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評課稿範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評課稿範文

  評課是促進課堂教學改進和教師成長提高的主要途徑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評課稿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評課稿 篇1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學起來難免會覺得枯燥難懂。如何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方案便成了文言文教學的一大難點。範彬新老師此課的設計無疑解決了這一難題,並凸顯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重視學生體驗。

  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的極大轉變。在範老師的巧妙設計中,學生們走進文言文,模擬兩小兒,先是同桌互辯,接著指名辯論,最後是師生齊辯。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中,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真真切切的口語表達與實實在在的辯論練習讓學生消除了膽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識,而且體味到兩小兒辯日的內涵,此舉可謂“一箭雙鵰”。

  二、內涵把握獨特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個哈姆雷特”,這說的是解讀的多元性。範老師在解讀《兩小兒辯日》時可謂“發人所之未發,見人所之未見”。以犀利獨到的眼光捕捉到“智慧”的內涵:充滿智慧的孔夫子和兩小兒,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並透過有效的手段,讓孩子們從文中尋找帶“自”的句子,再逐句解讀;接著引領孩子們從兩小兒的辯論中展開想像,啟迪思維,領悟辯論的深層含義:敢於思考、大膽質疑、認真觀察……在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組合、篩選、思維碰撞後,孩子們讀懂了孔子,也讀懂了兩小兒,更讀懂了文字的深刻內涵。

  三、工具性與人文性巧妙結合

  高揚人文旗幟,淡化工具色彩,是當今語文課堂的一個缺點。範老師的這一節課讓語文課迴歸“自我”。範老師巧妙利用課程資源——“孰為汝多知乎?”中的問號設計了一個課堂小練筆: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會怎麼想,怎麼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得到紮實、真實的語言基本功訓練。伴隨著訓練,學生的智慧得到很好地開發和利用,答案精彩紛呈,個性得到有效地張揚。

  小學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評課稿 篇2

  昨天,我參加了大田縣小學首次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教學水平展示活動,聽了3節課,欣賞著、享受著課堂的精彩:多媒體現代資訊科技讓課堂閃出活力,課前學生的預習為課堂作了鋪墊,教師的環節過渡語言的精彩……也在思考著:如何注重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如何把多媒體自然地溶入教學中,如何把握教材的特色,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總之,感謝他們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從中獲得了經驗,吸取了教訓,這些都是我個人課堂教學成長所必需的養分。

  我是教六年級語文的,我想評郭老師執教的《兩小兒辯日》。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學起來難免會覺得枯燥難懂。如何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郭老師此課教學中有以下亮點:

  一、找準學習切入點。

  首先,在教學一開始就從文章的內容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字所創設的情境之中,鼓勵學生自讀、自悟。

  二、增強學生自信點。

  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的極大轉變。在郭老師的巧妙設計中,學生們走進文言文,讀中探究,議中探究,合作探究,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真真切切的口語表達與實實在在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消除了膽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識,而且體味到兩小兒辯日的內涵。

  三、教師引領親切點。

  郭老師一堂課總是以謙和、微笑親切面對學生,引領學生。在自讀釋疑環節,他設疑引讀,讓學生說感覺,談收穫。在同學問題無法解決時,找同學交流討論。在拓展昇華時,讓學生議論。教師到學生中去,傾聽、交流、啟發、引領。

  四、激起學習興趣點。

  透過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瞭解孔子,評說文中人物,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也是精彩與遺憾並存。我認為存在的主要遺憾有兩個方面:

  一、沒有把住文言文的教學特點。

  1、重點偏離。

  郭老師確立的重點是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我想本課的`重點應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要加強古文的誦讀。

  設計理念的第二點說的好: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可這節課這方面沒做好。

  3、缺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指導。

  如:文言文學習難在對語句的理解,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自學課文。學生在自學中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二、過於追求文字的人文教育。

  在解題時,教者把辯的內容歸納為:遠近、大小、冷熱。對教材理解有偏差。在教學過於追究在一日之中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沒有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什麼好辦法呢?當一個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子,你會怎麼回答?生答:“宇宙是無限的、奧妙的,即使一個知識多淵博的人,也不可能全知道的,你們現在科學發達了可要好好學習啊!”我認為這學生回答的多好,領悟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文章內涵,可教師還是隻以他還沒說出問題的答案,讓他坐下。高揚人文旗幟,淡化工具色彩,是當今語文課堂的一個缺點。

  聽了這課,我想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要致力於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賦予文言教學以生命的活力。

  首先,在教學一開始就從文章的內容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字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突出文言文教學的特點,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把“辯”引入課堂。

  其次,是以多種形式的誦讀貫穿始終,強調感悟。對於文章的重點——兩小兒辯論的語句則加強指導,反覆體會、品味,並指導評點,這就突出了文章最精彩的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對人物的印象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第三、認真鑽研教材文字的同時,還注重拓展文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文字的整合。比如,由文中“孔子不能決也”聯絡到《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總之,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應該“簡簡單單教語文”。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紮實。既要掌握了學習古文的方法,又要落實了背誦積累語言的訓練。以上是我聽課後的一點感受,肯定有不夠詳盡之處,有值得探討的地方,在此與郭老師以及各位同行共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