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路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杭州網路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杭州網路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了準確瞭解和掌握杭州網路經濟的發展現狀,並從政府服務監管的角度,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措施,促進杭州網路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為杭州網路經濟的行政服務監管部門,成立了網路經濟課題組,並於4月20日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詳情如下:

  一、杭州網路經濟發展的背景

  網路經濟可以概括為以計算機網路(尤其是網際網路)為基礎,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核心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本質上是以傳統經濟為基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資訊科技推動的高層次經濟發展形式。網路經濟是我國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戰略舉措。杭州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大力支援和發展網路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

  20xx至20xx四年間,杭州市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以促進經濟社會資訊化和工業企業資訊化發展為重點的政策,大力推進杭州經濟社會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援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為杭州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奠定了資訊化硬體資源和技術支撐基礎。20xx年,杭州市政府釋出了《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實施綱要(20xx-20xx)》和《關於推進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檔案,首次直接制定了穩定、分階段、科學的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政策規劃。20xx年後,杭州市政府先後出臺了《大企業培育計劃》、《中小企業瞪羚計劃》、《建設中國電子商務之都三年行動計劃》等。,並提出建設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的目標,透過財政直接補貼、最佳化服務、建立企業榮譽等方式,促進和引導企業應用電子商務。9月20日,杭州設立電子商務入駐企業專項基金。據瞭解,已向1.5萬多家企業提供財政補貼,累計專項補貼3700多萬元。8月20日xx,杭州?V康電子商務網路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市20xx年電子商務應用示範企業”稱號,並進行資金獎勵和廣泛宣傳。這幾年來,杭州出臺的許多支援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杭州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繁榮。

  杭州發展網路經濟有其鮮明的特點和優勢。第一,開發環境優越。杭州擁有一批高校和大中型企業,it行業人才豐富;杭州市場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社會需求旺盛,市場優勢明顯;杭州市政府實施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即打造中國電子商務之都、電子商務企業化、網路運營商培訓,為杭州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政策環境。20xx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針對網際網路經濟的激勵和扶持措施,每年用於人才引進、技術創新和企業融資的財政激勵和資金達到3億多元。第二,聚合的優勢很明顯。杭州有很多以“中國化工網”、“中國鋼鐵網”為首的行業電商網站。在20xx年,31家杭州企業入選全國百強行業電商網站。全國3000多個電商平臺,有1/6位於杭州,居全國第一。在20xx年,淘寶以20xx億元的營業額佔據全國c2c交易市場的80%以上。第三,模式創新突出。近年來,以移動電子商務、雲計算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經紀模式在杭州迅速崛起和發展。9月20日xx,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阿里巴巴雲計算有限公司,希望將消費者資料反饋給中上游製造業,讓他們生產出更好更適合市場的產品。6月20日xx,中國科學院杭州射頻識別技術R&D中心揭牌,杭州宣佈打造國內領先的世界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和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城市,力爭到20xx年將物聯網產業培育成千億元產業。

  二、杭州網路經濟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採用座談會、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杭州參與網路經濟的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小組成員與阿里巴巴、淘寶、博庫書店、Boss集團等33家參與網路經濟的典型企業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並舉行了兩次網路商務代表座談會。設計問卷,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4份。對工商部門掌握的'企業註冊資料、商業網站備案資料和商業資訊進行了分析。根據以上分析,杭州網路經濟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網路經濟產業的分佈:

  全市參與網路經濟活動的企業(以下簡稱“網路相關企業”)是指依靠網路釋出產品相關資訊或從事網上交易的企業。)42,288戶,有效網站65,328個。網路相關企業佔全區188664家企業總數的22.4%,其中第三產業企業25336家,佔全部網路相關企業的59.91%;第二產業企業16566家,佔39.17%。第一產業企業386家,僅佔0.92%。

  參與全市網路經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涉網個體工商戶”)是指依靠網路釋出產品相關資訊或者從事網上交易的個體工商戶。)1729戶,佔全區個體工商戶290979戶總數的0.594%。

  全市網路相關企業註冊資本3494億元,其中第三產業註冊資本總額最高,達到2266.63億元,第二產業註冊資本總額1188.92億元,第一產業註冊資本38.45億元。

  (二)網路經濟產業佈局:

  全市42288家網路相關企業中,“製造”和“批發零售”是網路相關企業的主體。排名第一的是“製造業”,15224戶,佔所有網路相關企業的36.00%,註冊資本總額1078.89億元;第二大的是“批發零售業”,13151戶,佔比31.10%,註冊資本總額516.99億元。

