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業發展報告(通用5篇)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旅產業發展報告(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1

  xx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且獨具魅力。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春秋時期曾是白羊部落居住的區域,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碰撞交流之地,也是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形成了特殊的邊塞文化,造就了我縣人文歷史厚重、文化特色鮮明、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旅遊資源。

  基於對旅遊資源的全面開發、打造的共識,我們認為,本縣旅遊資源具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以長城沿線為例):

  一是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由於地處晉蒙交界處,加上山勢險峻,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區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各朝各代都在此修建長城,以為防禦。長城的修建,有的是確立新址、獨立起建,有的則是在原長城基礎上修復擴建,此外,為配合長城防禦屯兵,又在長城沿線建了許多的堡寨,這些遺存成為人們瞭解過去,追溯歷史的有力見證,亦成為寶貴的歷史資源。xx縣境內保留下了三個朝代的長城遺址,即東漢、明朝和北齊長城。透過開發景區,可實施對歷史遺蹟的保護和旅遊資源利用的雙重優勢。

  二是景點分佈一線貫穿。多點集中的風景名勝旅遊景點,主要分佈在以xx段長城為中心的xx一線。xx由xx市xx鄉向西南延伸,在xx鄉xx村東北處入境,向西蜿蜒至五路山的二十邊村西出境進入xx縣境地全長約38公里,長城邊墩72座。xx還保留了縣境內唯一的磚包箭樓邊墩,是xx500公里外長城唯一的一座箭樓,在民族和平交融時期,這裡又是內外商貿交流的茶馬互市,因此又稱“xx樓”,為後人瞭解長城建築留下了可貴的實物資料。此外,在長城內側,xx境內的五路山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中分佈,主要有官山石林、蹄窟嶺、紅砂岩口、古崖居、北魏皇陵等。

  三是自然景色瑰麗多姿。由於地質構造和長期外力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xx火山石林。景區內自然景觀以官山石林為代表,它是由石柱林組成的十分壯觀的峭壁山體,此種巖體屬於玄武岩“柱狀節理”,反映了該地區的地質變遷。

  四是景區具有稀有性。xx八臺子段建在險峻的山脊上,形似北京八達嶺長城,而其獨特之處就在其山腰長城內側矗立著一座哥特式教堂,與古長城一起,構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獨特風景。位於縣城西南xx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在旅遊方面想有所突破,但卻一直徘徊不前,收效不大。目前看,xx旅遊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其它地區旅遊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旅遊資金投入不足。旅遊業的發展需要投入較大資金,特別是發展初期都要經歷“高投入、低產出”的過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透過向上級爭取,招商引資等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但由於縣財政財力緊張,至使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產品開發、宣傳促銷等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另外,社會融資、招商引資投入效果也不佳,推動力度不足,這些都制約了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旅遊服務設施滯後。現有的旅遊服務設施遠不能適應旅遊產業的發展需求,長城沿線的旅遊人群主要以自駕遊為主,由於沒有自駕遊營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給車輛的停放、加油、管理、維修帶來諸多不便,難以留住遊客。

  三是旅遊資源整合不夠。我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旅遊開發起步緩慢,市場開發層次低,主題沒有突出,且互動性、參與性、娛樂性專案缺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四是旅遊管理機構薄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高度重視文化旅遊工作,成立了現代服務業及文化旅遊業開發指揮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主管全縣旅遊工作的專門機構,依然由文化局工作人員兼職管理,而且沒有旅遊專業技術人才和人員編制。

  五是旅遊服務質量低下。在今年“五一”、“國慶”黃金週和寒假、暑假等節假日期間,專門組團或自駕遊的遊客很多,但沒有一個具體負責的部門進行接待與規範。在各個景區,垃圾遍地,沒有垃圾桶,沒有旅遊廁所,沒有停車場。7月9日,我縣與北京潮尚戶外運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xx年,國家旅遊局公佈第二批建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有5個市、縣(區)入選,加上首批的xx市、xx縣、xx縣、xx縣、xx縣5個市、縣(區),xx目前已有20個地方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雖然我縣目前還不具備“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價標準,但只要全縣上下一致努力,創造條件,政府精心策劃,努力推動,做好申請準備,在下一批示範區中一定會榜上有名。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2

