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通用5篇)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通用5篇)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 篇1

  鍾老師在《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採用創設情景、觀察、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識和創新意識。

  1、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算理。鍾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加法計算,將30和2合起來。計算30+ 2的結果,是透過擺小棒理解算理:再讓學生先討論交流,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從而得出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 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減法計算,根據圖畫所表示的應用題,從32裡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裡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

  3、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如:摘蘋果,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小法官等都是同學們喜歡玩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成功的。若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方法:如幾十加幾等於幾十幾,幾加幾十等於幾十幾,幾十幾減幾等於幾十,幾十幾減幾十等於幾就更好了。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 篇2

  1、鍾老師結合課本中的發新書的這一生活情境,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引發學習興趣。先讓學生髮現數學資訊,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資訊的能力,在此基礎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解決。

  2、透過小組合作探究體現演算法多樣化。讓學生在擺、想、說、議、聽的活動中思考,合理整理出演算法,在演算法中理解算理,既發展了學生思維,又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3、在練習設計中採用不同的題形來開拓學生的思路,由淺入深,鞏固所學知識。效果較好。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 篇3

  4月12日,袁昌和主任執教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我跟袁主任同樣都代一年級數學,這節課我是在自己上完後再聽的,整十數加減一位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本節課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袁主任把這節課作為公開課是很有意義的。

  袁主任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教學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這節課的處理遵循了低年級兒童機械記憶的特點,對於本節課的重點袁主任總是不斷地在追問學生為什麼這樣算,讓學生明白不只是計算幾題這麼簡單,而是要通過幾道典型例題的解說讓孩子明白這一類題的計算,這樣做不僅讓孩子瞭解了計算思路,也領略了計算方法的趣味。

  袁主任對學生的要求非常明確,上課過程中我們明顯能感受到這些孩子了不起的語言表達能力,於一年級孩子來說,他們的素質是很令人吃驚的,這都能說明袁主任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力,效果非常明顯。

  這是第一次真正完整的聽完袁主任的課,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我要學習的還很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 篇4

  在課堂上,教師很想嘗試在教學中體現一些數學味,所以將課的重心放在了由數的組成這一角度去說說算理,但是情況不如人意。課前對於數的組成作一些練習性的回顧,然後由生活情境引入,學生列出算式:30+2。這一切都很順利,這樣的'算式班裡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知道了答案,所以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但是,當老師問學生你怎麼想的,學生卻多半說: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或者諸如此類的,0+2=2,前面還有一個3,就是32等。顯然這是受家庭提前輔導的影響,用了筆算的計算方法,所以沒能達到教師所想要的,無奈之下教師作了這樣的反詰:“小朋友剛才講的是算的方法,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個位要和個位相加,而十位要和十位相加嗎?”當然,仍得不到想要的回答。所以只能自己被動的透過數的組成作引導。30表示3個十,2表示2個一,由課前準備得出,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所以答案是32。而相應的減法32-2,也是如此“從3個十2個一里面去掉2個一,還有3個十就是30”。

  講授完了,學生也在這樣的練習中學會了說,但具體操作時,仍然採用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方法,一個小朋友說:“我覺得這個方法更加簡便!”想來,說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都有了,何必繞著彎,從遙遠的“想法”再漫漫長路歸結到“方法”呢?當然也有小朋友用了“想加算減”,初步有了逆運算的意識。但是整堂課上得索然無味,學完後,甚至有的學生反而不知所云,無從入手,而原來不懂的還是不懂。

  我想,或許低段的教學還是應該以模仿教學為主,算理只需要有所瞭解,而不應當成一個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怎樣算才是更為重要。如果要讓學生能從組成這一算理的角度去說明,則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打下紮實的基礎。

  當然這樣的課,不是一堂真誠的課,因為有了家長的一把單刀直入,反而使學生沒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不會想盡辦法從自身已有的知識去挖掘,換而言之,教師在教學目標中,對於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的預設生成值等於零。

  如何增加低段數學課堂的數學味值得去探索與嘗試,但是,如何保護好學生的真實想法,更值得思考。

  一年級數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稿 篇5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在課堂上的活力和*,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本節課的亮點有:

  1、在匯入時設計數學遊戲,讓學生樂在其中。剛開課時的拍手遊戲,即讓學生複習到了10的組成,又能讓孩子們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

  2、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在教學中,馮老師創設了擺圓片的情境,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擺的活動中去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圖意,然後列算式,9+1=101+9=1010-1=910-9=1,並說說算式的含義是什麼,很好的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然後教師板書,再重點強調加法指組成,減法指分成,強化了算式的含義。

  3、練習有層次,形式多樣。

  這節課的練習量很大,而且形式很多,有開始的擺圓片,接著還有用手勢表示得數的練習,闖關練習,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對本節課所學新知也有效的鞏固了。

  4、在整節課中,學生和老師交流的很熱情,而且教師注重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對別人評價的能力,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上數學課,能力得到了鍛鍊,很好的體現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