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通用7篇)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1

  目標

  在熟悉音樂、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為樂曲配伴奏,會聽音樂打2/4拍節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力。

  準備

  有關剪羊毛的圖片或錄影、打擊樂器。《剪羊毛》的錄音磁帶,並讓幼兒欣賞。

  過程

  1、利用有關圖片、錄影向幼兒介紹剪羊毛的常識,知道羊毛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介紹時,配以《剪羊毛》的樂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賞樂曲《剪羊毛》。教師彈奏樂曲《剪羊毛》,讓幼兒再次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講述音樂表達的內容情感。

  讓幼兒透過音樂體驗剪羊毛的緊張的勞動、愉快的心情和音樂2/4拍節奏特點。

  3、學習為樂曲配伴奏。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節奏特點進行討論:怎樣打出節奏?編出幾種節奏型。

  如:羊毛剪子發出的聲音

  ××××|××××|或×××|×××|;

  人們高興的心情××|×—|××|×—|或×○|×○|×○|×○|

  4、練習掌握以上幾種節奏型。教師逐一彈奏樂句,請幼兒再次討論用哪種節奏型合適?選定一種或兩種節奏型後,隨音樂拍手打節奏。

  5、選擇和使用幾種樂器打節奏。幼兒持樂器分句練習。

  如:手鈴:××××|××××|或×××|×××|

  沙錘

  鈴鼓:××|×〉—|××|×〉—|木魚:×○|×○

  響板

  6、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練。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伴奏音樂,傾聽別人的演奏,記住自己樂器出現的順序,正確地打出節奏。

  在改換樂器、改變節奏前一拍(或半拍)時,教師要給予暗示或提醒。

  7、幼兒練熟後,可加大鼓和鑔伴奏,供託音樂的氣氛。

  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佇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並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為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後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透過清晰的示範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後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塗、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麼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於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麼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現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瞭解隊形的變化,並能跟著圖譜的指引知道怎麼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後來的圓,至於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願景,於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並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為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透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並逐漸內化為新的品質、習慣。可能以後在備課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著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後我幾乎有以後都不想再上音樂課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後,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週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準確演唱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引導學生創編伴奏,創編動作,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在濃郁的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感受勞動的快樂,認識勞動的意義,對澳大利亞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於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雲”、“冬雪”、“絲綿”誇張的形容透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於想象,很有童趣。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師生律動《春天在哪裡》

  2、節奏訓練。(附點節奏)

  3、匯入新課

  師:春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做什麼?(生各抒已見)

  師:瞧!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幫助爸爸媽媽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學唱歌曲。

  1、生談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什麼樣的?)

  2、師: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亞農民剪羊毛的時間,恰逢春季。為什麼選擇這個季節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見)

  3、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們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嗎?

  生:想

  師:剪羊毛時會發出什麼聲音?

  生:咔嚓

  4、再次聆聽歌曲。(在每一個樂句後面休止符處加入—咔嚓)

  5、師:牧場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聲表達愉快的心情(師範唱)

  生伴唱(咔嚓)

  6、師伴奏。生用LA輕聲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變化(節奏緊湊、節奏變寬,時值變長)

  7、試唱樂譜

  師: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見

  8、輕聲填詞(分析歌詞。解決難點)

  師:白雲,雪堆,絲綿這些詞語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練歌曲

  1、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2、分組演唱歌曲。(另外一組加入稱詞—咔嚓)

  3、全班齊唱歌曲。

  四、創編歌曲伴奏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伴奏。(師巡視指導)

  生說說設計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結。下課

  師: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3

  本課教學目的: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2、透過學唱歌曲,使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碟片,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精彩2分鐘展示,師生問好。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裡迷人的風光。【放課件】

  師: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他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羊頭數最多的國家,

  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羊工人們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於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解了美麗的澳大利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

  邊聽邊思考:

  1、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出示問題】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的】

  2你們是透過那裡看出來的?

