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檔案館通訊稿範文

關於檔案館通訊稿範文

  九十年風雨沉澱,千萬載浙江沉思;――記赴樟村實踐團參觀寧波《光輝歷程生動實踐》圖;黨的九十華誕已悄然過去,但歷史迴音卻在耳畔無法消;十幾日的積澱,黨那光榮的紅色已暈染了整個心頭,7;懷揣著如是的心情我們走進了寧波市檔案館;隨後我們走進了主目的地――《光輝歷程生動實踐》展;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時至1945年,新四軍蘇浙軍區正式成立九十年風雨沉澱,千萬載浙江沉思

  ――記赴樟村實踐團參觀寧波《光輝歷程 生動實踐》圖片展黨的九十華誕已悄然過去,但歷史迴音卻在耳畔無法消散。為了能更全面和深入地瞭解黨的歷史,7月16號,在結束章水鎮樟村十幾日的紅色之行後,我組一行13人參觀了由中共浙江省委主辦,宣傳部、組織部、檔案局、黨史研究室承辦的《光輝歷程 生動實踐》――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展覽。

  十幾日的積澱,黨那光榮的紅色已暈染了整個心頭, 7點30餘分乘坐上501公交後,不同以往,一路上,我們少了份聒噪,多了份期待。

  懷揣著如是的心情我們走進了寧波市檔案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寧波市硬筆書法協會主辦的毛筆書法作品展。字帖或雍容華貴,或天真古樸,或清理端莊,或飄逸俊秀,內容更多是革命黨人的詞作品。我們看到了社會各界對傳統文脈的繼承,也看到了現代創新氣息的流佈。不禁欣喜地感嘆,華夏又再一次聚首在一起――慶祝建黨九十週年。

  隨後我們走進了主目的地――《光輝歷程 生動實踐》展覽廳。面積不大的展廳內有序地懸掛了諸多印有歷史事件與圖片的`展板。展覽內容以浙江革命、建設和改革為主線,分為前言、序篇、革命洪流、探索前進、開創新局與結束語共六大版塊,精練地盡現浙江兒女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淬鍊與砥礪中殊死奮進的光輝歷程,整個展覽既有厚重的歷史積澱,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令觀者深感震撼與激越之情。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日出東方,浙江是馬克思主義曙光最早照耀的地方之一。自1921年8月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勝利閉幕以來,浙江工人階級慢慢登上歷史舞臺,其中一些先進積極分子,如陳望道、邵力子、沈密一等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組織開展工人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20、30與40年代初,中共杭州小組、中共浙江省委、浙南紅軍總指揮部――紅十三軍陸續成立;衙前運動,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1939年)、餘姚梁弄浙東敵後各界臨時大會、新四軍電訊小組等活動相繼爆發和召開,這表明浙江黨委逐步完善了的組織建設,也充分展現了浙江黨員們的先進性、積極性。

  時至1945年,新四軍蘇浙軍區正式成立,展開了對日軍的大反攻。戰鬥中湧現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其中第一師師長粟裕被我們尊稱為“常勝將軍”,一生從未打過敗仗。1949年解放軍渡江,開展了護廠、護校、護橋和保衛城市的鬥爭。為了配合中共作戰,浙江人民也積極投入其中,浙大曾便修築了應變牆來阻礙敵軍進攻。

  經過多方的共同配合和英勇奮戰,杭州、寧波、舟山分別於49年5月3日,49年5月23日及50年5月成功解放,自此浙江大地上的迷霧開始散去。

  中國革命、浙江革命取得了勝利,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解放後,浙江人民在中共的領導下,迅速醫治創傷,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國民經濟,完成了由新民族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較之解放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些成就的取得無疑離不開七大至十二大工作方針的明確,離不開“包產到戶”、土地革命,離不開領導人的考察和關注,離不開浙江人民的努力。崑劇文化、大陳島、“楓橋經驗”、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等都是浙江奮鬥的結晶。

  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引下,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在科技強省、平安浙江、文化大省的正確定位下,浙江三農工作,重點(交通、水利、電力)建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浙江精神、城鄉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生態文化的不斷髮展與建設,實現了從資源小省向經濟大省,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基本溫飽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順應時代,浙江省委與省政府也堅持和諧社會的構建。

  歷史是發展的,社會是發展的,十二五為浙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迎來了新的臺階。新的目標鼓舞和召喚著浙江人民奮勇拼搏,新的使命鞭策和鼓勵著浙江人民毅然前行。

  中國共產黨在浙江90年的歷史,如同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一座指引航向的燈塔,我們驕傲,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在參觀的途中我們遇到了諸多機關領導和社會人士,他們熱情地與我們交流,並向我們講述了抗戰的細節,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我們能儘早實現自立、自強,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對這一簡短卻內涵豐富的參觀,印象倍加深刻,因為聆聽與感悟同行,觀看與思考共存,熟知與昇華一併。

  暑期社會實踐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讓我們明白過去太過沉重,我們無法忘記,這一抹紅色,我們將竭力傳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