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通用7篇)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通用7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1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從能夠吃飽,吃好,並開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衛生和飲食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全市食品安全狀況作了一次調查,從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況來看,我市食品安全狀況不令人滿意,在分析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幾點治理對策。

  一、我市食品產業現狀

  (一)食品監管網點多。監管面涉及初級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業和食品流通及消費領域,監管面廣量大。

  1、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我市近年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實施農產品“358綠色行動”為抓手,以規模化基地建設為載體,以農產品質量認證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初級農產品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現有省級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8個,產地面積13.8萬畝;放心菜示範基地4930畝,城市蔬菜基地12206畝;海水養殖3196公頃,淡水養殖面積3107公頃。

  2、食品生產加工情況。全市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90家,16家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包括食品生產許可證)。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行為逐步得到規範,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豬定點屠宰場10個,其中(半)機械化屠宰場6個,全市定點屠宰率達到95%,基本滿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費情況。全市共有食品經營企業187家,個體工商戶5560戶,在全省“萬村放心店”建設中,已有730家農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範放心店”;現有農貿市場52個、副食品市場2個;飲食業1336家,集體食堂123家,食品從業人員5856人。20xx年餐飲業監督合格率90.35%,體檢合格率達98.34%(該指標不包括無證攤販從業人員數),餐具消毒合格率為50.35%。總體呈現出食品經營網點多,流動攤點多,質量意識差的現狀。

  二、當前食品安全所存在問題

  (一)食品產業的規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產、經營以及種植、養殖業大都沒有建立良好的質量管理規範體系,質量標準難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產企業、農畜產品的種植、養殖業規模偏小,管理和技術水平都較低下。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產標準化、集約化、規範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觀上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二)食品安全檢測及預警體系仍不健全。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未形成從農田到餐桌整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測網路,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農、畜產品未經任何檢驗或是經“蜻蜓點水式”檢測就進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我市現有工商部門設立的菜場檢測點12個,每點每天平均檢測七八個批次,僅佔市場食品數量極低的比率,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且該部門檢測結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據的疾控中心又不參與到市場檢測。雖然從事食品安全檢測職能的機構有:衛生部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部門的畜牧獸醫站、質監部門的產品質量檢驗所,但實際上僅衛生部門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規檢驗,如農藥殘留、瘦肉精、蛋白質含量等檢測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資訊資源共享體系。

  (三)食品消費環節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是學校周邊的食品衛生安全較為突出。學校周圍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經營質量差,進貨渠道混亂,特別是“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衛生條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學校食堂管理混亂,給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二是食品新增劑的安全狀況不能令人滿意。由於食品新增劑的檢測工作比較複雜,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新增或多加食品新增劑以及食品摻雜摻假的現象很難發現;三是食品包裝的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大量回收廢舊物品製成的食品包裝容器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可忽視,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飲業和集體食堂的衛生問題已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發區域,特別是工地食堂流動性很大,使監管難度加大,安全隱患凸顯。

  (四)食品監管職能部門分散,食品監管力量薄弱。從目前監管職能來看,雖然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有食品藥監、工商、衛生、質監、農業、貿糧、公安、教育等10多個部門,但重複監管和漏管等現象比較普遍。如食品經營環節,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都分頭在管,大大影響食品監管效率的充分發揮,造成有效監管資源的浪費。同時我市專門從事食品監管人員嚴重不足,且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與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還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協調工作還不到位。主要表現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無執法主體資格。國務院賦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職責是“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事故的查處”,但法律法規沒有直接賦予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權利,使監督協調流於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規不配套的。現行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還分散在各職能部門,沒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規來規範,造成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工作成效不明顯。三是經費缺乏,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雖然增加人員編制,但相應的經費沒有投入,形成組織協調難、綜合監督難、組織活動難、收集資訊難的尷尬局面;相關職能部門檢測經費嚴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監管鏈條長、難度大。透過各職能部門幾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諸多不足,縱觀這些問題,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不夠。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在我市起步比較晚,舊的監管體制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呈現條塊分割現象,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更是各自為陣。一是宣傳範圍不廣,僅侷限在“3.15”、節日等大型宣傳活動上傳送宣傳資料、張貼一些宣傳標語等形式,沒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諮詢臺、宣傳車、發放科普資料等宣傳途徑和手段,開展廣泛系統的普遍宣傳。導致部分消費者“不分食品壞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飽”,有賣則買,能吃則吃,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權威統一的食品安全資訊釋出渠道。有的部門僅憑某種食品幾個批次的抽樣檢驗結果或憑感觀判斷得出目前市場某種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這不僅不能起到正確引導公眾的導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無所適從和深感憂慮。

