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進展情況工作彙報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進展情況工作彙報

  開福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北部,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8萬,轄“一區”、“兩園”、三鎮、十街道,98個社群、30個行政村。作為省會城區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節點,區委、區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統籌推進社會建設,致力於以社群為載體的社會管理創新。20xx年我區推行了“選聘結合、三位一體”的社群自治新模式,20xx年又開始了以“社會管理社群化、社群管理社會化”為核心的社會管理創新的探索和實踐。同時,按照黨中央“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要求,把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全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作為一個重要實施專案,在完善組織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專業人才、強化培養力度等方面上下功夫,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今年2月,我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示範區”。現將我區社會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體制機制,構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新格局。20xx年4月,成立了由區委書記親自掛帥,區長及分管區領導為主要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區社會工作局,負責全區的社會工作事務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各街(鎮)設立社工站,為社會工作人才提供招聘登記、繼續教育、職稱評定、人才交流等方面服務。組建了區社會工作協會,加強行業協調與監管。20xx年下發了《關於推進社群管理社會化工作的指導意見》、《20xx年社群管理社會化工作實施要點》、《社群管理社會化扶持獎勵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實施檔案,今年又出臺了《開福區“社會管理社群化,社群管理社會化”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開福區20xx年“社會管理社群化,社群管理社會化”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實施要點》等“1+5”檔案政策,構建起具有開福特色的社會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全區形成了以區級政府為主導,區民政部門為主管,街(鎮)為主辦,社群為主體的“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

  (二)立足社群實際,提供居民群眾最需要的服務。在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實踐中,我們堅持“滿足居民需求,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導向目標,在專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改善民生、維護民利、化解民難、促進民和相結合。20xx年,我們選擇了一批基礎較好的社群進行試點,區級財政投入1000萬元資金實施了19個重點專案,今年又安排了3500萬元專項經費重點實施39個大專案160多個子專案,專案服務範圍涉及到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為老服務、殘疾人康復、青少年健康成長、刑釋解教人員幫扶、新居民的融入、草根組織培育、矛盾調處、物業管理、醫療衛生、食品安全、交通疏導、志願服務等關乎民生利益的方方面面,工作的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受惠群眾多。如,由區政府買單,為全區90歲、低保家庭85歲以上老人和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免費安裝“一點通”服務終端並支付資訊服務費的專案,為建設乾淨清潔的人居環境,在所有老舊開放式社群和新建安置小區都引進物業公司或成立居民物業服務隊實行物業化管理的專案等。

  (三)培育社會組織,營造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氛圍。透過採取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設“民間組織孵化園”等的辦法,充分發揮工、青、婦和工商聯、殘聯等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中的牽頭和組織作用,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尤其注重培育發展社會服務型民間組織,同時加強對散落的草根自治組織的管理,強化各類社會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反映利益訴求、參與社會管理、共擔社會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社會職能。今年,我們探索採取了“一級登記、兩級備案”的雙軌制群眾性自治組織管理模式,“一級登記”就是對符合法定登記條件的群眾性自治組織,由區民政局放低門檻統一依法登記,“二級備案”就是對尚不符合放低門檻登記條件,但社群認同、作用發揮良好的志願者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實行由居委會初審、報街鎮備案管理的制度,將其納入管理範圍,目前全區已基本實現了群眾性自治組織備案登記全覆蓋,從源頭上解決了“無人管理”和“無序發展”等問題。

  截至20xx年11月底,我區共登記註冊社會組織208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19家,社會團體16家,業餘文化團體73家),已備案的社會組織502家(專業服務機構161家,志願者組織93家,社群居民自治組織248家),其中有2家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福區眾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長沙市眾和社會工作發展中心),16家社會服務型民間組織。

