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測量心跳》評課稿介紹

小學科學《測量心跳》評課稿介紹

  科學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現的能力,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及動手、動腦能力,發現身邊的科學奧秘,理論與實踐並重,努力營造情景並讓學生在實際情景與實踐中有所收穫。

  本課教師主要是圍繞測量心跳展開的教學活動。教者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教學基本功,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並完整地組織了本課的教學過程。體現聽課後的簡評分析如下。

  一、評教材

  本課教材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教材中學會如何測量心跳,掌握基本的技能,並能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能進一步加以運用聽診器,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同時能有效地為自身、為他人服務。教材來源於生活,同時又在為生活服務。融學與玩於一體,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評教學過程

  本課教者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運用手頭資源。在學與玩中融合知識與技能,完整地組織了教學全過程。

  1、教學分析透徹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教師進行傳授知識的主要物件。本課教者首先教授學生測量心跳的基本方法,如何使用聽診器,並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玩中學、學中玩“做中學”是科學教學的基本手段與方法。

  教者進行測量心跳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進行實施。(1)安靜時,(2)運動後,(3)休息時,三個方面讓學生進行檢測。在實施過程中能有效地控制時間(運用秒錶),一分鐘檢測心跳;體育運動使用高抬腿,讓學生進行練習後測量;休息後再次測量一共得出三組資料,並及時進行記錄及彙報。然後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最後得出結論。

  心跳快慢有個體差異,運動時與平時安靜時是不同的。心跳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快慢,正常的心跳頻率在60~100次之間。

  2、教學目標明確

  本課教者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在教與學中有效地運用各種方法及教學手段,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有明確的指向性和方向性。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能及時圍繞測量心跳這一主題明確其目的.,任務提出及完成都有明確的目標,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都有章可循,有法可施。

  3、師生互動積極

  科學學科倡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知識認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擴散效能,開拓視野,積極探索是科學教學的基本要點。教者正是透過以上的認識才最大限度地提出問題。“心跳快慢與什麼有關?”、“心跳快慢在安靜時、運動後及休息後有什麼不同?”等令學生需要思索和實踐的問題,並透過互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認知水平發揮到極致。

  三、評教學效果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提升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和水平,並在生活和學習中能最大限度地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本課學生的最大收穫就是掌握快慢受到了聽診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並瞭解了心跳影響的因素。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有效地運用這一技能,對人體健康是有幫助的作用。所以本課教者在精心設計活動後能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教學的效果也就由此得到了體現。

  四、評教師儀表、儀態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職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一個民族興盛的基礎。現代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對教師“為人師表”有了更為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良好的品德、品行、儀表、儀態是其基本素養。本文教者親切、平易近人、儀表端正,對教師的理解達到了一定境界,符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對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方面的認識和到位,能積極有效地傳遞訊息達到互動的效果,從而真正做到“雙贏”。

  五、評教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學方法貴在探索,如同穿衣一樣,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本文教者教法多樣,主要是以互動法為主,能正確理解知識教學的主要方向。他有效地運用了問答法,任務型教學在課堂中有了完整的體現。“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貴在引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後能進行自我總結,達到真正自我運用的效果。本課教者較好地運用了多種教法,完成了教學任務。

  六、評學生

  學生的教學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教學的主要物件。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因人而教、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收穫,這是教師最大的心願。教者所授班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視野比較開闊,在學習過程中能結合自身知識並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問題,很有個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來源於生活,所以教師傳授知識的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