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研究》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實施到今天,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得更自主,更活躍。課堂充滿探索和研究的氛圍。但作為新課程教學一個重要方面,作業設計問題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作業設計上,我們教師的觀念依然陳舊,抱殘守缺,延續應試教育下的作業觀念,認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對作業設計,教師常常隨意為之,拿一些現成的練習冊和補充習題,適當的進行選擇。即使進行設計也依然存在這些現象,即現成模仿作業多,創造性作業少;封閉訓練多,開放作業少;機械練習多,探究體驗少;脫離實際練習多,聯絡生活實際少;限制思維作業多,解題策略多樣化少;個體獨立練習多,合作探索練習少;課內練習多,課外實踐少;簡單劃一多,分層要求少。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令學生望“業”生畏,苦不堪言。學生覺得這些作業,“一點也不好玩”,感到做作業“味同嚼蠟”。

  而以量取勝,提高教學質量,背離了素質教育的精神,是應試教育在作業設計中的殘餘做法。違背了“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肖川博士曾說:“作業是教師精心準備的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作業給孩子綜合運用知識,發展和表現個人天賦提供機會,使教學的影響延續到全部的生活中。”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活動形式,是新課程教學任務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對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作業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等,卻依然關注不夠。透過學生作業設計,對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本課題要著重研究實踐的。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

  國外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設計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英國中小學生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

  (1)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

  (2)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專案等;

  (3)口頭、聽力作業;

  (4)表演作業。這些作業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教師應該更多的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來設計作業,

  2、從國內看,致力於此研究的老師也很多。特別是自從實施新課標以後,很多教師對作業做了有益的改進嘗試,概括起來有這樣幾類:一類是,作業的設計的形式上多樣化,諸如“基礎性作業”“開放性作業” “探索性作業” “主體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創新設計也層出不窮,在豐富作業形式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二類是以學生角度提出作業設計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層次性”激發學生作業興趣和情感。也為課題的研究提供實踐的經驗

  3、從取得的成效看,主要表現在學生在學習興趣、主動性、自主性等指標上有一定的提高,學習負擔有所減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自從“減負”以後,有不少的教師進行過有關作業的設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都有助於本課題的實施。特別是,近年來有許多學校進行其他形式的作業改革,對學生學習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減輕學生負擔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三、課題的界定

  “新課程”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檔案,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新課程提出三大理念:一個是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強調整合性,要建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科學人文性課程文化觀,三是完善評價機制,特別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評價機制。其中,第一條是核心。

  “相適應”本意是:當環境(客觀條件或需要)改變時,機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透過自身的代謝,功能和結構的相應改變,以避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損傷,這個過程稱為適應。本課題的“相適應”是指我們設計的數學作業,在原有狀況的基礎上,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進行的改變。

  “學生”我們研究的學生是小學生,是義務教育中低段的學生的作業設計,他們主要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

  “作業”是指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它主要是針對生產活動的。但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作業的涵義,即對教師而言,作業是他們為完成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而向學生布置的任務;對學生來說,作業是一種延伸性的學習活動。與練習的區別在時間上的開放性,空間上的開放性,形式上的開放性。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業設計”專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佈置給學生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統籌、改編,從而達到新課程發展學生的要求。

  本課題《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研究》是以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為指導,透過對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和研究,探索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策略和操作要領,從而達到發展學生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我們主要的切入點有兩個,一是學生的作業設計要體現新課程的十個核心概念,二是學生的作業設計體現20xx版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的要求,特別是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基本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

  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中提出:教材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這個過程要有利於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要有利於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要符合數學科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科學的精神實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2.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的學習是主動的,他不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而是透過對外部資訊的選擇和加工主動建構資訊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於此,教師在數學新課程作業設計及應用時要重視和學生共同探索、交流、質疑,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調整和建構清晰、完整的認知結構,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3.人本主義理論認為人的成長源於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是人發展的根本動力追求目標。當個體達到“自我實現”需要的高峰,也就進入了自由創造的境地,出現“高峰體驗”——創造潛能的發揮或自我實現給人以最高的喜悅,這種主觀上的感受是最高的獎賞和獎勵。人本主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基於這種理念,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發展論,尋求科學的評價方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地位、個性發展、認知規律,幫助學生在完成教師設計的作業後達到自主、健康、有序地發展。使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個性,在編織精巧的作業訓練中得到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從“質”、“量”、“形”、“情”四個維度對數學作業進行設計研究,體現新課程的十大核心概念和關於“四基四能”目標的要求,探索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策略和操作要領。

  2.在情感上,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在數量上,探索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透過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教師透過作業設計的研究,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正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的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

  4.透過學生數學作業的設計研究,促進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關於新課標及與之有關的解讀的書籍的研究

  重點研究新課標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如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等,研究培養學生四基四能力的論述,指導作業內容的設計。這是作業設計的靈魂。

