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精選6篇)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精選6篇)

  現如今,用到講話稿的地方越來越多,講話稿是領導人在開會前所作的講話的稿件。相信寫講話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人生在世,首先要知道有“愛”,學會感恩。父母親情、同學友情、老師恩情,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都是愛的表現。苦難的人因為愛而看到希望,幸福的人因為愛而懂得珍惜,富有的人因為愛而奉獻,貧困的人因為愛而自強,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感受著愛,也付出著愛。

  在這個社會上,有一個群體需要我們特別的關愛。當我們每天迎著x,走向光明的人生時,他們卻是需要依靠冰冷的輪椅度過人生的每一個臺階;當我們和家人齊聚在電視機旁,共同欣賞每一個精彩節目時,他們卻連聆聽鳥語、觀看藍天也是一種奢望。同在一個大家庭中,這些殘疾人的生活,較之我們,卻是如此的艱苦!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他們,更需要家人的親情和世人的溫情。

  然而,同學們,你們對殘疾人的關懷有多少?有誰知道“全國助殘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殘疾人由於自身功能的障礙,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還是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目前還有1000萬左右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殘疾兒童的入學率遠低於健全少年兒童。另外,殘疾人就業機會少,就業率低;再加上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問題仍然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尚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關心幫助殘疾人,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學們,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隻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且是在每一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理解殘疾人,平等視之,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

  為此,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傳統美德,大家手拉手,齊努力,關心、愛護、尊重殘疾人,向同在一塊熱土上生活的殘疾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共同築起身邊的希望,讓殘疾人跟我們共享一片藍天!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最是一年春好處”。在這個百花盛開、春色滿園的日子裡,我們培智學校組織開展第19次“助殘日”活動,既是對智殘兒童的關愛,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在這裡,我代表培智學校全體師生向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校特殊教育事業的支援與關心,感謝你們帶來的誠摯祝福!

  多年來,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殷切關懷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熱心幫助下,我校的特殊教育規模越來越大,已由開班時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60多人,我區適齡智殘兒童就讀率逐年增高。近年來,為解決個別雙殘兒童上學難的問題,我們還採取“送教上門”的形式服務學生,贏得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培智學校也多次被區、市、省政府、民政局、殘聯授予“志願者助殘先進集體”、“特殊教育先進集體”等稱號。

  靜園飛來千樹綠,一身長帶百花香。或許是因了我們對特殊教育事業的這份濃濃的責任和情分,近年來,慕名到我區特殊學校就讀的外區兒童也在增加,說實話,他們的到來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本著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本著人道主義的立場,我們還是無條件的接收了他們。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陰雨連綿的上午,一位家長拉著已經16歲的兒子到學校求學的場景:“我知道孩子不是你們學區的,你們沒有這樣的義務,但是咱們市裡只有你們這裡接受這樣的孩子,求求你們,收下我的孩子吧,孩子學下多少無所謂,只希望我的孩子這輩子進過學校的門!”看著家長痛苦的表情、渴求的眼神,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由於弱智教育不存在升學率的問題,所以在有些人看來搞弱智教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設身處地的想,當你每天面對一群智殘加肢殘、十個手指數不清、鼻涕口水流不斷、莫名其妙常傻笑的孩子時,別說教他們知識,就是看住他們都讓你頭疼。這樣,特殊教育就賦予特殊教師以特殊使命——博大的愛心、持之以恆的耐心,真的我想說,做培智教師太不容易了。

  為了能使每一個在校弱智兒童都能有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老師們根據孩子們的病情、年齡、家庭及智力情況制定了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重視分類指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並及時記錄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變化,還適時與家長交流溝通,求得配合,達成共識,真正做到發展潛能,補償缺陷。如有的學生喜歡唱歌,樂感強,我們就圍繞這一特點為孩子制定發展計劃,哪怕是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也要力圖使其在音樂方面有所建樹。李旭就是一個受益的孩子,他音色好、曲不離口,一路唱到省裡,在XX年省組織的大賽中還榮獲個人獨唱二等獎的好成績。

  為改善辦學條件,我們多方爭取資金。2010年至今,我們先後為每個教室安裝了電腦、液晶電視、購置了大型的教玩具和感統器材、添置了圖書、更換了檔案櫃、圖書櫃,2011年起,全部減免學生的學雜費,還為乘車學生義務辦理月票,克服困難提供午餐,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就是我的家”。

  隨著入學弱智兒童的不斷增加,目前的困惑是:⑴教室不能滿足需求。按規定要求,每班在8人左右,現在我們的班容量已經達到14人以上。⑵教師配備不足。按著每3位同學需配備一位教師的要求,現在我校教師資源嚴重短缺。⑶教育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班容量大,教室、教師不足嚴重製約了弱智兒童的發展,不能保證每一位智殘兒童都能享受最優質的教育。

  鑑於以上情況,希望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確實緩減適齡殘疾兒童入學需求的矛盾。同時,進一步加大隨班就讀的規模與力度,保證每個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就近入學。從而基本實現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接受普九義務教育的目標。

  最後,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為特教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再次感謝你們的到來,謝謝!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3

師生們:

  大家早上好!

