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秘密。

  2、幼兒透過實驗操作和生活聯想,發展其觀察力、探究力、說明性語言講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4、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難點】

  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秘密。

  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僅僅瞭解空氣的存在,但不能全面瞭解空氣的特點,也不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聯絡,更不能夠用規範、準確、簡單明瞭的語言講述空氣的特點。

  物體材料準備:幼兒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氣、餐巾紙、一盆水、一個大的透明的缸、10個玻璃杯、10個塑膠杯、10支蠟燭,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同時瞭解空氣的無處不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所以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探究空氣特點的慾望。

  1、教師提問,幼兒交流分享。

  師:我們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氣,請問大家是從哪裡收集的空氣?

  師:除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那空氣還會藏在哪裡呢?

  教師出示玻璃杯:杯子裡有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隨處可以收集到。

  2、教師操作“杯子倒扣水中”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操作:將乾乾的餐巾紙塞入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著壓入水下,一會兒取出來,問“看看餐巾紙有什麼現象?”

  師幼討論:杯中的餐巾紙依然是乾乾的?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教師小結:空氣不僅存在於我們隨處可以收集到的地方,也藏在杯子裡。

  3、全體幼兒操作“粉筆放入水中”實驗。

  師: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杯子裡藏著空氣,哪裡還藏著空氣呢?

  全體幼兒操作實驗。

  師幼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粉筆裡也藏著空氣。

  師:大家想一想,空氣還會藏在哪裡?

  師:空氣在我們周圍,在杯子、粉筆、衣服、鞋子裡,還有田野

  裡、天空中。許多地方都有空氣,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空氣的存在。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教師透過活動前引導幼兒隨處收集空氣並表述出其收集來源的環節,讓幼兒直接體驗並感受“空氣無處不在”,活動設計即巧妙又富有說服力。同時,教師在進行第一個“杯子倒扣水中”實驗時,鑑於幼兒的操作經驗不足便為其進行直接的示範與演示,這不僅保證且規範了實驗的準確性,也為幼兒接下來的親身實驗做好指導與鋪墊。)

  二、觀察、交流、討論,使幼兒進一步瞭解空氣的特點。

  師:空氣無處不在,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在請看看周圍的空氣是什麼樣子的?

  出示圖示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不僅無處不在,空氣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

  (教師在引導幼兒討論“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時針對幼兒表述經驗不足的實際,透過“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充分調動幼兒感知覺,以此幫助幼兒理解與表達,這也體現了教師別具匠心的引導方式,最大限度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同時,圖示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兒對於空氣特點的瞭解與認知。)

  三、互動遊戲和實驗操作,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時全面瞭解空氣的用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及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所以在此環節中運用互動遊戲、實驗操作,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培養幼兒初步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無處不在、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1、“屏息10秒”互動遊戲。

  互動遊戲:師幼一起閉緊嘴,捏住鼻子,屏住呼吸10秒。

  師:大家剛才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總結得出結論:人需要空氣,沒有空氣,人會窒息而死。

  出示圖片提示

  師:除了人類需要空氣,誰還還需要空氣?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師幼分別操作“燃燒需要空氣”的實驗。

  師:還有一種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氣,大家想不想知道?

  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師:蠟燭為什麼慢慢熄滅呢?用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熄滅了。所以說明了誰還需要空氣?

  得出結論:燃燒需要空氣。

  幼兒分組做實驗,觀察火焰的變化。

  師: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能使蠟燭熄滅,那如果我們家做飯時油鍋著火了,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可以將安全小知識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年齡太小,很危險,所以不能自己獨立操作。

  (教師利用互動遊戲,使幼兒真實體驗到了空氣對人類的用途,接著引導和追問的方法,使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到動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氣。教師還運用具體形象的圖示來表示火焰的變化,進一步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最後教師還借用實驗來引導幼兒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遷移

  師:剛才提到空氣對於人類如此重要,可是請看圖片,由於個別人們垃圾亂堆亂放、大量砍伐樹木,汽車尾氣和工廠有害氣體排放,使我們的空氣被汙染,那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交流討論想法。

