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編碼》數學評課稿

《數字編碼》數學評課稿

《數字編碼》數學評課稿1

  “數學廣角”旨在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學生可以理解接受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呈現出來。《數字編碼》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數字編碼方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葉娜老師的這節課採取課前收集調查——課內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幾個環節來展開教學。下面我就以下幾點來談談對本課的一些想法。

  1、匯入環節自然、合理。葉老師先出示0—9這簡單的10個數字,說明這簡單的10個數字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夠傳遞各種資訊,自然地匯入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數字編碼。然後讓學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數字編碼,使學生感受到數字編碼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授環節,葉老師在這一環節主要講授了三個內容: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在講解身份證這一主要內容時,葉老師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讓學生來尋找老師的秘密,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然後根據自己手中收集的資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身份證號碼中的數字各表示什麼意思,以及發現身份證編排的特點。同時葉老師也指出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3、注重實踐與應用。本節課透過讓學生猜測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以及設計學號等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數字編碼應用的廣泛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本節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這三個環節聯貫不太自然。如果以故事的形式再一個個點出來,是否更合理?在教學身份證這一環節裡,由於教師課前已經讓學生收集了幾個身份證號碼,那麼在教學完這部分內容以後是否可以讓學生拿著同桌收集的身份證,猜猜這個身份證表示的意義呢?這樣可以把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練習,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並做到查漏補缺。

《數字編碼》數學評課稿2

  李老師執教的《數字編碼》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的第二課時,從校本課程的角度上來說是一節思維實踐課。數字編碼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如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在這些號碼中都蘊含著數字編碼的思想,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本節課主要透過學習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一些簡單資訊和編碼的含義,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向學生滲透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縱觀小學數學教材,本次學習數字編碼的知識,是學生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編排的《生活中的數》,編排了相關的知識,比如班級號、房號、郵編、電話號碼、車牌號等。學生透過第一階段的學習,知道了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聽了這節課,組內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一致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課,值的大家學習的地方很多,特別是為我們思維實踐課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關於這節課,我們組的老師說了這樣兩句話,第一句是一位青年教師說的,什麼時候我才能上的這麼好?第二句是每節數學課要是都能上的這麼好,每個學生肯定都會喜歡上數學課。

  現在代表一年級組談談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穫。

  一、課堂上架起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橋樑

  首先,教師佈置學生收集家長和自已的身份證號碼。這就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帶入課堂,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比我們在課堂中虛擬出來的情景好的多,學生也踏實的多,直觀的多。

  然後,課堂中圍饒學生帶來的身份證號碼開展教學,讓學生手頭上的東西發揮作用。學習自已身邊的知識,學生自然十分樂意。在學習中,老師先以自已的身份證號碼為例進行教學,學生頓時精神抖擻。學習了身份證號碼各個數字所表示的含義後,教師請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數字編碼老師也準備了大量的圖片素材,讓學生大開眼界,更是覺得數學知識無處不在。

  最後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這一環節中,教師設計了幾個精典問題,例如尋找失主,製做假身份證,這些問題既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又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問題。

  可以這樣說,這節課是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帶進教室,在教室裡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解決數學問題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其它的數學問題。

  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課前,老師請學生蒐集自己和家長的身份證號碼,豐富了本節課的教學素材,教師這種不滿足教材現狀,對教材進行擴充套件延伸的做法,看似很平常,但為這節課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添加了新的動力。課堂中多次讓學生猜一猜,猜一猜身份證中這幾個數字表示的含義,猜一猜在未來的世界裡身份證號碼還會有什麼變化。說說你對下一代身份證號碼的設想,自已為自已編排一個學號。透過猜一猜和設想的方法不僅引出了下一個教學環節,特別是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都得以發展。另外這節課中教師還透過小組合作、比一比等方法開展教學。總體感覺就是不同的知識運用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在這節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三、個人意見

  在此,也談談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談得不對的,敬請見諒。在前面的學習中,教師已經向學生滲透了數字編碼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例如在介紹身份證號碼的位數為什麼從15位變成了18位,為什麼身份證號碼裡面不加入身高等。如果學生上臺介紹自已設計的學號,教師能在設計學號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方面加以指導,一則更好地運用了本節課的知識,二則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數字編碼雖然用起來很方便,但也要講究科學性和合理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