  去年以來,長沙縣旅遊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旅遊業走訪調研,先後召開了全縣各鎮(街)、相關縣直部門、重點旅遊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深入縣內開慧、金井、果園、白沙、福臨、青山鋪等鎮(街)景區(點)和專案建設現場調研,赴廣東新會區學習交流,開展旅遊合作聯盟,綜合調查研究內容,進行了些許思考,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長沙縣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整體實力不斷增強。20XX年縣旅遊局單列設局以來,長沙縣旅遊局理順管理體制,加大隊伍建設,實現了縣鎮(街道)管理、點面管理和條塊管理三個層面相結合,在全縣構建了統一的旅遊管理新格局,為加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保障。“”期間,長沙縣旅遊經濟指標持續攀升,旅遊產業綜合總收入從20XX年的32.57億元增長到20XX年的81億元,旅遊接待總人次數從20XX年的317.3萬人次增長到20XX年的717萬人次,綜合收入和接待人數均增長了兩倍多,20XX年全縣旅遊業總收入佔全縣GDP的5.6%。目前全縣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省級特色旅遊名鎮2個,省級特色旅遊名村3個;有星級鄉村旅遊點52家(其中五星級鄉村旅遊點15個);有省級旅遊示範點7個;省級旅遊購物點1個;旅行社3家;星級旅遊飯店3家;星級餐館1家。全縣形成了結構合理、互相促進、互為補充的良性旅遊格局。

  旅遊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期間,縣委、縣政府把旅遊業作為長沙縣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一翼,進一步明確了旅遊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優化了全縣旅遊經濟的發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制定了《長沙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加大了對旅遊專案投資的政策扶持力度。實施旅遊體制改革,成立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強化了旅遊管理部門職能,在產業轉型發展上由接待觀光型向生態休閒度假型轉變,在景點建設上由全面開發向重點扶持轉變,在資源利用上由控制資源向實際建設轉變,在管理上實現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旅遊產業發展機制已初步形成。

  旅遊轉型升級不斷加快。一是鄉村旅遊穩步發展。重點推動板倉慧潤國際露營基地建設,新建露營木屋4棟共200平米,澳大利亞環保木屋100平米,帳篷酒店12間,打造了高階國際化的鄉村旅遊模式。開慧鎮25公里和金井鎮33公里環鄉腳踏車綠道建設全面鋪開,金井鎮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環保”的出遊理念,建成了一個遊客接待中心和腳踏車投放系統,全鎮已建立腳踏車投放點8個,配備腳踏車400臺,環茶園腳踏車綠道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二是景區建設不斷提質。楊開慧紀念館透過改建停車場、公廁,新建遊客接待中心、標識標牌、旅遊商品購物店和步行遊道,景區品質大幅提升。三是旅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開慧、金井、福臨、青山鋪、白沙等鄉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福臨鎮影珠山抗戰遺址和上山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已獲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青山鋪鎮劉少奇天華農村調查研究基地建設初具雛形。嚴格按照國家旅遊標誌標牌的製作標準,投入120萬元新建全縣主幹道的43塊旅遊標識標牌,極大方便了遊客出行。松雅湖新建環湖遊道11公里,遊道園林景觀等美湖工程基本完工,給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旅遊整體形象不斷提升。近年來,長沙縣堅持政府宣傳旅遊形象與企業推介產品相結合、業界推廣與公眾宣傳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紮實開展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利用高鐵優勢,北上北京南下廣州進行宣傳促銷,利用機場優勢,出境日本、韓國開展宣傳推介。同時,積極參加國家旅遊局和省旅遊局組織的旅遊交易會和博覽會,宣傳推介長沙縣旅遊資源。成功舉辦了長沙第三屆鄉村休閒旅遊節、5.XX首箇中國旅遊日活動、“首善攜老區共進,幸福伴長壽齊行”旅遊合作聯盟、銀企合作、工業旅遊節、露營節、茶文化旅遊節、葡萄文化節、“魅力星沙”攝影大賽、 “民廚爭霸”等主題活動,中央七臺、旅遊衛視、湖南衛視、《中國旅遊報》等40餘家媒體對相關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吸引了眾多眼球聚焦長沙縣旅遊業。

