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習俗調查報告

安徽文化習俗調查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徽文化習俗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安徽鳳陽婚嫁習俗變遷的調查報告;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首先,我先詳細敘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結婚時的婚嫁習俗;相親那時婚嫁基本還是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看門頭如若相親時男女雙方看對方都很滿意,媒人便和;定親透過媒人交換“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擇日選擇結婚日期,也稱“看日子”、“看喜期”;下聘又稱“過禮”、“下禮”,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地區的不同地方風俗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在此我以我的家鄉安徽鳳陽婚嫁習俗的變遷為題採訪了我的老姨和姨夫,他們於1997年結婚,是以傳統方式結的婚,對過去婚嫁習俗有很好的瞭解,在他們生活的這麼多年裡,又數次幫別人做媒,對當下的婚嫁習俗以及變遷也有很好的瞭解。透過採訪可以瞭解到我的家鄉鳳陽婚嫁習俗的變遷。

  首先,我先詳細敘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結婚時的婚嫁習俗。

  相親

  那時婚嫁基本還是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門當戶對,程式繁瑣。鳳陽縣內各地婚嫁風俗大同小異。一般都是男女雙方先央請媒人各二,稱“四大紅媒”。由媒人介紹,男女雙方見面,稱為相親

  看門頭

  如若相親時男女雙方看對方都很滿意,媒人便和男方家商量一個好的日子,由媒人帶著女方以及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婆”到男方家吃一頓飯,商量訂婚的日子,俗稱看門頭。飯後,男方要帶著女方上街,給女方買兩套新衣服,男方家也可給女方几百元見面禮,以圖喜慶。然後由媒人定一個好日子定親,即訂婚。

  定親

  透過媒人交換“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合口八”。媒人將書寫的男方生辰八字送與女方以合屬相,男方紅帖面書“敬請金諾”四字,如無相剋,女方即回“恭允玉音”綠帖,表示正式婚約已成。庚貼由男家儲存,至此,男女兩家的婚姻關係正式確立,這就是俗稱的“結髮夫妻”。當時訂婚,男方需要準備四樣吃的禮物,有幾十斤豬肉,兩箱酒,兩條魚,六包糕點贈送女方,還有縫紉機,腳踏車,手錶,錄音機,照相機作為訂婚禮,俗稱“三轉一響一嘎嘰”。正式婚姻關係確立後,人情之事,相互往來,家長第一次見到未來的婿、媳,都贈送見面禮,皆以錢為主。訂婚後,每逢節日,男方都要帶幾件禮物,如研究雞鴨魚肉等到女方家,同時男方也要把女方接待自己家過節,過節時男方要給女方買幾套新衣服,也要給女方紅包。

  擇日

  選擇結婚日期,也稱“看日子”、“看喜期”。到結婚的年齡,男方初步擇好迎娶的日期,因禁忌較多,託媒人徵求女家意見,經協商後,大約在初步定的日期前一個月,請媒人定下結婚日子。日期一般都選擇二、四、六“雙頭日子”,不用“八”,意在“結結巴巴”不吉利;三十也不用,說是一個月的“盡頭日子”。

  下聘

  又稱“過禮”、“下禮”,有大禮和小禮之分。首先下的是小禮,又稱同心禮。結婚前一個月,男方準備四折禮,肉,魚,糕點,酒到女方家,通知結婚日期,叫做同心禮。結婚前三天前,男家要備大禮送給女家,大禮多為衣料、衣服、聘金等,衣服數目取雙忌單。大禮一般是是豬半個,要含豬頭和豬尾巴、白酒24瓶、糕點24包、香菸兩條、鯉魚2條、雞2只、大饅頭24個、衣物若干等。女方置嫁妝,婚期送往男家,稱為“陪送”、“陪嫁”。陪嫁品有箱櫃、桌椅、衣料、桶、盆、燈、化妝品、日用品等。

  迎娶

  舊時迎娶多用花轎,男為“帶親”,女稱“出嫁”,伴有民族樂隊和儀仗。貧苦人家的閨女騎毛驢或坐二人抬小轎,或自己走到男家。當時條件已經有很大改善,結婚當日由媒人帶著迎親車隊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新郎在家等候,車隊基本都是麵包車,新娘所乘車為轎車,由兄弟或叔伯背上車前往男家,上車前,車門下放兩條步步糕,新娘踩著糕上車。車隊出發後新娘不能回頭看,否則有窮孃家的'說法。新娘母親也要端一碰水潑出門外,意思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同時車隊也將女方陪嫁的被子,桌椅,沙發等隨車拉走。車隊臨近男家門時,繞過一段,俗說“新人不走舊路”。車隊到門前放下,放鞭炮。開車門門後,車門下再放兩條糕,新娘踩著,由新郎背或抱入家中。男家選“全命人”(公婆、丈夫、兒女俱全的人)攙親、佈置新房,將紅棗、花生(染紅色)、栗子、錢等撒在新人床上,以求早生、多子、富貴,俗稱“撒床”。送親者宴席後到新房中看望。房中備有茶點。新郎、公婆迎接,送親者託以關照、原諒之辭,名為“瞧房”。送親者離去之後,鄰里親友進入洞房,祝賀取鬧,稱為“鬧房”。鬧房不分輩份老小,俗稱“三天不分大小”。次日,新娘絞去臉上汗毛,以示與未婚女子的區別,稱為“開臉”。上墳祭祖,到宗堂前叩拜,稱為認親。

