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1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個大二的學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覺自己是一個很穩重的人。業餘愛好比較廣泛吧,喜歡聽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電影,看小說,上網,打遊戲,好奇心也比較強,總喜歡接觸一些新奇的東西或事物,平時與人友好相處群眾基礎較好,親人、朋友、教師關愛,喜歡創新,對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優勢

  我能夠經常反思自己,哪些對哪些做錯,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關注心理健康。懂得開導自己,並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樂勿加於人。我的家庭收入狀況還算可以,可以擔負得起我的求學費用,我能更加專心於學業。感情方面沒有牽絆,可以將精力放在充實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興趣雖廣,但沒有專長的一面;有點內向,有時有點粗心,自控能力有點弱,不大喜歡喧譁的場面,人多的場合不擅口頭交際,這讓我有時在人際交往中處於被動狀態;不大活躍,不主動參加積極性高的活動,比如晚會等。但缺乏毅力、恆心,學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以致一直不能成為尖子生,有時多愁善感,喜歡隨遇而安,缺乏進取心。

  3、人生觀 人生觀屬於思想意識的範疇,它以觀點、信念、理想、需要、動機、興趣等具體形式,表現在人的個性的意識傾向中,而這種作為心理的穩定傾向的人生觀,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處於主導的地位,對人的心理功能起著調節、支配的作用。

  作為一名即將步入大三的學生,應該樹立正確人生觀,這樣就能為大眾的利益識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就能夠為崇高的理想,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不被矛盾所困擾,不向挫折屈服,不為衝突而憂慮,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積極努力做出成績,奉獻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大眾共享幸福之樂。

  二、自我人格培養

  人格是一個人賴以立足人世、創造事業的根本.因此對於人格魅力的討論便尤為顯得成熟而且必要了.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發展積極的心態,表現真實的自我 。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表現的,人格魅力的氣質存在與骨子裡,人格魅力應該是一種自然的發散。 人格魅力這名詞就是一種感覺,為了表達這種感覺出來而創造的詞 。你真正能打動別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誠和善良。

  第一,在對待現實的態度或處理社會關係上,要培養自己對他人和對集體的真誠熱情、友善、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和交往,關心和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自己嚴格要求,有進取精神,自勵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對待學習、工作和事業,勤奮認真。

  第二,在理智上,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感知敏銳、豐富的想像能力,較強的思維邏輯性和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

  第三,在情緒上,學會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總是保持樂觀開朗,振奮豁達的心境,使自己情緒穩定而平衡,與人相處時總是給人帶來歡笑,令人精神舒暢。 第四,在意志上,訓練自己做事目標明確,行為自覺,善於自制,勇敢果斷,堅韌不拔,積極主動等一系列積極品質。

  三、環境分析

  1、內部環境因素 優勢因素:性格開朗樂觀,不怕挫折;具有較好的領導才能,能與他人團結合作;具有很強的自信心與自強心;生活學習能夠獨立,自理能力強;做事認真積極負責,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能吃苦耐勞。

  弱勢因素:不夠塌實嚴謹,比較急躁;惰性思想容易作怪,自我控制能力稍弱,有事粗心大意,對於專業知識瞭解過少。

  2、外部環境因素

  當今社會是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國近幾年土木工程發展得相當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建設的高潮。各種工業、民用建設迅速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就我國目前狀況來看,我國正處在工程建設的高潮中,處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中。最近幾年我國又推出了西部大開發政策,西部經濟建設的發展要依靠基本工程的建設,這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不僅西部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東部城市也同樣需土木工程專業人員。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不斷擴大以及城市人口日益集中,這就要求解決交通和住房問題。從市場的需求來說,目前中國的基礎建設正在興起,大跨結構、超高層的專案紛紛立項建設,在未來幾十年內這種局面不會有太大變化。這就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參與其中。同時我國目前的建設管理水平非常落伍,當前急需一批能夠提高建設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能力提升

  1、現階段自我要求

  最主要的就是從現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首先積極努力的學習,上課認真聽講,作好課堂筆記,特別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平時多讀和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向結合,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增加社會實踐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實踐和實驗是閉不可少的。這些都是在自己現階段必須作好的,也是實現自己規劃的第一步!注意自己的身體,多參加體育鍛煉,每天早上去操場跑步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平時多去閱覽室和圖書館,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2、職業目標

  學習各方面土木知識,鍛鍊自己的管理能力,將來主要往工程技術方向發展,主要意向是房建與橋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儘量爭取實習機會,再假期儘量前往工地進行見識學習,為自己積累經驗。

