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活動教案7篇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透過操作活動,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否吸水,吸水之後又會有什麼變化。

  2、 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並學會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3、 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錫箔紙、雨衣布每小組一份。

  2、 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小實驗——會吸水的紙條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

  將紙巾擰成的紙條豎著放進裝有彩色顏料的盤子裡,紙條慢慢變色了。

  討論:

  1、把紙條放進顏料水裡,你發現了什麼?

  2、為什麼水會“爬”上去?

  師:紙巾變色了,是因為它把顏料水吸進去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吸水呢?

  二、認識材料,講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並加以認識。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稱,大家集體猜測、判斷,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確定的打?

  3、 幼兒分組記錄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師巡迴指導。

  4、 集體講述,每組選一個代表講出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 幼兒分組實驗。

  1、 幼兒分小組操作。

  把各種物品放入水中,試試它們到底能不能吸水,並在表格第二行記錄實驗結果。

  2、 驗證猜測結果。

  大家把猜測結果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比較有爭議,可以再次實驗。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實驗結果,發現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錫箔紙、雨衣布沒有吸水性。

  活動延伸:

  老師將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沒實驗過的物品投放在區角里,讓孩子們利用其他時間自己去嘗試,並做好記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給小動物餵食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

  2、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2、互動桌;3、動物小筐;4、食物圖片。

  活動重點:

  初步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

  活動難點:

  給小動物餵食,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設計意圖

  教師指導幼兒表現多媒體運用

  (一)、激趣匯入(二)認識動物朋友(三)瞭解常見小動物的進食習性(四)給動物餵食(五)、小結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農場裡有一些小動物在做什麼?那我們一起和小動物玩吧?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動物的名稱。

  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是誰啊?你想和誰當好朋友啊?

  3、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猜想,表述動物最喜歡吃哪些食物?

  小動物們說肚子有點餓?怎麼辦?這裡有一些什麼食物,我們來看看小貓,小狗,小兔,小雞最喜歡吃些什麼?”

  4、教師介紹材料,玩法,規則將食物放到動物小筐中進行餵食。

  聽口令進行遊戲

  5、小結。

  剛才誰跟xx(小動物)做好朋友了?

  你怎樣和它做好朋友?

  你請它吃了些什麼?它喜歡吃嗎?

  1、幼兒進入情境幼兒觀察圖片,表達自己的感受。

  2、幼兒觀察圖片上的動物,並說出動物的名稱。

  3、幼兒思考幫助動物們的方法,用互動桌中託拽的方法找到動物最愛吃的食物

  4、幼兒使用操作食物材料給動物餵食。

  5、幼兒積極與教師互動說出動物最喜歡吃的食物。

  出示課件圖片2出示課件圖片2出示課片圖片,34,5,6互動桌出示操作材料出示課件圖片7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人與人之間在外貌方面的差別。

  2、知道基本的交往語言,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

  3、培養注意力的穩定性,訓練觀察的目的性、永續性。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人手一面鏡子。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會用詞語描述人的外貌特徵。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比較,發現人與人之間外貌的不同。

  難點:能夠觀察到自己和別人在五官、穿著、高矮等方面的不同,並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導人活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請一位幼兒上前跟老師站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五官、頭部、身體,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擴大觀察的範圍: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跟XXX的臉有什麼不同,老師跟XXX的身體有什麼不同。

  3、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他們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說說自己跟別人哪裡不一樣?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拿鏡子照著自己,說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後交換。

  【活動滲透】

  繪畫活動:我自己。

  科學領域的活動:我的身體真奇妙。

  情境滲透: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圖片貼上在一起,讓幼兒觀察他們的差別。在平時的生活,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麼”。

  家庭滲透:請幼兒回家觀察爸爸和媽媽,說一說他們有什麼不同。

  【活動分析】

  本活動讓幼兒在互相觀察中,嘗試用語言描述對方的主要特點,既讓幼兒學會了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合理組織自己的語言,也促進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兒全語言教育“願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能正確地說出講述內容的主要特徵或主要事件”這一目標。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園音樂廳大鏡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鏡子,比較自己跟別人的不同。

  教師可以用數碼相機幫幼兒拍照,然後在電視機或電腦上展示,一起來比較每個人的不同。

  教師還可以把幼兒的照片打印出來張貼在牆上,引導大家進行比較。

  【注意事項】

  如果幼兒感到無從比較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從小處人手,並舉例。

  要觀察細緻的幼兒進行鼓勵和表揚。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如:我們的頭髮不一樣,我的長,他的短。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瞭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裡?"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願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範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後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髒衣服和鞋子)

  五、採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2、採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嚐西紅柿。

  將採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裡清洗乾淨。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並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嚐,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裡是什麼滋味?好吃嗎?"

  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穫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勺子、溫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糖。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試,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嚐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2、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甜的)為什麼?(因為裡面有糖)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到哪裡去了?

  二、教師示範小實驗

  實驗一: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師示範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裡去了?現在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 實驗二:觀察鹽到哪裡去了?(請3-4名幼兒來同時操作)

  師:老師這裡還有鹽,你們誰也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師小結:透過剛才的實驗我們都知道糖和鹽能在水裡溶解。

  三、幼兒實驗

  a)認識材料。

  師:現在老師先請你們看一看你們桌上有什麼東西?

  b)幼兒動手實驗。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上杯子、一個勺子、還有果汁粉,操作時可以自己選其中一樣東西放到你的杯子裡,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像糖一樣藏在水裡看不見,溶解了呢?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搶。

  老師這裡還有一張調查表,我想請你們把做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你們做好後啊,在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畫圈。 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麼變化?

  c)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裡溶解,有的東西不能溶解。

  四、教師實驗

  五、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尋求解決的方法。

  2、激發幼兒保護海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赤潮前後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滌液及工廠排洩物對大海的汙染。

  2、活動前師生共同收集資料,佈置主題牆,做好知識準備。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比較赤潮來之前和赤潮來之後大海發生的變化。

  1、欣賞赤潮來之前的景象。

  提問:你覺得大海美嗎?為什麼?

  2、觀賞赤潮來時和之後的景象。

  提問:現在海水和剛才有什麼變化?(變紅了)

  海水大片變紅的現象叫什麼?(赤潮)

  赤潮來後,你覺得大海還美嗎?為什麼?

  (二)瞭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麼?(是一種浮在海面上的紅色水藻)

  2、這些水藻為什麼會繁殖的那麼迅速,形成赤潮?(集體討論)

  集體觀看課件:赤潮的產生是與人們使用的洗滌液和工廠的排洩物分不開的,它們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進水藻的繁殖,從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瞭解赤潮的'危害。

  瞭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尋求解決的方法。激發幼兒保護海洋的情感。

  1、赤潮會給大海帶來哪些影響?

  2、赤潮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3、赤潮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氣,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尋求解決的方法。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赤潮的發生?

  (五)活動延伸:

  設計宣傳畫:《讓海水變藍》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難點: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裡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訊號燈。

  活動過程:

  一、瞭解光的種類:

  1、設定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裡為什麼變暗了?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裡變暗了”(開啟燈)提問:為什麼屋裡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裡變亮了。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鐳射、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鐳射、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開啟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為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裡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現小鏡子反光,發現水盆裡的水也反光、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彎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於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裡,可是水和空氣不一樣,光鑽進水裡,走得慢了,也發生了一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裡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遊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並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訊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院裡,人們可以用鐳射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