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

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歡迎閱讀。

  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 篇1

  今天聽了3節《加法運算律》的課,感受頗深。三位老師教學風格各具特色。

  顧老師的課環環相扣,紮實有效。先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透過提問列出算式,觀察分析算式特點,從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接著透過研學單,讓學生探索加法結合律,得出加法結合律的特點。在整個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顧老師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讓學生用不同的算式表示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為了清楚的展示加法結合律的特點,老師希望得出(28+17)+23和28+(17+23),可是,後面一個算式很少有學生會在17+23上加括號,只會把17+23放到前面去加,顧老師機智地說:“如果改變它們的位置,可以怎樣寫?”這樣,一下就得到了28+(17+23)。整堂課,環環相扣,深入淺出,紮實有效。

  馬老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思路,先教學加法結合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列出的算式,找出算式的特點,從而推出猜想:無論怎樣交換三個數的位置,和不變。進而透過舉例驗證算式的特點,從而得出結論:三個數相加,無論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為了讓學生記住算式的這一規律,馬老師還和學生做起了手指遊戲,一方面,有助於學生記住加法結合律,另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學到知識。整堂課,馬老師關注學法的滲透:觀察分析—推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換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老師的課,風趣,幽默,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的課堂環境,具體表現在:

  (1)上課起立,學生的凳子噼啪響,袁老師幽默地說:“沒事,就當凳子在為我們鼓掌。”

  (2)一位學生再舉加法結合律的例子時,出現了小數7.65,可是這個孩子在讀小數時,讀成了七點六點五,其他孩子都在笑,孩子表現出了尷尬,但袁老師卻幽默地說:“沒事,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數字有用呢!”這樣的一句話,不僅為這個孩子化解了尷尬,同時還鼓勵了那些有想法但不太敢發言的同學,讓他們明白,有想法大膽地說出來,就算說錯也沒有關係,老師會補充的。從而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環境,孩子們是相當喜歡的。

  其次,袁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得很到位:

  (1)在舉加法交換律的例子進行驗證時,前兩個孩子都舉了整數的例子,袁老師想要讓孩子舉出分數、小數的例子,引導說:“這兩個同學都和袁老師一樣,舉的是整數的例子,還有不一樣的嗎?”簡單精煉的反問,讓學生一下子想到了舉分數或小數的例子。

  (2)在講到加法結合律時,讓學生透過算一算,看圓圈裡能否填上等號時,袁老師說:“怎麼?不高興算了?為什麼?”一句反問,一下引導孩子找到等號左右兩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從而發現加法結合律的特點。

  總之,三堂課各具特色,值得我去學習。

  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 篇2

  今天張老師執教的《加法運算律》這節課。張老師的課總的來說條理比較清晰,課堂師生互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本節課張老師能以合理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伊始出示例題讓學生列式解答,學生自然而然會有28+17和17+28這兩種算式,張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透過比較很快發現兩道算式的加數相同,位置交換,結果也相同。這時張老師巧妙地把兩道算式用等號連線。這時有個小細節張老師擦去了原來的計算結果,再改成“=”,這裡是否能換個方式,將原來的結果板書時寫在算式的下方,當學生髮現它們的結果相同時,直接劃上等號是否更合適?(另外老師板書時等號最好也要用直尺,給學生做好示範)

  張老師在講授加法交換律時,引導學生透過模仿例題的等式舉例,並且在舉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具體的算式抽象成用圖形、符號或語言描述來表達,既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本質,又能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總結出要學習的新知,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不過,當學生用□+△=△+□時,張老師又引導學生說“你們說說方框表示什麼三角表示什麼”學生這時似乎沒能聽懂老師的問題,所以出現了一些答非所問的情況,轉了幾個彎,最後老師只得自己說出來。其實張老師的本意是希望學生能說出表示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如果我們換個方式問“在加法算式中,我們把它們叫作什麼?”估計學生應該能明白。

  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律》評課稿 篇3

  今天,尹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節以培養學生思考力為主的課:《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在這節課上,注重情感體驗是一特色。教學中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學習過程,獲取規律,實現了運算律從概念到運用的認識飛躍,讓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另外,在創設情境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引用成語故事“朝三暮四”,這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透過教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來引出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然後透過:這樣的等式無窮無盡,在這裡肯定有著某種規律,大家想知道嗎?這個問題激發出學生對定律的探究慾望。

  還有就是這節課的層次很分明,特別是練習題的設計,循序漸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練習中找到自我。第一層次,給出等式讓學生來說運用了哪種運算定律,使學生即時運用掌握的知識。第二層次,安排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加法的交換律引出了加法結合律。第三層次,簡便計算,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算式中的應用,並將兩種定律結合,使知識進一步提升。

  總之,這節課是值得學習的一節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