  (二)食品經營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營方式出現多樣化,有的下崗失業人員為了謀求生活出路,紛紛走上街頭,從事各種各樣的食品經營活動,形成一支條件簡陋、從業人員複雜的食品經營“遊擊大軍”,他們常常是夜出晝歸,無固定攤位,無證照經營,成為管理中的“老大難、釘子戶”。

  3、食品經營人員守法意識較差。食品經營潛在的利潤空間,使一部分無業人員擠身於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行業。這些人員低文化,低素質,法律意識淡薄,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無視《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鑽法律空子,忽視食品安全和衛生的管理。

  四、對策

  為使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一)強化領導責任。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方針是:“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政府高度重視,職能部門積極配合,食品綜合監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就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每季度或半年應召開一次聯席會,任務明確,情況清楚。二是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使各地、各部門感到肩上有責任,心中有目標、工作有思路。並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職能部門責任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與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檢查。

  (二)保證經費投入。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首先就是經費不足,市財政應將食品種植、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監管所需經費列入預算予以保證。包括保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經費,以強化農業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環節的綜合監管;保證食品流通環節檢驗檢測經費,實施食品流通環節全程監控;保證食品綜合監管經費,加強食品日常監管,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

  (三)理順部門職責。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職責。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要求和責權一致原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四)統一資訊釋出。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核心,透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企業失信懲戒力度,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範、管理服務系統與執行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等。加強食品安全資訊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各職能部門間資訊溝通平臺,實現資訊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收集彙總、及時傳遞、分析整理,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資訊。形成統一稽核、權威釋出的格局,從而改變部門分頭髮布,消費者無所適從的局面。

  (五)加強隊伍建設。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是基礎和重點,只有加強基層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執法資源,成立由各職能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聯合執法的檢測中心,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實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食品安全監督格局,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場專項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針對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熱點難點,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二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執法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各自的範圍每年開展幾次聲勢浩大的活動,如在“3.15”、春節、元旦、“五一”、“十一”前後,進行聯合宣傳、聯合檢查、聯合打擊,形成強大攻勢,進行專項整治。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鎮、街道和食品監管職能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為打造平安xx、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2

  這周,本校老師佈置給我們一個任務進行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研。作為本校學生的我和三名同學在一天時間內進行了一次社會調研。

  調研物件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研以全市60名小學生為調研物件。

  調研時間:

  20xx年11月15日

  調研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參與調研的男生有33人,佔總人數的55%;女生27人,佔總人數的45%。一年級學生有15人,佔總人數的25%;二年級學生有7人,佔總人數的11.67%;三年級學生有3人,佔總人數的5%;四年級學生有11人,佔總人數的18.33%;六年級學生都是12人,各佔總人數的20%。

  從早飯吃的地方資料可以看出我市小學生多數是比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國為少數(9名)男生愛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愛在路邊吃,而女生只有少數(3名)愛在小店吃,並沒有人在路邊吃。其次,男生較愛在小灘小販購買食品,只有少數男同學不在小店裡買食品,女生多數不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只有極少數愛在小灘小販購買一些食品。並且男生多數在小店裡購買一些屬於三無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個別去購買零食,可以說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為罐頭食品較為好吃,就誤以為罐頭食品是衛生的,這可以說明全市可能會有極個別同學把好吃食品當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從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及其他問題可以看出現在的小學生並不是極為重視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顧上食品安全性了。

