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評課稿(通用16篇)

小學音樂評課稿(通用16篇)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

  首先肯定這是一節比較好的音樂課,具有課改意識,無論從老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把握,教具的設計,教師的語言神態,都體現了音樂教學的美感。總的感覺是王老師把這首樂曲挖的很細,不管從樂器的認識、樂器的聲音特點、民族樂器的分類,還是樂曲片段欣賞,都能時時刻刻以學生的認知、學生的感受為主線,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

  在第一部分的聆聽鼓聲,這個片段上,可能王老師說了一句誤導的話:“敲擊的樂器”,所以同學們千猜萬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們學生與市裡學校的差距,其實也就在這裡,知識面不夠寬,關於民族樂器、管絃樂等的介紹,四年級的時候,為了迎接市裡的檢查,我特意對這些孩子進行過整理和講解,但是從學生的發言情況來看,卻還是說不出大部分的樂器來,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的孩子要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多讓他們觀看各種樂器的演奏影片,多瞭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劇、歌劇,多欣賞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設計,老師設計的非常精細,有打擊樂器節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這些設計非常的能引導學生學會欣賞。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2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匯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匯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裡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著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透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3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裡,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資訊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4

  上週聽了蘇老師的音樂公開課。我認為整堂課是在“敲鼓小鼓,學唱小鼓手的歌,表現小鼓手”的教學環節下一一開展的。首先我來講講這節課中,黃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

  1、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這節課一開始黃老師就用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接著讓學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節奏,不僅找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歌曲,而且潤物細無聲地解決了歌曲結尾句演唱力度從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難點解決。

  2、整個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環節的設計很清晰,並且從易到難,層層深入。在整堂課中,黃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聆聽歌曲的習慣。這堂課中蘇老師一共讓學生完整地聆聽了4次歌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歌唱課中讓學生多次完整地聆聽歌曲,是學生快速學會歌曲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師的語言很親切、生動。在本堂課中,蘇老師表現出了一位音樂老師紮實的基本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師那甜美、很純的、象天籟一樣的歌喉深深地吸引著大家和孩子們。

  4、把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在介紹換氣記號時,蘇老師運用了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的兒歌來詮釋,使學生很快地領會了換氣記號的意義和使用方法。

  當然,一節再完美的課總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針對這堂課談一下幾點不同的看法。

  1、在匯入環節,教師在拍打二分音符節奏時不夠準確。“Xx”應該這樣拍。學生就不會出現結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況了。另外,這句節奏既然是從弱到強的要求去拍打了,黃老師也想到了用色塊去區分了,何不用同種顏色但深淺由淺到深的色塊去體現是不是會更明顯?然後休止符用紅顏色表現,告訴學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紅燈要停下來。我本人認為這樣可能會使學生看得更一目瞭然。

  2、既然是歌唱課,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應該是一屆教唱課的主要任務和主要核心。我認為處理本首歌情感關鍵是要表現出小鼓手的神氣和自豪,所以要求學生演唱歌曲的聲音應該是圓潤、明亮的。也許可能是第一節課上唱歌課,學生的喉嚨不易開啟。三五班的很多學生是“小銀鈴”合唱團的成員,好像在這節課中沒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水平。三五班學生的歌聲不夠明亮,嗓門有點緊,聲音的位置偏低。學生的情緒也不夠Hi。我覺得教師有必要採取一些教學手段。如引導學生要應該用形象的、淺顯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導學生該用怎樣的嘴形去唱歌。特別是演唱一首歌時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學生如何“起聲”?要馬上做好氣息的準備,找到發音位置的高低了。這首歌應該是屬於“軟起聲”的歌曲。歌曲的起聲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激起聲,軟起聲和舒起聲。所謂的“軟起聲”就是指聲帶再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發出的聲音比較舒展、平緩。正因為處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學生才會真正的理解和表現歌曲。因為這首歌頭尾的歌詞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複之處,所以,最後老師再適時地處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說歌曲的起始部分聲音比較輕快,情緒比較歡快。尾部力度要加強,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發揮地淋漓盡致。教師也不會出現教學時間有多餘,而在那拖延教學的嫌疑了。

  3、最後在拓展環節中,黃老師讓學生進行聲勢節奏伴奏。在講解要求時,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確,所以出現了學生沒有馬上明白。這個環節中,黃老師本意是想讓小組敲打方式進行,但最後卻是每組請四個學生上來敲打,四個人的聲勢顯得太單薄,教學的效果也就顯得不是那麼明顯了。我本人認為教師在教學環節可以這麼處理,就是讓學生敲打音樂凳,然後讓一小組兩小節後逐漸加入敲打的隊伍,這樣聲勢顯得會更強大。而以小組漸漸加入的過程也正好體現了力度的變化。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5

