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致辭了吧,致辭是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講話。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致辭才是好的致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 篇1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是一個特別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6000多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畢業是離別的時刻,也是人生旅途新的開始。100年前的1916年,周詒春校長在清華的畢業典禮上說:“自今日畢業之後,諸生對於清華,形式上似已脫離,而於精神上之關係,正是方興未艾。”我相信,清華園會是你們一生都牽掛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校園自身的美麗,更因為這裡有你們留下的足跡、迸發的激情和難忘的青春記憶。

  20xx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學生創客空間協會,以“動手造萬物,人人皆創客”為口號,搭建了一個綜合性的創新平臺,你們之中的畢瀅同學就是創始人之一。目前協會已擁有1000多名會員,專案涉及教育、環保、藝術等多個領域,湧現出了“紫晶立方3D列印”等一批成功的創業團隊。現在,學校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越來越多的同學在這裡揮灑創意、展示才華。

  20xx年校研究生會創辦的微沙龍平臺,讓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成為你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們在線上自由釋出學術話題,尋找學術夥伴,在咖啡館裡享用學校贈送的免費咖啡的同時,切磋交流,相互激發思想火花。在這裡,我要祝賀你們,兩年多的時間裡,你們喝了4萬多杯咖啡。我希望你們的師弟師妹今後比你們喝得更多!

  20xx年,工業工程系的法國留學生文森特和化工系的中國學生仇祿,與來自美國、瑞典、波蘭、希臘等國家的8個同學共同發起了“思想者俱樂部”。每週三晚上7點,大家都會相約在一起,按照事先準備好的主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討論,從巴黎暴恐事件到轉基因食品,從科學與倫理的關係到人生規劃與事業選擇,大家在辯論中相互啟迪,在彼此欣賞中共同進步。今天,文森特與仇祿也和大家一起畢業。跨文化交流合作越來越重要,你們之中,60%以上的博士生都有出國訪學或海外研修的經歷,校園裡各種活動中也有越來越多留學生的身影。這些形式多樣的交流拓展了你們的視野,讓大家懂得了尊重他人觀點的重要性,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經過幾年的校園生活,我相信你們已經做好準備,去擁抱這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創新時代。我希望你們做勇敢的創造者,積極投入到創新的實踐中。我更希望你們努力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成就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寬廣的視野。視野決定創新的格局。拓展視野的過程就是打破邊界的過程,要敢於走出個人熟悉的領域,邁向陌生的領域,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樣才能有更多機會去捕獲靈感、抓住機遇,實現創新和突破。要獲得寬廣的視野,還須置身於高峰之上。“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高才能望遠,才能看見天之廣、地之大、山之高、海之深,才能形成與眾不同的眼光,才能在創新中保持領先的地位。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敢冒風險的勇氣。越是重大的創新,挑戰性也越大,風險也越大。人類歷史上所有重大的突破,最初都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是一個偉大的創新者,也是一個偉大的冒險家。他選擇動力反推垂直下降方案來進行火箭回收,這是一個大膽但被認為是近乎瘋狂的構想。經過多次失敗後,在陸地和海上火箭回收都取得成功。這兩次回收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可望大大降低,星際旅行變得不再遙遠。馬斯克認為,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就值得去冒險;冒險就有失敗的可能性,如果你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還不夠創新。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引領創新的內在動力。對卓越的追求源於對內心夢想的執著,追求卓越的過程就是永不滿足的過程。清華人永遠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20xx年,朱鎔基學長回到母校,他對師生們說,在清華的學習經歷讓他感到清華的精神就是“追求完美,要做到最好”。作為清華人,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第一等,要在實幹中不斷超越自我,在行勝於言的努力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我相信,你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創新之路一定是不平坦的,但最燦爛的人生一定屬於引領時代發展的偉大創新者。

  鵬程九萬里,惜在離別時。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致辭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冬日清華園裡最喜慶的日子。我們在這裡舉行儀式,慶祝1291名同學圓滿完成學業。首先,我要向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向精心指導你們的老師、向堅定支援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感謝!

  同學們,你們即將告別校園,從這裡不僅帶走知識、友誼、夢想,更將帶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將同你們相伴一生的清華文化和清華精神。今天,我想重點講講清華的校風“行勝於言”。清華是培養君子的地方,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恥其言而過其行”,行勝於言是每一名清華人的內在品質。我們的學長聞一多先生說過,“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清華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為行勝於言。同學們,實幹興邦, 空談誤國。國家和社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腳踏實地、勤奮實幹的人。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什麼,都能終身做到行勝於言。為此,我想談三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第一,行源於思。

  當今世界正在進行大變革大調整,當代中國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轉型時期。你們在未來要有所作為,不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韓愈曾說:“行成於思毀於隨”。我在這裡強調行源於思,就是希望大家認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獨立人格、獨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聰明尋找捷徑更重要。前不久,我參加研究生特獎的分享交流會,聽一位同學講到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故事。說有一天深夜,盧瑟福看到一個學生還在做實驗,便好奇地問:“你上午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做實驗。”“下午呢?”“做實驗。”盧瑟福又問:“那晚上呢?”“也在做實驗。”盧瑟福聽後很生氣地說:“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那什麼時間用於思考呢?”同學們,我也不願意看到你們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緊的發條,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們能不時地停下來看一看、想一想、問一問。就像高山流水,時而激流勇進,時而靜水流深,用思考之後的行動成就絢麗的人 生。

  第二,行惠於言。

  前段時間,我讀到一本書,叫做《教育大未來》,是曾經負責哈佛大學教育改革的託尼·瓦格納撰寫的。他在書中提到,未來世界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7個關鍵力,“有效的口頭與書面溝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為只有加強溝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 最近學校正在召開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很多校友給我寫信,談到自己對母校人才培養的建議,他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清華學生積極主動與人溝通的意願不足。20xx年,朱鎔基學長也曾談到清華學生不善言表的問題,當時他語重心長地說:“行勝於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這裡強調的言,不是自我吹噓、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只說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據、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同學們,我想強調的是,溝通是表明你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溝通是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體現,溝通也是影響他人、改變社會的重要方式。人類處在資訊化加速發展的時代,主動溝通,善於表達,將使你們得到更多的 理解,獲得更大的支援,營造更佳的社會環境,從而更好地發揮才幹、成就事業。

  第三,行成於篤。

  傅斯年先生1919年寫過一篇文章,我雖然並不完全贊同他所作的比擬,但還是想在這裡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說,他有一天見到一位北京警犬學校的人,就問那個人,“你們訓練的狗,單是外國種呢;或是也有中國狗?”那個人回答,“單是外國種的狗。中國狗也很聰明,他的嗅覺有時竟比外國狗還要靈敏,不過太不專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著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爭食物的時候,把他的使命丟開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級的校友有一次回學校時講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運氣”,再把這個結果用時間進行積分。意思是人生是一個時間積分的過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恆。剛才,孫曉明校友也與大家分享了他的經歷和感悟。這些認識和感悟啟示我們,堅守自己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選擇比跟風趕潮流更重要,堅持坐冷板凳比什麼熱做什麼、什麼快做什麼更重要,長期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去做更重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