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書

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書

  生態治理必須大力堅持管護與建設並重的原則,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水則水。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書篇一:

  近年來,由於全國各地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了生態環境不同程度的破壞,最終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鹽鹼化,溼地遭到破壞,礦產資源遭到破壞,旱澇災害頻繁,水體汙染,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危害人類的生活健康,以致流行病蔓延。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而引起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汙染、噪聲汙染、農藥汙染等環境汙染尤為突出。就我市生態環境而言,也仍然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大氣汙染嚴重。特別是進入冬季,不論是市區,還是縣區,都籠罩在霧霾當中,由於我們的城鎮現代化建設工作的相對滯後,導致居民冬季燃煤取暖佔比較大,居民區取暖時晝夜不停地排放煙塵,還有其它生產、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城市上空大氣的汙染,形成的陰霾天氣,導致人們的感冒、呼吸道疾病等明顯增多。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動車輛的與日俱增,機動車輛的尾氣排放也成為環境汙染的一大頑症;

  二是水資源危機。近些年來,我市的河流流量嚴重減少,甚至出現了很多河流斷流。一些農田因水資源短缺而得不到有效灌溉。部分水體受到汙染,得不到有效治理。水資源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固體廢棄物排量日益增多,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不高。固體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礦產資源開採利用後的煤矸石等廢棄物、電廠的粉煤灰和其它生活垃圾。由於全市迴圈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後,使得這些廢棄物處理率偏低,造成大量堆積。它們既佔用土地、影響市容,又破壞生態環境。

  四是“白色汙染”還程度不同地存在。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是農膜、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我國從80年代農業生產開始使用薄膜,在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同時,產生大量的廢舊農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廣泛使用,給顧客帶來很大的方便。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塑膠及塑膠製品利用的不合理,從而引發了新的環境問題。“白色汙染”嚴重的危害生態環境,己成為我們的一大公害。

  五是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難度越來越大。一方面,人地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樹造林,又要種糧,還要放牧,而且還要上馬建設工業專案。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是實施未植樹造林的土地難以植樹造林。容易植樹造林的荒山、荒坡、水邊、地角、路旁已經種上樹,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這些土地難以植樹造林。

  總的來說,我市環京津地區、首都大生態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發展上戰亂頻繁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乾旱少雨、風沙大等惡劣的自然環,再加上工礦區多、工業廢棄物排放量大的工業現狀,等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非常之脆弱,治理難度非常之大。可以說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實現生態文明,是關係全市人民福祉、影響京津塘地區環境的長遠大計,同時也是我市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抉擇!

  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

  一要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和宣傳的力度,增強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

  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配套的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措施。要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除了對有關管理人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教育外,應著重對公眾開展環境教育,不斷增強公眾的法制意識,形成全社會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使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參與。逐步在各類學校有計劃地增設和開展一些生態環境保護課程和宣傳教育活動,使更多的學生知道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從小養成良好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要加強生態管護,全面推進生態建設。

  生態治理必須大力堅持管護與建設並重的原則,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水則水。大力傳承弘揚右玉精神,透過保護措施而自然恢復的生態區域,應以保護為主,企業廠礦,村莊、公路、鐵路沿線等需要採取治理措施的地方則應加大綠化力度,進行區域性綠化和通道綠化。要保護好植被,營造天然保護堤壩。應保護好我市的森林植被,充分學習借鑑右玉的工作經驗,圍欄禁牧,進一步做好全市的封山育林工作。

  三要繼續做好退耕還林工作。

  退耕還林要把生態建設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還林,就是要把退下來的耕地利用好,農民感到退耕還林後的經濟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農民願意退耕還林,達到穩定退耕還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確處理好農、林、牧的關係。

  首先,要有以林為主的思想意識。綜合治理應定位在生態功能的發揮上。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礎。大力發展林業,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治水之本在於治山,治山之道在於興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糧豐,糧豐才能致富。

  根據六區縣土地條件、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林種,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林與經濟林,使植樹造林成為有經濟效益的產業;其次,要加快幼林培育發展步伐,為大生態建設提供苗木資源保障。要統籌安排,大力提倡拍賣宜林地。