  教師小結:希望大家成為環境小衛士,時刻提醒周圍人們保護我們的環境,相信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清新的環境裡。

  (本環節教師透過圖片引導幼兒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巨大危害,激發其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也真正實現了科學活動“學以致用”引導其利用科學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即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活動延伸】

  1、幼兒每人拿一個塑膠袋,到戶外收集空氣,放飛“風箏”。

  2、將衣服、氣球、杯子、蠟燭、毛巾等更多的材料投放在區域中,幼兒可以自主操作,進一步觀察、探究空氣的秘密。

  3、發放調查表進一步深入探索、瞭解空氣的秘密。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的存在;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培養細緻觀察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並進行積極探索。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植物動物都需要。(空氣)

  2、(真能幹,一下子就猜對了。)那麼,你覺得空氣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呢,它在哪裡?

  3、是的,空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那麼,你能把空氣找出來嗎?說說你的辦法。

  (二)第一次嘗試:找空氣

  1、介紹材料自由找

  這裡有許多東西(逐一介紹),它們能夠幫助你們找到空氣,去試一試吧,想到的辦法越多越好。

  2、集體交流:你是怎樣找空氣的,找到了沒有?

  3、過渡:大家真會想辦法動腦筋,陳老師也想給大家做個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

  (三)第二次嘗試:紙團會不會溼

  1、教師演示將紙團塞進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並讓幼兒猜猜杯裡的紙團會不會溼,然後垂直提起杯子,讓幼兒觀察紙團有沒有溼。

  2、討論:紙團為什麼不會溼?(輔助問題: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3、小結:原來杯子裡裝滿了空氣,水進不去,所以紙團不會溼。

  4、再次示範,請幼兒仔細觀察實驗操作方法。

  5、幼兒操作。(操作前先說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張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個塑膠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裡操作)

  6、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說說你又發現了什麼。(請失敗的孩子上來演示一下,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

  (四)第三次嘗試:空氣搬家

  1、過渡:剛才的小實驗十分有趣,不僅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了空氣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氣會佔位子。那麼接下來我想請你們嘗試做一個讓空氣搬家的小實驗。

  2、師介紹實驗材料,提出實驗目的和方法:取兩隻杯子,其中一隻裝滿水,將空杯和裝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後想辦法讓第一隻杯子裡的空氣跑到第二隻杯子裡去。

  3、幼兒嘗試操作。

  4、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你是怎樣做的?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總結:小朋友們都能積極動腦,真棒,透過今天的活動,瞭解了空氣會佔位子,也會流動。其實空氣還有許多的秘密,我們在以後的科學活動課中再來探索。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慾望。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塑膠袋,感知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的氣體。

  2、能夠從"摸塑膠袋""吹紙杯"的實驗中理解空氣是具有力量的。

  3、體驗自身參與探索"空氣是有力量的"這一實驗過程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塑膠袋1個、氣球一個、獎勵貼畫、向杯子吹氣方向的PPT圖片。

  2、經驗的準備: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讓幼兒感知空氣是有力量的。

  2、活動難點:幼兒自由探索總結空氣是有力量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匯入:

  透過手指遊戲"小手變變變"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剛剛我們小朋友的小手變出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那今天劉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魔法口袋,我們來看看口袋能變出什麼魔術呢?

  2、活動開始:

  師:(把口袋裝空氣並用手捏住不讓口袋漏氣)好了,小口袋變好魔術了,你們來看看小口袋變成什麼樣子了?裡面有沒有東西?

  (幼兒自由回答)當幼兒說出空氣時,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師:好,小朋友們都很棒,那我接下來請每個小朋友都來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後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你在捏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口袋裡有空氣。

  師:總結:(口袋裡有空氣,並把手放開,讓幼兒觀察口袋內沒有空氣時口袋的樣子)空氣是無所不在的。

  師:出示氣球,並往氣球裡吹氣,然後用手捏住不讓氣漏出來。請幼兒來猜想如果把手鬆開氣球會怎樣?

