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號》評課稿

《小括號》評課稿

  鄔老師執教的《小括號》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師思路清晰,學生思維活躍,參與面廣。下面談談本人聽課後的幾點思考:

  一、本課屬解決問題課型,還是計算課型,還是概念課型?

  課堂片段回放:鄔老師透過10元錢買醬油和鹽的具體情境,先讓學生蒐集資訊,提出問題,接著教學兩種不同的演算法。一是連減方法的教學,先讓學生列式,再讓學生說先求什麼,再求什麼?也就是先算買完醬油剩下的錢,再求最後剩下的錢。二是加減方法教學,也非常強調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即先算買醬油和鹽一共需要的錢,再求還剩下的錢。然後比較兩種解決方法的不同。整個課堂給人的感覺是一節解決問題課。

  我的想法:具體的問題情境對本節課來說,只是起到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與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小括號的`作用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到小括號具有改變運算順序的能力即可。所以本科的重心應該在於小括號的教學上。

  二、小括號是不是要讓學生創造?

  課堂片段回放:學生列出算式10-2+3=5時發現運算順序的問題,引發思考要先算加法怎麼辦?教師給予學生時間讓他們“創造”符號,最後統一用小括號。實際教學中只有極個別學生創造出小括號外,其他學生沒有創造出其他符號。

  我的想法:小括號的使用是人為規定的,因此在運算順序有衝突時,如何才能先算加法,教師不妨直接引入小括號,重點要讓學生感悟到小括號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