  結論與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裡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3、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同學們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總之,透過本次調研可以看出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是高的,不過請個別對食品安全意識較低的同學引起注意。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3

  XX鄉農村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報告都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情。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食品市場秩序逐步規範,但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情況仍不樂觀,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當前,XX鄉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是食品監管人員少,監管能力普遍不足。

  我鄉地域廣大,食品生產、經營戶點多且比較分散,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費不足。要對各食品源頭、生產加工、經營和消費網點要實現全面監管,任務重,難度大。監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監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識不強。

  廣大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對食品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對假冒偽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鑑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QS。而由於大部分農村的經濟並不發達,許多農村群眾在選購食品的時候,一般只關注價格,對購買的食品是否是正規企業生產、是否過量使用色素、防腐劑、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關強制性標準等,往往不重視,所謂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觀念在農村地區很盛行。還有農村群眾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相對不足,即使食品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能力也不強,偽劣食品農村橫行,卻很少受到舉報。面對與城裡人差別極大的農村消費人群,不良商販更是將農村當成了偽劣食品的傾銷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問題食用品"專供"農村。

  三食品銷售加工場所簡陋,工作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農村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絕大多數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生產,並且分散,一般人員少、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條件差,標準執行不到,產品無檢驗,銷售無記錄,很難達到生產許可要求。農村食品經營戶經營場地和經營設施一般比較簡陋,食品陳列和儲藏條件往往達不到要求。加上農村食品經營者進貨數量少,檔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進貨渠道以就近、簡單、價格便宜為原則,這也為假劣食品大開方便之門。農村家宴也是農村餐飲服務中的重難點問題,雖然,目前加大了對農村家宴的管理和監管。但是農村家宴設施裝置簡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嚴格,農家宴的食品原材料採購比較隨意,食品加工、儲存難以符合要求的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農村家宴的問題更為突出。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4

  面對日益突出的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是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

  現在工作在農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員長年經費不足、人員匱乏、車輛緊張等這些都是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經費

  投入是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堅實保障,必須做到專人,專費,專用。做好對農村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協管員、資訊員的管理和培訓,解決好他們的工作報酬,使其由兼職轉向專職,建立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機構的硬體建設,改善辦公條件,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檢測隊伍和機構的專項投入。充實檢測人員,增添檢測裝置,改善檢測條件和檢測手段。加大食品抽檢力度,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科技含量,並定期向社會公佈食品檢驗結果,指導廣大群眾理性消費、安全消費。鑑於農村市場的分散狀況,各部門應攜手聯動,避免各掃門前雪的情況,強協作,形成食品監管合力。才能實施從源頭的監管。

  二是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針對農村食品經營者、消費者的特點,充分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娛樂宣傳方式如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藉助“3·15”等宣傳活動時機大力宣傳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鑑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和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強農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同時完善農村消費維權網路。及時處理農村群眾的消費糾紛,維護農村群眾的合法權益,調動廣大農村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對食品經營加工者的管理。

  首先增強經營者守法經營自覺性,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並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強化

  其責任意識,其次要規範市場主體准入,做到食品經營證照齊全,制度齊全,亮證亮照,督促食品經營戶加強索票索證、臺賬記載。其次對無證無照銷售食品、銷售過期變質食品、假冒偽劣食品、三無食品等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處,重罰,手不留情。最後要對經營者進行信用管理,提高經營戶誠實守信意識。對於不誠信的經營戶,要及時公開甚至吊銷其執照。另外在政府在嚴格執法檢查的同時,應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大力倡導、引導、鼓勵連鎖超市進農村,引導大型超市以各種形式向農村市場配送安全食品,規範進貨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農村消費者處於弱勢和被動的不利情況下,農村已成為問題食品的重災區。這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凸顯出來的一大社會問題,因此在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只要經濟發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各司其職,全民積極參與,才能確保農村食品安全狀況根本好轉。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5