  二、旅遊產業發展瓶頸

  創新意識不強。全縣上下就依託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已形成共識,但對發展旅遊業是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硬實力的認知度還不高,工作中開放意識、創新意識不強,現有政策措施激勵作用不明顯,促進旅遊業大發展的辦法還不多。

  旅遊品牌不響。全縣旅遊產品策劃、建設、運營等方面較為落後,景區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旅遊產品功能單一,基本停留在“紅色旅遊和文化旅遊走一遍、生態旅遊漂一趟、鄉村旅遊吃一頓”的觀光旅遊層面,旅遊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

  資金投入不足。旅遊業投入渠道相對單一,投資嚴重依賴政府,僅僅靠國家投入難以保證我縣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外地做法相比,社會資本投資旅遊業比較滯後,旅遊大專案不多,一些好的旅遊資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開發,沒有發揮出應有效應。

  基礎設施滯後。由於投入不足,我縣旅遊基礎設施滯後,特別是北部基礎設施跟不上。縣內景區(點)間通暢的交通網沒有形成,部分景區(點)道路狹窄;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水平不高。娛樂與購物沒有形成區域規模,還不能適應旅遊業大發展的需要。

  三、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對策

  “十三五”期間,我縣將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落實省、市相關會議和檔案精神,按照“三個共同”實現“三個共享”的發展理念,注重專案拉動、宣傳營銷、行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轉變旅遊發展方式。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正確把握我縣的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我縣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積極發展休閒度假旅遊、鄉村旅遊、低碳環保遊。“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意識,將旅遊產業從“兩型富民產業”的定位提升到與工業相提並論的高度進行統籌發展”。根據最新的長沙市的縣(區)區劃調整,長沙縣南部三個鎮(街)已劃入天心區和雨花區,按照我縣打造大城北的發展戰略,將長沙縣旅遊業重心將向北延伸,我縣北部生態資源優勢突顯,適宜於發展觀光休閒度假型旅遊。

  理順旅遊管理體制。加強旅遊產業發展領導機構,從宏觀上把握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方針和指導原則,組織制定激勵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重大旅遊開發專案進行組織、協調和督導,研究解決旅遊產業發展遇到的重大問題等。針對新形勢新要求出臺加快全縣旅遊發展的意見,按照國務院《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的要求,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

  加大旅遊資金投入。設立長沙縣旅遊發展基金,建議縣政府每年安排800—1000萬的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補助旅遊專案開發、獎勵旅遊企業等。制定土地、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旅遊業開發,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投資、社會參與的旅遊開發與經營新格局,改變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投入不足的問題。

  加快旅遊專案建設。大力發展北部鄉村旅遊,打造以楊開慧紀念館4A級旅遊景區為中心,涵蓋金井、開慧、白沙、雙江、福臨、青山鋪的5A級旅遊景區。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開慧板倉慧潤國際露營基地為核心的“長沙市鄉村旅遊示範區”。結合樂和鄉村和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好金井茶鄉小鎮、白沙水果之鄉、春華田園水鄉的鄉村旅遊。突出汽車產業優勢,以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上海大眾等配套園區為載體,把工業旅遊打造成為長沙縣旅遊新亮點。

  打造旅遊知名品牌。精心策劃,對重點景區進行重點包裝推介,確保我縣旅遊形象包裝宣傳推介能有大作為,強力推出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旅遊知名品牌。以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為契機,重點打造影珠山抗戰遺址等景點,力爭用3年時間推出影珠山旅遊風景名勝區這塊名片。著眼長遠,打造麻林溫泉和田漢故里等旅遊景區,提高我縣景區品質和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影響。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3

