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教案《小青蛙回家》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愉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感知“××︱”與“×××︱”的節奏型,體驗用聲勢表現節奏的樂趣。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歌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課件匯入,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個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這是誰呀?(青蛙)

  2.青蛙是怎麼走路的?它唱歌的聲音又是怎樣的?

  二、感知“××︱”與“×××︱”的節奏型,用聲勢表現節奏。

  1.播放課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時值的節奏。

  師:我們的小青蛙朋友是怎麼跳、怎麼唱的呢?

  師小結:小青蛙有時慢慢跳、慢慢唱,有時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節奏圖的含義。

  師:老師這裡有兩幅圖,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兒看著節奏圖,用聲勢表現節奏。

  師:那我們先來學一學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嗎?

  三、學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師範唱歌曲。

  師: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裡呢?(……)我們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歌曲一遍)師:小青蛙要幹什麼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嗎的?我們再來聽一聽。(看課件,並逐句演示圖示)

  師:小青蛙回家了嗎?小青蛙跳著、唱著高興的回到了家。我們的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們想不想也來唱一唱呀?

  2.幼兒學唱歌曲1—2遍。

  3.幫助幼兒學習有困難得樂句。

  師: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會唱的,有困難的,請你說出來,我們一起幫你,一起來學。(根據幼兒的需要,單獨練習有困難的樂句)

  師:你們說小青蛙回家的心情應該是什麼樣的?那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再來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練習歌曲。

  師:這首歌曲很特別,裡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聲,我發現,我們小朋友特別喜歡唱小青蛙的叫聲,那我來唱前面的歌詞,你們就唱青蛙的叫聲好?怎麼唱呢?(教師示範兩句後演唱一遍),你們唱的那麼好,我也想來試試,我們換一換怎麼樣?(如果幼兒覺得有困難,請便上的老師幫幼兒一起唱)

  四、歌表演結束活動。

  想不想一邊唱歌,一邊做表演呀?那我們一起邊唱邊跳吧!(歌表演結束)

  活動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並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裡參觀一下。”這樣匯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透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並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後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透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於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於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麼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於是就有了在塑膠瓶子裡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慾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並且隨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於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

  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並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透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