  1.中、小學校的基本情況

  鐵東區教育局下屬共有中小學校36所,其中小學23所,中學13所,共有學校食堂36所,調研發現,近年來由於各級領導的重視,區教育局對學校食堂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多次開展的食品安全整頓和學校食堂專項整治工作,使得鐵東區的絕大多數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持續好轉,無論是從硬體設施方面,還是從軟體管理方面均比幾年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於資金有限,以及其它多種因素,使得學校食堂不能全部得到改善,還有部分學校食堂基礎衛生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食堂面積不足,佈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還有個別食堂,由於管理不規範、不科學,人員素質較差等等,致使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進一步改進。

  2.目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食堂基礎設施不完善,食品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經過調研發現,鐵東區的中小學校食堂建設雖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衛生設施硬體不“硬”,基礎設施不全,除部分學校食堂配有學生餐廳外,絕大多數學生食堂均沒有餐廳,學生需要在教室用餐,這樣又增加了飯菜在運送過程中保溫、存貯不當而受到汙染的安全隱患;另外還有很多學校食堂,雖然各功能間比較齊全,但由於食堂的總面積不足(人均約0.8平),致使各功能間的面積均較小,根本不能滿足正常的加工操作的需要,這樣就不得不違規操作,經常有各功能間之間混用的現象,這樣又增加了食品受到汙染的安全隱患;還有的學校食堂,由於建設比較早,多來年一直沒有再投入使得食堂的佈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衛生設施裝置陳舊或數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也是不可忽視的食品安全隱患。

  2.2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隱患大

  調研中發現,有個別學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部分學校雖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形同虛設,根本沒有按照管理制度去很好地執行。具體表現為購銷臺賬不完善,不能及時、全面對購進及銷售的食品進行登記;食品原料的索證索票不齊全,雖然目前鐵東區中小學校食堂的食品原料採購,全部是由區教育局統一招標配送,但由於供貨商不願積極配合,有些管理人員也不太重視索證索票工作,使得食堂的索證索票工作一直做得不好;食品留樣工作也欠規範,有的數量不足,有的時留時不留;學生使用的餐具也不能完全達到消毒的效果;日常的加工操作不規範,不能完全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去做,這些情況均表明學校食堂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2.3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意識不高,專業知識匱乏

  調研中發現,許多學校食堂的從業人員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訓,衛生意識較差,專業知識匱乏,在日常的操作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規範去做,怎麼方便怎麼幹,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有一些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知識知知甚少,這主要是由於食堂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大,經常是來了一批新人,沒幹幾個月,還沒等養成良好習慣,就又換了一批新人,致使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還有極個別的人員,崗前沒有參加健康體檢,存在先上車後補票現象。也有的從業人員雖然參加過培訓,但對他們自身來說,都是流於形式,培訓結束一切照舊,因此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亟待提高。

  2.4監管力量不足,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難

  多年來,由於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少,只有2-3人,要承擔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食品、公共場所、飲用水、學校和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各種大型會議、活動、重要接待等,同時還要代管高新區的相關工作,工作量很大,加之近幾年全國食品安全問題較多,專項整治工作難度大,從不同層面和層次上說,衛生監督力量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整改意見和建議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關係到廣大學生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要求。為了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和控制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鐵東區學校食堂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逐步完善學校食堂基礎設施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學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學校食堂建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不可分割的系統工作,加大對學校食堂硬體設施裝置的投入,確保學校食堂功能齊備、設施完善,從根本上改變學校食堂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機制,依法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獎懲。學校負責人不僅要講教學,還要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3.2健全機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學校食堂管理水平

  建立以學校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制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學校食堂內部管理,特別是在採購、儲存、加工、製作、消毒、保潔、留樣等環節必須按工藝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汙染、變質,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同時,在聘用人員時,學校應儘量保持從業人員的相對穩定。要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食品安全常識和食物中毒預防及應急處理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完善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嚴把從食品原料採購、加工製作到餐桌等環節的各個關口。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大力推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監督其落實索證索票、人員培訓、健康管理、裝置維護、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強化對重點時段、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的管理。督促學校食堂定期認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3明確職責,加強監管,確保食堂衛生監管落到實處

