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說課稿

小班數學說課稿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說課稿,希望對您有幫助,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小班數學說課稿一

  小班數學活動《鋪路》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數學活動《鋪路》。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膠筐6個。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2)、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小班數學說課稿二

  小班數學活動<喂寶寶>說課稿

  一、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的好奇心較強,對新事物的探索慾望較強,由此,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根據《新綱要》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積極地,主動地去探索各種事物,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堂《喂寶寶》的數學活動,讓幼兒能夠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去。

  齡特點,將目標定位於:1、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排列,並學說從小到大,從大到小。2、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我將第一個目標定為重難點,希望能在活動中儘量去突破。

  二、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需要,我準備了動物卡片一套,橘子四隻,幼兒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我還特意邀請了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的幼兒也來參與了本次活動。

  三、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我一共分了四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激發幼兒的興趣,匯入活動,我以請來小客人為導火線,先請小客人坐下,請幼兒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請

  幼兒自己探索,教師接著引導。

  第二部分,出示橘子,請幼兒動手分,讓幼兒對橘子進行講述,比較大小,怎麼樣分才是最合適的,並引導幼兒初步說說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第四部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每一個幼兒都是不在同一發展基礎上,所以在進行才做時,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進行指導。

  本次活動,我一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相信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們也能夠初步地瞭解排序的規律,雖然也有少數的幼兒對這個難以理解,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多加地講解,讓他們能掌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