  【透過優美的旋律,還有生動的歌詞,有許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雲、冬雪、絲綿。把綿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襖】

  同學們說的真好。

  3、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學唱第一段歌譜,爾後學生填唱歌詞】

  5、學唱第二段歌詞。【分析歌詞】

  師:你們想一想,當人們從綿羊身上剪羊毛時,綿羊會不會害怕?

  生:會的。因為人們在剪它們身上的毛時,它們害怕人們會傷害自己。

  生:不會,因為人們和綿羊是好朋友,不會傷害它們的。

  生;可是綿羊身上沒有了羊毛怎麼辦?

  生:它們身上的毛還會再長出來的。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大家都要穿著厚厚的毛衫來抵擋風寒,可是如果進入夏季,你們還會穿毛衫嗎?

  生:不會。

  師:是啊,綿羊也跟我們大家一樣,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會覺得很熱,所以等冬天過去了,人們就把綿羊身上毛剪掉一些,並把這些羊毛經過加工處理,這樣才有了我們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綿羊又會長出新的羊毛準備過冬。

  6、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唱第二段歌詞。【如果自學】

  7、如果你親自加入剪羊毛的勞動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你的心情是什麼樣?你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呢?

  8、用愉快活潑的情緒,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透過歌聲以及你的表情,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有自豪的心情表達出來。

  9、分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的歌聲最動聽。

  10、玩歌譜填詞遊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創編: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外,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下面分組討論一下。

  1、學生分組討論。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3、帶領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各小組表演。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透過學習歌曲《剪羊毛》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勞動給我們帶來的開心和自豪,讓我們懂得了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媽媽們的節日,媽媽辛苦了一天,希望你們回家後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讓媽媽休息一會,我們跟著《剪羊毛》的歌聲下課【播放音樂】

  下課,音樂課禮式。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學習歌曲,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複習“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樂知識。

  2、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創編節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裝置、打擊樂器若干、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1、播放複習上節課樂曲,學生自編動作表現音樂(進教室)。

  2、組織教學同學們,在歡樂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參觀一個美麗的大牧場,看看牧場裡有什麼?

  3、發聲練習。

  (1)用多媒體畫面,出現大牧場,再走出幾隻小羊。

  師問:同學們,牧場裡走來了什麼動物?

  生答:是小羊來了。

  師啟發: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麗的小花,高興地唱了起來,聽,他們是怎麼唱的?

  (2)師範唱一遍練習曲。(可以請學生邊聽邊打節奏)

  (3)學生進行發聲練習。1=C至1=E(略)

  二、音樂小練習。

  1、聽辯旋律——分辨附點節奏特點。

  (1)教師播放兩段多媒體,畫面走出來一位小男孩。又跑來一匹大馬。點選柵欄,螢幕出現兩條旋律:(略)啟發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聽,那一條旋律是表現小男孩走出來的,哪一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2)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旋律,引導學生仔細聽辨,討論後回答。

  學生答:第一條是表現小男孩走過來的,第二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進一步討論:第二條旋律採用的是附點節奏,給人以歡樂的跳躍感。

  (3)帶領學生擊拍並演唱旋律。

  2、節奏練習―拍擊並掌握附點節奏。

  (1)出示節奏(略)啟發學生找出節奏容易拍錯的地方。

  (2)學生討論並拍擊練習。

  (3)啟發創編動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攤手,捻指)

  (4)指導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以多種形式進行節奏練習。(拍擊節奏,豎笛吹奏,模唱旋律,捻指)

  教學思路:

  教學中將節奏練習與音樂有機結合,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重點——附點節奏,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練習,又充分發揮音樂是聽覺藝術的特點,促使學生在聽中做,在做中聽,為學唱歌曲做了有利的鋪墊。

  三、講授新課《剪羊毛》。

  1、播放畫面,聽歌曲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情緒。

  2、再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如:歌詞內容、旋律特點、歌曲背景、民族特點等,分層次,分步驟回答。

  3、再播放畫面,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及歌曲創作背景。

  4、教師範唱一遍(要求學生聽辨有幾個樂段)(兩個)

