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範文(精選5篇)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範文(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簡報,簡報不是“刊”,而是“報”,說它是刊物,不如說是“小報”更恰切些。你所見過的簡報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1

  2021年12月15日下午,我校部分學生在政教處宋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洛陽村村社,開展“健康促進學校活動進社群”活動。

  宣傳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向居民散發宣傳單頁,並詳細講解健康常識,提醒居民在生活中樹立健康理念,倡導健康生活。

  同學們在老師和各小組長的指揮和協調下,清理路面垃圾,有序擺放隨意放置的小區公共物品,此行得到小區居民一致好評。小區居民也表示會時刻注意社群衛生,營造良好的社群環境。

  透過此次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感悟環境衛生的重要性,承諾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建立文明城區,建設美好家園。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2

  為全面推進中小學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垃圾分類意識,XX月XX日上午,XX區XX街道XX社群開展垃圾分類宣傳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XX街道幹部及XX社群工作人員來到XX中學,透過“垃圾分類”小課堂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垃圾的來源,使學生懂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初步學會處理垃圾,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課堂結束後,工作人員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標誌,如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的'品種以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正確的分類方法。

  透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引到學生們建立環保意識,瞭解了“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也瞭解到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從而更加珍愛地球,進行低碳生活。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3

  7月21日,為響應“浙江環保小衛士保護環境我先行”的實踐活動,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丁蘭實驗學校的豆芽小隊,在這個炎熱的暑假裡,開展了以“垃圾分類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在前期的活動調查中,豆芽小隊的隊員們發現,雖然垃圾分類已經倡導多年,身邊的很多垃圾桶也已經分成了四大類。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垃圾桶並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人們還是按照以往的習慣,將未經分類的生活垃圾直接丟入垃圾桶中,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這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更是資源的浪費。

  活動當天,天氣非常的炎熱,氣溫高達40℃,豆芽小隊來到後珠苑社群後,小豆芽們頂著烈日向路過的社群居民分發資料,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傍晚,到了居民們扔垃圾高峰時期,豆芽們蹲守在各垃圾桶旁,向前來扔垃圾的爺爺奶奶們介紹生活垃圾該如何正確分類,還親自動手幫各類垃圾尋找它們的家。此外,在活動中,小隊員們在居民比較集中的時段,在社群開展文化活動,播放了垃圾分類重要性的宣傳片,進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

  豆芽們相信,透過各種形式持續的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可以讓爺爺奶奶們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意義,並行動起來參與其中,讓家園更美好!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4

  時下,垃圾分類已成為文明“新時尚”,餘姚許多機關單位、居民小區、學校、農村等都紛紛行動起來了,為改善生活環境、綠色發展作出貢獻。作為其中一份子,我們都應自覺瞭解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

  那麼垃圾分類的工作,開展得怎麼樣呢?帶著這個問號,在寒假期間,我對我所在的村莊進行了簡單的調研。

  村莊的垃圾分類可謂有大大的進步。以往道路旁的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裡經常出現廚餘垃圾,而且不是一袋,就是一桶。而居民樓邊的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桶裡總是出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最可恨的是,明明旁邊就是垃圾桶,卻偏偏要丟到垃圾桶外邊,導致垃圾桶裡什麼也沒有,外面遍地是垃圾。

  而現在,垃圾基本做到了“各回各家”,不再像以前一樣“不分彼此”,也不“留落在外”了。但是讓人失望的現象是,河道里的垃圾仍然和過去一樣,絲毫沒有改善。調研期間我就親眼目睹不少居民路過河邊隨手就將易拉罐、飲料瓶、果殼等扔進水裡,我上前去提醒,他們卻還不以為然,如今河裡一直漂浮著許多垃圾,卻無人問津,為此,我有一些建議:

  1、廣泛宣傳,不僅要垃圾分類還不能亂扔垃圾;

  2、村委要幫助清理河道和過道;

  3、儘量號召村民養成見到垃圾桶就仍,沒有垃圾桶就不扔的好習慣。

  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做好垃圾分類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我們要團結一心,共同創造美麗餘姚,美麗中國。

  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簡報5

  根據上級有關檔案通知精神,我校結合生態文明教育,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

  透過校園廣播、櫥窗校園網路等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闡明垃圾對社會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呼籲學生的積極參與。同時教會學生垃圾分類的知識,使學生進行垃圾分類逐漸成為自覺和習慣性行為。

  各班採用不同形式:如學生上網查資料、圖片,或進行調查、採訪等蒐集資料等讓學生學會分類垃圾;養成在室內分類的習慣。

  我校各班開展了有關垃圾分類的班隊主題教育活動。以“垃圾分類與我同行”為主題來進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類的日常常識。透過活動,讓全校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類知識,更深層次的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發放家長信,“小手拉大手”透過學生帶動家長及社會人員掌握“垃圾分類”常識。

  透過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同學們明白了:垃圾處理的方法還大多處於傳統的堆放填埋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汙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地汙染環境。生產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系統工作,同學們不僅在學校要做到將垃圾進行分類,同時也要告訴自己的家人及其身邊人做到垃圾分類,使我們生存的空間真正變得潔淨、明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