  一、xx縣基本情況

  1、地理條件

  xx縣位於四川南部宜賓市與瀘州市之間,地理位置為北緯28ο22′20″~28ο56′45″、東經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區交通網路的腹心地區。縣城西面有“長江第一城”宜賓,北面緊鄰“鹽業之都”自貢,東面與酒鄉瀘州和古藺毗鄰,西南通珙縣僰人懸棺,南面連線興文石海洞鄉,縣域內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已開發建設成為國家4A級旅遊區,是擁有川南“旅遊四絕”(竹海、恐龍、懸棺和石林)的四川旅遊南環線的重要節點。縣城內可透過水陸兩路與宜賓、瀘州機場、隆—納高速公路、內—宜高速公路連線,在半日內快速抵達成都、重慶等旅遊中心城市。

  xx屬於四川盆地南緣丘陵低山區,以長江為界,地勢南高北低。北部平均海拔為347米,南部平均海拔為619米。縣城分為三個地貌區,即北部低丘平壩區、長江沿岸平壩臺地區、南部丘陵低山區,又分平壩、臺地、丘陵、低山四個型別。

  xx屬於中亞熱帶四川盆地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季風氣候明顯、冬夏風向更替明顯。冬多偏北風,氣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風或偏南風,氣候溫和,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日照1199.3小時。

  縣境內除長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餘河流均注入長江。長江橫貫縣境,流程全長45公里。境內溪流縱橫,總長度507公里,河網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總徑流量38087萬立米。

  2、資源條件

  xx是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屏障的重要區域,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1.7%,農作物品種280多種,果樹有17科、33個品種、140個品系,野生植物資源有用材林品種32個,竹類58個品種。此外,還富有豹、鹿、野兔、野雞、貓頭鷹、中華鱘等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

  與四川的其他農業縣相比,xx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1903年,xx就開辦了高等小學堂,開現代教育之先河。1931年4月,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由重慶北碚遷來xx,以文廟為校址,在xx辦學6年多,培養了大批戲劇人才,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搖籃”、“中國戲劇的聖地”。1919年,xx竹工藝師蔡金山創作的竹簧工藝品,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優勝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xx的竹工藝品已達到7大類,上千種,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遠銷東南亞一帶。xx縣的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區尤為突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館,充分展現出明清時期中國的民居建築特點,體現出中國建築中的風水文化。

  xx縣旅遊資源豐富,點多、面廣、品位高。其中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遊區1個(蜀南竹海中心景區)、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蜀南竹海自然保護區、仁和百竹海)、省級森林公園1個(青峰山森林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館)、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xx縣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國立劇專舊址、留耕鎮油榨坪祠堂)。

  3、現有景區景點

  ⑴夕佳山民俗博物館

  夕佳山民俗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儲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巴蜀民間建築化石”、"神州民間建築精粹"。它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築史、民間藝術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夕佳山民俗博物始建於明萬曆40年(1612年),完善於清代,歷經300年,儲存完整。其佔地105畝多,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有房屋108間,為懸山穿鬥式木質結構,深院高牆、飛簷黛瓦、古木參天。整個莊園選址按照“左青龍、右白虎”、“千人拱首”、“萬山來朝”的原理,極為考究。民俗博物館平面為組合四合院式,縱深三進,大門、正廳、後廳依次置於一中軸線上,中軸線左、右又各錯落有致地置有三進廂房,整個佈局形如一展翅欲飛的仙鶴停於一個古瓶上,意為“平(瓶)安鶴祥(翔)"。莊園東三進廂房,利用房屋建築與天井的虛實相生,構成"紙、墨、筆、硯"圖形,匠心獨運。莊園的前後左右各置有池塘、後花園、西花園、東花園等,整個建築佈局嚴謹,主次分明,開合有序,互為呼應,保留了明清以來民間建築風格。主體建築上的裝飾莊嚴肅穆、妙趣橫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築的前提下,趨於多樣性變化。柱礎、駝峰多繪有云水、蓮花、幾何圖形等吉祥圖案,屋脊頭上翹並輔以磁片嵌花紋裝飾。西面有園中園小景,園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黃桷蘭,一株參入古榕樹與一株高約10米的古棕樹相加相抱,樹根相連,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莊園四周有近百畝300年前種植的楨楠林,常年有近萬隻白鷺棲息其間,為莊園的一大景觀。

