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評課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評課稿

  “認識鐘錶”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此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錶表面上的整時數。我聽了蘇老師執教的《認識鐘錶》一課,我覺得蘇老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整節課的設計與課堂教學實施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老師說這節課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透過一個小謎語猜猜新朋友是誰,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並巧妙地過渡到鐘面的認識,並圍繞“鐘面上有什麼?”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學生交流發現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對鐘面及時針、分針的認識。

  2.以活動為主線,關注經驗,注重提升。認識鐘錶這一內容在課堂裡是第一次接觸,但大部分學生有認表的經驗,已成為普通的常識。這節課教師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引導學生透過認一認、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將普通的常識總結為數學化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養。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認識鐘錶、撥整時,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出示四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透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四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的認讀方法。

  3.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蘇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真實、具體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比如出示小明上午8時做功課,晚上8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8時。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數學文化及品德教育。

  在最後一個環節,教師用課件演示介紹古人是用日晷、沙漏等來記時,現在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來記時,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受到文化薰陶。最後還對學生進行惜時的思想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