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農業特色產業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業特色產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農業現代化程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併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畜牧業是我市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產業,在為農民增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市農業特色產業之一,是我市未來重點經營的產業專案。深化特色產業的發展,對我市今後的經濟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一、產業現狀

  1、生產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援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建立畜牧大縣為載體,以農民增收、牧業增效為目的,不斷最佳化畜牧產業結構、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重點抓好畜牧產業化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畜牧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建設程序,不斷增強畜牧經濟綜合實力,實現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全市生豬存欄65萬頭,牛、羊分別存欄8.3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195萬羽,長毛兔存欄12萬隻;全年生豬出欄85萬頭,出籠家禽298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2億元,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550元。透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畜牧事業發展有五個方面的明顯進步:

  (1)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有突破性發展。透過政府強力推進,惠牧政策拉動、辦試點帶動、激活了民間資本投資畜牧業的熱情,標準化規模養殖勢頭強勁。建成萬頭豬場一個、生豬標準化150養殖模式豬舍30棟、10萬套種雞場一個、1萬隻以上的蛋雞場10個。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營鎮召開畜牧產業發展推進會,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開規模化養殖現場會,從而我市的規模養殖有了亮點、激發了群眾投資畜牧業、發展畜牧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帶動了全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2)畜禽品種改良有明顯進步。近三年,市政府列支專款,每年引購良種公豬20頭投放到養殖大戶,建好了100個生豬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豬達到5.8萬頭,能繁母豬可以突破6萬頭,加快了生豬品改程序,生豬三元雜交率達到65%以上。

  (3)動物防疫工作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大的疫情。近年來,國際國內動物疫情形勢嚴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動物防疫工作責任狀,並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市對鄉鎮的經濟工作綜合考核內容,同時落實了相關的防疫工作經費,防疫的質量和效果明顯好於往年。

  (4)黨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實。

  一是落實了中央的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

  二是去年《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建立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利政辦發[]2號)檔案出臺的六項獎勵扶持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宣傳和落實。

  (5)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多仁多實業有限公司年屠宰禽類加工300萬隻的生產線於6月正式投產,產品銷路看好,目前正著手準備遷入工業園區;土家牧業有限公司30萬頭生豬肉聯加工廠專案建設,目前已完成總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徵地60畝、三通一平、規劃設計和簽訂了裝置採購合同,主體工程即將動工,可在底前建成投產;樂福畜產有限公司購銷加工兔毛450噸,實現銷售收入5500萬元;五洲牧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飼料加工廠正在安裝和除錯裝置,預計在本月下旬正式投產。這些企業的建設、發展、壯大,改變了過去我市無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格局,拉動了畜牧產業的發展。

  (6)畜牧隊伍建設有明顯提高。

  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全市600多名集體獸醫人員的養老保險得到落實,解決了集體獸醫老有所養問題,調動了在崗獸醫人員的從業積極性;

  二是畜牧系統的行風建設有所提高。,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參加“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和“兩提高、兩滿意、創服務性機關”的主題教育活動,畜牧局迅速在新聞媒體公開作出五項承諾,其主要一項是製作了便民服務卡,將局長、局技術人員、鄉鎮畜牧服務中心主任的電話號碼製成便民服務卡、發放到養殖大戶,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畜牧系統幹部職工服務三農的意識增強,使社會關注畜牧、支援畜牧部門工作的關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統職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觀、隊伍的思想作風有所好轉、行業的服務形象有所提升。

  三是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紮實有效推進,必將增強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提高隊伍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

  2、存在問題

  (1)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畜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生豬產業發展情況看,生豬肉聯加工龍頭企業還未建成投產,沒有品牌,更沒有知名品牌,也沒有一家有品牌、上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脫節,抗擊市場風險能力低。同時,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牧業生產結構仍很單一,主要是生豬生產,佔85%以上,沒有很好地利用我市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優勢資源利用不夠,草地牧業發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萬畝,且集中成片,理論載畜量20萬個牛單位,實際載畜量11萬個牛單位,目前,市內10萬畝以上的四大草場僅齊嶽山的少部分被建設利用,寒池、麻山、嚴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開發,存在草多畜少、草場資源浪費的情況,草食畜牧業發展差距大、發展空間大。