  春曉

  週三,我們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陳青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透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的亮點是,陳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為之欽佩。在課中,陳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裡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陳青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陳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匯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陳青老師一樣即便是拿著教學光碟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陳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才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6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後,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遊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遊覽印尼農莊為主線,帶領全班同學遊覽印尼為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遊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透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為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為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膠水果作為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7

  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在學生進入課堂時,金鈴老師使用《藍精靈》這首歌曲,學生們一邊演唱一遍做舞蹈動作,使學生們很快的就進入了音樂課的狀態中。

  在新課匯入中,金老師使用猜謎語的方式來進入課題並進行情景教學,提出“烏鴉邀請小動物們去家裡做客”使學生們都能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走。並在黑板上出示了XX、XXXX、X—的節奏,分別指出節奏表示的是我們和小兔子、烏龜在前往烏龜家時走路的步伐,讓學生們在情景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了本節課的節奏型。“走著走著到了大森林裡,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flash)透過教師的情景匯入為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使學生們懂得小烏鴉很孝順。緊接著教師在學生學習歌曲環節中,教會了學生2/4拍子的強弱規律並用手勢來表示,這種方法新穎並且學生很容易接受。接下來在劃分樂句時學生看著老師製作的新穎的課件很容易就把樂句劃分了出來,課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分小組按節奏讀歌詞的時,教師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輪著讀歌詞,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最後一個環節進行了知識拓展,使學生們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並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得到了一定的表現。

  這節課是一節非常優秀的課,生動的情景設計很吸引人,整節課層次清晰,並能利用情境匯入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的來完成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師所作的課件也很新穎,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特別好。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很值得讓人來回味。

  《小烏鴉愛媽媽》看課反思:這次教研活動,聽了金鈴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體現了新穎的音樂教學方式。

  在律動環節中教師播放《藍精靈》,學生跟隨音樂邊唱邊跳進入教室,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固定的歌曲讓學生們來演唱和表演,每次上課前我只是播放一些關於這節課內容的音樂讓學生拍手進入教室,沒有設計其它的內容,這是我所欠缺的,在組織教學中還應多多設計內容。

  在匯入新課中教師以給學生們猜謎語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們緊緊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並且這種情景設計一直貫穿著整節課當中。例如:“烏鴉請大家去他家裡做客,小兔子烏龜是怎麼走的?”之後教師出示相應的節奏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的節奏型;“走著走著到了大森林裡,烏鴉媽媽每天給小烏鴉喂蟲子,有一天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大家看看小烏鴉去哪了?”(播放課件)透過情景匯入為學生分析了歌曲的大概意思。在情景設計中我每次都是有頭無尾,要不就是中間環節就把設計的情景給丟下了,不能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這一點我還應該增進。金老師所設計的情景獨特新穎,這一點應該多多努力和動腦筋。

  在學習歌曲中,教師的層次非常清晰,先是學習2/4拍的強弱規律、進行樂句劃分、按節奏讀歌詞、全體演唱歌曲及換形式演唱、以及為歌曲伴奏。在這一過程當中我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很模糊,不知道先上哪一環節,並且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們演唱過程中出錯的地方,沒法有效的完成環節中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點上我要多多努力,每次備課的時候把環節的順序弄清楚,教學目標要突出,教學的時候不要過於著急要把目標達成後在進行下一環節。

  教師在拓展知識環節中,讓學生們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使學生懂得要從小尊老愛幼,孝順自己的父母。在這一環節中使我明白知識的拓展性在音樂課中也很重要。

  這節課聽過後感觸很多收穫也很多,這是一節非常精彩的課,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東西,那麼在日後我要多看一些關於音樂教學的材料和理論知識,多聽課多讓有經驗的老師幫我評課,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做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而努力。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8

  聽了偉老師的三年級音樂課《捉迷藏》,感覺到王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進行了成功的課前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的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節奏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老師在技能練習中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透過有趣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不同節奏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枯燥的樂理知識。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教師認真鑽研了教材,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學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美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充分發揮了音樂自身的魅力,讓學生自己自願的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去,比教師強制學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師在教學時將難點分解,逐步解決,使學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課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層次分明,學生在課堂中也有很大的收穫。

  學生先讀歌詞,再老師唱歌譜,然後學生一句一句學唱歌詞,接下來兩句兩句唱歌詞,最後,整個曲子連起來唱。這樣,每一句都能準確無誤。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9

