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46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理解筆算的算理,乘的順序和積的書寫位置。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並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掌握筆算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筆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點子圖。

  一、複習匯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學生筆算,並說一說計算過程:

  3、匯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書店買書呢?林老師這個週末也去書店買了一批書,請看螢幕(課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41頁例1主題圖。你能幫林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要算一共買了多少本書,該怎麼列式呢?為什麼要用乘法?(板書:14×12=)

  (3)師:同學們,兩位數乘一位數我們已經學會了,那麼兩位數乘兩位數又該如何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林老師要跟同學們一起解決的問題。(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4)引導學生利用複習題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計算結果。

  (5)小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計算結果。

  (6)彙報:抽查小組成員上臺板演,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7)過渡:孩子們真聰明,利用前面我們學過的知識,成功的找到

  14×12的計算結果,非常棒,繼續加油哦。我們已經知道14×12=

  168,怎樣把它寫成像14×2那樣,列豎式計算呢?那麼請繼續跟林

  老師一起學習。

  2、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結合點子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和演算法的關係。

  第一步:先算2套書的本數,就是求2個14。先算(2×4=8)那麼8代表的是什麼呢?應該寫在哪一位?(抽查學生上臺寫)再算2個10,寫在哪一位?求出2套書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書,就是求10個14,我們先怎麼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們是先用十位上的1與個位的4相乘,得到4個十(課件演示10×4=40),40該怎麼寫?(請一位同學上臺寫)還有哪一位沒算?再算十位上的1與十位的1相乘,得到1個百(課件演示10×10=100)該怎麼寫?算出10套書是140本。

  第三步:最後要算12套書,該怎麼做?(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28+140=168)(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3、討論: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寫不寫?

  (因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響計算的結果,可以省略不寫)

  4、回顧並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課件演示)

  5、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

  2、

  四、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3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46筆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2、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3、透過比較方法的內在聯絡,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難點: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點子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為了獎勵我們三年級愛讀書的學生,王老師準備為大家購買《童話故事》書,這一套書有14本(出示課件2),老師想買2套,請問,一共買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麼? 14×2=28(本)(板書:14×2=28)為什麼用乘法?求2個14是多少?

  認真觀察算式中的兩個乘數這是我們學過的幾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

  買10套呢?(出示課件3)14×10=140(本)(板書:14×10=140)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那麼如果王老師要買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4)

  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從題中我們知道:每套書有14本,(課件出示5)這是14本《童話故事》書,這也就是1套書,2套書,3套書……12套書。如果我們把每一本書看做一個圓點的話,就出現了眼前這樣一幅點子圖。(課件出示6)這是1個14,、2個14、3個14……12個14.12套書一共多少本?

  12個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這個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呢?拿出老師課前發的點子圖。我們一起來看溫馨提示:

  (課件出示7:溫馨提示)

  (1)先獨立思考,你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轉化成14乘一位數或14乘整十數來計算?

  (2)用彩筆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並圈畫出來,再把演算法在點子圖右邊寫出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

  2、現在大家動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師選擇幾位同學,講講他們分的過程。(張貼學生作品)

  ①把12套書分成3個4套,1個4套有14×4=56本,3個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書分成2個6套,1個6套有14×6=84本,2個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書分成1個2套和1個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書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書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書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過程中都計算出了14×12=168(本),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大家的分法雖然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把這些點子分成了幾部分,然後再合起來)也就是先分再合。(板書:先分再合)

  師:為什麼要分呢?

  生彙報

  師:分了以後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的過程中就已經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就將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是數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思想方法轉化的思想。(板書:轉化)

  5、透過在點子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我們知道14×12=168,如果沒有點子圖,你能根據右邊的提示試著列豎式計算嗎?(出示課件9) 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算? 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算完後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出示課件10)

  請演板的同學給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的?

  師重點強調、點撥:

  ①結合豎式,這裡是14還是140,為什麼?(出示課件11)14個10是140.