  市政府要統籌安排,將有條件的鄉村宜林地拍賣給有苗木的經營戶,確保幼齡苗木有保障用地,推動全市苗木生產健康發展,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的一項支柱產業;要合理流轉土地,為苗木發展提供後續保障。市政府要統籌安排,把荒山、荒坡和荒溝有序流轉到苗木產業發展用地上來,流轉後的土地作為苗圃發展的後續保障。與此同時,要增加苗木的種類,實現苗木規格多元多樣化,有效減少苗木的病蟲害;

  第三要切實加大退耕還林獎勵、扶持力度。在爭取國家、省市扶持政策資金的同時,市政府要每年匹配大量的資金用於生態環境建設中失地農民的經濟補償。一來可調動農民植樹的積極性,二來可補償農民植樹的眼前經濟效益。

  四要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要進一步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攔河壩、防護溝道等工程,實現截流、蓄水、攔沙、沉沙的目的,並解決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要進一步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全面進行植樹造林,對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儘量退耕還林(草),對坡度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進度,切高墊低,砌築硬坎,透過運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建立一批穩產抗自然災害能力強的農田,增強蓄水保土功能。

  五要大力推廣推行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限期治理汙染嚴重的企業,新建、擴建和改建專案要儘量採用能耗、物耗小,排汙量少的生產工藝。大力發展餘熱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等,解決農民的燃料問題,減輕農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加大工業“三廢”治理力度,提高“三廢”的綜合利用水平,全面實現“三廢”的無害化處理。

  六要切實加大“白色汙染”的防治。

  要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汙染”。在行政方面,要加強管理,加強制度和政策的落實,特別是針對鐵路、公路沿線兩側的“白色汙染”問題,要採取隔離、防治措施,透過加強管理,達到防治的目的。要採取強制措施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膠包裝物,正確引導公民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把限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要強制塑膠的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膠製品可以重複使用,可用於造紙、煉油、制漆、做建材等。廢塑膠製品在進入垃圾堆前,進行分類回收,進一步提高廢塑膠利用價值,有效增加回收率。要全面推行以紙代塑,或採用可降解塑膠。

  七要大力加快城鎮現代化建設步伐。

  推進“氣化”朔州工程,集中供熱和天然氣工程實現居民全覆蓋,可有效降低冬季陰霾天氣的出現率。與此同時,要嚴格控制交通運輸業的尾氣達標排放,努力推進城鎮現代化建設步伐。

  八要加大保護生態環境執法力度。

  法律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依據,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是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根本途徑。應依法打擊各種亂砍濫伐林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還應杜絕修路、開礦等直接或間接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同時還要依法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其它不法行為,使生態保護工作贏得公眾的有力支援,最終達到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目的。

  XXX

  年 月 日

  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書篇二:

  民進會員、XX師範大學教授徐亞同反映,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口不斷增加,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土地利用形式發生改變,對環境和生態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城市中建築物、道路及水暖電網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造成植被覆蓋率降低,天然綠地和水域生境往往被隔離形成人工建築物中的“孤島”,加之地表水受汙染,城市生境嚴重破碎化和島嶼化,動植物種類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功能受損,物流能流受阻,淨化功能下降。

  XX市是典型的感潮河網地區,各級河道33127條,長24915公里,河網密度為3.93公里/平方公里,面積569.6平方公里;湖泊26個,面積73.1平方公里。河道與湖泊總面積為642.7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為10.1%。隨著經濟不斷髮展,人口增長、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水資源質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黃浦江及其水系水質由良好到輕度汙染直至嚴重汙染。20世紀末,Ⅲ類水僅佔0.71%,Ⅳ類水佔48.4%,V類水佔19.31%,劣V類水的佔31.15%,甚至一度迫使郊縣部分水廠關閉。河道是包括土地、植物、動物、水體的複雜的生態系統,具有調節徑流、調蓄水量、去除水中有害物質、提供水生和陸生動物棲息地以及人類的休閒景觀等一系列的功能。但是,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天然河道水體受汙染嚴重,且河岸硬質化,河道片斷化,對城市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影響,河道內生物多樣性減少,食物鏈變短,致使河道生態系統穩定性下降,河道自淨能力減弱甚至喪失。

