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莖評課稿2篇

植物的莖評課稿2篇

植物的莖評課稿1

  聽了孫老師的《植物的莖》一課,受益良多,現將我們組成員的體會彙報一下:

  1、提出問題。

  孫老師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透過複習葉的作用,根的作用,從而引入到本課的研究內容:根吸收來的水分是怎樣運送到葉子的?

  2、合理猜測。

  當孫老師提出“莖中有什麼能夠將水分運送到葉子呢?”學生起來交流時,我聽到一個孩子說:我猜測裡面應該有一根管子,因為我們自來水管就是運輸水分的。這個孩子的猜測並不是漫無邊際胡亂猜想,而是根據平時的經驗合理的猜想,所以當我們的學生說出不著邊際的猜想時,我們也應該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明確:猜想其實是合理的推想。

  3、適時追問。

  孫老師在課堂上總是能夠在恰當的時候追問學生,進而引導學生更深的思維發展。比如:橫切時實驗現象是會看到有一圈小紅點,孫老師會立即追問:為什麼會出現一圈小紅點呢?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莖內有管子這個事實。

  建議:

  1、教師的語言更精簡一些就更好了;

  2、教師對於某些科學概念應弄準確了。

植物的莖評課稿2

  一.設疑匯入

  一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課應該是充滿趣味的,從一開始就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探究的慾望。本課運用了一個較為有趣的方法:有個喜歡科學研究的同學給我帶來一棵生長情況不良的植物,請你們仔細觀察有什麼發現。

  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的目標之一是學生能透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因此,學生紛紛猜測葉子乾枯的原因。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聯絡到生活中的經驗,從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入手,設計巧妙。

  二.探究過程

  本節課有三個探究活動:初步瞭解植物的基本構造,設計並交流透過合作完善實驗,推導並驗證植物根和莖的作用。具體說說的學習後的心得。

  活動一:初步瞭解植物的基本構造

  在學習之前,首先要對植物的基本結構有一定的瞭解。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請兩人一組仔細觀察老師準備的植物。由學生自主進行觀察,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合作中進行探究。

  活動二:設計並交流透過合作完善實驗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實驗,合作完成實驗。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先有小組討論進行設計。再與全班同學交流,改進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一個小小的細節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學生在上臺彙報的時候,並沒有馬上開始彙報。請臺上的同學說出他的要求:坐端正,仔細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小組交流討論,學生的注意力一時很難集中來傾聽其他同學的彙報,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建議:教師應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因此教師利用讓同學自己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項,來組織好彙報交流,使彙報更有效。

  活動三:推導並驗證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經過學生完成的實驗,一時半會兒還看不出結果。因此由教師引導,進行推到並驗證。透過對紅墨水在植物莖裡的位置變化,來揭示莖的作用。

  三.總結延伸

  在課堂的有限的時間裡,將不能觀察到的現在留在課後讓學生繼續觀察,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事物長久觀察的恆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