  (三)網路經濟交易模式的分佈: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直接透過網際網路交易的主體有15916家,其中企業15800家,個體工商戶116家。從交易模式來看,大部分網上交易實體同時進行b2b和b2c交易,共有11057戶,佔總數的69.48%;只進行b2b交易和b2c交易的企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有3160戶和1580戶;只進行c2c交易的主體相對較少,118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16戶,網上交易平臺託管企業2戶;同時,b2b、b2c、c2c交易的企業是網上交易平臺的組織者,一家一戶。

  (4)網路相關企業規模分佈:

  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網路關聯內資企業32930家,佔網絡關聯內資企業的80.75%。其中,註冊資本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的淨關聯內資企業14665家,註冊資本在1000元至5000元之間的淨關聯內資企業9815家,註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下的淨關聯內資企業8450家。

  全市註冊資本在500萬美元以下的外資企業1098家,佔全部涉網外資企業的77.11%;註冊資本在50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企業549家,註冊資本在5億至1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171家,註冊資本在100萬至5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378家,註冊資本在500萬至10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148家,註冊資本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167家

  (5)網路相關企業的區域分佈:

  按網路相關企業的區域分佈,5個行政區有4000多家網路相關企業,3個行政區不到500家。蕭山地區網路相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6706戶,佔全市網路相關企業的15.86%;拱墅區網路相關企業5745家,佔13.59%,西湖區網路相關企業4936家,佔11.67%。

  (6)網上交易平臺概況:

  全市有23個網上交易平臺,主要分佈在以下四個行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行業”、“批發零售業”、“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行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只有9個b2b交易平臺,2個b2c交易平臺,2個c2c交易平臺,9個b2b和b2c交易平臺,1個b2b、b2c和c2c交易平臺。

  20xx年,網上交易平臺交易1505045451筆,交易金額210135893萬元。其中,僅提供c2c交易的平臺交易量最大,達到1500000800,交易金額20xx.05億元,平均交易金額139元;第二大交易量是同時提供b2b和b2c交易的平臺。交易數量475.5萬筆,交易金額48415萬元,平均交易金額102元;第三大交易號是僅提供b2b交易的平臺,交易20.55萬筆,交易金額13.47億元,平均交易金額6553元。

  (七)企業關注的問題:

  從問卷調查反饋來看,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政府服務、政府監管、信用建設、自我管理等方面。

  1、政府服務。30%(143戶)的企業重視政府服務,主要希望政府加大出臺更多促進網路經濟發展的政策,包括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援、行政指導的制定和完善。9.3%(45戶)企業關心資金支援,希望政府能為其提供資金支援;8.5%(41戶)的企業重視資訊共享問題,希望政府提高政務公開度,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政府各職能部門掌握的企業基本資訊和信用資訊,提供權威的第三方信用認證平臺,促進網路經濟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2、政府監管。35.1%(170戶)的企業希望政府完善法律法規,加快資訊化和管理團隊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網路監管機制。詳細分析表明,被調查企業主要關注網路經濟政府規制的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準入規制,包括主體准入和商品准入。被調查企業基本認可參與網路經濟活動的各類企業和個人應進行實名認證,並在商業網站上進行“網上亮照”,披露企業基本註冊資訊和個人實名認證資訊,確認交易主體的合法身份和資格,以降低交易過程中資訊不確定的風險。與此同時,一些企業表示,實施實名制可能會給網店帶來許多管理程式、管理費用和稅收。在商品准入方面,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夠對網上經營的商品進行經營資質和產品質量審查。第二,希望政府職能部門加大打擊不正當競爭、虛假廣告、侵犯智慧財產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非法經營活動的力度,淨化網路經濟競爭環境,促進網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信用建設。16.7%(81戶)的企業重視網路經濟中的信用體系建設,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市場規範、企業和行業自律等。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企業希望政府職能部門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培養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建設,完善各地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加強對商家售後服務的監管。在配套法規建設方面,反饋主要集中在企業級電子商務法規的制定和網路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完善。在企業和行業自律方面,反饋主要集中在成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指導、開展企業間培訓交流、建立行業誠信自律體系等方面。

  4、自我管理。70.5%(341戶)的企業關注自己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中人力資源和企業管理水平處於比較突出的位置。17.6%(85戶)企業重視人才問題,體現在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缺乏精通訊息化和電子商務營銷的綜合性高階人才,傳統制造業聚集地區缺乏電子商務管理人才;7.9%(38戶)的企業注重自身管理水平的侷限性,主要是由於電商業務與線下業務的協調,商業模式缺乏創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