  5、學唱第一段

  (1)先用“LU”模唱。

  (2)按節奏讀歌詞,重點解決第四句。(請學生試著劃出旋律的走向,如階梯狀)(略)

  (3)學生輕唱歌詞。

  6、學唱第二段

  (1)師範唱樂段,引導學生聽辯哪一個樂句是第一樂段中的變化重複。(三、四樂句)

  (2)帶領學生唱一二樂句。

  (3)完整唱詞。

  7、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麼?(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同學們講得都很好,這首歌不僅表現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同學們,幸福靠什麼來創造?(勞動)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唱一遍,好不好?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段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方法: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再分組演奏,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

  演唱:請1—2名同學領唱,其他齊唱。打擊樂器:學生討論並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歌表演:學生自選頭飾,小羊,剪羊毛工人,創編動作並表演。

  創編圖畫:學生創編圖畫,畫出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歌曲《剪羊毛》

  教學目標:

  1、感受澳大利亞民歌風格,掌握附點節奏,並能以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2、感受源於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和勞動密不可分。

  教學重點:

  能學會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學難點:

  正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

  邊聽音樂《勞動最光榮》邊律動。

  2、師生問好

  二、匯入

  師:剛才同學們聽到的是什麼歌曲?

  生:《勞動最光榮》。

  師:勞動可以創造美好的一切,為了生活,人們辛勤的勞動著。小朋友們平時在家都熱愛勞動嗎?

  生:愛!

  師:那誰能到前面來模仿勞動的動作,讓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好不好?

  有的學生模仿洗衣服、有的學生模仿拖地、有的學生模仿擦玻璃……

  師:你們真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知道澳大利亞的人民是怎樣勞動的呀?

  生:想!

  三、新授

  1、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澳大利亞人民勞動的歌曲,我們大家先一起欣賞一遍,你們仔細的聽一聽澳大利亞的人民在做什麼勞動呢?

  生:剪羊毛。

  2、再欣賞一遍,思考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播放音樂時配上動畫片《喜羊羊》中剪羊毛的畫面。

  3、剪羊毛節奏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也想剪羊毛嗎?讓我們一起加入喜羊羊們的行列中去吧!

  節奏譜:2/4X0│X0│XX│X0│

  4、簡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南半球國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經貿中心——墨爾本,澳大利亞的旅遊名勝有悉尼歌劇院、悉尼海港大橋、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墨爾本唐人街、墨爾本動物園、黃金海岸等。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那裡地勢平坦、開闊、乾旱、草原面積廣,適合羊群生長。在那裡平均每人擁有6只以上的羊,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們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時間長了會腰痠背疼,為了減輕疲勞,人們就一邊哼唱歌曲,一邊剪羊毛。

  5、模唱旋律

  跟著錄音用“lu”輕聲哼唱旋律。

  6、看一看這首歌的歌譜有什麼特點,找一找哪種節奏型較多。

  練習附點節奏××,並唱一唱。

  7、再次聆聽錄音

  思考這首歌曲唱了什麼內容?

  8、學生輕聲朗讀歌詞。

  9、跟琴學唱歌詞。

  10、找出難唱的地方。

  解決難點,重點練唱。

  11、分組演唱,互相糾錯。

  12、集體完整演唱。

  13、歌曲處理。

  指導學生能活潑、愉快的演唱曲。

  14、鞏固練唱。

  分組演唱、師生接龍唱、生生接龍唱、個別唱

  15、分組用剪羊毛的動作和聲音為歌曲伴奏。

  16、集體表演唱。

  四、拓展

  1、聆聽《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豐收之歌》

  2、讓學生觀看一首《三個和尚》的歌曲動畫flash,再次體會與勞動有關的內容,從中體會勞動的意義。

  五、小結

  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的心情怎麼樣?這就是勞動帶給我們的快樂,希望同學們透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基本準確地演唱歌曲《剪羊毛》,並表達出愉快活潑的.情緒。

  2、感受源於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和勞動密不可分。

  二、教學重點:

  瞭解歌曲中重複、副歌等表現方法。

  三、教學難點:

  正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四、教學準備:

  1、課件:包括歌曲欣賞、短句練習、歌譜。

  2、卡片:剪羊毛、聽、想、唱、演、重複、副歌。

  五、教學過程:

  教學常規:師生問好、律動、音階手勢(用LU哼唱音階)。

  (一)匯入歌曲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異國他鄉去認識那裡勤勞的人們、感受那裡的音樂。

  2、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群美麗的紡織姑娘,隨著俄羅斯民歌《紡織姑娘》一起來學紡織吧!(老師帶領大家有節奏地模擬紡織動作。師:多麼甜美的歌聲啊,它給你帶來什麼感受?)

  3、接下來看,大海邊的人們將帶我們去做什麼?(捕魚拉網)就讓我們隨著日本民歌《拉網小調》也來做一回漁民吧!(老師帶領大家有節奏地模擬拉網動作。師:那鏗鏘有力的歌聲給漁民們增添了勞動的力量,你有什麼感受?)

  4、猜一猜,草原上的人們要帶我們去做什麼?(學生猜)就讓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帶著我們去剪羊毛吧!(老師帶領大家有節奏地模擬剪羊毛動作,這是一首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歌曲,喜歡嗎?)

  5、看來我們的音樂之旅要在澳大利亞稍作停留,一起來學唱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課題:剪羊毛)。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的綿羊們還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嗎?(播放影片)你瞭解到了什麼?(要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世界上綿羊最多)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們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時間長了會腰痠背疼,為了減輕疲勞,人們就一邊哼唱歌曲,一邊剪羊毛。

  2、下面讓我們再來仔細聆聽歌曲,聽聽歌曲主要唱了什麼內容?(播放錄音)(關鍵詞:白雲、雪堆、皮襖、發抖、勞動、幸福)然後“接龍”讀歌詞。

  3、人們在勞動中,有輕鬆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記了疲勞,也提高了勞動的效率。現在老師來唱這首歌,這次要請大家邊聽邊看歌譜,找找歌譜都有些什麼特點?(關鍵詞:附點、副歌、延音線…學生說後,媒體展示)

  (三)哼唱旋律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輕輕地用“LU”來哼唱歌曲。(鋼琴伴奏)

  2、聽到我們的歌聲,歌曲中的主人公小綿羊們想和大家交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媒體出示身上有曲譜的綿羊)引導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規律?(附點、重複)(學生回答後,師:在音樂中,重複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書“重複”。)

  3、在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採用了重複的方法,你能看出來嗎?(找一找,媒體展示)

  (四)練唱歌詞

  1、但是歌詞重複嗎?現在老師來唱歌譜,(板書:唱)請你們唱出不同的歌詞。(分組進行)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後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並單獨練習)然後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flash唱一遍。

  (五)小組展示

  1、老師準備了四隻可愛的小綿羊,小綿羊的背後有歌詞,現在我把它們送給各個小組,請各小組按平時排練的隊形來進行練習。

  2、請各小組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分段進行表演。

  3、學生回座位。我們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有什麼收穫嗎?(大家自由發言)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透過聽、想、唱、演(板書)等方法使我們的音樂之旅收穫還不少呢,現在讓我們在《剪羊毛》的歌聲中結束本次音樂之旅,好嗎?

  4、學生在歌聲中走出教室,下課!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7

  課題:

  剪羊毛

  教具:

  鋼琴、錄音機、課件、紙、剪刀等

  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在較高音區歌唱。

  知識目標:透過節奏排列的練習,培養學生進行節奏創作的興趣和初步的目標。

  情感目標:透過學唱歌曲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教學重點:

  1、區別節奏和的不同感覺。

  2、初步唱會歌曲《剪羊毛》的第一段。

  教學難點:

  1、歌曲中節奏的演唱。

  2、節奏自由組合的練習。

  3、1——1八度的教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節奏型練習:

  1、匯入

  A、(點選課件)小朋友,這是什麼?(剪刀)

  B、小常識介紹:哦,這是一把漂亮的剪刀,想知道世界上第一把剪刀是哪個國家的人們發明的嗎?老師告訴你,是埃及人發明創造了剪刀。

  2、念念、拍拍

  A、你能念剪刀這個詞兒嗎?