  ⑵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是舊中國戲劇專業教育的最高學府,抗戰期間於1939年從重慶北碚遷至xx,以文廟為校址,並在此辦學達六年之久,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余上沅、曹禺、吳祖光、吳曉幫、洪深、焦菊隱等在此執教,謝晉、張駿祥等大批戲劇和電影界的大師即在此學習成才。從1939年,劇專總共招生804人,其中有519人在xx上過學;劇專演出的劇目共241個,其中在xx就上演了144個,包括《雷雨》、《哈姆雷特》、《北京人》等著名話劇。由此xx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搖籃”、“中國戲劇的聖地”。

  ⑶其他資源

  xx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區各縣中最為突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館是川南農耕文化的縮影,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築、民間藝術和川南民俗具有獨特的價值。此外,還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xx縣城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立劇專舊址,以及蘊涵其中的“長江第一渡”的古渡文化、竹文化、戲劇文化等等,將其融合為一體,豐富了資源的內涵,實現了資源的最優整合。

  二、xx縣旅遊市場現狀分析

  xx縣位於川南旅遊環線的交匯點上,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為歷史文化名城以後,為了促進縣城旅遊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抓住機遇,形成共識,加快發展,充分發揮蜀南竹海、夕佳山古民居兩大金牌作用,堅持文化旅遊相結合,以效益為中心,以蜀南竹海為龍頭,以政府為保證”的旅遊發展戰略思想,投入資金用於旅遊業的發展。現在,縣域內的蜀南竹海景區已建設成為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AAAA級景區。隨著“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漸建立,xx縣旅遊市場規模已逐漸擴大,旅遊收入高速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縣旅遊局提供的統計資料,從1990到2000的10年時間內,xx縣共接待遊客總量為139.5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457億元人民幣。其中2000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5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全縣GDP的6.2%,較大地拉動了縣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xx旅遊市場分析,xx作為旅遊目的地,產品結構單一,客源市場規模小,年接待遊客數量較低,遊客的停留時間比較短,人均消費不高。同時客源市場相對狹小,主要是成都、重慶及本縣、鄰近縣市的零散客人。

  三、xx旅遊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1、發展機遇

  ⑴四川省委省政府、宜賓市委市政府、xx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並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旅遊發展的措施,為xx縣旅遊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⑵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經濟圈迅速發展,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居民經濟收入和帶薪假期的增多,旅遊市場呈現出擴大的趨勢,為xx縣的旅遊開發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市場空間。

  ⑶休閒度假旅遊已成為當今旅遊發展的趨勢,同時,自駕車旅遊的發展,為人們的出遊提供了方便。開發xx生態旅遊,符合旅遊市場發展的趨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⑷隨著“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漸建立,xx縣旅遊市場規模已逐漸擴大,可以充分利用蜀南竹海的客源市場,在此基礎上創建出自己的特色,不斷開闢自己客源市場。

  2、外部壓力

  ⑴旅遊產品推陳出新。

  隨著旅遊市場的日益成熟,遊客對旅遊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求旅遊產品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觀賞性和知識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趣味性、參與性和動態性。這就對xx旅遊產品的設計帶來了一定難度。

  ⑵客源市場爭奪激烈。

  xx縣四周緊鄰的長寧、興文、筠連、珙縣等縣,都十分重視本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區域競爭非常激烈。長寧縣作為宜賓市的“後花園”,其發展勢頭非xx可比;興文縣石海洞鄉、珙縣僰人懸棺等均有較高的知名度。這對xx旅遊市場的形象宣傳帶來極大的壓力。

  ⑶開發資金籌措困難。

  xx旅遊開發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xx縣地方財政能力有限,勢難承受,招商引資的任務十分繁重。

  3、自身條件

  優勢

  ⑴良好的區位條件。“夕佳山民俗文化風情園”位於xx縣城xx鎮東南20公里處的夕佳山鄉壩上村,四周水陸交通發達,可進入性強,是川南旅遊環線的重要接點。

  ⑵旅遊資源具有特色。“夕佳山民俗文化風情園”是以夕佳山民俗博物館為核心建設起來的,同時還利用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戲劇文化、風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組合性強,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在旅遊產品的設計上,還注重了動靜結合、觀賞性與參與性相結合、文化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的原則。