  學校要建立完善、科學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考核、獎懲辦法,強化學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各成員單位要通力協作,履行好各自職責,充實衛生監督隊伍力量,政府加大工作經費投入,配備必要的食品監測裝置,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監管,強化對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落實,確保廣大師生的飲食衛生安全。

  3.4加大宣傳,強化培訓,打造全社會關注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關部門要提高認識、相互配合,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培訓工作力度,採取集中培訓和開展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在學生及家長中定期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學習食品安全基本常識,使學生養成衛生、科學、健康、安全的膳食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食品安全防範意識,增強辨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自我保護能力,監督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為全區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進餐環境。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6

  近年以來,商務部會同中宣部、科技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實施了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為全面掌握實施情況,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xx]23號)精神,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上市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好轉。

  據有關部門監測,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觀,食品衛生平均合格率20xx年為88.6%,20xx年為89.5%,20xx為90.45%,20xx年預計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態勢。20xx年37個城市第五次監測農藥殘留合格率為93%,比20xx年提高30.5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9.4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1.9個百分點學生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0xx年4月份,16個城市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僅為1.2%,在20xx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又下降了1.4個百分點。5城市水產品氯黴素殘留檢測均為0。

  (2)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得到加強。

  目前,全國年銷售2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範圍,並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託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2)市場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實施。

  近年來,由於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准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

  調研發現,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採用了國際標準;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佔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佔73%,注重環境因素的佔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並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工作報告。20xx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臺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4)食品流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觀。

  經調研,目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建有冷庫的佔38.56%,其中上海高達52.4%;27.9%配備了速測儀,10.59%配備了色譜儀,3.6%購置了檢測車;43%配備了汙物處理裝置,其中,12.92%擁有垃圾分類處理裝置,9.53%設立封閉式垃圾樓,8.9%配備汙水處理設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連鎖超市中,大多數已把食品冷藏櫃作為營業設施中的基本配置,遼寧、福州、青島、南京、上海、廣州、寧波等地城市在肉類食品市場上配備冷櫃的超過60%,部分企業也配備了簡易的檢測裝置;被調查的超市全都對垃圾汙物進行分類,集中處理;90%以上的連鎖零售企業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xx年6月末,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配送中心已達2845個。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調研報告7

  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群眾在辦理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的過程中,自辦群體性宴席的規模越來越大,頻次越來越高,誘發農村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隱患越來越大,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大薄弱環節之一。為了深入瞭解我縣農村群體性聚餐的食品安全問題,切實保障廣大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斷提高農村群體性聚餐的安全防範能力。最近,xx縣深入到相關鎮(區)對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監管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廣大農村自古就有遇婚喪嫁娶、升學喬遷等紅白喜事,邀請親朋好友聚餐的習俗。特別是隨著當前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群體性宴請的規模和頻率逐步增大,“民間廚師”的隊伍也不斷壯大,目前僅登記在冊的就有1014人,大多數為男性,且基本來自農村,除具有認可的廚藝外,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意識,特別受加工條件的限制,看似普通的農村宴席,卻存在著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據調查,主要存在四個突出問題:

  ㈠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透過調查瞭解,當問及群體性聚餐舉辦者、參與制作者和赴宴者:宴席上的飲食是否安全?會不會有什麼危險?回答基本上是“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長這麼大了還沒聽說過會出事”、“弄點東西來吃會出啥子事?”。而回答說存在危險的人少之又少。同時,由於參與群體性聚餐製作的主廚人員和幫廚人員隨意性大、流動性大,同一場宴席可能輪換幾撥人來做,食品加工操作極不規範,菜餚衛生質量不符合要求,而且在舉辦過程中,不是吃一頓飯就結束了,少者持續一兩天,多者持續四五天,幾乎沒人想到吃了之後可能會導致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可見,食品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舉辦群體性聚餐造成食物中毒的思想根源。

