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乘法》教案

《筆算乘法》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筆算乘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筆算乘法》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51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2、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並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並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並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師板書:37×82 65×31 59×64 39×43

  讓學生先做題,並說一說這四道題的共同點是什麼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這四道題,請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後,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巡視指導,讓學生注意計算的準確性和書寫的規範性。讓學生意識到好的書寫是正確計算的基礎。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複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完全一樣,只不過進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在進位計算的過程中注意書寫要規範、認真。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讓學生任選兩題計算,計算完後同桌互相講述計算過程,互相訂正結果和書寫是否規範,然後老師指名學生把練習本拿來集體訂正,做得又對又好的同學將一枚小動物印章。

  讓學生在書中完成第51頁第6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蜜蜂應該落在哪朵向日葵上採花蜜,請同學們趕快幫助蜜蜂找到要採蜜的花。

  讓學生用連線的形式幫助蜜蜂找到要採蜜的花,並鼓勵學生“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並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方法,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2、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51頁的第7、第8題)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意。

  (2)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這兩道題。

  (3)透過集體訂正,及時改正不正確的解答方法或計算結果。

  讓學生看第50頁的第4題。

  (1)讀題,並說明題意。

  (2)說一說,這道題和剛才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題,但這道題要解決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錢?所以“每套12張”這個資料資訊可以不用)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種郵票每套14張,售價38元,今天上午賣出20套,下午賣出15套,這一天共賣了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說一說,下面各題錯在哪裡,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園收了36筐白菜,連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這些筐有多重嗎?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複習和練習,學生學會利用估算、只計算個位的乘積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計算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所學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筆算乘法》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體會最佳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l.出示例1圖。(圖中增加1盒水彩筆)提問:你能猜測一下大約有多少枝水彩筆嗎?

  2.學生進行猜測後要求說說怎樣猜測的。

  3.提問:怎樣才能證明你猜測的答案是正確的?(要計算出2412=?)

  4.追問:怎麼算呢?我們沒有現成的辦法,你能自己想辦法計算2412得多少嗎?二、探索嘗試,比較並優選演算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2412=?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小組交流、整理。

  3.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彙報,再彙總不同演算法。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個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學生用豎式計算

  4.方法歸類。(共分三類,第一類是連加;第二類是連乘;第三類是把其申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5.發現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這道題目。

  (2)小組交流,然後選出最簡單的方法向全班同學彙報。

  (3)提問:為什麼不用連加?為什麼不用連乘?

  (4)引導: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你認為哪一種方法適用的範圍比較廣?為什麼?

  6.研究筆算方法。

  (1)提問:我們再來看看2412這個乘法的豎式。你能說說每一步的意思嗎?(學生進行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每一步豎式表示的意義。

  (3)設問: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麼?(體會豎式計算的優點:簡便,正確;注意數位對齊。)

  三、鞏固法則,推廣應用

  1.完成練一練的3道題目。(學生獨立完,再指名板演)

  2.練習二第3題。(先填在書上,然後交流)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穫

  1.小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編幾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嘗試計算一下嗎?

《筆算乘法》教案3

  第1課時

  教學內容: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讓同學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不進位)。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出現例1的畫面,讓同學觀察

  用完整的話把這幅圖的內容、問題說一說。

  請同學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24×12。

  二、研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1 2

  4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同學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同學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同學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四、總結

  1、請同學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置進位問題。

《筆算乘法》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目標:

  1、藉助點子圖,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與方法。

  2、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在相互比較中,自主掌握最佳化的方法。

  3、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溝通口算與筆算之間的聯絡,從而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點子圖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內容:兩位數乘兩位數。(出示課題)

  二、理解算理,探究演算法

  1、估算:

  我們能不能估計出它的結果?估一估,14×12大約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問: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個12,C:少估了2個14

  到底需要多少錢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

  2、自主探索:

  學生獨立在練習紙上計算14×12,教師進行巡視指導部分學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當小老師給你的同桌講明白呢?(學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彙報:

  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下列當中的幾類方法:

  (1)連加:14+14+…+14=168(12個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個12相加)

  (2)連乘:14×2×6=168,14×3×4=168……

  (3)拆數:14×10+14×2=168,12×10+12×4=168

  (4)豎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請學生上臺彙報,把豎式和拆數兩種典型思路板書在黑板上。

  (反饋的順序:橫式、正確的豎式、豎式錯例、非典型演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筆算、口算之間的聯絡