  B、(點擊出示)

  你能按這些節奏念念剪刀和小剪刀這些詞兒嗎?誰來唸?

  C、比較和(點選)

  這裡相同節奏重複出現,先聽老師念一念,這兩組節奏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第一組比較平淡,第二組活潑、跳躍)一起來唸

  3、剪紙遊戲

  (1)匯入:小朋友真聰明,很會就學會了這些節奏,老師還想考考你,剪刀有哪些用途呢?(剪手指甲、剪紙、剪羊毛(埃及人發明創造第一把剪刀就是用來剪羊毛的)等等)

  (2)剪紙遊戲

  A、遊戲前引入:剪刀可以用來剪紙,你會嗎?在音樂聲中,我們要來做剪紙遊戲,讓小朋友積極動腦,剪出不同的節奏,不同的圖形,音樂停,剪刀停,紅、黃、藍、綠四個小隊比一比,看哪個隊的小朋友剪的節奏最動聽。剪的時候,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剪刀開始動起來……(放音樂)

  B、學生彙報:你剪了什麼圖形,用什麼節奏剪的!(抽2——3個小朋友)

  C、教師總結:小朋友咔嚓咔嚓剪的非常不錯,節奏很動聽。很多小朋友都剪出了這些節奏!(點擊出示)

  D、把這些節奏自由組合,我們可以……我們可以……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誰來剪……

  三、節奏組合練習

  1、匯入:老師也把這些節奏重新排列,你看,(點擊出示)有紅、黃、藍、綠四條節奏組合,每個隊能按這個節奏念念自己隊的詞嗎?

  2、點擊出示,自由練習,教師深入小隊進行輔導

  3、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四條節奏都有那些共同的特點?(結尾處都有一個四分休止符,反覆出現的節奏)

  4、逐條練習

  5、齊練

  四、學唱歌曲《剪羊毛》

  1、匯入:小剪刀真的很神奇,它不僅可以剪羊毛,而且它還會唱歌呢?

  2、(點擊出示旋律)你聽?(放前半首歌曲的伴奏音樂)

  3、跟著音樂學學小剪刀唱歌,小朋友輕輕地用LA來哼唱。(2——3遍)

  4、匯入:小剪刀發出的聲音真動聽,小剪刀要發揮大作用了,我們要去遙遠的

  澳大利亞大草原剪羊毛。(點選課件)你看,大草原美嗎?老師真想高歌一曲,能給我這個機會嗎?

  A、教師範唱

  B、你想學嗎?你最想學哪句?你認為哪句最難唱?

  C、逐句練唱

  D、齊唱

  1、匯入:現在小朋友知道了吧,澳大利亞是盛產羊毛的國家,你瞧,這裡羊兒成群,羊兒身上的毛多長呀,你想動手來剪羊毛嗎?

  A、誰來?(請一個小朋友點選滑鼠)哦,原來羊兒身上披著一條長長的旋律

  B、第二隻羊身上的毛讓老師來剪吧(教師點選)這條旋律老師先來唱一唱

  C、第三隻羊身上的毛讓我們一起來剪吧,小朋友拿起剪刀準備開始……誰能哼唱這條旋律

  D、誰還想上來剪羊毛?

  1、揭題《剪羊毛》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唱的這首歌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出示畫面,你學會了嗎?

  2、齊唱歌曲《剪羊毛》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你知道澳大利亞人民剪羊毛時地心情嗎?(高興、喜悅)懷這這種心情來唱一唱!

  4、表演唱:用小剪刀按地節奏為歌曲伴奏

  五、課後小節:

  小朋友,透過學唱歌曲《剪羊毛》,我們知道了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地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真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

  六、聽音樂出教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