  ②140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麼?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的積表示幾個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出示課件12)

  (6)我們一起回顧一下14×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是分三步進行計算的,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幾個幾?第一次相乘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幾個幾? 第二次相乘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28和幾加起來?

  我們在列豎式計算時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們分別乘14,最後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其實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過書寫形式不一樣。

  (7)最佳化方法

  我們已經透過豎式計算出結果,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其實剛才的這些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正好和豎式計算的過程完全一樣,你找到了嗎?把12套書分成2套和10 套。

  豎式中的28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140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

  (口算、豎式、點子圖三者對照比較,找相對應的部分。)

  對照點子圖我們理解了算理,結合豎式同桌兩人再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4、揭示課題:這道題在計算中每次相乘的積滿十進位了嗎?也就是不需要進位,誰能根據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說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不進位)(板書課題)

  5、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課件5)

  (1)結合點子圖,明白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 。

  (2)能正確書寫豎式,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對照目標談談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方法?(轉化)今後我們再遇到新問題我們可以怎麼辦?(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自己來解決)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課本46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書講解彙報計算過程

  2、啄木鳥治病。(課本47頁第3題)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用這節課學到知識去解決數學王國裡更多的新問題。

  課後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後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12套童話故事書,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學生很快分析並解答了出來:12個14是多少?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14×12=,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演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4得到4個十,故4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與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進行自主最佳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老師這裡有一組口算題,誰敢在沒有見到題目之前就把手舉起來。請同學來口答,其他同學與老師一同判斷正誤.(出示課件)

  二、情境引入

  (1)星期天,小紅和媽媽一起去購書。課外讀物每本14元。

  a、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數學資訊

  b、小紅如果買2本課外書,應付多少元錢?讓學生獨立列式並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彙報教師板書(14×2=28)(老師引導詢問學生: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c、由舊知識引入新知,引出本節課的內容,買12本,應該付多少錢?

  學生獨立列式:14×12(板書:算式)引導學生回答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兩位數乘兩位數(引出課題,板書)

  (2)探究演算法

  1、藉助點子圖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點子圖上圈一圈,再寫出算式

  (2)互動交流: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3)彙報展示

  2、探究筆算方法

  (1)動手操作:讓學生嘗試自己列豎式(讓一名學生板演,老師參與指導)

  (2)學生彙報計算的思路重點講解筆算的列豎式

  a、很多學生都只會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積,該怎麼寫?為什麼?(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10乘個位上的4,表示10個4,就是40,把4寫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個20,就是200,把2寫在百位上)

  3、讓學生從豎式中找尋口算方法。

  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用豎式計算時,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和十位分別同第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兩次的積相加。

  三、鞏固訓練

  (見練習紙)

  四、小結

  說說本節課的收穫。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嘗試、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

  2、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相互評價,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家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

  教學難點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表示多少個“十”,因此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過程:

  一、觸控舊知,引入新課。

  1、老師要買2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提問:怎樣列式?

  2、老師要買10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怎樣列式?

  提問: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我們用到了什麼舊知識?

  3、如果老師要買12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並說意義。

  提問:這是一道什麼樣的算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塊來解決的新問題。揭示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筆算。

  (1)、回憶2×14的計算過程,並說出意義

  (2)、小組探究10套書在豎式中怎樣表示

  (3)、彙報展示。

  2、錯例辨析,突出重點。

  師把在巡查過程中錯的豎式板書到黑板上。

  著重講解豎式,學習筆算的算理。

  當生指出錯誤的豎式出錯點後,請一名基礎較好的同學複述乘的順序及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對位知識: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分別去乘14,8寫了對著個位,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分別去乘14,10乘4得4個十,所以應把4寫了對著十位,10乘1個十得1個百,所以1寫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實是算10個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時寫不寫都不會影響個位上相加的結果,所以這裡的“0”可不寫。

  引導學生把題目補充完整。

  3、同學們自由說說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尋找位置(把相乘的結果放在正確的位置裡)