  “像白色的雪花,在寧靜的夜空中飛舞;像晶瑩的露珠,閃耀在金色的黎明明;帶著一點喜悅和一點驚喜,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聽不見流水的汩汩聲,聽不見風雨,聽不見悔恨的淚水滋潤生命的蓓蕾,在迷茫中,我們開始了夢想的旅程……”在《聖母頌》優美的旋律中,20個穿著白色舞裙的聾啞女孩站起來,優雅而輕盈地滑行。而畫外音,就像哭一樣,會把人吸引到另一個世界,即——,中國2057萬聽力語言障礙者的世界。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我們可以唱歌,欣賞音樂,聽樹葉嘎嘎作響,欣賞鳥兒歡快的歌聲,在美麗的校園裡快樂地學習.然而,在我們國家,我們身邊有許多與我們同齡的殘疾兒童,他們的痛苦是難以想象的。據統計,中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兒童,其中一些人從出生起就處於缺失狀態。

  聲的世界,有的至今無緣看到這陽光燦爛的春天,有的因家庭經濟原因面臨失學的困境……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中間也不乏身殘志堅、學有特長的未來人才,他們渴望社會的關注,熱心人的扶助。他們在克服自身困難的時候,需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樂觀向上精神,需要健全人的理解,需要健全人以春天般的溫暖激發他們頑強的生命力。你願意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嗎?你願意用你的愛去溫暖他們嗎?同學們,我們應該學習殘疾人的精神。“即使是一朵殘缺的花,我也要綻放所有芬芳;即使是一棵受傷的樹,我也要展現所有綠蔭”。這是一位殘疾人在面對生命苦難時表現出來的堅韌。的確,當上帝帶給一些人生命的殘缺時,很多人能身殘志堅。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最後,我向同學們提出倡議:殘疾人是社會平等的一員,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殘疾人。伸出雙手幫助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殘疾人,並希望大家珍惜現有的條件,學習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4

  同學們,我們在美麗的校園裡學習,在和諧的社會中生活,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讓我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當我們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中,當我們沉醉於花草的芬芳之時,也許,你並沒有察覺到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你也許從沒有想過,眼前的一切對有些人來說是永遠難以實現的奢求。因為他們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永遠聽不到鳥兒的鳴叫,甚至永遠都沒有“站起來”的權力、沒有縱情歌唱的資本……。他們帶著殘缺的身體在這個世界上艱難地活著,忍受著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經歷著別人不能想象的磨難,他們哪怕要取得一點點成績,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

  但是殘疾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只是我們中的不幸者,就像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風吹過,雨打過,總會有殘損受傷的枝葉,但我們始終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他們不應被我們輕視慢待,甚至避而遠之。

  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殘疾人自學成才,自強不息,他們身殘志不殘,如戰國時期的孫臏下肢殘疾,卻寫下了著名的《孫子兵法》;張海迪是當代身殘志不殘的典範,她坐在輪椅上寫下許多著名作品。當然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物理學家霍金、柔道冠軍劉思雅……。他們殘而不廢,身殘志堅,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對他們肅然起敬的同時,同學們想想,自己是一個健康人,更應該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學習他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學習他們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努力學習,刻苦學習,聽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作業、每一次鍛鍊、每一次值日。

  讓我們用手架橋,用心感悟,讓愛永存,共創美好的明天!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隻螞蟻口渴了,就來泉水邊喝水。突然一陣風吹來,把正埋頭於水中的螞蟻拋入水中。一隻鴿子在春天旁邊的一棵大樹上休息,發現螞蟻有危險。他迅速摘下一片葉子,扔向水中的螞蟻。螞蟻盡最大努力爬上樹葉,安全著陸。他非常感謝鴿子救了他的命,但他不知道如何報答。這時,路邊來了一個捕鳥人。他看到樹上的鴿子,立即撒網。這時,螞蟻注意到了,爬起來,用力咬了一下捕鳥器的手。捕鳥人痛苦地鬆開了手,手裡的網也鬆開了。鴿子迅速逃出網,飛上天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幫助別人走出困境。如果每個人都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習慣,就能有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遇到困難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1990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根據法律規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因此,1991年5月15日是第一個“全國助殘日”,昨天是中國第25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關注自閉症兒童,走向美好未來”。老師和同學們,我們只是站在這裡,聽著國歌,看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坐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討論問題,一切都是那麼的輕鬆自然,我不覺得世界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可能永遠看不到國旗,永遠聽不到國歌;甚至從來沒有“站起來”的力量。他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殘疾人。

  中國大約有6000萬殘疾人。我們都生活在藍天下。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愛,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起來熱情友好,帶來更多的親切問候,默默的來回讓座,一次又一次的主動讓座……讓他們得到和健康人一樣的掌聲,享受一樣的陽光。正如殘奧會主題曲《和夢一起飛》唱的那樣:取一縷清亮的光,送進每個人的心裡;捧一縷陽光,溫暖每個人的胸膛。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身邊開始,從小事開始,不僅僅是在幫助殘疾人的那一天,而是在未來的每一天,把我們的愛獻給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殘疾人,弘揚中華民族幫助殘疾人的傳統美德,理解殘疾人,平等對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在我們身邊樹立希望,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學校全國助殘日領導講話稿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199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該法第-48條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活動以來,今年是第二十四個“全國助殘日”。

  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活動中,分別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溫暖”、“走進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志願者助殘”等主題開展了活動,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

  日前,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聯合中宣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殘聯等共同印發《關於開展第二十三次全國助殘日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和全社會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力度,緩解並逐步消除殘疾人絕對貧困現象,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指出,由於受殘疾影響、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大多數殘疾人的生活水平低於社會平均水平,農村近30%的殘疾人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

  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全國助殘日”活動,是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全民助殘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竭力捐助殘疾人員,弘揚人道主義、宣傳殘疾人事業、倡導團結互助和平等友愛良好風尚,用我們的行為給殘疾人士送去快樂和溫暖,同時影響更多的人參與扶殘助殘的行動中。

  同學們,在我們享受全社會的關愛和幫助的同時,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社會給予我們的關愛呢?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同時,我們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別人呢?比如,生活中給別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隻手的力量,給別人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別人是全人類的美德,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起,在今後的每一天,讓我們儘量多給別人帶來一點關愛和幫助,讓所有的人同享一片藍天,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吧。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