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根據本人所從事的具體教學工作和實際情況,閱讀了大量有關教學教育的文章,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不斷變革新的教學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透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教學理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紮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工作首先,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初,我就認真研究新教材,根據學生特點和教材編排,並和學科教師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並且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調整,以使計劃達到更加的完善。其次,認真備課,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寫好教案,查閱資料,去粗取精,取我所用。

  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最佳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科思維能力,因材施教,做好培優扶中輔差工作。

  四、加強練習,精心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習題,培養學生的做題技巧,使之掌握考試的方法。

  五、文理科的任務不同,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同。對理科班的學生,由於會考範圍為高中歷史必修的三本書,因此在不影響課堂效率的前提下,將教學進度適當提前,以求得本學期會考備考工作的主動權,讓他們掌握會考綱要要求掌握的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加強練習,積極做好會考的輔差工作。對文科班的學生同樣嚴格要求,高二是高三提高和衝刺的積累階段,在本學期我積極引導文科班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積極開展培優工作,提升他們在歷史認知上的層次,鍛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逐步掌握歷史演進的規律,學會用聯絡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觸的歷史,拓寬他們的歷史思維,為高三鞏固提高打好基礎。

  六、認真開好公開課,獲得組內的良好評價;積極參加備課組和教研組活動;與學科老師交流、探討教學問題。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2

  一、總體思路

  歷史組教研活動調整更新以完成新形勢下的轉型。其間調整更新指的是調整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更新資源庫;轉型指的是藉助大資料分析和網路資源推進教學研究活動。

  二、工作目標

  1、以潘孝遠老師的專題五《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曬課優課活動為切入口,藉助學案,探索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模式。

  2、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圍繞課堂抓常規,並推陳出新,做好曬課優課活動,力爭體現教研組的學科教學和校本課程的特色。

  3、抓好集體備課,特別是學案的編制,結構和知識點要“基於學情”,做到精簡易懂好用。

  4、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提升學科能力的開發,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三、具體工作

  (一)狠抓教學質量,堅持不懈、深入細緻地抓好教學常規

  1、強化集體備課

  本學期歷史組的集體備課將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高一歷史集體備課定在週五上午第5節,地點:2號樓305辦公室;高二備課組活動時間:高二週四上午第4節。地點:1號樓401辦公室),實行“中心發言人”的集體備課制,達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促進備課組整體教學實力的增強。

  2、狠抓課堂

  (1)嚴格課堂管理,認識到位,並常抓不懈。

  (2)努力建立高效課堂,以教案、學案為依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3)探索適合本學科不同年段的課堂教學模式。小考、學案(自制的或教輔資料的)、教材整合、課件運用、輔助資料選用、習題講評等環節如何有效銜接,達到課堂的高效,仍需探索並反思總結形成較成型的模式。

  (4)課堂小結要追求高濃度,簡潔精練,達到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昇華。

  (5)搞好期中期末,大型考試,做好批改與試卷講評、試卷分析。

  3、繼續實施分層次的教學和管理

  教學中進一步強化對兩頭學生的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繼續堅持課前小考並積極倡導全組教師能充分利用課後時間主動下班輔導,並將其作為一種自覺行為,長期堅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二)貫徹落實學校常規計劃,完成以下計劃要求:

  1、備課組長每週上傳學案、試題,保證質量。

  2、每堂課前有小考,5分鐘左右,及時反饋檢查提高教學質量。

  3、高一教師要多方參加教研,吸收外來先進經驗,搞好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開好選修課,做好學分認定,加深拓展延伸。

  (三)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和增強科研意識。

  全組教師要積極研究xxxx年高考歷史試題和反思高考命題趨勢及備考方向;積極參加市教育學院組織的教研活動,並在組內交流;積極參加學校定期舉行教學講座和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和借鑑,促進業務水平的提高;組內教師要增強科研意識。

  四、教研組活動安排

  (主題教研:如何拓展教師專業知識與提升課堂教學能力)

  17

  6月22日—6月28日

  第八次教研組活動(做好期末複習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對教研工作進行總結)

  18

  6月29日—7月5日

  第九次備課組活動(各備課組工作情況總結)

  19

  7月6日—7月12日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

  一、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豐縣中學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年級在徐州市統考中歷史成績居市同級學校前一、二名,高考成績在全市繼續領先的地位。

  二、基本理念

  1.樹立三種意識:備課要有學生意識;教學要有基礎意識;訓練要有過程意識。

  2.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學生收穫大小是判斷課堂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

  三、操作模式

  1.課前預習:教師要出示課前歷史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可以透過學案,課前選擇題等形式,強制性引導學生預習。主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2.講師精講:教師講重點、破難點、釋疑點;學生圈圈劃劃、思索研討、探究求真。主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3.隨堂精練:光說不練效果差,真抓實練是根本。講評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解題訓練,要當堂解決“是什麼”的陳述性問題。

  4.課後評估:透過典型性、系統性的練習訓練,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夯實砸牢堅實基礎,強化默寫字、句、段迴歸教材,對核心知識人人過關。

  四、相應策略

  1.課堂教學與複習要圍繞三個層次進行。

  ⑴.是什麼?圍繞考綱,落實基礎,解決重點難點,以學習掌握程度為評估標準。

  ⑵.為什麼?圍繞考綱,使學生明確考核要點,並以此指導學生課後複習。

  ⑶.怎麼辦?以高考試題為範例,引導學生以高考意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要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能力的獲得是需要知識內化後,由學習者自我產生的,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必須經過一個橋樑,這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大量練習後的總結歸納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簡單的公佈答案代替。否則,是剝奪了學生作為複習和考試的主體應有的自主活動的權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從關注“這節課我講了多少”,轉變為“這堂課學生能提高多少”。

  3.精選習題,落實有效訓練

  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最佳化精選習題。做到選擇題要精選,密度要適度,時機要恰當,反饋要及時。確保中檔題拿高分,帶動低檔題拿滿分,衝擊高檔題拿多分。要透過講評評出方法、評出規律、評出能力。

  4. 強化貫徹,重在堅持。

  大的目標確定以後,細節決定成敗。重在落實,貴在堅持。上課+不落實=0;佈置作業+不檢查=0;100-1≠99=0;抓住不落實的內容+追究不落實的學生=落實。

  課堂教學要注意“三講三不講”。“三講”——講學生理解不了的問題;講學生歸納不了的問題;講學生運用不了的問題。“三不講”——過易的問題不講;過難的問題不講;過偏的問題不講。

  5.在高一、高二開設校本課程。暫定課題為《豐縣歷史沿革及人文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