  初老師講的這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可愛的家》。本單元以家庭為中心,透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啟發學生珍惜幸福家庭,以自己的愛回報父母的愛,同時關心那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最終達到珍愛家庭、關愛他人、熱愛父母的單元總目標。本課為第一課時。

  聽了初老師執教的《可愛的家》一課,我的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年輕的音樂教師,那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新穎別緻的課堂教學設計,嫻熟的課堂教學技藝,親切自然的教態,彈唱自如的音樂,為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的唱歌課教學課例。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重難點設定合理,注重使用了電教手段,知識傳授準確無誤,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可愛的家》這節課直指心靈,音樂以情動人,歌曲以理服人。聽音樂含淚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長,看圖片震撼心靈。有效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初老師的教學整體設計做到:前有蘊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伏延千里。在唱歌課教學上我認為初老師的課優點如下:

  1.音樂容量大。本課以音樂為本位,以情為核心,以聽唱為重點展開教學,層層深入:從看和諧家庭的圖片——對詞曲作者簡介——聽範唱——讀歌詞——再次聆聽——講解讀譜知識——學唱歌曲——歌曲處理——拓展延伸等幾個部分的精彩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2教學內容有彈性。教學中,難的地方“潛出”,簡單的地方“深入”,德育滲透點到即止。難的地方,如對四四拍的講解,就是化繁為簡的典例;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四四拍強弱規律開始,讓學生用拍手錶示強弱拍子,僅僅用了幾分鐘,就自然的講出讀譜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簡單的地方,如欣賞《再見,警察》的情景創設,撞擊心靈,點燃愛心之火。音樂教學有張力,學生學習有動力。

  3課件製作新穎,運用恰到好處。音樂課的多媒體運用不能“搶戲”:音樂是聽覺藝術,看輔助聽,藝術修養才會提高。多媒體引領學生直觀思維,突破難點。這就是多媒體合理運用的好處——高效。新課開始時初老師採用出示課件——《甜蜜的家》的圖片,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家是和諧、溫馨、甜蜜、幸福的。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其次,在瞭解作曲家時,課件講述更直觀形象。另外,欣賞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了,警察》時,不足幾分鐘的情景創設,多媒體引領學生從歡快的天真嬉笑走到無聲的冷靜沉思。這就是多媒體恰當呈現的力量——無聲勝有聲。再次,學唱歌曲時,讓學生反覆聆聽,聆聽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對記憶歌詞,有感情演唱歌曲都很有幫助。

  4教學方法運用大膽。鼓勵學生走在學習的前面,激發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音樂。初老師關注教學細節,教學語言明確,具有啟發性。充分體現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

  新課開始時談話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部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以飽滿的聲音、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學唱新歌時透過教師深情的範唱,多次的聆聽課件,讓學生感受歌曲音樂,進而激發學生對家的喜愛。最後學生隨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歌曲處理時,從演唱形式上方法多樣,領唱、齊唱、男女混合唱等等。拓展延伸部分透過創設情境觀看背景音樂選用比較傷感的《再見,警察》,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一些不完整的家庭,缺少關愛和生活困難的孩子,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思想。更觸動了學生要關愛身邊的人,讓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得到溫暖。

  教學建議:

  1學唱歌曲時,如果把旋律分析一下,找出相同的樂句和相似樂句,(第一二樂句旋律相同,第三四樂句旋律相似)學生學習時會更省時,省力。

  2如果把弱起這一讀譜知識滲透到音樂教學中,我認為會更好。

  最後讓我以“設計精彩,回味無窮’’來總結我對這堂課的印象。從這節課中,讓我們到了音樂教學的無窮魅力。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0

  針對這一課的童趣特點,鄧老師採用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問的方式引入本課,首先,師問:“小朋友們喜歡什麼動畫片?”,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教學中我採用童趣化的語言:“請你帶著老師走進動畫城,和小夥伴們一起認識動畫城裡的人物吧!”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童趣的世界,然後將本課的難點節奏、較難的旋律進行訓練。這樣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整個課堂也變得生動有趣多了。

  歌唱教學不僅是音樂課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難的一個課題。在這一課中我儘量採用聽唱教學法,從頭至尾多次利用情景創設,讓歌曲的難點出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對於歌唱教學來說,讀歌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充分利用好了這個環節,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幫助學生提高聲音位置,讓學生用正確的感情、聲音表現歌曲。如:教唱過程中“這裡有誠實,也有狡詐。”這句節奏很難唱準,因為是一字多音,我採用了很多方式讓學生唱好它,對這一難點的解決還是比較滿意的。