  幼兒:氣會漏掉、氣球會飛走了。

  師:驗證猜想。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來說一說是什麼力量讓氣球飛走的?

  幼兒:空氣的力量。

  師:總結:原來呀我們的空氣也會產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劉老師還帶來了一個關於空氣的小實驗——會跳的紙杯,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手上有兩個疊在一起的紙杯,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如何讓上面的紙杯自己跳出來。

  幼兒動腦思考後自由作答,當有幼兒說出用"吹"的方式時請幼兒嘗試方法,鼓勵幼兒進行探索。

  師:那劉老師也想來試一試小朋友們說的方法,看能不能讓紙杯跳起來。

  師:第二次嘗試吹杯子,並要求幼兒觀察吹的方式。結束後發放紙杯請幼兒自己用杯子嘗試。巡迴觀察、指導,並請成功把杯子吹起來的小朋友與大家分享吹的方式。探索後,請幼兒將紙杯放回原位。

  觀看向杯子吹氣的方向圖片。與幼兒一起總結吹的方式,請小朋友進行嘗試。總結完吹的方式後,請幼兒再次拿起紙杯探索用哪一種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來。再次探索結束後將紙杯放回原位。

  師: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紙杯會自己跳出來?

  幼兒:空氣產生的力量能將杯子吹起來。

  師:總結:我們的空氣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將我們的杯子吹起來。

  3、活動結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尋找一下還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教學反思:

  透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透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裡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節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4

  活動目的:

  1、透過探索讓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和重要性。

  2、透過討論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幼兒綠化樹木能淨化空氣。

  3、培養幼兒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膠袋,衝氣玩具,空玻璃瓶,兩隻蠟燭,火柴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探索發現空氣的存在:

  (1)請幼兒想辦法把桌上的塑膠袋、衝氣玩具都鼓起來。(不能裝東西)

  (2)提問:它們是怎樣鼓起來的?裡面裝的是什麼?

  (3)請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空氣,有什麼感覺?

  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

  實驗:將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後慢慢將瓶子傾倒,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2、認識空氣

  (1)讓幼兒閉上嘴巴,捏住鼻子,說出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小結: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否則會因缺氧而死。

  實驗:空氣助燃把兩隻點燃的蠟燭粘在平板玻璃上,將大小不同的兩個玻璃瓶同時到扣在兩隻蠟燭上,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

  小結:空氣能幫助燃燒,大瓶裡的空氣多,蠟燭燃燒時間長,小瓶裡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

  實驗: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裡的空氣以小組的形式,請幼兒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氣,感知身體裡空氣的存在。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2、土裡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一)幼兒集體討論。

  1、讓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2、請各組輪流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二)教師小結: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我們就會死掉,小動物和小花、小草,還有土也需要空氣,可是有的工廠排放出來黑黑的氣體,汙染了我們的空氣,就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要一起來保護環境,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很健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

  你還知道空氣有那些用處?

  瞭解空氣汙染的危害。

  結合幼兒的接受能力,老師簡單講解空氣汙染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的危害,教育幼兒要將衛生,保護環境,讓空氣保持清新。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親自實驗和遊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激發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3.瞭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裡?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於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裡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影片總結為什麼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裡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瞭解霧霾天氣

  1.什麼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裡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空氣的秘密》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霧霾天氣更是難以理解,但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環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是個難點。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過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和“不吹自滅”兩個小實驗進行探索,實驗一是“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這個環節根據幼兒的經驗覺得非常容易吹進瓶子裡,而結果卻讓幼兒很吃驚,不管是使勁還是輕輕吹都無法把紙團吹進瓶子裡,從而在親身體驗中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壓力;實驗二是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觀察瞭解空氣中有燃燒需要的氧氣。這兩個環節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