  2、火眼金睛

  3、列豎式計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總結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第5、6題)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6

  設計說明

  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過程中,學生已經理解了筆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因此,本節課主要利用幾何圖形理解算理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遷移,讓學生自主建構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經歷探索和利用幾何圖形去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相關運算算理,並能正確地處理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

  2、培養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學生在經歷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興趣,並滲透德育教育和培養學生認真細心、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重點:

  1、能夠簡單利用幾何圖形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掌握計算中為什麼進位。

  難點:讓學生總結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學生課前準備:練習本和文具

  教師準備: PPT課件、題卡、動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和學生互動,<遊戲水果蹲>

  學生分四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並選一類水果.最後,選出一組水果獲勝.

  二.複習

  利用課前水果蹲獲勝水果小組,引出複習習題,並找一名學生到前面板演.(一邊計算一邊想你是怎麼計算的)23×13= (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透過複習出示(兩位數成兩位數筆算)板書

  三.新知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創設情境。

  師:剛剛同學們在做題時,老師看到一位學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師很好奇,我想採訪一下他。

  師採訪。Xx你喜歡喝酸奶嗎?

  (課前準備一生說:是的,老師,媽媽說每天喝一盒酸奶對我長身體有好處。)

  師:媽媽做的真好。同學們,你們喜歡喝酸奶嗎?--------每天喝一盒酸奶是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同學們春風小學的孩子們每天也喝一盒酸奶,今天我們就去幫幫春風小學解決一個有關酸奶的問題.你們願意幫忙嗎?

  生:願意。

  2.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找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和簡單說說幾何圖形)

  生:說出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

  師:那麼你們會列式嗎?(找生列式)

  生列式,師板書48×37=

  3.引出估算

  同學們,在課下,咱們班有兩位同學在預習時遇到了點困難,請同學看。(觀看影片)

  影片中的兩個同學起立尋求幫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種方法。

  預設

  (1)生:因為48≈50,37≈40,50×40=20xx(盒),所以大約需要20xx盒酸奶

  (2)因為48≈50 50×37=

  (3)37≈40 48×40

  師:那麼實際需要酸奶的盒數比20xx多還是少?為什麼?

  生回答。

  4.引出筆算

  同學們現在春風小學,要給學生們配備營養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體需要酸奶的盒數,你們能幫忙嗎?(請同學們在題卡上完成 第一題,並同桌之間說一說。找一名學生到前面板演,並找2名同學結合幾何圖形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

  計算後,師:同學們這麼快就幫助春風小學解決了困難。老師替他們感謝你們。謝謝大家。

  師: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白板,你發現了什麼?

  生找異同。

  師總結:這種利用以學知識學習新知的過程就是遷移思想。

  出示課題進位和遷移。

  那麼同學們透過對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學習,並結合剛剛計算的過程,你能說說如何筆算嗎?(小組合作完成題卡2題。小組討論,最後由組長寫出討論結果)

  小組彙報和補充完成此內容。(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給予鼓勵,例如數學家就是這樣說的)

  找2名同學說,再大家加重音齊讀。重要的事說三遍。

  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1.先用一個乘數的個位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計算中哪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2.再用這個乘數的十位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

  5.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們能獨立計算了嗎?有幾隻小動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見面了,同學們請看 。老師選一位同學幫大家選擇一種可愛的小動物。(選擇後生做後面題)

  在學習新知時錯的生展示.

  6.小結。

  同學這節課的功勞可真不少。幫助春風小學解決了困難。那麼同學們在大家幫忙的同時你有什麼收穫呢?

  生說一說

  7.拓展。同學們說的太好了。那麼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會用到今天所學內容嗎?在以後的數學課上咱們還會和它見面嗎?

  8.佈置作業

  教材51頁6題

  9.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進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2主題圖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筆算。

  357= 2321=

  讓學生集體完成並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後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全班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9頁例2.

  出示例2.