  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歌曲處理時時間不足,有的同學還是不能完全掌握。

  2、在歌詞教學中,聲音位置及學生的表情要求還不到位。

  3、在歌曲伴奏方面還要加強。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不斷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新課程背景下的科研型、反思型的音樂教師!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1

  歌曲《蒲公英》是一首3/4拍的歌曲,短小、富有夢幻色彩的兒童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蒲公英被風兒一吹,打起了瞌睡,做起了美夢,引發學生天真的想象。孩子的夢可能是甜美的、愉快的、也可能是離奇的、怪誕的,但音樂裡的夢總是充滿幻想的。所以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喻老師以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蒲公英》這首歌曲的匯入,設計地很好,讓學生聽音樂,問聽到什麼樣的聲音?並用動作表示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接著是律動,這節課體現了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在課堂的教學中,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並在遊戲中,讓學生聽歌,學歌,唱歌,品歌。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

  學生能在欣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再次感受夢中的情景,學唱《蒲公英》,透過欣賞、律動、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劃旋律線條等活動,讓學生在反覆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逐漸熟悉歌曲的旋律;接下來老師分句教唱歌曲,對歌曲中的難點進行處理,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律動表現歌曲等一系列活動表現歌曲,效果很好!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2

  音樂組新生力量馮老師開出本期教研課,二年級下冊管絃樂聽賞《四小天鵝》舞曲。馮老師帶著1306班的孩子們感受了熱情奔放、活潑跳躍的名曲風格,體會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無限快樂!

  《四小天鵝》是由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芭蕾舞劇《天鵝湖》創作的第二幕中的一首樂曲。該曲是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這首舞曲音樂輕鬆活潑,節奏乾淨利落,形象地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樸動人的旋律還富於田園般的詩意。開朗樂觀的馮菁老師透過聲勢律動、圖譜畫記、樂器伴奏、哼唱主題、範奏鋼琴、影片演示等多種豐富的教學手段,經過四次試教、四次修改與調整、讓孩子們領略到這首樂曲的迷人魅力與芭蕾舞演員們的風采。

  作為年輕教師,90後的菁菁老師非常熱愛這群剛接手教學一年的二年級孩子們,從課堂的組織教學到音樂口令,到鼓勵方式與評價機制,不難看出她的教學用心與師生之間的默契,而且孩子們的名字馮老師也是記得一清二楚,可見她對學生的關注與尊重,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一點。現場的鋼琴示範,也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四小天鵝》鋼琴版,熱情洋溢的顆粒性演奏不難看出馮老師紮實的基本功與現場感染力,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用熱烈的掌聲與燦爛的笑臉表達對馮老師的崇拜與喜愛!如果馮老師能注意調整語言的速度與歸納性,設計上更精闢、更講究;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們,流暢自然地融入教學目標,這樣的音樂聽賞課就更完美了!

  我們很驚喜地看到,音樂組的年輕老師們在泰禹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蛻變,不斷地高標準要求自己。我們的音樂課堂才更快樂、更具設計感。藝術性與水準正在不斷提升,泰禹學子們也正享受著不同風格、不同特點的美妙音樂課堂!為了孩子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3

  聽了袁豔蕾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一課,我感覺是一種欣賞,欣賞美妙的音樂,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優美的文字語句,欣賞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產生的智慧。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以下幾點比較明顯:

  1、教學目標明確。本堂課就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理解為什麼把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

  2、條理比較清晰。透過緊扣每節中心句,透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配以圖片的直觀輔助理解,來加深學生對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認識,來感受音樂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無窮魅力。

  3、教師的教學用語簡潔、明瞭,富有散文語句優美的色彩,同時又能及時、恰到好處。

  4、強化對學生進行拓展性說話訓練、思維訓練,又能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說話練習: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閤家歡樂的時候都會做些什麼?說話練習:在維也納,漫步、閤家歡樂……時會有音樂相伴,想想,還有哪些時候他們也會有音樂相伴?

