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當下社會,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1

  一、學校各班級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掃衛生,辦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員值日對衛生進行清潔。辦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時間開啟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二、由保潔人員每天負責進行公共環境衛生清潔。

  三、學校後勤處安排專人定期噴灑消毒液或石灰水進行噴霧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傳染。

  四、消殺區域包括:樓梯樓道及周圍、各辦公室、廁所、沙井、化糞池、垃圾箱、垃圾中轉站等室外公共區域及宿舍。食堂消殺由食堂安排專人負責。

  五、消殺工作每月進行一次,並填寫《消殺記錄表》

  六、定期做好滅“四害”工作,投放鼠藥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必要時掛上明顯的標識。

  七、校園內無亂堆放現象,雜物及時清除,生活垃圾須日產日清。

  八、隨時清除綠化帶雜草、紙屑、落葉、果皮等雜物,定時澆水、修枝、鬆土。

  九、如發現校外、社群有類似“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門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時期學校消毒制度進行責任區內的消毒工作。

  十、如發現班內有類似“流感”、“禽流感”、“結核病”“手、足、口病”的現象,則班主任應及時做好監控和上報工作,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2

  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學校傳染病發生後的消毒工作,防止學校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特制訂消毒制度。

  一、消毒時光

  每一天放晚學後,消毒人員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持續一週。

  二、消毒範圍

  學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走廊、宿舍、廁所以及手能夠觸控的地方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三、消毒藥品濃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每20克(1小袋)兌8000毫升水(濃度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學後消毒員對地面、桌椅、門扶手先用消毒液進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學生到校前再用清水進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員設定

  學校指派專人負責每一天消毒工作。學校分管領導監督、指導消毒員消毒工作。

  六、消毒員要每一天將消毒狀況填入《學校消毒狀況登記表》。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3

  一、學校環境衛生及消毒制度。

  1、學校各班級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掃衛生,辦公室每一天安排工作人員值日,學校每週進行一次大掃除。辦公室和教室每一天要有充足時光開啟門窗,持續室內空氣流通。

  2、學校定期噴灑消毒液或石灰水進行噴霧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傳染。(總務處負責)

  3、各班清潔衛生打掃學生每一天負責進行公共環境衛生打掃,定期做好滅“四害”工作。

  4、各班飲水機每一天由專人進行保潔工作,由供水部門進行定期消毒工作。

  5、如發現校外、社群有類似“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門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時期學校消毒制度進行職責區內的消毒工作。

  6、如發現班內有類似“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現象,則班主任應及時做好監控和上報工作,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7、星期三為學校清潔衛生大掃除時光(包括消毒)。

  二、個人衛生、消毒制度。

  1、飲水務必自帶獨用茶杯,不喝生水、涼水,不吃生菜、冷盤。

  2、學生應做到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防止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澡、勤換衣服,持續清潔衛生。

  3、洗手設施要放置消毒肥皂。(總務處負責)

  三、廚房衛生消毒制度

  1、為加強學校飲食安全,防止病從口入,對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內設施作如下規定:

  2、食堂對炊具、餐具,堅持每次用餐後,用消毒水清洗。每一天對餐具用開水蒸煮10—20分鐘。對消毒後的炊具要有保潔措施。

  3、採購回來的肉、菜必須要洗乾淨。菜要洗3次,做到無雜物;食物要煮熟,堅持不出不衛生食品。

  4、炊事用具要經常持續清潔,每餐要清潔乾淨,每一天用消毒水抹熟食櫃。

  5、食品過夜要加蓋放好,廚房人員分飯要堅持戴口罩。

  6、生熟食物嚴格分開,盛放及使用不一樣的用具,盛放要加蓋,防止蚊蠅等叮、爬及汙染。

  7、每餐後對食堂的地板、水溝用漂消毒。消毒池不洗食品和汙物,溲水桶應持續清潔,並加蓋。

  8、採購滅鼠、滅蚊、滅蠅的藥物,加強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場所。

  9、使用藥物消毒時,務必使用經國家批准使用的藥物,正確的配製使用,保證消毒有效。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4