  14

  ×12

  ―――――

  28……2套書的本數……14×2=28

  14……10套書的本數……14×10=140

  168……12套書的本數……28+140=168

  三、專項練習

  數學課本第47頁“練習十”第一題:22×13

  藉助幾何直觀,筆算的每一步從左邊的點子圖上圈出來,鞏固算理。

  四、鞏固練習

  1、列豎式計算(讓學生安靜地筆算)(好孩子的速度快可以多做,全班4道)P46頁做一做

  23×13、33×31、43×12、11×22

  2、錯誤醫院:“練習十”第三題(可以單獨設計、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成錯誤)

  3、(機動)解決問題:練習十第五題

  五、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最關鍵是什麼?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筆算乘法》教案5

  教材分析

  1、要求學生能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本節內容是在三年級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教學;本節內容在課本的第三單元第二節安排的,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之後教學。為後面的因數中間有零和因數末尾有零教學做好鋪墊。

  3、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1.學生對計算題學習興趣不濃,部分學生計算時很粗心,沒有驗算的習慣。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是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方法都將直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

  3.學生認知障礙點:進位時口算錯誤;書寫不規範,影響相加時的結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師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積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情境圖,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2、指名說出計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改動情境圖,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讓學生嘗試計算245×12。

  2、交流演算法,讓學生自己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3、教師設疑,讓學生答疑。(引出算理,並同時強調該注意的地方。)

  4、初步檢驗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圖中剩下的兩個問題)

  三、鞏固強化,內化新知

  1、改錯題。(強調難點)

  2、看誰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談收穫並進行總結。

《筆算乘法》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範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並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麼;(2)再算什麼,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後算什麼。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後,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後,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教案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選取恰當的策略進行乘法估算,說明估算的思路,然後再精確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前面的知識遷移類推,自主解決計算連續進位的乘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二、目標解析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用來檢驗乘法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也有利於數感的培養。教師要持之以恆地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與機會,培養良好的估算意識和習慣。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的算理和一次進位是一樣的,但計算比較複雜,學生容易出錯,專門安排例題,是為了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列式計算(一次進位練習)。

  62×438×271×5

  【設計意圖】連續進位與一次進位的計算方法以及算理都是相同的,透過對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的複習,降低學習新知的難度,利用知識的遷移達到學習新知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學習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1)課件出示情境。你發現了什麼資訊?什麼問題?

  (2)列式:24×9

  (3)估一估,它們的積大約是多少?

  方法一:24接近20,20×9=180(瓶)

  往小裡估(板書)

  方法二:9接近10,24×10=240(瓶)

  往大里估(板書)

  得出:24×9的得數在180和240之間。

  或者:

  (4)嘗試用豎式計算24×9。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草稿紙上書寫。

  (5)彙報評價。跟以前學的計算有什麼不一樣?(個位滿幾十進幾,十位又滿幾十進幾。)你們算得對嗎?(與估值進行比較,看是否在估值範圍內。)

  板書:連續進位

  (6)討論: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

  ①從個位齊,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往前一位進幾。

  【設計意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精確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計算結果的範圍,在精確計算之後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計算是否正確,養成良好的估算意識,這有利於數感的培養。估算的方法是多樣的,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相應的方法,提倡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再透過對比,找到一次進位與連續進位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突破新知的學習。

  2.認識因數:在乘法裡,乘數也叫因數。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做一做:列豎式計算。

  (1)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草稿紙上練習。

  (2)評價並訂正。

  2.估一估,再列式計算。

  36×7313×5499×3

  3.練習十三第7題。

  4.練習十三第9題。

  5.練習十三第15題。

  【設計意圖】計算教學不僅要注意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同時還應注意計算的速度,因此透過第1、2題一定量的計算練習是完成計算教學目標的保障。第3題將計算教學滲透到情境中,有助於學生對乘法算式的理解,常識性的知識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第4題是開放題,學生首先從眾多資訊中選取有用的資訊來解決問題,然後自主提出其他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並解答。第5題為找規律,讓學生知道乘法計算中存在著很多規律,體會數學中的規律美,感受數學的奧秘。

《筆算乘法》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1頁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三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l.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師生各準備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教科書第10頁的複習題。

  2.學生板演(與口算同時進行):

  共同訂正,指名學生說說算式的意義及計算過程。

  提問: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乘的順序是怎樣的?

  二、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3乘24該怎樣計算?先用小棒擺擺看。

  師生一起擺小棒。第一行擺24根(2捆又4根),再擺同樣的兩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問:(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幾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

  (3)要求3個24根是多少根,怎樣算?

  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演算法後提問:

  這幾種演算法哪一種比較好?