  ⑶xx縣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支援。

  劣勢

  ⑴區域旅遊開發決定了xx旅遊開發必須與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洞鄉等景區景點串聯,形成旅遊環線,這固然可以“借光”,但也極易湮沒在這些著名景區的光環中,不易打造成為終極旅遊目的地。

  ⑵沒有樹立自己的旅遊品牌形象。xx旅遊的對外形象還遠遠沒有樹立起來,缺乏消費者明確的認同。

  ⑶基礎設施裝置差,接待能力弱。從目前情況來看,整個xx縣城內的住宿、醫療、通訊、環衛、交通等條件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善,這對xx縣旅遊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⑷缺乏高素質的'旅遊專業人才。一個旅遊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是建立在良好素質的人力資源基礎上的,由此對景區的管理、經營、營銷和服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xx縣旅遊開發方向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認為,xx縣旅遊開發建設,應透過對旅遊產品的設計,樹立起特色鮮明的旅遊地形象,以求與周圍的競爭對手相區別開來,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挖掘一些旅遊資源的內涵,並以此為依託和基本條件,帶動整個xx旅遊業的發展。唯有如此,xx旅遊產業才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隨著蜀南竹海東景區劃歸景區管理局統一經營,xx縣的旅遊產業幾成一片空白,必須從頭再來。如果要想從大量投入資金進行開發的思路入手,以現在的情況看,不說完全不可能,至少也非常困難。要發展xx的旅遊業,必須另闢蹊徑。

  目前,休閒度假旅遊業作為當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和普遍關注的行業。我國休閒旅遊業在經歷以觀光為目的的初級發展階段後,休閒度假式旅遊及其它商業性旅遊將成為旅遊消費的主流,休閒度假產業真正進入“掘金時代”。

  隨著我國元旦、春節、五一、十一、清明、中秋、重陽、雙休日等假日大幅度延長及國民休閒意識的增強,xx縣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的時機已經成熟且潛力巨大。鄉村休閒度假、風景旅遊地度假、雙休日及假期休閒度假、運動健康休閒度假、駕車休閒度假、家庭交友休閒度假等豐富多彩的休閒度假形式正在逐漸為中國百姓所接受,也為xx縣發展休閒旅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xx縣應著力加強生態保護,積極進行生態旅遊規劃,統一規劃,統一要求,分步實施,分頭進行,最終在全縣範圍內形成遍地開花的態勢,從而提升知名度,創造規模效益。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4

  近年來,大新縣雷平鎮安平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資源,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子。為進一步促進雷平鎮鄉村旅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雷平鎮組織調研組就鄉村旅遊發展情況,深入安平景區進行實地調研。

  一、安平村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近年來,安平村依託黑水河獨特自然風光,巧借安平國際旅遊度假村專案落戶本地的機遇,借力電視劇《花千骨》取景地之一的影響力,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發展水上觀光旅遊、“農家樂”、農產品採購等鄉村旅遊休閒專案,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帶動了全村經濟發展。截至今年8月,安平村黑水河沿岸群眾發展大大小小特色“農家樂”18家,水上游覽觀光船隻51艘(旅遊局執法船1艘,駱越田園農家樂汽油船5艘,群眾自建簡易柴油船45艘),建有大大小小靠岸碼頭16座,遊覽觀光涼亭1個,島上瞭望塔2座。其中“農家樂”以駱越田園自駕營地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最為有當地民俗特色,其餘均為群眾以自建房開辦或搭建鐵皮棚經營農家菜,主要集中在安平村譚站屯和黑水安平河段沿河岸邊上。“農家樂”和水上船隻遊覽觀光等專案均為當地沿河兩岸群眾以家庭式自主經營或以多戶入股、全屯集資共建等方式經營發展,全屯集資共建最具代表性的為安平村百辣屯和科度屯,計劃透過全屯群眾集資入股的形式自主美化綠化屯內環境(現正施工建設),以發展特色“農家樂”、娛樂休閒和水上游覽等專案創收分紅。前來安平遊覽觀光的遊客主要集中在雙休日和節假日,以家庭遊客和散客為主,現已逐步與旅行社對接,接待中小型旅遊團,據不完全統計,安平景區年接待鄉村旅遊遊客量達30000多人次,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安平村鄉村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美麗鄉村建設專案的不斷投入,促進了鄉村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鄉村旅遊業也逐漸成為安平村的重要產業,在推進鄉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進安平村鄉村旅遊開發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滯後,盲目開發現象較嚴重。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安平景區的旅遊開發狀況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目前景區涉及到的村屯建設仍缺乏合理有效的生態保護和規劃設計方案。部分群眾受經濟利益驅動,大肆搶佔黑水河沿岸耕地,破壞黑水河沿岸植被和奇石等自然景觀,違規建房和非法經營農家樂現象較嚴重,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二)農家樂開辦無規劃,經營服務檔次低。農家樂發展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缺乏統一管理、規劃、營銷,開辦農家樂的農戶依個人主觀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絕大部分在黑水河沿河邊上建設,容易造成水質汙染,且開辦者大多手續不全,證照不齊,廚房、就餐廳、廁所等配套設施相對比較簡陋,均為綠色鐵皮棚搭建,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市場觀念、全域性觀念不強,服務質量不高。