  (四)培養專業人才,推動人才本土化建設。為解決專業社工人才缺乏的現實問題,我們突出抓好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培訓現有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現有的從事社會工作的基層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加深他們對社會工作的認識,深化社工理念,增強理論水平,掌握實務技巧,提升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較好地解決了專者不用、用者不專的矛盾。鼓勵動員社群工作人員參加社會職業資格水平考試,提高社群工作人員社會工作理論水平和推動專案運作、服務居民群眾的能力,今年以來,先後組織50多人次赴北京、廣州、深圳及省內部分社會管理先進地區考察學習,組織200餘人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水平考前輔導培訓,目前我區已有168名基層工作人員獲得國家級社工師職稱,506人獲得省級社工師職稱。

  二是注重引進專業社工人才。20xx年,區社會工作局向社會公開招募了11名專業社工,今年我們又探索了社工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新路子,經過前期多方洽談協商,引進深圳品牌信譽好、專業能力強的社工類社會組織在我區成立眾仁社工服務中心,這是我省第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辦社工服務機構,現有專業社工12名,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望麓園街道提供新居民服務、企業服務、志願者組織培育、基層矛盾調處、家庭綜合服務、醫院病人心理慰藉及全區社工培訓等多項專業服務。

  三是注重發展社群志願者,既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又發動公眾廣泛參與,發揮義工的協助、參與作用,形成“社工引領義工服務、義工協助社工服務”模式。由團區委和各街鎮牽頭,構建起了以“快樂大聯盟”為龍頭、社群志願服務隊為單位、具有一技之長的'志願者為主體的較為完整的社群志願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志願者人數超過5萬,已基本實現社群志願者註冊率佔社群居民總人數的10%的目標。在實踐操作中,我們透過讓志願者跟隨專業社工,參與社會工作服務專案的策劃、組織、實施,充分保護和調動志願者參與、協助社工開展服務的積極性,由社工來培訓、指導、訓練志願者,使志願者學會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幫助開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五)引入專案管理,確保各專案標任務的落實。在推進社群管理社會化過程中,我們將市場運作機制引入社群公共服務領域,按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專案制”管理模式,加強對社會組織和群眾組織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及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兩年來共實施重點專案有58個。同時建立起了從專案申報、審批、評估的一整套的社會工作專案評估機制,邀請第三方、專案業務主管部門的分管領導、相關街道(社群)有關負責人以及服務物件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進行討論與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向各類民間社會工作機構支付購買服務專案資金、發放獎勵扶持補貼等。

  二、體會與收穫

  一是解決了認識問題。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新課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更是涉及到專業化、職業化的問題。如何結合我們的實際,開展本土化的社會管理創新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這必須有清晰的認識。區委、區政府多次組織相關部門、街鎮的負責人到沿海及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學習,分別與深圳、廣東、北京等地社會工作主管機構、民間組織、有關專家和社會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邀請華中師範大學、民政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及省、市民政部門的專家來我區指導,同時在區內組織調研,認真研究我們工作方向和具體方案。相關檔案出臺後,加大宣傳,濃厚氛圍,不斷提高廣大基層工作者和居民群眾對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工作的認識。現在,我們社群和機構的工作人員社工理念不斷深化,在工作實際中主動運用社工工作方法。

  二是理清了工作思路。總結這三年來的社會管理創新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可以概括為四句話:“立足社群,發展社團,依託社工,服務社會”。我們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真正地著眼於基層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而不追高求全,追求實效而不貪求形式。去年和今年的58個社會管理重點實施專案,涉及到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物業管理、居家養老、居家養殘、嬰幼兒早教、青少年教育、社群矯正等多個方面,甚至細化到“成立社群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社群內所有家庭,透過解決家庭問題,鞏固家庭婚姻關係,調適家庭親子關係、婆媳關係來促進家庭的和諧穩定”。

  三是摸索了培訓方法。開展教育培訓是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頭戲。這項工作開展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質量和規模。透過前期的探索,我們形成了分類、分層實施教育培訓的路子:分類培訓包括知識普及型、考前輔導型、繼續教育型三類,分層次培訓包括全區的集中培訓、街鎮、社群組織的培訓、各社工機構內部的分享會和督導培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