  (2)畜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和汙染矛盾日益突出。規模養殖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決定著畜牧業發展水平,而我市規模養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進展緩慢,畜牧產業發展成敗在防疫,畜禽規模化養殖往往造成氣味難聞、水體汙染。一方面,土地調整難,土地流轉難,導致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難建。另一方面,治理汙染難,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糞汙排放量大,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的糞汙處理設施建設成本約為200萬元以上,排汙治理的成本高,很多養殖戶不願投入。因此,發展規模化養殖要研究汙染治理問題迫在眉睫。目前養殖場(小區)糞汙處理主要透過建沼氣池和簡單的沉澱處理後直接排放,很難做到達標排放,對環境和人畜飲水安全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3)動物防疫基礎不牢。目前動物疫情形勢複雜嚴峻,保障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的任務艱鉅。

  一是當前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呈疫源分佈廣、毒株變異快、外疫威脅大的特點,一旦市場價格下滑,一些養殖戶綜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發大範圍疫情的可能,如生豬口蹄疫、藍耳病、豬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不僅動物發病流行,而且感染人,防控的難度越來越大;

  二是我市與周邊六縣市接壤,邊境線長。隨著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地區間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於各地區防疫水平的差異,加之重大動物疫病的互通機制沒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區之間動物疫病傳播,增大了防控的難度。

  三是村級防疫隊伍不穩定。目前我市的村級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從文化程度看,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30%、初中文化程度的佔50%、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0%,業務素質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畜牧獸醫基層隊伍建設,年投入獸醫防疫員報酬已達150萬元,但全市有575個村,防疫員人均報酬相對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式多(如一頭生豬:春秋兩季,要各打三針、掛耳標,要求一頭一針、一苗一針、一針一消毒,還要填寫免疫檔案),技術要求高,年輕的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從業,年老的迫於無奈還在從事,防疫工作面臨人員斷層的問題。注射防疫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4)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手段不硬。近年來,隨著市外一些地方蘇丹紅、瘦肉精等畜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國家開始實施行政問責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責任重大,工作難度很大。

  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給部門職能分工是分段執法。一頭生豬從飼養到餐桌,有4個部門監管:從飼養到屠宰環節由畜牧部門監管;城市定點屠宰的行業監管是商務部門;屠宰後上市銷售由工商部門監管;消費者(機關、學校、企業、賓館等)購買到烹飪食品上餐桌的衛生監管由衛生部門負責。管理部門多,執法部門的配合、銜接上難免有真空,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監管到位難度大。

  二是在畜牧部門的檢疫(畜禽屠宰檢疫、活畜運輸檢疫)執法上,目前檢疫人員仍是靠肉眼、手感、經驗判斷,加之,動物疫病有潛伏期的特點,缺少快速、科學的檢疫檢測設施裝置,檢疫的手段落後,檢疫的準確度不高,檢疫執法的說服力不強,國家農業部在執法裝備、設施裝置的購置投入上向中央爭取的政策不夠、爭取的投入不夠。

  三是在飼養環節,對違禁藥品新增的監管難度大。養殖檔案的建立工作才剛剛起步,加之,我市現在仍以散養為主,規模養殖發展不夠,疫源的可追溯體系至今還沒有建立起來,監管的難度大;同時,飼料生產企業、經營行業的監管部門多(有畜牧、工商、質檢等部門),監管執法的`力度不強,手段也不硬。

  二、發展思路

  1、工作思路、已至“xx”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州委、州政府“建設百億元畜牧產業”總體目標要求,大力發展生豬生產,突破性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家禽業,積極發展特種養殖,奮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切實壯大畜牧業經濟塊頭,鞏固農業經濟“半壁河山”基礎,實現建立畜牧大縣目標。

