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休閒工作計劃

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休閒工作計劃

  休閒是一種活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休閒不是偷懶,不是隻顧一時不顧將來的消極態度;休閒不是隻有失而無所得;休閒也不能看作是無所謂的空閒,可以隨意填補;休閒更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一個人若沒有能力來處理自己的休閒生活,往往就成了各種不良社會行為和種種社會變態病症的根源之一。因此,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學會休閒。

  一、休閒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功用

  國外有這樣一則推銷鋼琴的廣告:“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請買一架×××牌的鋼琴吧!”乍一看,這廣告有點言過其實,然而稍加推理就能悟出其中隱含著的深刻寓意:輔導孩子學會一種正當的休閒方式(如學習彈鋼琴),孩子或許就不再去惹事生非了。因此說,休閒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鬆弛身心。這個功用容易理解,也是人們重視休閒的一個原因。休閒能鬆弛身心、平衡勞逸、滋潤人生、創造新的生機。靜坐、平躺是一種休息,當然也是必要的,但休息不等於休閒。休息往往只能消除體力上的`勞累,而不能消除精神上的倦怠。積極的休閒使緊張情緒得到鬆弛,減輕壓力。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發現,使人“緊張”、引人“注意”比較容易;使人“放鬆”、“鬆弛”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休閒作為生命的“潤滑劑”卻可起到讓人鬆弛的作用。

  2。滿足業餘愛好。學生的學習是按照統一的大綱進行的,而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多方面的。如果教育者只一味地要求學生學習,學生的興趣愛好就會被扼殺。正確的休閒可以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娛樂中增強積極的自我形象,產生自我滿足感和幸福感。

  3。促進成長。過去人們只是把休閒看作休息,後來發現休閒有發展個人興趣愛好、滿足個人心理需要的作用,現在人們又發現休閒具有促進自我理解、自我發現和自我發展的功能。休閒能潛移默化、自下而上地起到正規教育的補充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均衡發展,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學會休閒

  讀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故鄉》的人,都為魯迅童年有這樣一塊荒蕪的百草園作為讀書之餘的休閒場所而神往,也對農家孩子潤土能有各種有滋有味的玩樂感到羨慕。

  現在中小學生在學校和家長的嚴厲管束下,往往不會休閒、不會玩樂、不會遊戲。許多學生當然也包括許多成人,認為星期天睡懶覺就是休閒。許多城市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很好休閒是因為生在城市,而農村學生則認為自己休閒不好是因為生在農村。其實,休閒的質量雖與環境有關,但主要還取決於自身對休閒的認識、態度和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對學生的休閒輔導,他說:“從童年就培養積極休閒的習慣,是我們教育方針的重要原則之一。”他要求學生選擇能增幅精神力量、充實精神生活、獲得精神財富的休閒活動。他不主張學生把時間消磨在無目的的、純消遣的閒扯、看電視、跳舞等活動上。他要求學生的休閒要充滿生動的、能觸動思想的、有深刻道德、理智、審美的感受。

  休閒活動從內容上大體可分為娛樂、體育、交往、審美、求知五大類。從休閒輔導的角度來看,教育工作者在安排好學生在校課餘的休閒活動的同時,還要安排好學生的社群休閒,包括電影院、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俱樂部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社群也將為豐富個人的休閒活動創造各種條件。

  三、班主任應教會學生懂得休閒的倫理

  休閒具有兩重性。有些學生閒來無事,就打架、惹事生非,甚至給社會造成危害。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懂得休閒倫理,提升學生休閒生活的品質,防止不正當休閒給自身和社會造成的損害。學生能否根據個人的興趣與愛好,選擇適宜的休閒時間、場所和方式,是學生是否真正會休閒的一個標誌。

  人在休閒活動中,常和他人或社會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休閒活動必須遵守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原則。例如,不妨礙他人的安寧,不影響他人的穩私。一般來說,安寧是休閒生活的氛圍特徵,但有些學生以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甚至喧譁蹦跳作為自己的休閒,這樣的休閒,當然也應以不妨礙他人的安寧為度。其次,休閒不得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得損害公共財物,不得有損社會風氣。孩子在家庭中休閒,需家長的監督和制約。家庭休閒應尊老愛幼、和睦友愛,父勸子規,子孝父慈,使家庭成為高品位的休閒場所。

  總之,休閒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班主任必須重視並給予正確的指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