  ㈡廚師素質參差不齊。根據我國食品衛生法規定,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而當前料理農村紅白喜事宴席的廚師和服務人員,大多為當地村民,有時辦宴者的親朋好友也幫忙刷鍋、洗碗和端菜,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但大部分人沒有經過健康體檢,有無傳染病不得而知。特別是大多數廚師自學成材,沒有經過正規訓練,也沒有經過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或取得食品安全知識合格證,甚至有的身體狀況明顯不符合從事廚師工作的條件。

  ㈢原料採購把關不嚴。農村群體性聚餐所使用的食品原料採購一般有三種途徑:一種是辦宴事主親自去採購;第二是由辦宴事主提供選單,由“民間廚師”去採購;第三是由“民間廚師”自定選單然後採購。基本上第三種途徑採購原料居多。大多數辦宴事主為了求簡單,把辦宴席的錢打包給“民間廚師”,有些廚師受利益所趨,可能會低價採購一些來歷不明、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產品和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甚者會將一些已經變質腐爛的食品採購回來,以次充好,濫竽充數。

  ㈣加工場所比較簡陋。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原料的存放、加工、製作、就餐都是在臨時搭建的棚戶或露天,周圍不遠就是牲畜圈舍或旱廁,沒有任何防蠅、防塵、防鼠的設施,衛生條件很差。餐具洗滌消毒由於水源所限達不到“一衝、二洗、三消毒、四涮”的要求,蔬菜、生鮮及其他食品原料洗滌也因條件所限達不到衛生要求,有的甚至使用河水、井水洗食物,餐具亂堆亂放且混用,存在著嚴重的食源性感染隱患。

  自20xx年6月開展食藥監體制改革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我縣雖然在農村廚師職業素質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組建、人員配備及監管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監管仍然比較薄弱,有歷史上積累下來的深層次問題,也有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個方面:

  ㈠准入門檻設定過低。農村群體性聚餐根本沒有一個准入標準,無論是再差的場所,再髒的加工製作條件,由於天高皇帝遠,過事人說辦就辦,無人禁止。當知道訊息時,已席終人散,雖然食藥監管部門對農村“民間廚師”加大了培訓力度和督促健康體檢的力度,但是,由於我縣地域太廣,面積太大,“民間廚師”流動性較大,仍有許多無證和身體不適合的廚師參與了農村群體性聚餐的製作。

  ㈡監管物件難以定位。我縣農村人口較多,村民居住分散,客觀上加大了政府食品安全有效監管的難度;同時,因農村群體性聚餐的舉辦時間、地點、參與物件等都具有不確定性,更給農村食品廣覆蓋、全天候、無縫隙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在平時的監管執法中,就是一個固定的餐飲店或食品企業,隨時都可能發現問題,若多次監管,更會發現存在的不同問題和有待改進的地方。可見,要想所有的村民都有安全意識,積極支援配合食品安全監管,事實上非常困難。尤其是之前提到的,有的辦宴事主經常邀請自家的親朋好友來當主廚和幫廚,這些流動性強的人員是否符合食品衛生的健康標準更加難以監管。

  ㈢監管力量嚴重不足。在鎮(區)設定食藥監管所之前,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基本靠鎮(區)政府(管委會)、村(社群)配備食品安全協管員、資訊員,但大多是兼職,人員變動頻繁,且沒有經過正規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根本不知道也很難傾注大量精力去管理農村群體性聚餐。村(社群)的食品安全資訊員實際上是有其名無實,導致農村群體性聚餐大多處於真空地帶,無人、無力、更無法管。目前各鎮(區)雖設立了食藥監管所,但監管人員一般只有4—5人,部分山區鎮甚至只有2—3人,面對食藥監管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監管工作就更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農村的傳統宴席往往延續一兩天甚至更長時間,就餐次數多,要對長時間的宴席準備、製作、儲存、食用過程進行監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監管難以實施到位,同時也容易加重農民負擔。