  2.從學生數學作業的質量、數量、形式、情感四個維度進行設計研究

  以新課程標準的標準的要求為指導,從學生數學作業的質量、數量、形式、情感四個維度進行設計研究,探索出作業設計的原則和要求,操作規則。使得作業設計在內容上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在數量上找到科學的依據,在形式上適合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與品質,情感上感受數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對各年級教材的深入研究,挖掘教材豐富的內涵。

  我們不能單一的理解教材的知識和技能訓練,更要研究各年級的教材它蘊含的諸如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思維方式、學習策略、創新意識等教學價值,更好的來指導我們對數學作業的設計。

  4.作業設計的個案研究

  教師透過個案的設計,並透過學生做作業後的效果對比研究,不斷改進作業的設計,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數學作業的設計水平。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作業設計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理論認識的再現過程,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作業設計就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作業設計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修改、提高、完善的過程,從理論的學習中進行作業設計,從作業設計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我們最佳化數學作業設計行動的指南。因此,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資訊和資料,拓寬思路,為研究提供更為完善的方法,利用文獻指導課題研究,全面把握研究方向。

  (2)實驗法:立足於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透過實驗、分析、比較探求每個知識點形成能力所需要作業的數量,科學地找到減輕學生的負擔的依據。

  (3)問卷調查研究法:透過問卷調查,收集學生作業有關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瞭解學生做作業的情況,瞭解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等情感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作為調整作業設計的依據。

  (4)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結合教學的內容,把設計的數學作業作為個案,進行研究,分析其中的新課程需要滲透的思想方法、培養的能力、形成的觀念等,找出其中一般性的規律和設計策略。

  (5)經驗總結法:透過對設計的數學作業案例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合理化、科學化,形成系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八、課題研究的計劃進度

  首先學習與研究課題有關的理論和文獻,在學習的基礎上從作業設計的“質”、“量”、“形”、“情”四個維度進行研究,制定各年段數學作業設計的標準。透過實踐修改完善作業設計標準,開發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數學作業設計彙編》。本課題擬用二年半時間完成,即完成時間為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申報論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

  1.收集資料,擬訂課題研究方案,課題論證。進行先期的調查,進行現狀分析,初步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重點和研究方案。

  2.制定和論證課題實驗方案,論證課題價值和可行性,請專家對實驗方案進行反覆論證,確定最終研究方案;

  3.組建研究隊伍,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定課題研究的人員分工;

  4.課題組成員深入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知識,統一思想,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研究的自覺性、緊迫感;

  第二階段(準備探索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教師瞭解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制定相關研究目標、內容、重點和研究詳細計劃或方案。

  第三階段(探索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

  1.認真做好課題研究的分層、分類指導工作,圍繞研究內容,收集原始材料;

  2.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結合學校的教研課,紮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調整課題研究思路,並做好課題的中期驗收工作。

  第四階段(總結評估階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1.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開發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部分年級作業設計彙編。

  3.深入分析研究撰寫讀書筆記、案例,隨筆、研究論文專輯及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4.課題組成員上公開課展示、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結題報告。

  2.部分年級開發《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作業設計彙編》

  3.編印《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作業設計論文集》、優秀案例。

  十、課題的組織與實施

  (一)人員落實

  該課題研究在學校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由抓教學的校長具體抓落實,選拔配備科研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的人員組成課題組,確保課題研究的人員落實。課題組主要研究人員共11人,小學高階教師7人,小學一級教師4人。其中一人為市骨幹教師,1人為市級教壇新秀。

  組長:陸永兵

  成員:趙漢平、陸永兵、陸卓霞、徐金、史曉燕、戴雪琴、江曉燕、侯麗君、沙璐豔、江花萍、湯英

  陸永兵為課題負責人,指導課題實驗工作,負責組織、協調工作,領導課題實驗的開展;課題內容的五個方面分別有五組核心組人員分工負責,其中組長(用星號表示)負責具體實驗流程的策劃安排,小組成員主要負責教學實踐、方案實施、案例分析、整理資料、撰寫文章。

  負責作業形式的設計與研究

  戴雪琴、趙漢平、徐金:負責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及個案研究,

  陸卓霞、侯麗君、江曉燕、江花萍:負責中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及個案研究

  史曉燕、沙璐豔,湯英:負責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及個案研究

  (二)思想落實

  狠抓教育觀念:轉變和更新、強化科研理論的培訓。現代的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是進行課題的先導,教師培訓做到四落實:時間、資料、方式、效果。

  (三)管理落實

  1、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對課題立項的管理方法,按程式立項。

  2、嚴格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每一階段都要有周密的計劃,明確的任務,嚴格的落實,確保課題研究按計劃進行,保質保量實施方案。

  3、嚴格課題組成員的管理。課題組成員要專項專人,原則上不得兼任多項課題。課題研究人員一經確立,不得隨意更改,確保研究人員穩定性。

  4、採取激勵執行機制,子課題公開招標,實施課題(專案)責任制管理,簽定責任協議,表彰和獎勵成功者。

  5切實落實課題研究的總結、驗收、評價的管理,對於科研成果的形成及轉換,制定具體的管理措施。

  (四)資金落實

  學校將投入專項資金支援本課題研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