  最後環節,抓住了今年的社會關注點“霧霾”,雖然“霧霾”對我們南方城市來說是少見的,可以說對我們而言是較遙遠的,但在現代社會里對治理霧霾又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動後半部分從瞭解什麼是霧霾?霧霾天氣哪裡來?到霧霾對人類的影響。最後討論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這幾個環節中讓幼兒多方位瞭解關注“霧霾”,讓幼兒知道從小這樣做的重要性,達到對幼兒從小進行環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大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塑膠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麼粘在塑膠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麼感覺?怎樣輕鬆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鬆開手,觀察有什麼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麼?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後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麼現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反思:

  透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透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裡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節中粘鉤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7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 日常生活中,空氣無處不在,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絡,對於幼兒園中班的孩子,空氣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給了我智慧和靈感,多彩的氣球,充氣彩虹門,讓我找到了孩子們的興趣點,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動的切入點,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氣球肚子裡的秘密對中班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形象地感知空氣的存在。

  2、讓幼兒體驗在遊戲探究中的快樂。

  3、激發幼兒探索空氣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皮球,粉筆若干,卡紙,蠟燭,玻璃杯,打火機,碎紙屑若干,一盆水,充氣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氣球一個,塑膠袋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猜謎語,引出課題:小朋友們,今兒老師帶來一位好朋友,他們猜猜它是誰?謎語: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

  一時一刻離不了。(空氣)

  2.出示皮球,讓幼兒說出皮球為什麼會鼓起來?(空氣)

  二、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想。

  1.找空氣: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起來找一找什麼地方有空氣?將皮球,充氣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讓幼兒說出誰住在它們的裡面?(空氣)

  幼兒討論後回答,教師點評。

  三、探索活動,讓幼兒實驗操作。

  1.感知身體裡的空氣。讓幼兒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用嘴對著手吹氣感知身體裡的空氣。

  2.感知粉筆裡的空氣。以分組活動的形式,幼兒分別把粉筆頭放入盛水的盆裡,讓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看到的現象。

  四、教師做實驗,讓幼兒感知空氣存在及其特徵。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紙,給玻璃杯倒滿水,蓋上卡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你能使杯子裡的水不倒出來嗎?成功的和失敗的各一名代表上來演示,透過對比,幼兒知道只有蓋住卡紙使杯內無氣泡(杯內無空氣),才能將杯子倒過來。幼兒再次進行試驗,直到獲得成功。

  2.提問;是誰在幫忙?為什麼杯子裡沒有空氣,水才不會匯出來?究竟是誰在幫忙?誰那麼有力量?引導幼兒交流;杯子裡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不讓水從杯子裡流出來。

  3.將蠟燭點燃,請一名幼兒用玻璃杯罩住,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把碎紙屑放在桌子上,幼兒分組,用手在周圍煽動,觀察紙屑的變化。讓幼兒感受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只是我們看不見它。

  五、遊戲;找空氣。

  讓幼兒一人一個塑膠袋到外面找空氣玩,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讓幼兒對實驗中發生的現象產生興趣,透過在實驗中讓幼兒操作並在探索的基礎上讓幼兒獲得經驗,玻璃杯中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進來,把水倒入杯中用卡紙蓋住,卡紙就會被吸住,水不會倒出來,添加了用杯子去蓋住點燃的蠟燭,一下蠟燭就滅了。說明空氣可以支援燃燒,這樣吸引了 幼兒的注意,目的是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建立了一個探索,嘗試與交流的平臺。在活動中利用了啟發提問觀察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幼兒透過猜謎語一一尋找空氣一一試驗操作的教學環節,讓抽象的自然想象變得具體化,整個活動的氣氛很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理解了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8

  教學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無處不在。

  2、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環境與材料

  1、各種塑膠袋、膠帶紙、棉線繩。

  2、活動前與幼兒開展有關空氣的談話,瞭解幼兒對空氣的原有經驗,引發探究空氣的興趣。

  一次備課

  一、談話

  1、幫助幼兒回顧:空氣確實存在,可以用塑膠袋捕捉到空氣。

  2、我們在哪裡能找到空氣?