  ㈣政策規定執行不易。由於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沒有涉及到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管理,省、市、縣也沒有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因此缺乏有明確約束力的法律法規,在監管執法時沒有強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規定辦理,食藥監執法部門也無權處罰,很容易使監管流於形式。同時,農村居民傳統觀念濃厚、安全意識淡薄,他們也不願意在喜慶或悲傷時再為宴席去備案和被檢查,造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難以開展。

  ㈤應急機制不太完善。由於當前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監管沒有明確鎮(區)政府(管委會)的主體責任,也沒有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目標考核體系,我縣雖然制定了一套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辦法,但是由於各鎮(區)、村(社群)通訊、交通、醫療等條件各不相同,也沒有制定一村一策的應急處置辦法,許多農村群體性

  聚餐根本不願申報備案,更沒有簽訂安全協議,一旦發生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將造成難以預計的不良後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當前,農村群體性聚餐逐漸成為引起農村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的主要場所,加上農民自我防範意識較差,農村交通不便、缺少專業救治,一旦發生食物中毒,輕則耽誤外出勞動,重則危及生命,而且涉及面較廣,社會負面影響大。因此,做好農村群體性聚餐的食品安全監管,關鍵是要構築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長效預防控制機制,才能防患於未然。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確保農村群體性聚餐的飲食安全。

  ㈠建立政府引導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一是逐步規範農村群體性聚餐的市場準入。繼續實行農村“民間廚師”登記備案和持證上崗制度,對凡從事農村宴席操辦的流動廚師,由鎮(區)負責統一登記造冊進行動態化管理,並按照食品從業人員的管理要求,組織督促他們參加每年由政府出資的“三免一規範”(即免費體檢、免費培訓、免費發放工衣工帽,規範管理制度)活動。對合格人員統一發放健康證、培訓合格證和工衣工帽,並在社會公開公示名單;對未取得“兩證”的,嚴禁從事餐飲服務行業,從而引導農村群體性聚餐向集中定點方向發展。二是創新食品安全宣傳方式。以鎮(區)為單位,由政府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知識宣傳教育,透過廣播電視、網路、發放宣傳資料、召開村民大會等多種形式來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提高飲食安全意識,並增強農戶群體聚餐報告的自覺性,主動接受管理,嚴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同時,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教育,革除紅白喜事宴請“奢侈風”,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建立健全行業自律組織。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可分片成立“民間廚師”行業協會並組建專門舉辦農村群體性聚餐的廚師隊伍,準備統一的加工工具和餐具,對廚師採取適當補貼的方式,由其對宴席整個過程的食品安全負責,讓廚師既是製作人員又是監督人員,切實發揮自律作用。

  ㈡健全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利用當前食品監管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完善縣、鎮(區)、村(社群)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儘快打通監管體制的“最後一公里”。一是健全農村集體性聚餐的監管組織體系。設立鎮(區)食品安全辦公室,與本地食藥監管所合署辦公,配齊食品安全“一專四員”:即由鎮(區)政府(管委會)明確一名中層幹部擔任食品安全監管專幹,駐村幹部擔任所在村的食品安全聯絡員,村(社群)主任擔任協管員,治調主任擔任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員,並聘請以村衛生室醫生為主體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縣、鎮(區)、村三級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確保一旦發生食物中毒後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控制剩餘食品、原料及相關物品,保護好現場,並及時上報,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二是嚴格落實農村群體性聚餐申報備案制度。以村(社群)為單位,嚴格落實群體性聚餐申報管理制度,對在轄區內舉辦的單餐50人以上的農村聚餐,均要求進行申報、登記並派人現場監管。申報時,辦宴戶須提供地點、時間、人數、廚師等從業人員名單和健康證明、就餐人員名單和聯絡方式等材料,在報經鎮(區)政府(管委會)同意後方可舉辦。同時,由村安全資訊員、村安全檢查員與當事人簽訂三方安全承諾協議書,逐步推行群體性聚餐當事者的責任首負制和先行賠付制,提升當事人食品安全風險防範意識。三是逐步規範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監管規則和方法。重點強化農村食品安全鎮(區)政府(管委會)負總責的責任體系,將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納入對鎮(區)的年度目標考核,落實食品安全“一崗雙責”,嚴格獎懲,並結合我縣實際出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健全監管執法的政策基礎和依據,確保監管常態化、實效化。加強宴席動態管理,從選單稽核、原料採購與儲存、加工過程中的衛生和冷盤製作衛生、留樣等給予全面的指導,透過早期介入、風險防控、全程跟蹤等方式,把好關口,規範採購渠道及操作流程,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並推行農村“民間廚師”黑名單制度,從而讓當事者和宴席廚師不敢、不能、不想違規操作,從源頭上預防風險隱患。四是加強對市場內熟食製品備案管理。為了圖方便和擺闊氣,農村群體性聚餐大多會使用從市場內買回的現成熟食製品,而這些食品多為附近的食品生產小作坊加工製作。由於這些小作坊佈局不合理,食品安全設施裝置缺乏,再加上從業人員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欠缺,在加工製作食品時非法新增和濫用食品新增劑,所售食品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因此對其進行備案管理,嚴格督促其建立進貨、銷售臺賬,規範操作,有利於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保障食品安全。

