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範文合集

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範文合集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範文合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範文合集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記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區域文化的特點、各民族文化

  (2)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涵義,區域文化的成因、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的特徵、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3)聯絡我國各地的實際說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內涵,聯絡我國各民族實際,說明我國民族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辨證分析能力,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礎。

  重點難點

  1、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係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2、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教學環境

  學生可能獲得的學習環境

  中華民族的地域文化

  從地域文化的角度講,中華文化大致上是由三大地域文化組成的,即黃河流域文化、長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區文化。

  黃河文化主要是指發生在黃河流域範圍內的文化現象,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體部分。黃河文化的顯著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在黃河文化發展過程中,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由此發展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思想。二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它有6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且從未中斷過,這是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所沒有的。三是不斷進取的文化精神。黃河文化是非常典型的大河文化,發展的總趨勢是從黃河的四級、三級支流逐漸向二級支流及幹流上轉移,最終形成了咸陽(西安)—洛陽的文化軸心帶,並由此向外輻射,不斷擴大它的影響。四是兼收並容,博採眾長。中華民族勇於吸收周邊各個民族和域外各國的文化成果,對外來文化如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和__文化等,“愛其所同,敬其所異”,以開闊的胸懷加以接納、吸收、消化而為我所用,並積極地開展對外交流,互相促進。

  長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南方流域文化,其主要特點似可概括為“長、久、多、豐”四個字。“長”就是地理跨線長,“久”就是歷史悠久,“多”就是層次和方面多,“豐”就是豐富燦爛。

  草原文化是指形成於我國北方草原這一特定歷史地理範圍內的文化。草原文化的基本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嚮往自由,三是崇拜英雄。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活動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思考探究,推演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達成本框題的三維目標。

  教學思路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片和背景材料,引領學生概括提煉其本質內涵,揭示深化主題知識。

  教學過程

  環節1創設情境,引領感悟,激發初學興趣

  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能理解中華文化的各種成就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綜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③讓學生懂得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創中華民族的未來輝煌。教學重點中華文化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教學難點如何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活動探究法、合作討論歸納法教具多媒體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匯入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片段影片,匯入新課觀看影片,體驗感悟未成曲調先有情,在匯入新課時透過播放影片,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力,使學生透過影片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匯出新課。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播放音樂《梁祝》兩位學生分別朗誦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部分以學生朗誦方式,體現學生主體性,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1)展示反映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三組圖片,提問:兩者存在哪些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2)組織南音演奏,展示清真寺等圖片,提問:

  ①你能說說泉州文化的特點嗎

  ②你認為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什麼觀看圖片,表演、欣賞南音,討論交流透過3組圖片的對比,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引導學生辨析兩種文化的特色,增強分析不同區域文化形成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出不同區域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鑑、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把握重點。以家鄉為背景讓學生運用所學觀點分析家鄉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鞏固所學知識,並昇華對家鄉的理解和熱愛之情。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活動一:你猜、我猜、大家猜:見多識廣(展示民族圖片)

  活動二:學生朗誦學生猜圖片上分別是哪個民族服裝,哪裡石窟和哪個民族舞蹈,建築物名稱:學生朗誦總結民族性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討論中昇華,透過圖片感知中華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同時加強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感,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活動二:分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原因:包容性,並展示泉州中山路圖片,例證包容性的內涵觀看圖片,感受包容性,全班齊讀。結合地方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讓學生在合作與分享這一過程中加深對中華文化包容性的認識,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全班齊讀昇華感情。三、課外拓展、昇華踐行

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案範文合集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這裡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為將來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情境匯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影片展示:滿江《中華頌》,請學生認真欣賞歌曲,搶答裡面涉及了多少中華文化

  (二)第二環節:活動探究(三個活動,探究三目內容)推進新課

  設定現場招聘會:招收國際高階旅遊顧問若干名

  條件——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責任心上進心強。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無上限。

  過三關斬六將:第一關:眼力———鑑寶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第一關:眼力———鑑寶

  活動要求:應聘小組合作探究對應號碼的“珍寶”,然後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對此寶物名稱、特點和價值的瞭解情況。要求簡明扼要,發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總分40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平劇、國劇,與豫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起源於徽劇、漢劇、崑曲、秦腔(梆子)四個地方的劇種,並於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互相影響,逐漸融合發展而成;早期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京劇臉譜有講究,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兇惡;金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劇內容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被公認為是我國的國粹。

  中國早在11世紀北宋慶曆間(1041—1048)由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世界科學技術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曾對世界文明程序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著作的,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實用性極強。該書還注重整體性,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不愧是中國古代中醫科學方面的.集大成者。

  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例項,所以可放手交給他們,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分別蒐集吳越文化、滇黔文化圖片、影片、文字資料等,因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視野不是很廣,如果缺乏前期準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課堂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觀看兩組文化,展示影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每問5分,共10分)

  1、各小組分別推舉成員比較兩組文化的特點

  2、分析導致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的原因

  得出結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假設現在有一批外國貴賓想重點了解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中關於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音樂舞蹈藝術以及特色民族節日習俗這四個方面的資訊,請你為他們現場介紹。

  要求:請各應聘小組合作探究相應主題,小組代表現場介紹,介紹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該目的落腳點。

  接下來,集體智慧,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麼當然,該問題在此處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可。這樣,繼上一框題講述“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後,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鋪墊。

  經過前面的鋪墊,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難度已有所降低,學生可以嘗試展開深入探究,但為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過程如下:

  1、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2、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

  3、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三)第三環節:板書設計(略)

  多媒體顯示板書,板書設計力求簡約,突出這一框題的靈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令學生對書本結構有整體認知。最後,詩朗誦,在總結與昇華中結束本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