  3、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捉空氣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相應的地方捉空氣。

  2、教師指導幼兒實驗,並幫助幼兒將裝滿空氣的袋子繫好。

  3、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是在哪裡找到空氣的。

  4、教師將幼兒的發言彙總小結,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哪個地方我們沒有找?那裡是否有空氣存在?

  三、吹氣球讓幼兒玩"吹氣球"的遊戲,再次體驗空氣的存在。

  四、空氣作用大引導幼兒討論空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的關係。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特性:看不見、摸不著;到處都有;空氣能流動。

  材料準備:

  透明塑膠袋若干個、積木玩具、每人一組圖示和一張記錄卡、鉛筆、牙籤、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塑膠袋,引出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膠袋),提問:它有什麼用呀?(裝東西用)

  2、老師演示用袋子裝蘋果或玩具,讓幼兒說出癟袋子變鼓,並透過袋子可以看到裡面裝的東西是什麼。

  3、老師變魔術:不裝東西,也能讓袋子變鼓(裝空氣,不要讓幼兒看見)

  4、幼兒嘗試變魔術:不裝東西,讓袋子變鼓。提問:什麼原因?袋子裡裝的是什麼?(引出"空氣"這個概念)

  二、幼兒用塑膠袋捉空氣,證明空氣到處都有。

  1、幼兒在教室裡捉到了空氣,猜一猜,在幼兒園什麼地方還有空氣,你能捉住它嗎。

  幼兒邊說,教師邊展示圖示貼在黑板上。(如果幼兒說園以外地方,教師可引導幼兒下次去那些地方試試)

  2、幼兒拿著袋子去圖示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氣,捉到後把圖示貼在記錄紙上,從而驗證空氣到處都有。

  3、幼兒按圖示逐一實驗後,把幼兒的記錄卡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小結。

  這個空氣朋友真淘氣,它到處都藏,可是小朋友們可聰明瞭,把它們從水房、廁所、樓道……都找出來了,空氣到處都有,有的小朋友還說在公園裡,在家裡等許多地方都有空氣,那小朋友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朋友找到。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我們的好朋友空氣說:"小朋友真聰明,我藏哪你們都能把我找到,你們把我裝在袋子裡,我可悶得慌了,我想出去親親你們的小臉蛋,還想和你們做遊戲。小朋友想想,你們不把袋子口開啟,怎樣才能讓我(空氣)流出來親親你們呀?"(讓幼兒先猜用什麼辦法)

  提示:用準備好的牙籤、鉛筆、小棍等幫忙,在袋子上扎個眼,然後把眼對準臉,就可以感覺到空氣流出來了。

  四、聯絡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什麼東西開始是癟的,後來充上空氣,就變鼓了?(皮球、充氣玩具、輪胎等)

  2、教師給癟皮球打氣。

  3、幼兒到戶外玩吹氣球的遊戲。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匯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

  3、教師: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裡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裡,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溼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裡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毛巾)這是什麼?(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裡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裡,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溼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為什麼會溼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裡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麼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麼空氣它在哪裡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裡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裡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裡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麼袋子裡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裡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裡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裡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麼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著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後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裡,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乾淨的空氣還是受到汙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乾淨被汙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菸了,我們應該怎麼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麼?(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幹淨,我們吸入乾淨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活動反思:

  一、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探索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鼓勵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與空氣袋接觸的方法,用身體部位與空氣袋接觸。在遊戲中,幼兒透過交流、嘗試,想出了許多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觸碰空氣袋,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到了用頭頂、用臉頰去觸碰空氣袋,也得到了成功嘗試,還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腳,但失敗了。嘗試有成功,有失敗,但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是他們良好學習品質的體現,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先鼓勵幼兒探索、嘗試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再分組進行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高度,如:個別較矮的小朋友選擇了一個高的空氣袋,他用手縱跳觸物較困難,也無法體驗到其他的觸物方法;個別較高的小朋友選擇了較矮的空氣袋,他沒有跳起就能用手觸碰空氣袋,沒有達到縱跳的目標。因此,我認為可以調整繩子的高度問題。請幼兒從矮到高排列,將繩子一頭系矮,一頭系高,鼓勵幼兒初步探索。再將繩子調高高度,增加難度,鼓勵幼兒探索、嘗試,教師小結縱跳觸物的方法:較高的空氣袋可以用手縱跳觸物,較矮的空氣袋可以用頭、手臂等縱跳觸物,在感知並有一定經驗之後,再鼓勵幼兒自由選擇高度、方法縱跳觸物。

