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

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1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園的一種新型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自由遊戲活動,是一種學習性、探索性的活動及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教師對區域活動的精心設計與組織,會給幼兒帶來了很大的活動空間。然而,目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現狀究竟如何?為了解幼兒園及教師對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各年齡班區域的創設、教師的指導水平、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發展情況,發現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成功經驗以及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我設計了本次調查。旨在透過調查分析,研究相關對策,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效益的提升,也為教師培訓提供客觀的實踐依據和豐富案例。

  本人於xx年5月3日至6月3日對XX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情況,以實地觀察區域活動、資料查閱及對幼兒園的園長、教師進行實地採訪,進行了初步調查與研究,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XX幼兒園對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有很大改觀在於幼兒園領導與教師的訪談過程中瞭解到,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設計十分重視的佔37.68%;重視的佔49.58%;一般的佔14.2%;不重視的佔12.5%。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用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為“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透過相關文獻的查閱,瞭解到:區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為:“活動區意味著選擇的可能性,意味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

  (三)、年齡段區域的時空利用與材料投放無顯著差異。從調查中表明,周計劃中安排區域活動的時間為每週5次。從6個班的調檢視,區域活動時間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實際的,大部分班級既保證了整塊活動時間也能注意晨間、飯後、離園前隨機開放。在空間的利用上,區域數量的設定能根據幼兒人數需要,並努力為幼兒提供較豐富的活動材料。小、中、大班時空利用無顯著差異,但區域的佈局與分隔存在較多不科學現象。如:動靜區域未分開,造成活動干擾,不利於形成和諧的活動氛圍。

  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因此,研究材料的價值及投放策略已成為我們當前的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

  (四)、教師有較強的指導意識但指導水平一般。

  區域活動是孩子自主自願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沒有成人的支援,是不可能順利進行的。因此,幼兒園區域活動能否有效開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教師的指導。調查顯示,目前我園幼兒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意識較強但指導水平一般。

  1、區域指導計劃與反思缺乏針對性。

  從資料查閱與訪談情況看,幼兒園十分重視區域活動的開展,積累一定書面資料。主要表現在:同樣是一個動作技能,小班與中班的要求相似,這樣就給教師制定具體活動計劃帶來影響,甚至於影響幼兒的正常發展;缺少延續性。指導重點不明,觀察盲目,缺乏針對性。

  在教師訪談中我們發現,教師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請教師談談本次活動孩子的活動情況時,大部分的教師只是簡單描述孩子的興趣、目標的達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現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導策略就不具科學性確切性。

  2、教育觀念與經驗直接影響區域指導的實效。

  在調查中顯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記錄方式與教齡有關,更與教師的教育機智相關,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觀察非常敏銳,善於發現幼兒活動過程中的亮點、難點,緊緊抓住指導契機;而有的教師雖有觀察指導重點,但觀察能力弱不能發現指導契機;還有的教師觀察無目的,指導僅停留在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上。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幹“,“再試試”,“等一會再來看你”。在這些語言的背後,體現了教師對孩子活動的尊重,尤其是許多教師經常運用的這句話:“我等會再來看你”,既表達了對孩子勞動的尊重,更培養了孩子的堅持性,也促使教師的指導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區域活動中是放鬆、快樂的,活動的主動性較好。

  3、教師指導的方法型別較豐富,但比例失調。

  具體表現在:①師幼關係良好,年齡特徵不明顯。不同年齡班的區域活動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的指導能否體現年齡班的特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調查中教師與幼兒的關係處理上比較恰當,小班多以平行遊戲身分出現,中大班多觀察點撥。但是指導內容比較單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體現在創造性、社會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層次性。②指導方法總體型別多樣,比例失調:教師通常能夠運用語言、動作、圖示、材料、同伴等媒介進行指導,互動的方法有直接指導、示範、暗示、啟發、同伴互動等。總體型別來看,指導的方法還是比較多樣的,但是從運用的比例來看,偏重於直接指導與語言互動,總體質量不高。

