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

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 篇1

  首先感謝庹xx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的展示課。

  庹xx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最新教材二年級下冊第3~5頁的內容,是《資料收集整理》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統計資料的方法;

  2、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本節課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資訊,整理資料,學會用“正”字統計資料,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庹老師這節課有幾個亮點:

  一、讓學生在過程中去經歷,去體會,總結學習方法,掌握數學知識。

  在教學例2時,沒有采用舉手的方式收集資料,而是採用投票的方式收集資料,是為了統計資料的公開、公平、公正。庹老師播放影片唱票,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記錄資料,從四種記錄方法當中,比較發現:當我們要記錄的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打對勾、畫圓圈、打叉的個數會越來越多,這樣看上去,就會比較亂,在數的時候不好數,而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資料的時候,就很清楚,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有幾個正字,就有幾個五,孩子們上學期還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這樣算起來,就方便多了。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畫正字的方法,也是被人們經常用到的。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經歷,去體會,總結出好的統計方法是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

  庹老師在處理“做一做”的習題時,佈置了預習作業做課前調查,用教學例2時總結的畫正字的方法記錄資料,有學生唱票、監票,其他學生記錄,不僅讓學生經歷收集資訊,整理資料的全過程,而且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了用“正”字統計資料的方法,突出了教學重點,達到了在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

  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判斷、解決問題。

  例2的第(2)問: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呢?這一問題老師沒有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而是讓學生全面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每種情況一一分析。這樣做不僅解決了教學難點,學生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更是教給學生運用數學的方式思考生活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中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協作,能獨立思考又會合作交流。

  在例2用多種方法記錄資料時,在“做一做”收集春遊意向統計表時,在練習一第4題統計路口10分鐘透過各種交通工具數量時,教師都指導學生分工協作;在課堂上,思考例2及“做一做”的問題時,學生能獨立思考又會合作交流。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積極有序,體現了學生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整節課,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透過師生談話,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低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得到發展。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在錄製這節課時,根據教學進度學生已學過了本單元內容,而且教師有效地使用了現代資訊科技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節省了教學時間。在剩餘的時間裡,教師可以設計機動靈活的練習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 篇2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

  吳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用發展的眼光來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遠比讓學生直接但卻被動地獲取現成知識結論要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學生的觀察、猜想、探索和創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開發和鍛鍊。

  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吳老師突破常規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上課方式,而是利用奧運會的獎牌比較,透過學生讀表格,獲得資訊,讓學生體會資料是會說話的,從而自然引出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必要性及價值,並由奧運會談到學校運動會,制訂班服,從班服的選擇到班服的尺寸統計,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伴隨著一個知識點的落實,最後又以奧運會的獎牌對比方案的設計達到知識的鞏固效果,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經歷資料整理的過程,最後吳老師還讓小組代表把自己的方案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提高了學生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學會了合作交流。這節課透過學生的展示不難看出確實是一節高效的課堂,練習充分,充分體現了課堂結構上是“學”與“練”的結合體;吳老師更是利用一個個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與集體榮譽感的教育,使數學的三維目標正在得以實現。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只會被動地聽而不能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而吳老師設計的一個個問題激發的正是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在這種問題的推動下,學生必然展開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活動,以求得到多種答案。例如,在班服尺寸的確定中,如何對一個班級學生的身高資料進行整理,學生提出先按男女分類,再按身高排序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整理資料,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衣服的尺碼標準,對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歸納提升。在整堂課的設計與教學中,吳老師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學生的後續發展為指導思想,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

  本節課吳老師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感受、體驗、探索、交流和應用數學的過程。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本節課中重點環節的教學,充分反映出學生學和教師導的過程,教師邊導邊教,真正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了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堂經典的滲透統計思想的示範課,值得我學習。

  資料收集整理評課稿 篇3

  本節課選自浙江版七下第六章第一節內容,屬於統計學知識、是節概念課。本節課的'重點是抽樣,總體,個體,樣本集樣本容量等有關概念;難點是如何確保樣本的代表性,即設計抽樣方案;蘊含著重要的統計思想:用樣本估計總體。聽了陳老師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注重問題創設的有效性:陳老師從北京衛視關於學生視力的新聞(在世界愛眼中)影片中引入,引導學生關注學生視力近視形勢的嚴峻性,提出瞭解本班同學視力情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抽樣與普查的有關概念,這樣的情境設計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陳老師從學生的視力狀況著手,到我校初中生得視力狀況,發展到全國初中生得視力狀況,問題的設計由小到大,層層遞進。,教師把握好了知識正向遷移和知識的進展過程,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同時緊跟一定的練習,及時鞏固新知。

  3、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陳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採用了啟發式教學。透過“你有什麼辦法?”、“你又有什麼辦法?”、“你還有什麼辦法?”等問題的設計;學生列舉現實生活中的調查方法的應用;說說想想等環節中的“有沒有必要”啟發學生思考,歸納出了調查的方法——普查和抽樣,讓學生感受了抽樣的必要性。再加上小組合作學習設計抽樣方案,整節課緊緊圍繞著本次活動的主題:啟發學生思考。整節課學生的思維活動量非常大,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4、注重知識與實際的結合:本節課從學生身邊近視情況引入,利用學生身邊的手機質量、自來水水質、日光燈壽命、飛機安檢、傳染病防控等生活事例鞏固所學新知,到最後對某地區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成績的抽樣方案設計。一方面: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來源我們的生活,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