  具體實施:在大三多學習瞭解土木知識,盡最大限度完善自己,爭取下工地實習努力累經驗(具體如果要考證等具體更瞭解後再作打算)。

  3、評估調整

  自己現階段隨制定了自己的目標,但受到自己現階段思想不太趨向成熟的限制,以後在自己的職業的選擇,生涯路線,人生目標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動,自己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使自己變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後的規劃設計更接近實際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自我分析,使我自己對自己有進一步的瞭解,對自己的目標也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自己的學習動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目標,使自己的學習有了目標和針對性,對自己以後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後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於面對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難,儘量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這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侷限和弱點,接受現實,並勇敢的去面對,這也開始讓我建立一種積極的心態,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己能以後更好的適應社會,面對競爭。

  時間是不等人的,提前作好準備,對自己以後的人生將有很大的影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自己對自己職業做提前的規劃,為自己以後走向成功打下基礎

  學習固然重要,一個人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四年的大學生活給了我很多挑戰自我的機會,如系學生會的競選,院裡組織的演講比賽,文化藝術節的文藝匯演、英語演講比賽等。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結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學到了為人處事的方法,鍛鍊了自己的能力。這些經歷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嘗試了,成功的機會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嘗試,成功的機率只能為零。機會來臨時,我們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大學校園就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扮演著被培養物件的角色。老師是我們的長輩,所以我對他們尊敬有加。同學們就像兄弟姐妹,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娛樂,互幫互助,和睦的相處。集體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動去體諒別人和關心別人,也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和獨立。我覺得自己的事情就應該由自己負責,別人最多隻能給你一些建議。遇到事情要冷靜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輕易的承諾,承諾了就要努力去兌現。生活需要自己來勾畫,不一樣的方式就有不一樣的人生。

  大學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我邁步向前的時候不會忘記回首凝望曾經的歲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2

  摘要: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現代社會給大學生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而當今的教育目標是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優良人才,擁有和保持心理健康成為當代大學生追求的目標。本文透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研,從網路和書籍中獲取編排問卷調查主體內容,對當代大學生開展網路和校園內問卷調查,基於以上資料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分別對學業、人際交往(包括異性交往)、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的不良心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整及恢復經驗經行總結,以期為當代大學生心態狀況恢復調整提供借鑑依據。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學業;人際交往;職業規劃

  引言:

  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不穩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極易接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吸收能力大於辨別,這就容易受社會消極影響而形成消極心理。因此,人們稱青年期這變化最激烈、最不平靜的階段為“急風暴雨的時期”。

  透過大量閱讀文獻,總結已有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以下幾方面:第一,對個人的學習(學業)的憂慮困擾;第二,在處理人際交往關係包括戀愛雙方情感的問題;第三,對未來的職業歸屬感及興趣所在的差異;第四,深受網癮困擾,卻無法自控。所以本文力圖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為研究物件,分別從學業、人際交往、職業規劃等多個角度主要獲取資料資料,綜合心理健康問題的常見現象和總結建議的內容和經驗加以研究,以期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發展參考。

  一. 資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首先,每位調查人員透過閱讀來自網路和報紙書刊的相關文獻資料及團隊內部交流作為基礎,製作調查問卷(附與最後一頁)。其次,透過網路QQ、微信、人人,團隊成員每人詢問30份有效的調查問卷,統一整理,探討分析問題。

  二. 結果分析

  對待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的態度;人際關係處理;人生價值觀擇業觀。

  1. 對個人的學習(學業)的憂慮困擾 從表格的實際資料顯示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得出了繼續基本結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裡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階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大一新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態度是因人而異的,受到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不一。43%的受訪者認為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精彩充實,然而,50%左右的學生認為大學校園學習生活平淡,感覺很一般,甚至還有極少數人認為大學校園學習生活過於枯燥乏味。這反映出很多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沒有調懂自己的積極性,這才一個側面還反映出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因素。

  對於在大學生涯中如何發展自我的問題,63%左右的學生側重於綜合發展,兼顧學業與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不過分地看重成績,而另外37%的人側重學習方面,大學仍以學習為主,這與個人大學學習目標的確立有關,有些人計劃大學畢業後便踏入社會謀生存求發展,而有些人則偏向於做學問,這也正是大學生學習目標多樣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的體現,同時也反映了不同人對大學學習生活的不同態度。

  當今社會在各方面競爭都日趨激烈,大學生學習、就業也不例外。有競爭就必然會產生壓力。因此,面對大學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如何處理就顯得異常重要。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面對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感到自信樂觀,認為自己有能力應對處理,但是,仍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還有小部分人選擇逃避。其中,大一新生面對學習、生活、就業帶來的壓力,比高年級學生顯得似乎更加自信樂觀,更加從容,也許大一新生學習、生活、就業的壓力更小,感受到來自就業的壓力遠比那些即將踏入生活面臨就業問題的高年級學生小,對他們來說,就業也許還有一段較遙遠的距離,因此大一新生表現得更為從容。