  從相親到結婚,媒人在此間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好處也是很多,單單是在男方家就要吃上八頓飯,俗稱媒八嘴。分別是

  1.介紹

  2.看門頭

  3.訂婚禮

  4.定日期

  5.下小禮

  6.結婚前三天,男方請四大紅媒到男方家吃飯,準備第二天下大禮

  7.下大禮當日晚上回男方家吃飯

  8.結婚當日。

  回門

  婚後第三日,新娘回孃家省親,稱為“回門”。與丈夫同往,稱為“雙回門”,孃家以酒宴招待,同時女方家要找和新郎同輩的人同桌吃飯,因為當日新郎新娘要坐在上位,長輩不能坐在下位,所以只能找同輩人陪同吃飯,回門是新娘要提兩包糕點,此糕點在回門期間不能食用,要來回提一個月才能食用。飯後新郎新娘要在日落之前趕回男方家,不能在孃家過夜。回家時女方家要烙兩個油餅,一個鹹的,一個甜的給新郎新娘大會給婆婆吃,意思是少說新娘孃家的話。

  婚後第六日,孃家要派送親的中男的去男方家接新娘回孃家吃午飯,當晚再送回男方家吃晚飯,不得在孃家過夜,兩包糕點還是要提去再提回來。婚後十二天,女方父親到男方家接女兒回家住兩天,再送回。兩包糕點還是要提去再提回來。

  一個月後,孃家來人接回,住滿一個整月,期間新娘給男方家媒人做一雙鞋,稱為“住對月”,俗語有“三天回門六天接,一個月回去住對月”。至此,就算結婚正式完畢。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普遍好轉,普通百姓逐步走向富裕,時至今日婚娶的習俗大部分保留了原先的婚嫁風俗,但是也有相當多的部分隨之而改變,婚嫁的規格有所提高。下面我將敘述當今家鄉的婚嫁變化。

  當今基本沒有媒人介紹,大多都是自由戀愛,男女雙方戀愛後一般都是互見雙方家長後就是直接訂婚。訂婚當日就是男女雙方家長及親戚,比如說男女雙方的叔叔舅舅,姑姑姨姨等大家一起吃一頓飯。雖然現在自由戀愛,沒有媒人,但訂婚當日男女雙方還要象徵性的找四個媒人,即四大紅媒到場,以示有保留傳統之意。訂婚當日男方給女方買一枚訂婚戒指,兩套新衣服,男方在給女方一萬零一塊錢,寓意萬里挑一。訂婚沒有以前那麼繁瑣了。訂婚之後就是選擇一個吉日結婚,在初步選的結婚日期的前一個月,男方邀請四個象徵性的媒人吃一頓飯,以定下結婚日期。之後就是下小禮,基本和以前沒有什麼變化,禮物包括半個豬,兩條魚,兩箱酒,六包糕點等,基本和以前一樣,甚至比以前有所簡化。在結婚前三天,男方要給女方家下大禮,男方要給女方家八萬八或者六萬六,男方要給

  女方買金銀首飾,新衣服,還要給女方父母買立娘衣等,另外還包括豬,魚,糕點等,以示保留風俗之意,現在大多數人也不太在意這些豬魚等彩禮,下禮時只保留少數,意思一下便可。結婚時和以前差別較大,主要是因為現在經濟條件都較好,婚禮排場比以前好豪華很多。現在結婚時都是新郎親自帶著車隊到女方家接新娘,車隊一般都是賓士寶馬等豪華轎車,更有保時捷,法拉利等豪車婚車隊,現在婚嫁酒席基本都是在大飯店定的,酒席排場比以前豪華很多。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時要帶半袋米,新娘要坐在米上,新郎跪在搓板上給新娘洗腳,穿襪子,穿鞋,以示婚後要聽女方的話。女方穿上鞋後腳不能著地,由新娘兄弟背上車後,車隊出發去新郎家。

  現在婚後三天回門,不必像以前回門那麼多規矩。當今的婚禮除了上述不同外,其他基本與以前相差不多,但都有所簡化,不像以前如此繁瑣,規矩繁多。再有就是現在結婚成本比以前高很多。比如女方要看男方有沒有房子啊,車啊,現在家鄉還有一句俗話叫做“一動不動”,一動代表動的,即車,不動代表不能動的,即房子。

  總結現在和過去婚嫁習俗的變化,就是婚禮比以前豪華,程式有所簡化,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狀況的改善,生活節奏的加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