  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學校傳染病發生後的消毒工作,防止學校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特制訂消毒制度。

  一、消毒時間

  學生放學後消毒人員對學校進行消毒

  二、消毒範圍

  1、學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走廊、學生宿舍、廁所、圖書館、下水道以及手可以觸控的地方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2、學生衣物被褥等。

  3、學生餐具、文具等。

  三、消毒方式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進行全方位消毒,密閉門窗1小時後開窗通風。

  2、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30分鐘。

  3、衣物被褥經常晾曬。

  4、定時開窗通風。

  5、餐具、文具擦拭或蒸煮消毒。

  四、消毒員設定

  學校指派專人負責消毒工作,消毒頻次為1次/日。

  五、嚴格登記制度

  消毒員要每天將消毒情況填入消毒記錄登記表。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5

  為了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促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校通風消毒制度。

  一、學校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1、加強教室、食堂、廁所、辦公室等校園環境衛生的打掃和保潔,尤其是衛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3、教室的通風和消毒一樣,是防止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專人,做好教室的通風工作和消毒工作,殺滅病原菌,從根本上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並做好消毒記錄。

  4、教室應在每天上課前開窗通風,每天保持通風直到放學,其他教學用房也要每天開窗通風。

  5、樓道、廁所、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的消毒工作由總務處安排專人每週兩至三次進行。

  6、班級每星期兩次用噴霧消毒劑,噴灑教室,進行對教室消毒,並做好消毒記錄。

  二、個人衛生要求:

  1、學生應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2、學生飲水必須自帶水杯。

  3、保持居住房間的通風換氣。

  4、避免和來自疫區的人員來往,如要接觸,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戴口罩),儘量縮短接觸時間,不要直接面對,並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在接觸後及時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醫用酒精擦拭)。

  5、咳嗽和打噴嚏時不要正對別人。應使用紙巾保護遮掩口鼻。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6

  一、盛放冷葷及烹飪、加工好的直接入口食品的盆、盤、碟、碗等容器在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前必須洗刷潔淨並進行有效的消毒。

  二、容器具洗刷,洗滌消毒池嚴格專用,明確標識洗滌池、消毒池、清洗池,使用的洗滌靈、消毒水須符合衛生標準要求,消毒液的配比濃度達到250ppm(試紙校驗為300ppm)。

  三、容器具洗刷按照一颳去殘渣、二洗、三衝、四消毒、五清水、六保潔的順序進行。

  四、嚴格執行餐飲具、工用具、容器洗刷消毒程式:

  ⅰ、熱力消毒至少設兩個水池,洗消程式為去殘渣、洗滌劑洗刷、淨水衝、熱力消毒四道,感官檢查光、潔、澀、幹。

  ⅱ、化學消毒至少設三個水池,程式為去殘渣、洗滌劑洗刷、藥物消毒、淨水衝四道工序;消毒水池內壁有水面高度標誌線,池中預先放自來水(使用有效氯消毒劑消毒時應使用常溫水)達標誌高度後,再向水中加入規定容積的消毒藥劑,使有效氯濃度達到250ppm,用試紙校驗達到300ppm,藥劑分散混勻後(勿重疊)放入欲消毒的餐飲具容器,使餐飲具、容器充分浸入消毒液麵內,維持消毒時間5分鐘以上,取出後以淨水沖洗表面的消毒劑殘留,感官檢查潔淨、無異味。

  五、根據消毒程式要求,直接接觸成品的用具應首選熱力方法進行消毒,因材質、大小等原因無法採用的除外。採取不同消毒方法,嚴格執行關鍵限值標準。

  A、煮沸消毒:溫度100℃以上時間≥10分鐘

  B、營養餐重複使用的餐具熱風消毒:溫度95℃時間≥60分鐘

  C、紅外線消毒:溫度120℃時間≥10分鐘。

  D、洗碗機消毒:水溫85℃時間≥40秒鐘

  六、消毒有專職人員負責,嚴格執行消毒標準要求,做好當日記錄。

  七、消毒好的物品按衛生要求存放與使用,嚴格餐飲具用後洗淨、用前消毒原則;已消毒與未消毒的餐飲具分開存放,並在餐飲具貯存櫃上標有明顯的“已消毒”、“未消毒”標記;消毒後的餐飲具放入密閉保潔櫃中儲存,分類擺放、整潔有序。餐具保潔櫃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潔淨;保潔櫃內無雜物及個人用品。