  2. 在處理人際交往關係包括戀愛雙方情感的問題

  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進入了大學校園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其中包括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和異性關係等等。大學中的師生關係明顯不同於中學時代,這從我們的調查統計表中可以直觀地看出:有73%被採訪的同學坦言師生關係遠比中學時代的疏遠,大部分的同學較少與老師進行溝通。究其原因,從主觀上講,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明顯增強,依賴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觀上講,大學生活中師生的學業關係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學老師自身的學習科研和工作時間繁忙,也無暇主動找單個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同時大多數學生與老師的交往明顯顯得不夠主動。因此,師生關係變得更疏遠,冷淡。

  相對於師生關係而言,大學中同學的`關係顯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學們重視。在同學的交往中,2/3的同學充滿自信,勇於表現自己,較善於應對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經過調查發現,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別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顯低於高年級的同學,應對處理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可能和剛剛進入陌生的環境,並缺乏經驗有關。同時。女生稍微弱於男生,這與女生通常比較靦腆、羞澀的性格有關;相反,男生則顯得更加主動大方。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係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存在問題,例如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容易產生矛盾。透過調查發現,大一新生在與異性交往中比高年級的學生存在更加多的問題,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在人際交往中,當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有3/4的同學感到較難接受,會產生鬱悶的情緒。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像類似情況容易引起心理問題,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甚至困擾著少數同學,另外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也會造成一些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心理問題不得到重視,同學自身不能很好地解決,長期地壓抑和積累將會使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面對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地正視並努力尋求方法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65%的學生喜歡進行自我的調節,而小部分的同學則選擇與他人交流溝通化解自己的問題。大部分的同學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漸成熟的重要標誌和體現。

  3. 對未來的職業歸屬感及興趣所在的差異

  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裡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

  大學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學生踏進校園之後已經面臨著就業,人生規劃,職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已經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理應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價值以及未來人生目標等現實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九成多的大學生對未來的人生計劃和發展方向有明確的目標,認為人生是充滿價值和意義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是正確的,積極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視少數的同學人生價值觀有所偏差,對人生沒有自己的思考,毫無人生規劃,在生活中得過且過,消極頹廢地虛度大學的寶貴光陰。這其實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缺乏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對於這些同學,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幫助其培養和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奮鬥。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複雜社會的縮影。陌生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來自祖國的各個角落。或來自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或來自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或來自繁華的大都市,或來自僻靜的小村莊,當面對生活條件比自己優越的同學,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心態。調查結果顯示,95%以上的學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優越的同學時,並沒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認同感強。這正是大學生日漸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時也是正確價值觀的表現。

  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不可避免。同樣,幻想沒有坎坷與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現實的。相反,在物質條件日益改善的當代社會,人們似乎更加重視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時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中,中國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遠不如日本青少年,這與日本教育重視獨立生活能力與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一定關係。在調查的物件中,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級學生要低,這與大一新生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缺少挫折經驗有較大關係。另外,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對比男生要弱些,這其實也很正常,因為女生心靈、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陽剛、堅強,古語也早已有之:“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儘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學生綜合發展、人格健全的一個重要方面。

  還有些同學具有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三. 正確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

  1. 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

  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中,我們應該應當更加積極主動,而不應該等待他人的主動。而師生關係中學生的積極主動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中老師不再是中學時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結合的老師了,大學中的老師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任課老師也一般在課堂上才能見到。因此,在師生交往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當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可能的話儘量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絡,這也是對學生非常有利的。

  2. 用寬容的態度與同學交往(尤其是室友)

  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尤其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顧。

  3. 異性之間的交往自然主動

  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僅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可以讓不同性格型別的異 性互相補充,更加完善自我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4. 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5. 提高學習積極自主能力

  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6.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7. 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們學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透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8. 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透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9. 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0.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最佳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11. 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12.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人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考試失利、戀愛受挫、人際衝突等均會引發焦慮、憤怒、憂鬱等不良情緒,這時他們必須及時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疏導的方法有合理宣洩、注意轉移、目標昇華等。

  四. 總結

  本文透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問卷調研,從網路和書籍中獲取編排問卷調查主體內容,對當代大學生開展網路和校園內問卷調查,基於以上資料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分別對學業、人際交往(包括異性交往)、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的不良心理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整及恢復經驗經行總結。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確實存在不少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大多數能夠調節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目前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他們作為社會的新團體,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泛關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