  據《20XX年XX市水資源公報》公佈,20XX年XX市71.8千米的評價河道中,優於Ⅲ類(含Ⅲ類)水河長佔評價河長的28.7%。此外,Ⅳ類水河長佔27.2%,而Ⅴ類水河長佔8.5%、劣Ⅴ類水河長更達到了35.6%。為此,徐亞同建議:

  一、疏通河道,啟用水系。

  在城市化過程中,隨意填埋河道的現象十分普遍。XX在過去的20年間,由於填埋等人類活動,使XX市的水面率減少了1/4。因為填埋而斷流的河道,水位落差小,水流減速,形成許多無法流動的“斷頭浜”,使水體的復氧能力和自淨能力日趨減弱,極易引起黑臭。俗話說“流水不腐”,對於城市水系而言,需要從流域的角度全面啟用,打通XX內河的經脈,加快水體更新速度,使得城市河流真正流動起來。

  二、以流域截汙、治理為前提,對中小河道主幹進行生態修復。

  河道生態修復是指利用生態工程學或生態平衡、物質迴圈的原理和技術方法或手段,將受干擾和破壞的河道恢復到具有生產力的狀態,使河道里環境不再繼續惡化,並與周圍環境的景觀保持協調一致,透過外界力量使受損的生態系統恢復到原初狀態。主要包括:

  (1)工程措施,如生態河道、生態堤岸、人工溼地等等;

  (2)生物措施,如植物生、動物生物修復的結合,微生物修復與生態河道、生態堤岸的結合,河道內生態修復與河道外溼地修復的結合,陸地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與河流生態修復的結合等。

  水體生態修復技術,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規律去恢復自然界的本來面貌,強化自然界自身的淨化能力去治理被汙染水體,可實現水質的持續改善,並可與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

  三、構建生態河道,提高生物多樣性。

  由於人類活動,如在興修水利工程以及進行河道整治的過程中,為了防洪需要或對河道進行開發時,往往將自然散亂狀態的河道集中成一條主流,對於彎曲的河道未經充分論證而實施裁彎取直,把河道自然彎曲的狀態改變成直線或折線。考慮到河道的安全性問題時,建設河道的護岸形式常被改造成混凝土直立式擋牆或漿砌石擋牆。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蓋,只考慮河道的行洪排澇功能,而沒有充分認識到人工構造物對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護岸混凝土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單一化,破壞系統的穩定性,造成河流生態環境的退化,進而導致河流生態系統的作用越來越小,水質惡化、生境的喪失或被阻斷、物種減少等生態系統的退化,河道失去了自淨能力,加劇了水汙染的程度。

  XX河道的生態重構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生境的改善,二是河流水文條件的改善。主要包括恢復河流形態的多樣性,保持河流的蜿蜒性,保持河流的縱向連續性和側向聯通性,創造生態系統的物種流、能量流、營養物質迴圈以及生物競爭的條件,防止河道的直線化和渠道化。對現有的硬質駁岸進行軟化,開展河岸緩衝帶的建設,透過水生生物網的構建,促進河道生態系統的恢復。

  四、打造生態廊道,構建生態網路。

  生態廊道是指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生態服務功能的廊道型別,主要由植被、水體等生態性結構要素構成。生境破碎化導致適宜生境的減少和景觀孤立化,降低了個體在斑塊間擴散的機會,綠色廊道是降低其負面影響的一個有效途徑。透過生態廊道把各生境島嶼連線在一起,尤其是與較大的自然斑塊連線在一起,構建成生態網路,可減少甚至消除景觀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進而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透過在城市網狀河道的水體構建生態浮床、生態牆、恢復水生生物鏈網,以及河流濱岸帶植被的恢復,使之與被城市道路和建築所分割的支離破碎的城市陸地植被相連,可以構建成綠色的生態景觀廊道,並與道路兩側的綠帶和環城綠帶一起形成一個良性的開放生態系統。

  XXX

  年 月 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