  八、洗碗機保持潔淨,熱力洗消用水、氣達到規定的溫度;裝置上的溫度顯示裝置正常無故障。洗碗機、洗消池用後保持潔淨,無殘渣,檯面、地面清潔無汙垢。

  九、從餐飲具、容器上清除下來的廢棄物以專用帶蓋容器盛放,做到廢棄物不暴露、不積壓、不外溢、容器外觀清潔。

  十、從事洗刷、消毒工作的從業人員經健康培訓合格,持有效健康、培訓證明上崗;熟練掌握洗消工序與洗滌、消毒的相關衛生知識。

  十一、所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需經檢驗合格,符合國家食品用洗滌劑、消毒劑衛生標準與要求,保證對人體安全無害,索取的檢驗證明存檔備查。

  十二、未經消毒的餐飲具、容器不得用於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及供餐使用;禁止重複使用一次性的餐飲具。

  十三、消毒間保持清潔,洗刷池、消毒池專用,水池用後刷淨,垃圾及時清理。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7

  一、消毒負責部門:

  校長負總責,學校總務處負責監督、指導、檢查,相關人員具體實施。

  二、消毒範圍:

  學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門扶手等)、走廊、宿舍、廁所以及手可以觸控的地方。尤其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品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並做好記錄。廁所用生石灰粉進行消毒。

  三、消毒時間:

  每週對校園進行衛生大掃除,確保校園整潔乾淨。每天應有一定時間(中午12:30時下午學生放學後17:30時)開啟教室門窗、寢室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潔員按時負責進行每天的公共衛生環境打掃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異常情況:

  如發現校內出現類似“流感”現象傳染病,班主任及教師及時向校領導彙報,學校及時上報相關部門並進行監控,並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對患傳染病學生上課的教室、及時進行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的消毒,情節嚴重的及時聯絡家長進行隔離治療。消毒結束後進行通風換氣。

  五、餐飲具消毒:

  1、食堂工作人員按食堂衛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學生應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經常晾曬被子。

  六、消毒記錄:

  專人記錄消毒情況,消毒人員若貽誤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後果,按相應的教師管理辦法進行處理。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8

  學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僅用量大,週轉快,而且與進餐者直接相關,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潔,被病原微生物汙染,透過就餐環節,病菌或病毒就會進入體內,造成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為認真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應當遵守國家制訂的操作規範及衛生要求,嚴格按照洗消程式進行消毒:

  第一步是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60℃為宜;

  笫二步是溫水清洗,去除殘留油脂等(水溫以30℃左右為宜);

  第三步是消毒,笫四步是沖洗,即用清潔衛生的清水沖洗掉餐具上的殘留藥物;第五步是保潔,即將洗淨消毒後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潔設施內備用,以防止再汙染。

  二、餐具洗滌

  消毒人員應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餐具如何進行消毒呢?目前國內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兩類:一類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熱力滅殺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紅外線等;另一類是化學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學消毒劑滅殺滅病原微生物。但後一類有一定副作用,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國家對用於餐具的化學消毒劑實行嚴格管制,必須經省以上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審査批准方能生產、使用。

  幾種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主要衛生要求:

  (1)煮沸消毒法。消毒鍋應呈桶狀,鍋底稍平,水量適度,以竹籃盛裝餐具,當水沸時,將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時,取出備用,就是沸進沸出。

  (2)蒸汽消毒法。這是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種多樣,有簡易蒸汽消毒法,鍋爐蒸汽法,電熱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溫度在80℃上,保持30分鐘即可。