  (三)資金投入不足,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後。突出表現在道路建設、規範的旅遊引導標識系統、公共廁所、環境衛生等基礎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還很不完善。道路建設等級低,徒步休閒遊區的小徑小道仍是泥土路,缺乏特色設計;遊覽景區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旅遊標識系統不全,缺乏規範的引導標示和指示牌;景區內沒有公共廁所,且景區環境髒、亂、差現象和河面垃圾仍隨處可見,雖然“農家樂”經營業主已經注意周邊環境衛生的改善,但一些沒有從事鄉村旅遊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環境保護的意識仍然較低。

  (四)產業規模小、檔次低,缺乏內涵和特色。遊玩的專案功能和內容單一。多數農家樂經營者對鄉村旅遊的內涵、本質歸屬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到安平旅遊的遊客大多隻能坐遊船觀光、燒烤、玩牌和聊天等,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專案不明顯,遊客逗留時間短,重遊率較低。

  (五)安全隱患較大,大多數船隻駕駛員為無證駕駛。農家樂所使用的船隻大多為改裝自造柴油船隻,多數駕駛員未經專業機構培訓而駕駛船隻,安全行船的係數明顯較低,安全隱患較大,同時部分旅遊船隻上未配備安全救生衣。

  (六)乘坐遊船價格不一,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在整個遊船行業中,缺乏統一的價格定位,遊客往往選擇報價較為便宜的船隻進行遊船觀光,這樣會造成各船主為了攬客而惡意降低遊船價格,擾亂市場價格。

  三、安平村鄉村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工作的建議

  (一)政府做好引導工作,健全管理體制。對安平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範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二)科學規劃,整體發展。現規劃建設“廣西大新安平國際旅遊度假區”,將其納入中越跨境旅遊合作範疇,與附近相鄰的“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園”旅遊景區優勢互補,強強合作,打造以德天瀑布為前沿、明仕田園為重要延伸景區、安平度假區為境內外遊客中心遊覽地與中心休閒目的地。

  (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增強遊客參與性。依託黑水河獨特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挖掘安平土司文化內涵和駱越文化等濃郁的壯族特色,傳承餈粑、粽子、五色糯米飯和壯鄉米酒等壯鄉美食,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安平特色的產品,增強旅遊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四)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爭取專案建設,加大對安平村道路硬化、垃圾處理、汙水排放、公共廁所等方面投入,不斷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將安平村打造成一個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乾淨整潔的宜居宜遊生態名村。

  (五)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安監局等政府部門要不定期對遊船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重點查處無證駕駛、船上急救物資備用情況。同時要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定期對船主進行安全行船培訓。

  (六)規範集體經營。透過引進外商投資成立公司,或以合作社模式經營,統一規範,統一開發,統一價格,形成一個多專案產業開發專案,集旅遊、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增大景區旅遊價值,吸引更多遊客,促進全村乃至全鎮旅遊經濟發展,為增加經濟收入添磚加瓦。

