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聯絡上下文,結合註釋,掌握故事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背誦課文,掌握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瞭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資料。

  第一課時學習《學奕》

  一、初讀課文,正確讀寫。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範讀課文,並重點指導:

  ①正確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鴻鵠()弓繳()弗若()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

  ”在不同句子裡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

  若與,在這句話裡,“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絡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絡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絡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複習匯入

  1、背誦《學奕》

  2、總結學習《學奕》的學法:

  ①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②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③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④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1、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速要慢,停頓適當,讀通順。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對照註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註釋,用現代口語複述故事,並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麼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孔子不能決也。)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補充資料: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5)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答案示例: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於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儘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4、複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匆匆

  朱自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為

  勸──珍惜時光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2

  一、教學要求

  ㈠知識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體會各地民居的特點。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獨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見解的能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⒈瞭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重點詞句,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準備

  關於各地民居的課件,課文配樂朗誦的錄音。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我們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說,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這些都是那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去參觀領略一番。

  2.(板書課題: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麼?

  生: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子。

  ㈡.學習《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小聲跟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自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客家民居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生: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書: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

  生:異常堅固,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透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生: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使文章真實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生:體現了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文化。

  3.教師小結:圓形土樓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客家人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獨特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勤奮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鄉民居的特點嗎?那就趕快用你的慧眼去尋找吧!

  第二課時

  ㈠.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看看這些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傣家竹樓)這節課我們再去傣家竹樓參觀領略一番。

  ㈡學習《傣家竹樓》

  ⒈播放《傣家竹樓》配樂朗誦的錄音。學生更讀,要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⒉默讀課文,瞭解並找出體現傣家竹樓特點的中的詞語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達特點。

  ⑴思考:傣家竹樓給你的.是什麼感受?

  生: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板書: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為什麼稱傣家竹樓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別緻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質量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是緑色家園,

  生:去傣家做客,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著一大塊竹蓆,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有什麼好處?

  生:列數字,透過“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等,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瞭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點。

  生: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實具體。

  ⑷傣家竹樓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習俗?

  生:體現了美觀、吉祥、平安,家道興旺,平等互助等中華傳統習俗。

  ⒋教師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佈置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想法,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樓緑色之家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教師應讓學生在富有層次的讀書活動中自己走進文字,以自己的心靈與文字展開有效對話;應努力創設與學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字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收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流資料

  1、揭題板書,齊讀課題。

  2、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有關圖片和文字,補充介紹。

  3、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寫了些什麼內容,就讓我們一讀為快吧!

  (設計意圖: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對桃花心木這種樹知之甚少,師生共同蒐集資料,把豐富、厚實的資訊引進課堂,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哪些內容?

  2、交流

  (1)以學生自願報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檢查指導生字新詞的朗讀。

  (2)交流問題,小結:一種樹——桃花心木,一個平凡但卻古怪的種樹人,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捧起課本細細品味吧!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走入課文,初觀其貌,提綱挈領,與文字的初次對話為下面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品讀課文,質疑解疑

  1、細讀,準備介紹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種樹人。

  2、啟發交流: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桃花心木這種樹,也結識了一位舉止奇怪的種樹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來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

  3、種樹人奇怪的舉動使大家心中滿是疑惑,如果老師就是這位種樹人,就在你面前,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4、作者和你們一樣,也有一籮筐的問題想問種樹人,看——

  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這麼容易枯萎吧?”

  引導學生讀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問。

  5、同學們一定急於解開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種樹人,聽聽他是怎麼回答的。

  6、自讀種樹人說的話,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

  7、同桌兩人分角色扮演作者與種樹人,透過對話解決剛才的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學生由生疑而質疑,自質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潑的學習活動中與文字進行近距離的二度對話,使學生的心與文中的種樹人貼得更近。)

  四、潛心會文,領會主旨

  1、種樹人樸素的話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受益匪淺,作者聽了種樹人的話,更是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2、默讀,啟發思考:同學們能理解嗎?可以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瞭解的名人事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有困難的地方可在小組裡展開討論。

  3、交流彙報

  (由於學生閱歷尚淺,教師可透過課件簡單補充張海迪等人的事蹟,以加深學生對此段話的理解。)

  4、小結引讀:這段話,作者由樹的成長想到了人的成長,多麼富有哲理啊!你們喜歡嗎?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吧!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字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聯絡個人生活實際或補充典型事例來與文字再度展開對話,使原來遠離學生的深刻道理變得鮮活生動,真實可及。)

  五、迴歸課文,深化感受

  1、種樹人的一番話,給了作者,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而當初僅及膝蓋的樹苗,如今又怎樣了呢,課件出示——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夥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3、總結:同學們,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簷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對文字的感悟,不僅充實、昇華了文章主旨,也使課堂煥發出蓬勃的個性風采,閃現著靈動的智慧之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