  (3)滅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藥物兌自來水0.5公斤的比例配製消毒液,然後將洗淨的碗盤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內,浸泡3-5分鐘。

  (4)84肝炎消毒劑消毒法。用自來水配製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來水加入84肝炎消毒劑10毫升廣將洗淨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備用,配製均用自來水,不得用熱水。

  三、加強餐具洗滌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員負責餐具容器,用具洗滌消毒工作的曰常管理,做到消毒經常化。並可透過以下檢查方法檢查其工作質量:

  (1)感官檢查。首先檢查洗滌人員是否按洗滌程式操作,有無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式;

  (2)檢查消毒裝置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無消毒液,消毒拒的溫度等;最後檢査備用餐具的衛生質量,一般來講,衛生質量較好的餐具應當是內外壁和底部無油膩,呈現本色。

  (3)餘氯試紙檢查法。這是一種快速直觀的檢査方法,適用於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靈敏度很高,殘留餘氯在50帥時也能檢出。具體操作法是取餘氯試紙一小塊,投入備用碗盤內接觸殘留液,數秒後進行觀察,若試紙變為淡紫色或深藍色,表明該餐具已消毒,其顏色的深淺與消毒劑濃度的髙低相關,一般要求試紙呈深藍色,其餘氯濃度約為300PPm,若試紙仍為白色,證明該餐具未經消毒液消毒。

  (4)細菌學檢查法。一般由國家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使用。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9

  1、非傳染病流行期:

  (1)注意開窗通風

  (2)每週一、三、五晚上學生離開教室後,對教室、專用教室、辦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有效氯500mg/ml),關閉門窗,第二天早上6:00由門衛開啟教室門窗通風。

  2、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

  (1)每天消毒,對教室、專用教室、辦公室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有效氯500mg/ml)。關閉至第二天早上6:00由門衛開啟教室門窗通風。並利用體育課學生離開教室的時間和中午,用紫外線消毒車消毒。

  (2)教室櫥櫃、課桌椅、鞋櫃等用含有效氯500mg/ml的消毒液揩擦消毒。

  3、對發生肝炎、菌痢等腸道傳染病的班級,要及時用含有效氯1000mg/ml的消毒液做好課桌椅、櫥櫃等的揩擦消毒工作。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10

  為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各學校積極籌備衛生清潔消毒物資,為開學和開學後日常防疫工作做好了充分準備,一定要規範儲存、使用和管理,做好相關安全工作。

  1、清潔消毒物資包括消毒劑和消毒器材。消毒物資存放在學校專用存放地點,場所應選擇在有監控覆蓋的地方,並離開學生活動區域。

  2、存放地點應當符合有關安全、防火規定,設定相應的通風、防爆、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除溼、消除靜電等安全設施。

  3、存放場所封閉管理。儲存倉庫要懸掛警示標牌,設定警界線等隔離措施。

  4、物資應當分類分項存放,堆垛之間的主要通道應當有安全距離,不得超量儲存。

  5、將安全管理制度、每種消毒劑安全使用說明在存放場所放大張貼。

  6、安排專人出入庫管理,建好物資管理臺賬,包括來源(接受捐贈、購買)、數量、購買(接收人)、入庫時間等。

  7、物資出庫做好登記,對使用人、使用時間、使用量等詳細記錄。領取和歸還均雙方簽字確認。

  8、向使用人發放消毒用品時,應附送簡練表述的安全注意事項。

  9、使用人要做消殺情況記錄,包括消殺時間,區域(面積),可在歸還物品時記錄備案,存在問題及時向主管人(保管人)反饋。

  10、消毒劑(粉、片、液)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配比、使用,嚴格遵守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1、消毒劑和消殺用具應即用即還,或每日取還。不應在固定儲存場所以外其他地方存放。

  12、管理人員要定期檢視,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明確負責人和檢查人。

  13、消殺要適時、適度、適量,防止過度消毒引發的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

  學校公佈制度時,應同時公佈責任人(儘量雙人管理),以確保制度落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