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找拱形》評課稿

六年級科學《找拱形》評課稿

  下午聽了陳老師執教的《找拱形》。《找拱形》選自教科版小學科學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在研究了典型的拱形的特點後,本課進一步發展學生對拱形的認識:認識圓頂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特點的弧形結構;認識生活物品中的拱形;認識生物體中的拱形。

  陳老師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4個環節。

  1、圓頂形的特點

  2、球形的特點

  3、找生活物品中的拱形

  4、找生物體中的拱形。

  課的一開始通過幾張拱形圖片(圓頂形應用的圖片)匯入新課,簡單直接,請學生猜測為什麼要設計成圓頂形?在教學上的巧妙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他的引領下,推匯出圓頂形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組合,圓頂形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接著演示實驗:讓學生把課本拿上來放在三個圓頂形上(乒乓球對切)。這個實驗材料準備簡單,但是實驗效果卻是顯著的。透過這個演示實驗說明圓頂形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接著讓四位學生拉手與不拉手的對比遊戲,採用了遊戲的方法使學生知道圓頂形沒有外推力。讓學生在圓頂形中找拱形,請學生比劃找到拱形。明白可以把圓頂形看成是拱形的組合,最後課件出示圓頂形的特點。

  繼續同樣的方法,出示球形應用的`圖片,明確球形的概念。給學生一樣的圓頂形拼成球形。學生透過擠壓球形感受球形能承受更大的力,球形比任何形狀都堅固。讓學生在球形中找到拱形,之處找到的拱形。瞭解可以把球形看出是更多拱形的組合,球形在任何方向上看都是拱形,因此球形比任何形狀都堅固。最後課件出示球形的特點。接下來的教學環節,陳老師透過課件圖片向學生介紹了很多拱形的應用,找出塑膠瓶設計特點,以及拱形在建築和生物體中的應用。

  陳老師的課利用課件側重學生從給出的一個物體中找拱形,並思考為什麼設計成拱形。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尋找。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尋找的物品中儘管能找到很多拱形,但是很多設計並不是為了承受很大的壓力,或許是美觀,或許是減少成本。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實驗材料選擇上有更多考慮,最好選擇那些應用拱形承重特點的物品。這樣就能讓學生體會到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對於陳老師的匯入,我有這樣的建議:透過圖片匯入雖然簡單直接但是過於普通,我覺得可以在課的一開始,就進行演示三個圓頂形承重的實驗,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在驚訝中感受到圓頂形能承受很大很大的壓力,這樣課的一開始學生就能參與到遊戲中,而且也能更大地激發學生研究圓頂形的興趣。當學生對於圓頂形能承受如此大的壓力感到吃驚的時候,我們老師可以步步引導,進入圓頂形結構的探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