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評課稿2篇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評課稿2篇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評課稿1

  今天我聆聽了師父的精彩課堂,收穫頗多,不得不感嘆薑還是老的辣,師父的這節課,結構完整、脈絡清晰;以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為主線,利用多媒體動畫和圖片、文字資料、模型及實驗等多種素材和手段,幫助學生認識人體消化器官中的食管、胃、小腸、大腸,瞭解它們的作用、以及它們在體內排列的順序,最後讓學生知道要保護好消化器官,瞭解怎樣保護消化器官。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我覺得值得借鑑有以下幾點:

  課前引導的環節非常精彩,在一開始就使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師父以問題引入,並以薯片作為獎勵,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以薯片為獎勵,能與課題緊緊聯絡在一起。而後師父從學生生活經驗匯入, “我們早餐吃的食物現在到哪裡去了?,一個問題將學生引入需要探究的重點。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來,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發言是精彩的,“食管是一個管子,應該是比較直的,這樣便於把食物輸送到胃裡”,“我覺得食管裡面可能比較光滑,這樣食物的輸送更加容易,如果是毛糙的,食物會粘在邊上的”,在他們說出了人體的主要器官消化後,讓學生根據經驗製出食物消化過程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

  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不斷地形成新的概念;在學生認知過程中,從抽象的文字到平面的圖形到真實的影像資料,再到立體的模型,逐步揭開食物消化系統的相關秘密;用這些方法幫助孩子改變模糊認識和錯誤概念,建立科學概念,逐漸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動手是孩子的天性,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體驗活動為孩子的學習增添一點點學習的興趣:用塑膠管比擬食管的長度,操作塑膠袋“消化”餅乾模擬胃的機械消化活動,輕一位學生從他的身體中拉出5、6米長的繩子來感受小腸的長度等等,為學生認識“陌生”的消化系統增加一些樂趣。

  充分的教學準備,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使課堂高效,例如:出示人體模型,透過模型認識各消化器官在身體中的立體空間位置,從而使學生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加深認識;模擬食道的長度;師父還提供文字資料和模型;體驗活動:透過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將消化器官形態與功能建立聯絡。小腸模擬拉長環節很好.能讓學生有直觀的印象,利用動畫演示直觀形象的再現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過程,彌補了語言表達的不足,老師透過模擬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體驗活動為孩子的.學習增添學習的興趣:用透明塑膠管模擬食管,操作塑膠袋“消化”餅乾模擬胃的機械消化活動。

  師父的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和力較強,富有童趣。

  學習本課還有另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飲食,保護消化器官。學生模擬實驗的過程中,師父適時抓住生成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食管、胃、腸,對學生的生活可能更具實用意義,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科學,用科學。

  師父的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值得我好好借鑑。我會用心地對待每一堂課。

《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評課稿2

  我將從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環境的創設來談談秦老師這節課能依據學生情況來教。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學生學情學力以及教材來制定。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認識人體各個部位協調工作,建立系統的認識以及人體各部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落實到本節課就是1、消化系統中各個器官的協調工作,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消化器官各個結構形態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功能不同。秦老師依據學生的原有認知,他是強化了前一個概念,而弱化了第二個核心概念,降低了難度。我是贊成這種做法,因為人體內部是一個暗箱,學生不能直接觀察到,對於四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困難,而且學生在初中的時候還會具體學習。

  從教學環節設計來言,課剛開始秦老師先讓學生畫食物在體內的旅行圖,調查學生的前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前概念中是有胃、小腸、大腸參與消化過程,而且每個人畫的圖都不一樣,學生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那到底誰是正確的。接下來,秦老師創設了“一個蘋果奇妙的旅行”以及模擬實驗等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剛才產生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直觀和形象化狀態中,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而且這個科普小論文,秦老師將它分為5個片段,循序漸進,讓學生對消化系統的理解與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最後,讓學生修正完善消化系統圖,表現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且也是學生對自己本節課學習情況的形成性評價。

  秦老師教態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創設了良好的師生交流環境,使學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而且能具有很好的課堂調控能力。

  對於這節課,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需要改進,比如胃模擬實驗還需要科學性,小腸的主要作用不僅僅是完全消化,還有吸收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