  5、課堂上教師教態的親切自然,

  6、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值得多花功夫。如對搖籃的理解。

  相信,在今後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年輕的袁老師會向我們演奏出更加優美動聽的課堂教學新樂章。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4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紅旗小學陳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陳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優美;

  2、層次清晰;

  3、文化底蘊豐厚。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5

  《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它以優美簡潔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結構,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們感受到文字語言所帶來的文質兼美的享受和薰陶,彷彿身臨其境,沉浸在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之中。

  陸老師的教學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麗,簡潔凝練,情真意切。清新明麗是我見到陸老師的第一感覺,一束又黑又粗的馬尾辮自然地搭在左肩,優雅的微笑,甜美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簡潔凝練是陸老師的課堂語言的特點,質樸無華,自然流暢的過渡語和提示語,寥寥數語就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帶給學生深遠的語言表達的想象空間。情真意切是師生互動表達中的思想的傳達,教師的配樂朗誦入情入境,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時而優雅輕揚,時而慷慨激昂。

  本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是“以表達為價值取向的閱讀教學研究”。初看主題,並沒有完全理解其含義,觀陸老師的課也只能浮於表面,不能深究。課後,我透過查詢資料,瞭解到“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看過這一解釋,我才真切地體會出“表達”,“學生的表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它是教學的本源和真諦。如果教師能在有限的35分鐘的時間裡,找準訓練點,找到“空白點”,讓學生適時適處地進行各種形式的表達,這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陸老師的這節閱讀教學課,就很好地詮釋了“表達”要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淋漓盡致地訓練。縱觀全課,陸老師的表達設計比比皆是,並且型別眾多。

  第一,詞語表達兩處。其一,在欣賞過維也納的秀美風光後,積累描繪美景的詞語;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劇中心——金色大廳”時,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眼前這一偉大建築?這兩處都是有視覺形象的有感而發,而且是對頭腦中所識記詞彙的直接提取,是一種初級的表達形式。

  第二,語段表達兩處。首先,是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陸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本小節有著“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寫作特點。於是,學生就仿照這一方法,寫寫自己心目中一座極具特點的城市。陸老師先以松江新城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導學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關聯詞——“()是一座()的城市。在這兒,到處(),到處()。為了(),也()。就連(),也()。”這是一個書面形式的語段表達,可以算是本課諸多語言表達訓練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然而,在課堂中,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學生們的畏懼和困難。這主要得益於陸老師認清了學生們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鋪設了一系列階梯式的“腳手架”——課文寫作的特點,“下水文”,句型等,學生們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僅如此,學生們的思路還相當開闊,有的寫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寫到了以園林聞名於世的蘇州,還有的寫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歡吃辣的重慶等等,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其次,是讓學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從哪些地方還能看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並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層次寫,這與上面提到的練筆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就要提到最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讀表達了。很多老師一定在想,朗讀?這也能算是表達嗎?以我個人之見,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表達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前面提到的“詞語表達”“語段表達”更為重要。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需要學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理解文字,而後,進行加工,再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響亮地念出來。本堂課,陸老師設計了很多朗讀環節,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對朗讀表達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樂生活”這一部分,作者為了寫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選取了“漫步時”“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內演奏”等多個場景,不同的場景,一定有著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達,於是陸老師就設計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讀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優美舒緩的音樂,使學生們靜心體會,沉醉其中;然後,寥寥幾句的描繪,學生們彷彿步入了那音樂悠揚的場景;學生在文字中尋找著詞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橋樑,再透過自身“知識結構”的解讀,就有了那創造性的朗讀表達,深情,陶醉。這是何其巧妙的設計,如果學生能把握感情基調,讀出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這不就恰恰說明,學生已經和作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創造性的表達了嗎?

  “充分關注表達,提高語言素養”是目前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重視,併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在課堂上,要持之以恆地關注表達,透過細讀文字,充分挖掘合適地語言點,並做好學生語言表達的引導,比如:低年級要說完整,高年級就要有條理,說具體等。陸老師的這堂課就圍繞“表達”,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思考。

  小學音樂評課稿 篇16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雖然完整的把本節課我覺得有成功的地方也很失誤之處,現者結合這節課做一下反思總結,以便於以後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

  這首歌本身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歌曲很簡單,整體效果不錯。課前老師播放了一段新疆地方特色比較濃的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讓學生置身於音樂的氛圍當中,讓後結合圖片和欣賞這首歌曲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在教學環節上老師首先讓學生在充分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感受音樂,並能感受到音樂的美,以便於更好的更快捷的學好歌曲。其次介紹阿肯,和注意旋律相似的樂句的區別,這首歌曲中有許多樂句的旋律是相同的,所以學生掌握歌曲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老師還注重感情的表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就是抓住了歌曲的靈魂。

  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第一是語言組織非常的欠缺,沒有很好的用自己的語言把整節課連貫好。第二是學生的激情沒有別充分調動起來。第三是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的不夠好,不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第四是隻注重整體的教學效果,沒有注意到個體教學。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加強音樂知識的教學,並且要顧慮到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能真正的學會學懂。除此以外也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