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評課稿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評課稿

  今天,我聆聽了於老師執教的《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為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3課)。課堂上,老師大刀闊斧,收放自如,有的放矢,學生充分地與文字進行了親密接觸,課堂活潑輕鬆,效果良好。

  一、把讀說寫習慣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一)讀

  1、誦讀詩文。課始,老師讓學生充分自由的誦讀愛國的詩句、名言,營造了濃濃的語文氛圍,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2、默讀資料。為了讓學生了解肖邦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老師讓學生讀了《兩導兩練》相關資料,初步感受了肖邦的愛國情懷。

  3、朗讀課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老師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文方式,有序地朗讀了課文,聲音洪亮,正確流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瞭解肖邦的愛國熱情,老師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然後再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聲情並茂,表達了肖邦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師匠心獨運,課堂上讀得目的明確,層次清楚。

  (二)說

  1、教師讓學生在讀了《兩導兩練》上的相關資料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透過交流感受,學生初步瞭解了肖邦的處境以及愛國情懷。

  2、為了讓學生深入感悟肖邦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師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悟。透過交流感悟,肖邦的拳拳愛國之心根植於學生心底。自讀自悟既鍛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寫

  1、課始讓學生寫課題,既落實了寫的要求,又充分吸引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注意了。

  2、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即時檢測,讓學生寫寫生字,選選義項,及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努力踐行教師的主導地位,及時點撥,有選擇地教。

  1、在學生交流了自己讀資料的感受後,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瞭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結合大家熟知的八年抗戰中中國人民的處境加以移情。

  2、在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檢測後,教師只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詞意解釋進行了全班講解。

  3、在學生交流了對第一自然段的感受後,引導學生用積累的詞語形容了波蘭人民的苦難生活,增強了課文的畫面感。

  4、在學生交流了對肖邦遺言的感受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肖邦為什麼讓姐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看似輕輕著力,卻解決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

  三、注重了學生的積累,洋溢著語文味。

  課始誦讀愛國詩文和用詞語形容波蘭人民的苦難生活,有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加強了對詞語的理解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從來都是有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尚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對於初讀的檢測,形式可以多一些,可以再讀一遍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就有相同感受的句子在同學間展開賽讀,把美讀引向高潮,提升朗讀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