄影片、主題班隊會、讀書教育活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形式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昇華;透過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參觀、調查、訪問等形式使學生的行為得到檢驗。

  九、保證措施

  1、實施“一把手”工程,校長親自抓落實,由研究室具體抓課題實施的過程及內容的選擇,落實講座及實驗活動專案,德育處、團委具體負責學生行為規範的檢查指導。

  2、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學校在研究教師培訓、器材、資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條件,保障特色校建立的順利進行。

  3、不斷學習各校的先進經驗,調整方案,改進方法,圍繞德育科研課題,組織系列研討活動。

  4、引入激勵機制,完善考核及考評制度,保證實驗的有序進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加強過程管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