  ㈢合理配置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所必需的監管資源。一是整合食品檢測檢驗資源。整合縣食藥監、農業、質檢、衛計等部門現有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儲備與基礎資料,由縣食安委牽頭組織制定食品檢測年度計劃,制定統一資料標準,統一發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資訊,構建資訊、技術和人才共享平臺,提升縣級快速檢驗檢測能力,並引導和聯合民間院所、企業檢驗檢測機構組成網路體系,透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使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的市場機制得以完善,確保對群體性聚餐的技術檢測能力滿足監管需要。二是合理配備執法監管裝置。由於監管範圍面廣量大,在按計劃搞好日常監管、積極應對突發性事件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監管隊伍的執法和應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配備必要的執法裝置(如食品快檢箱、相機等),以利於取證,為監督、監管執法提供必要的證據依據。三是適當給予鎮村監管人員經費支援。為了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一專四員”工作的積極性,建議各級政府對農村食品安全(重點是村級食品安全資訊員與專業廚師隊伍)工作列入財政預算(包括健康體檢、培訓和通訊等費用),工作經費劃入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管理,年終根據各鎮(區)具體情況,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適當予以經費支援,確保專款專用。

  ㈣嚴格聚餐食品衛生監管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一是加強農村聚餐行為的動態監管。對申報舉辦群體性聚餐的村民,以鎮(區)政府(管委會)為主導,食藥監、衛計等部門聯合執法,在加強宴席動態監管的同時,選派專人負責督促事主搞好聚餐場所衛生和餐具清潔消毒工作,做到生熟分開,原料與成品、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汙染。對農村群體性聚餐舉辦頻率高、人口集中、經濟基礎好的鎮(區),可探索開展“移動廚房”定點建設試點。所謂“移動廚房”是指運用輕質材料建造成可拆裝的食品加工房間,避免露天加工經營或在不衛生場所如柴棚等處加工經營,同時設定專用保潔消毒櫃、整理箱對所有廚具進行分類存放使用,防止交叉汙染,最大限度防範食品安全風險。二是嚴格執行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制度。督促鎮(區)政府(管委會)嚴格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要求,對於農村發現的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在第一時間內向縣政府、衛計、食藥監等部門報告。鎮(區)政府(管委會)、衛生院、村(社群)和事主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和救治工作,主動提供菜餚留樣,剩餘食品、原料及相關物品,確保應急和調查工作順利進行。三是嚴肅農村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責任追究。對當事人舉辦監管規模內宴席拒不申報、廚師拒不進行健康檢查或未接受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操辦宴席的,由縣食藥監等部門依規嚴肅處理;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當事人自行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並對所在村(社群)實行“一票否決”。同時,杜絕農村群體性聚餐中的關係監管、人情監管,對領導不重視、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堅決從嚴從重問責;對造成較大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的,或對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隱報、瞞報導致嚴重後果的,追究相關人員的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