  文旅產業發展報告5

  鄉村旅遊是近年來湘鄉旅遊業的亮點,是吸引長株潭城市群居民來湘鄉旅遊休閒的重要吸引物。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共同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格局,是我市的旅遊主打產品和最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因此,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必須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近日,湘鄉市旅遊局牽頭,組織發改局、地稅局、衛生局、農辦、水利局、工商局、電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法制辦、供水管理處組成調研組,以發放問卷、座談討論的形式,對我市範圍內發展較好的鄉村旅遊區(點)、農家樂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組織相關部門到長沙望城縣光明村學習考察,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鄉村旅遊概念及類別

  概念: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物件,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是以農村社群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田野風光、體驗農事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為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

  類別:按照鄉村旅遊活動的主題目標至少可以分為農家樂(這是當前鄉村旅遊的主體)、農村風景觀光旅遊、農業觀光園、農業新村、歷史文化村落和農業勝景六類;而按照鄉村旅遊這個活動存在的理由來劃分,則可以分為景點依託型(這是主體,包括部分農家樂以外的旅遊型別)、客源地依託型(如大部分農家樂)和混合型(即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特徵)三類。

  按主題目標分類,能從發展階段、產業特點、地區分佈、吸引勞動力特點、遊客消費模式和遊客結構等多方面細緻描述鄉村旅遊。例如農家樂是以農戶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的鄉村旅遊型別,是現階段鄉村旅遊的基本形式,也是現階段最有中國特色的鄉村遊。

  二、湘鄉市發展鄉村旅遊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鄉村旅遊是我市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選擇。鄉村旅遊,是我市較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是打造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鄉村旅遊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能夠營造出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是實實在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專案。

  (二)發展鄉村旅遊是調整和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發展鄉村旅遊,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鄉村旅

  遊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我市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生豬的生產以及外出打工,發展鄉村旅遊可以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地實現轉移就業,拓寬增收門路,改變現有收入的來源渠道,改變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拉動經濟的增長。

  (三)發展鄉村旅遊是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建設和諧湘鄉的必然選擇。鄉村旅遊區(點)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鄉村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市鄉村旅遊區(點)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對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湘鄉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發展鄉村旅遊是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我市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現有的鄉村旅遊區(點),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我市旅遊產業一個主打產品之一,和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形成互補,成為建設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

  三、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分析

  (一)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

  1、外部交通和區位優勢

  我市距省會長沙約100km,距株洲約80km,距湘潭城區40km,距韶山僅22km,隨著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湘鄉市將成為“三市一體化”的衛星城市和區位優勢明顯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內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的客源市場中心的優越條件,區域內客源市場很大。同時,我市處於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域範疇,湘黔鐵路、洛湛鐵路、320國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和建設中的滬昆高鐵、寧鄉灰湯—虞唐、韶山—湘鄉、湘潭易俗河—湘鄉、209省道湘鄉段、長花灰韶高等級公路湘鄉段將構成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地緣文化優勢

  我市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有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寶貴的名人資源、獨有的湘軍文化資源、少有的佛文化資源和珍貴的古城資源,而我市鄉村旅遊區(點)大都在這些人文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周邊,使我市鄉村旅遊區(點)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農業產業和山水資源優勢

  湘鄉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漣水中游,是湘潭市兩個農業大縣之一,面積2012平方公里,人口90萬,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轄3鄉15鎮4個辦事處,708個行政村、47個社群居委會,8102個村民小組,225493戶農業戶,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56.4萬畝,旱土5.6萬畝,有林地138萬畝,放養水面14.28萬畝。

  魚米之鄉,山地和水庫形成的小氣候有利於特色農業的開發。褒忠山、韶峰山、東臺山等山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漣水河、韶山灌區、水府廟水庫等水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4、人力資源優勢

  湘鄉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潤使湘鄉人具備了“有血性、講義氣、勤奮務實”的人文精神,湘鄉人能吃苦、霸得蠻,戰爭時期能打仗,和平年代會讀書、會做官、會經商,同樣也會發展鄉村旅遊,湘鄉作為一個縣級市有2家五星級鄉村旅遊點、3家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湘鄉歷來重視教育,東山學校、湘鄉一中、二中等優勢教育資源是優勢人力資源的源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智力支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