  我們都知道,區域活動的理論依據是發現學習,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隱性指導。少用語言的直接指導。儘量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思考,不急於提供正確答案。讓幼兒在探索中體驗成功和失敗的不同感受,讓他們有機會自己糾正錯誤,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堅持性,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

  從觀察訪談中我們發現: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工作細緻的教師更能帶好區域活動,如小班的鄭老師做的就非常好。從訪談中,我們瞭解到她平時非常注意觀察自己班內的幼兒,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情況瞭如指掌,她經常會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設計具體措施:如針對常規問題,她曾用過指派小組長、評比等方法。

  (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差異較大。

  1、區域活動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但班級之間存在差異。自主學習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色,它體現在幼兒對活動內容、活動夥伴、活動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選擇。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孩子,他們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遊戲活動,這體現了教師對幼兒意願的尊重,符合新《綱要》的精神。

  2、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表現了比較好的堅持性。

  調查顯示,各個年齡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終積極、專注地參加區域活動,說明幼兒的“堅持性”還是比較好的。

  二、實踐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強化理論學習,深刻理解區角活動的價值。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開展區域活動順應了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應建立園本研訓制度,透過走出去、請進來、教師論壇等一系列方式,幫助教師學習感悟區域活動的價值,樹立廣義的幼兒園課程觀,把開展區域活動與主題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把開展區域活動和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我園情況,小班也可嘗試在作息時間與空間的組織安排上,讓區域活動成為主要的活動,從而改變以往那種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中心的傾向。

  (二)增進合作交流,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

  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領進步的重要途徑。我們應透過多種途徑增進園際間、教師間經常性的交流與合作,運用姐妹園結對子、區域活動觀摩、區域環境創設評價、疑難困惑問題研討、區域案例交流評比等多種方式激發教師互助學習研究的熱情,並在共同研究區域的過程中,逐步縮小差異,促進師幼群體共同成長。

  (三)立足三個最佳化,提升區角活動的效益。

  開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絕不能流於形式,不講效益。因此,幼兒園應在最佳化時空,營造自主開放的區域氛圍;最佳化材料,創設積極互動的區域環境;最佳化指導,提供適宜有效的活動支援等方面下功夫,切實提升我園區域活動效益。

  三、實踐效果及心得體會

  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區域活動這一載體,進一步引導教師總結反思,深入實踐研究,把新《綱要》的先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育行為之中,讓孩子在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2

  按照縣人大會工作部署,教科文衛辦公室在主管領導的帶領下,在縣教育局的配合下,於xx年2月下旬,透過聽取彙報、實地考察、開會座談等形式,對全縣學前教育及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前教育工作

  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全縣學前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發展。

  (一)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幼兒園7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2所,民辦幼兒園60所。公辦幼兒園中縣城1所,為省級二類園。農村11所,屬依託鄉鎮中心學校,均非獨立辦園。民辦幼兒園中縣城27所,農村33所。全縣學前教育教職工355人,其中公辦幼兒園教職工140人,民辦幼兒園教職工215人。專任教師185人,其中公辦幼兒園專任教師86人,民辦幼兒園專任教師99人。學歷達標率92%。

  (二)主要工作

  1.規模突破。全縣已有幼兒園7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2所,民辦幼兒園60所。

  2.規劃科學。依據《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制定了我縣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3.投入增加。依託當地中心學校,在10個鄉鎮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得到改善。

  4.管理規範。透過制定管理意見、實行類別評估、嚴格辦學標準及嚴把安全關口,進一步加強了對學前教育的管理。

  5.水平提升。深化了課程改革,實施了素質教育,突出了示範帶動,強化了師資隊伍,全面提高了保教質量。

  (三)存在的問題

  1.入園率不高。縣城只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入園的幼兒僅佔縣城適齡幼兒的19%。鄉鎮大部分幼兒無法享受正規優質的幼兒教育,影響了基礎教育的整體均衡發展。

  2.教師數量不夠。公辦幼兒園現有教師均佔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編制,經測算尚需354人。