  教師:讀一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資訊?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個48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3748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約有20xx盒。

  (2)筆算方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學生討論後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8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個因屬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的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進行還進位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頭聰明且愛動腦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處的城堡裡,一天,它正準備出門拔蘿蔔,可它家門前被幾塊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動,推也推不開。於是它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石頭上面有一些數學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石頭才會消失。但兔小妹也被這些問題難倒了。同學們,你們願意幫助它嗎?

  生:願意!

  師:真是一群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複習題: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筆算並說出計算過程。

  41×2 123×3

  師:同學們,你們幫兔小妹解決了這麼多的難題,真棒!那你們有信心接受接下來的考驗嗎?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6頁例1。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認真觀察的態度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從中得到什麼數學資訊?

  生:王老師去書店買書,買了12套,每套書有14本,她在想一共買了多少本

  師:如何列式呢?請把你的算式寫在練習本上。開始!

  生:14×12=

  師:你能不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探究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問題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去想一想,做錯沒關係,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孩子。

  組織學生用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把討論的結果記錄在練習本上,然後各組選代表說出本組的想法,展示各組不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師:你們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這麼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學們,為了計算更簡便,你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列豎式(也就是筆算)。

  老師講解筆算的過程,強調該注意的地方。

  2、總結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知識運用

  1、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啄木鳥治病:

  四、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4題。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2.使學生在探索演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演算法;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體會演算法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依託情境,理解算理

  1.根據情境圖,分析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1:你從這張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問題2: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問題3:為什麼用乘法列式?

  2.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

  3.結合直觀,動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嚐試計算14×12,並寫出計算過程,再到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寫出14×12計算過程。

  (根據情境分析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利用直觀圖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探究演算法。感受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二、基於算理,創造演算法

  展示學生演算法,並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

  b、將12套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個?

  C、12套書還可以怎麼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說一說。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還可以怎麼分?

  C、不平均分法這麼多,為什麼單單選這種?

  小結: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先分再合。為什麼要分?為什麼要合?透過先分再合將沒學過的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在數學中這種思想叫做轉化。

  (基於算理將拆分方法概括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透過學生的講解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演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豎式計算:

  a、這種方法和剛才有什麼不同?(豎式計算)

  b、你能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的方法說一說嗎?

  c、哪個同學能將豎式的整個過程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講一遍。

  d、請同學們象他一樣的用豎式計算14×12(老師張貼豎式)

  e、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數學書中的豎式,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這個0不用寫?表示24個十。

  比較演算法:

  a、大家觀察和剛才哪種演算法一樣?誰願意上來解釋一下。

  (2812×2的積,2套書的本書;14014×10的積,10套書的本書;)

  b、既然一樣,橫式寫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出現豎式呢?

  C、比較這些方法你喜歡那一種?為什麼?

  (透過觀察分析,打通豎式計算和橫式筆算的關係,進一步明確豎式筆算的算理。透過比較三種演算法的,讓學生感知演算法多樣性和各自的特點。)

  三、鞏固練習,靈活應用

  1.列豎式計算,並尋找錯誤(課本46頁,做一做)

  2.找一找:從豎式中尋找問題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進了一批樹苗共300棵,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2棵,這個長方形草地能種完這些樹嗎?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5棵樹呢?

  四、回顧總結,質疑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對於本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筆算乘法》11

  教學內容

  筆算乘法(教材第49頁例2及第50頁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認真細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匯入

  78×11= 33×21= 24×12= 14×12=(組織學生獨立計算,並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師:上面這幾道計算題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較複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筆算乘法(進位)

  新課講授

  1。匯入:仔細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大家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

  2。例2: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春風小學有37個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頓午餐要為每人配備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師:你從題目中獲得了什麼資訊?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式:48×37=

  3.各組討論:怎樣計算48×37。

  師: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4.組織交流。

  師: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約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給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演算法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師:先用個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個位對齊,計算中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誇讚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並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6。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計算方法: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

  完成計算後,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瞭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2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班上出現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課堂小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數學書第51頁練習十一第6—7—8—9題。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進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