  2、奮鬥目標全市生豬存欄達到6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達到6萬頭),牛、羊存欄分別達到8.5萬頭、4.5萬隻,家禽存籠200萬羽,長毛兔存欄15萬隻;全年生豬出欄90萬頭,出籠家禽450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3億元,人平牧業增加收入100元。

  到20xx年、全市出欄生豬12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存欄8萬頭),生豬規模養殖出欄達到40%以上,牛、羊出欄分別達到10萬頭、6萬隻以上,家禽出籠500萬羽,長毛兔存欄20萬隻,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0%,農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xx元以上。

  三、發展措施

  1、全面建設良種繁育體系。以萬頭豬場和規模養殖大戶為依託,全面加強生豬“三群一站”建設,重點抓好生豬生產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設,同時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種保護和品種改良工作。

  2、全面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以汪營五洲牧業的萬頭豬場、團堡金牧民族牧業有限公司萬頭豬場建成投產營運為抓手,以利中盆地為中心,著力建設生豬規模養殖帶,到20xx年,力爭建成萬頭豬場2個、5000頭豬場2個、3000頭豬場10個、50—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到戶,建成生豬“150”養殖模式圈舍300棟;家禽養殖以東城、涼霧、汪營、南坪為中心,建成常年存籠蛋雞3萬羽的20戶,年出籠肉雞1萬羽的50戶,突破出欄生豬100萬頭、家禽出籠500萬羽的大關。同時大力扶持畜禽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積極引導養殖大戶、畜牧經紀人創辦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畜產品經營中介服務組織,努力提高畜牧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3、全面普及實用科學技術。在全市大力推廣良種繁育、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努力提高科技興牧水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訓各級技術骨幹。根據利川實際,我們要著力推廣生豬人工授精、養豬“三料一補”、生物發酵床養豬、牛凍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飼養、土雞散養、飼草“三貯一化”、草場改良、規模養殖場程式免疫等十項技術。

  4、全面培植市場主體。一是積極支援現有的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招商引資,引進知名企業到利川投資興建畜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培養經紀人;四是抓好市場對接,發展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

  5、全面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圍繞不發生大範圍的重大動物疫情的目標,抓好五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樹立“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員到位,配齊、配強並管理好村級防疫員;三是設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驗室建設,配齊動物檢疫必需的裝置設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爭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補針抓好抓實,逐年提高防疫的質量和效果。

  6、全面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二是加強畜產品流通環節的檢疫監管;三是加強屠宰環節的檢疫監管;四是加大畜禽產品的抽檢力度。

  7、全面加強專案建設。一是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湖北省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機遇,多上專案、爭大專案;二是最佳化專案儲備;三是圍繞連結產業鏈全方位實施產前、產中、產後招商引資。

  8、全面落實惠牧政策。認真落實好中央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政策和省政府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獎勵政策,會同財政部門及時兌現到場、到戶。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兌現《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利川市建立畜牧大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檔案出臺的六項扶持生豬生產的獎勵扶持政策,促進生豬生產大發展,其內容是:對每新建一棟標準化“150”模式豬舍的,給予5000元補貼;對人平出欄肥豬1.5頭,戶平飼養能繁母豬0.4頭以上的鄉鎮,獎勵3萬元;對年出欄肥豬500頭以上、1000頭以上、頭以上的養殖大戶分別獎勵3000元、5000元、1萬元;對生豬營銷組織(大戶)的獎勵標準在表彰時另行制定;對新建飼養良種母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場(戶),一次性獎勵1萬元;人工授精每配種受孕1頭母豬,獎勵生豬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豬30萬頭規模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獎勵100萬元(作資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業務技術素質,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鄉鎮畜牧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三是進一步深化獸醫服務體系改革,千方百計調動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