  3.經費投入不足。學前教育未納入義務教育範疇,沒有經費投入,致使一些農村公辦幼兒園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危機。

  4.發展水平不均。縣城和農村兩級幼兒園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差別較大,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整體水平也有很大距離,城鄉之間、公辦民辦之間發展不均衡。

  (四)幾點建議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關係兒童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必須抓緊抓好。

  1.擴大教育資源。要認真執行我縣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擴大幼兒教育資源。一是調整辦園。建議縣政府對中小學佈局調整後的富餘教育資源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要優先改建、擴建成安全、適用的幼兒園,放大學前教育資源,為學前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二是社會辦園。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支援社會力量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並保證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教育培訓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有同等地位。三是配套辦園。根據居住區劃和人口規劃,建議我縣新建小區要配套幼兒園,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兒園要做為公共資源,由縣政府統籌安排。

  2.加強隊伍建設。建議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准入問題。建議健全幼兒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嚴把入口關,透過招聘、抽調和轉崗等多種形式配齊配強幼兒教師。要突出民族幼兒教育特色,增加蒙古語幼兒教師比例。二是培訓問題。要健全完善我縣幼兒教師培訓規劃,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對我縣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水平,滿足需求。

  3.嚴格規範管理。一是嚴格准入。建議縣政府嚴格幼兒園審批管理,未經審批登記不得辦園。二是加強指導。要加強對幼兒園保教工作指導,依據國家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保教相結合,寓教於樂的素質教育,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的辦學行為。三是嚴格管理。要治理無證辦園問題,或進行整改,或堅決取諦。要加強對幼兒園的安全監管,確保幼兒園安全,保障兒童健康。要加強收費管理,嚴格查處亂收費。

  4.加大經費投入。一是向上爭取。利用我縣民族地區和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專案縣優勢,積極向國家、省、市爭取學前教育發展資金。二是財政投入。三是社會捐資。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和捐資助園。建議對貧困家庭適齡幼兒予以免費入園,保證普及率逐年提高。

  5.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強化領導。建議成立實施全縣學前教育三年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學前教育建設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解決規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密切協作。教育、編制、城建、國土、人保、公安、電力、安全、食品等政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對學前教育發展的管理、指導和服務。三是考核問責。建議建立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和行政問責機制,確保發展學前教育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初中教育工作,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嚴格管理,科學運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我縣有初中學校13所。初中在校生8000人,其中縣城初中在校生4900人(含農村學生2100人),農村初中在校生3100人。有蒙古族學生1690人,其中在縣城初中就讀990人,在農村初中就讀700人。初中共有教職工775人,其中有校級領導43人,教輔人員60人,工勤人員27人,專任教師645人。

  (二)存在問題

  一是城鄉辦學條件存在差距。部分農村初中規模小、條件差、經費缺。二是師資配置差距。縣城教師在學歷、職稱及接受培訓程度遠遠高於鄉村教師。三是教育教學質量差距。鄉村學生整體素質明顯低於縣城學生,縣城之間的學校、鄉村之間的學校也都存在差距。由此產生三個現象:一是資源閒置。農村初中學校教師超編和校舍閒置,教育資源浪費。二是學生擇校。縣城初中內現有農村擇校生1750人,造成縣城教師結構性缺編、班額過大、校舍緊張等問題。三是安全管理。鄉村學生到縣城就讀後,只能在校外食宿,學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缺失,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下步建議

  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本著“鄉級建小學、縣級辦初中”的要求,高度重視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不斷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積極推進,相繼完成了調查摸底、制定方案、測編定崗、選址規劃、招標設計等項工作,為鄉鎮初中全部合併到縣城集中辦學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根據我們調研情況,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推進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難度大,任務重,必須科學籌劃,有序運作。一是成立領導組織。建議縣政府成立專門領導組織,縣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各部門明確工作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物力,強力推進。二是科學有序推進。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還要深入到各鄉村和各學校,對學校佈局、學校資產、教師情況、學生底數繼續進行清查,盡而形成更加科學、嚴謹、細緻的推進方案,確保工作順利推進。三是加強社情監控。學校佈局、教職員工和學生就學的調整,必將觸及各方面利益,有關部門要及時瞭解和掌握各界意願,及時化解矛盾,消彌問題於無形,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2.加強政策保障。一是投入驅動。建議抓住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契機,縣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積極向上爭取國家、省和市裡的專項資金,以實實在在的投入推動教育永續發展。二是救助促動。建議縣政府要建立一整套改革保障機制,加大貧困學生和貧困教師救助力度。一方面要採取政府投入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和發動愛心捐助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長效救助機制。