  小百科:空氣(Air,kōng qì),我們每天都呼吸著的“生命氣體”,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

  幼兒園中班優秀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2.讓學生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使學生了解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但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2.讓學生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並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操作演示,吹氣球使氣球膨脹,讓學生觀察,並引導學生思考:氣球為什麼變大了?

  2.為什麼平時我們把沒蓋瓶蓋的瓶子壓進水裡,水進瓶子時有氣泡上來?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杯中的紙會溼嗎?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後,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溼,為什麼?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學生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溼,水為什麼不能進入杯子裡面。(指名學生回答)

  小組交流彙報: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麼?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各組派代表回答)

  三、探究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引導講解,讓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後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

  2.學生進行實驗(兩支注射器分別吸入同樣高的水和空氣),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

  3.學生彙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並請學生思考,注射器裡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麼變化,並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學生交流自己的的想法和得出得結論。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後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課所瞭解的關於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四、總結交流

  師生交流這節課的學習和收穫,體會空氣佔據空間。

  五、反思

  《空氣佔據空間嗎》這一課是對於空氣性質的繼續探討而展開的,空氣由於它比較特殊的狀態,即看不見也摸不著,那麼它是否會像固體,液體那樣也會佔據空間呢,是學生在生活中非常想去了解的問題。因此這堂課正好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問,整堂課學生都表現出了比較大的熱情,課堂氣氛比較的活躍,每個學生都能開動腦筋,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本次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用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童話故事,引出水和石頭佔據空間的事實,為後面的空間問題做了鋪墊。透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實驗方法。第一個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應作到循循善誘,從學生的原有思維出發,一步一步的去啟發學生的思維,最終使學生探索到正確的實驗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有所前進和跨躍,從不懂到懂,從不明白到明白。創設“紙在水中不溼”的魔術表演,更點燃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的體驗,學生只有在參與探究過程中去深刻體驗成功,體驗失敗,體驗質疑,體驗挑戰,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學。

  二、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這一基本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體現探究活動的層次性和嚴密性。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下,引領孩子們去親歷科學,大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趣味的課件、神秘的魔術、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說。在盡情地實驗中,創新了思維,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三、靈活處理教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在學生獲得空氣佔據空間的基礎上,提出和水比較有什麼不同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強化學生對空氣所佔據的空間可以改變的認識。本課的探究活動比較多,如果每個活動都安排學生親自操作,在時間上不允許。在第三個實驗中,用圖形描述空氣受力會產生壓縮或擴張這一環節刪去,因為空氣本身就抽象,如果在用抽象的符號來表示難度就更大,因此在這裡我以課件出示,讓學生透過欣賞觀察,更直觀的瞭解這一知識。靈活處理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順暢。並補充了一個實驗記錄表,教育學生實驗過程中要做好必要的記錄。對空氣和水佔據空間的變化異同有更深的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存在不足的方面:教育機智不夠,透過今天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教育機智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有所欠缺,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如何指導學生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而不是用老師的思維模式去框住學生的思想。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問題要設計的簡單而且準確,要與自己的環節教學密切相關。但在真正教學課堂中,問題的提出層次性體現不夠強,略有匆匆走過場,有些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得還不夠自然;語言不夠精練,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認識到,《科學》作為一門新學科,要有本學科獨特的教法。我們要培養好學生實驗的習慣。認真鑽研每一篇教材,明白教材編寫的意圖,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的教學。精心設計好每一個課堂問題。問題要設計的簡單而且準確,要與自己的環節教學密切相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