  然後教師邊演示邊說明,要算3個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個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邊),再算3個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來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所以3乘24等於72。

  教師列出豎式。

  提問:根據擺小棍的過程,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成如下形式:

  說明:豎式的寫法可以簡化。教師邊寫出簡化的豎式,邊引導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先用3乘被乘數個位上的4得12,向十位進1,在積的個位上寫2;再用3乘被乘數十位上的2得6個十,再加上進上來的1個十是7個十,在積的十位上寫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全班學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同時指名四人板演。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問題,然後集體訂正。

  集體訂正時,教師結合試算題提問:

  (1)用乘數乘被乘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十位進一;積滿二十,應向十位進幾?積滿三十呢?

  ……

  (2)用乘數乘被乘數十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哪一位進?為什麼?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概括:

  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教學例5。

  由示例5:192×4。教師列出豎式,然後邊將1遮住邊提問:這道題應按怎樣的順序乘?先乘什麼?(教師在積的個位寫8)再乘什麼?教師板書。乘到第二步時,提問:

  4×90得多少?該怎樣寫?

  教師指出:4乘90得360,在積的十位上寫6,向百位進3。同時將遮住的l露出來。因乘數4還要乘被乘數百位上的1,所以進到百位的3應記在橫線上。

  下面的部分讓學生自己接著算完,並說出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體訂正。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學生做的情況,可將有代表性的錯誤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說明乘的順序及進位法則。

  四、課堂練習

  1.讓學生做練習三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完後。集體訂正,指名說出乘的順序及過程。

  2.讓學生做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獨立做完後,指名說一說,哪道題的計算有錯。

《筆算乘法》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

  教具準備:課件或掛圖、小棒、口算看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

  300×220×450+76+40

  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出示教學例1

  師:觀察圖片,請同學們說出圖意,並且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課件出示第60頁例1情境圖)

  生:圖中小紅、小麗和小明在一起畫畫兒,他們三人用的是同樣的彩筆,已知每盒裝12支彩筆,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師:怎樣列式呢?為什麼要這樣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個12是多少。

  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盒大約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約共30支。

  師: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該怎樣算呢?先在小組裡交流。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可以擺小棒,也可以畫圖等。

  獨立思考後與小組內同學交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同學的解題策略,說說你的想法吧。

  學生可能會說:

  方法一:擺小棒,因為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為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

  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畫圖

  3個長條共30個方格,再加上單個的6個共36個。

  方法三:連加。12+12+12=36。

  方法四:分解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後算30+6=36。

  方法五:拆數。①9×3=27,3×3=9,27+9=36

  ②8×3=24,4×3=12,24+12=36

  ③7×3=21,5×3=15,21+15=36

  ④6×3=18,6×3=18,18+18=36

  師:組織學生討論這幾種方法的適用範圍。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方法三如果因數的個數多了,算起來就比較麻煩。方法四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方法五雖然因數不管是幾都能算,但是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相乘,乘後再加,比較麻煩。

  師:引導學生用豎式計算。

  從剛才討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合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就可以將這三個算式組合起來寫成一個豎式。

  教師板書並講解:

  第二個因數要與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從個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個一,寫在個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個十,把3寫在十位上(用虛線在個位上寫一個0),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就得36。

  進一步說明:因為積的十位上的3表示3個10,所以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可以把3直接寫在積的十位上。

  教師再次板書:

  12……因數

  ×3……因數

  36……積

  可以請學生再說一說乘的過程。

  三、總結提升

  師: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穫。

  四、課堂作業

  把一根長10米的木料鋸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鋸一段需要3分鐘,全部鋸完需要多少分鐘?

《筆算乘法》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過程與方法:

  理解豎式計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法法。

  教學難點: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課件出題插圖

  三個小朋友正在準備畫畫,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支,他們一共有多少支彩筆?

  師:怎麼計算他們一共有多少支彩筆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學習例1

  指名讀題目。

  師: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

  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彙報交流:

  12×3= 36 (枝)

  師:為什麼要這樣列式呢?36這個結果是怎麼得到的呢?

  師:12×3表示什麼意思?

  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小組合作探討。

  教師巡視瞭解各小組的情況,尤其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對及個別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1)進行乘法豎式計算時數位要注意怎樣書寫?

  (2)應該從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積的位置該怎樣呢?為什麼?

  (4)每次乘得後的積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小組彙報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個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別與3相乘,再把結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豎式

  方法三:

  師: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豎式計算213×3,怎麼計算呢?