  3.加強師資建設。建議對整合後的教師重新進行科學調配,人盡其才,最大限度發揮作用。一是安置一批。不能勝任教學的教師可以安置到學校的保安、食堂、宿舍等後勤服務崗位,或者離崗休養。二是調配一批。鄉村初中歸併後,要對縣城初中學校的教師在各校間進行重新排程,科學調配,優勢互補。三是充實一批。建議重新核定初中教師編制,對於薄弱學科,按照有關規定招錄一批新教師,充實教育教學力量。

  4.加強宣傳教育。初中教育資源整合涉及面廣,必將觸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建議一方面對教師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明確改革不是為了減人減錢,政府為改革買單,使廣大教師既增強危機感,又不失去職業安全感。一方面對家長要做好說服動員工作,讓家長認識到初中教育資源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不僅能上學,還要上好學,讓家長積極參與和支援教育佈局調整工作。

  關於全縣學前教育工作及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的審議意見(草案)

  1.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縣政府要認真實施我縣xx——xx年度農村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不斷健全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安排預算內資金,專項用於學前教育園舍及配套設施建設,使農村適齡兒童能夠享有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

  2.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在對無證民辦幼兒園進行取締、扶持、整改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強管理、規範辦園,強化對幼兒園准入、安全和質量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和指導,切實把學前教育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3.充實師資,提升素質。建立幼兒教師資格准入制度,解決幼兒教師短缺問題。認真實施幼兒教師培訓規劃,提高專業水平。

  4.整合初中教師資源。具體實施中要認真做好師資調整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選聘辦法,採取公開、擇優、競爭的形式,將優秀教師調配到教學第一線。對於薄弱學科,按照有關規定應招錄一批教師予以補充。

  5.保障整合初中所需資金。縣政府要保證本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並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做到教育經費逐年增加,以保證農村初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的順利推進和學校的正常運轉。還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健全長效救助機制,防止棄學現象發生。

  幼兒園學前教育畢業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瞭解智慧雙語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三、調查地點:

  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城綠錦幼兒園。

  四、調查物件:

  幼兒園小朋友及家長

  五、調查人: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於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忽視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我在xx年2月—xx年3月對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城綠錦幼兒園的幼兒園小朋友以及家長,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院兒童的生活自理情況作了調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小中大學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如;幼兒在家是自己吃飯還是由父母來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還是父母幫穿;自己洗臉還是父母幫洗;回家寫作業是自己主動寫還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寫。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後成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麼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

  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教師責任就是協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成習慣。在家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床、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得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採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透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鍊腦與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針對這點,我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勞動技能。透過講故事、唸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並要求幼兒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還激發幼兒對摺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製作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供大家欣賞。可是,我發現有的家長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為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眾。雖然作業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作為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

  “新年”過後,我在班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隨著哨子一聲今下,賽手們立即衝上“戰場”穿衣服、穿鞋子、繫鞋帶個個動作利索,神情嚴肅,心中想著:“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爭第一”,場下啦啦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加油!加油!”。比賽的熱烈場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孩子們為同伴出色的表現而驕傲,我為孩子們的自信與能力而自豪!這一場比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每一位孩子都參與比賽。獲勝的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孩子們最享受的是競賽過程中的快樂,這樣鍛鍊了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3、家長放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透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願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著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乾的、能自己幹”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幹巧幹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總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對提高幼兒自理能力,使獨生子女從“小皇帝”中解脫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