  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梳理小結:

  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豎式計算時:

  1、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各位乘起。

  2、從個位起,用一位數分別乘多位數的每一位

  3、乘得的積寫在橫線的下面與相應的數位對齊。

  火眼金睛

  師:學校買了4個電水壺,一個122,一共用去多少錢?

  指名讀題。

  獨立完成。

  一輛校車可載客21個學生,學校共有4輛這樣的校車,可載學生多少人?

  獨立思考。

  附答案:21×4=48(個)

  小剛上學騎腳踏車,每分鐘騎112米,他從家到學校需要騎4分鐘,小剛家距離學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個單元,每個單元住11戶,這棟樓房共住多少戶人家?

  麗麗看一本總共365頁的連環畫,每天看21頁,連續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頁?還剩多少頁?

  附答案:21× 4=48(頁)

  365-48=317(頁)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師生總結

  1、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豎式的書寫與計算。

  2、能夠用運所學的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一)

  個位:8×3=24,個位上填4,再向前一位進2。

  5 4 十位: 1×3=3,3+2=5,十位上填5。

  用多位數每一數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乘的順序:先從個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

《筆算乘法》教案11

  在當前的計算教學中,藉助情境以及直觀的動手操作理解算理並不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在於,教師們注意了算理的揭示,但往往輕描淡寫地很快揭示所謂的簡化演算法。這樣的教學往往導致了在揭示算理到抽象演算法之間出現斷層,由此造成學生對計算的技能掌握不牢,對知識的運用、遷移不夠。最近,筆者結合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的教學,對蘇教版第一學段加法、乘法的筆算教材的編排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學生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教材編排,首先是揭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隨後呈現乘法的原始豎式,最後最佳化簡單的豎式書寫方法。編排原始豎式的意圖,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架設一條橋樑,幫助學生從直觀算理過渡到抽象的演算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結合情境圖能較好地理解算理,但是在嘗試筆算時往往就跳過原始豎式直奔簡化豎式。《江蘇教育》20xx年第3期楊春燕老師《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例談》一文中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學生對加法與乘法的關係、表內乘法、位值原則等的知識儲備能夠使他們自我跨越。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在不少課堂上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自主嘗試出簡化的豎式計算形式後,教師為了強化算理,尊重教材的編排,又向學生呈現出乘法的原始豎式,而這個時候,學生往往一片譁然,並不認同這一原始豎式。可見,學生雖然能嘗試出豎式的簡化形式,但並沒有實現對原始豎式的真正跨越。那麼,學生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呢?按理說,只要理解了算理,過渡到原始豎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過渡到簡化的豎式,思維的跳躍性反而很大。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在組內兩位年輕教師開設同課題校級公開課時進行了實驗統計。(由於是臨時將後面的內容抽調上來教學,因此基本不存在家長提前輔導的情況。)兩個班96名學生在嘗試豎式時,只有一名學生用了原始豎式,原因是該學生看了數學書,其他95名學生都直接採用簡化的豎式進行計算,並且我預設的 將前面口算的結果直接寫在豎式橫線下的現象無一例發生,學生在書寫計算結果時都是先寫個位,再寫十位。我頓時醒悟:學生有著豐富的加法筆算的經驗,先算個位,再算十位的筆算過程,橫線下面直接書寫計算結果的外在形式,都促使了學生在探究乘法筆算過程中自主遷移了這些知識經驗。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就難以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了,而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後再來教學原始豎式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思考二:加法原始豎式的教學意義何在?

  教材在編寫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引進了乘法的原始豎式,這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加法筆算的教材編寫為何忽略了原始豎式?根據教材目前的編排,加法筆算的教學狀況又是怎樣的?如果在教學加法筆算時也引進原始豎式,這樣的教學意義何在?

  先摘錄一個筆算加法的教學片段:

  師:43+31等於多少呢?先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操作,得出43+31=74。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40+30=70,3+1=4,70+4=74。

  師:誰能在計數器上表示43+31?

  生撥計數器:先在計數器上撥43,再撥上31,結果等於74。

  結合撥珠,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算理:43+30=73,73+1=74。(這個算理相對難一些)

  師:43+31,我們還能用豎式幫助計算。

  教師板書豎式的框架,讓學生嘗試接下去計算。

  學生的嘗試的情況可以分成三種:(1)直接在橫線下書寫剛才口算的結果74;(2)先算十位上4+3=7,再算個位上3+1=4;(3)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師:在豎式計算時,我們一般從個位算起,誰來把計算的過程跟大家講講?

  生1:先算個位上3+1=4,4寫在個位上,再算十位上4+3=7,7寫在十位上。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方法就是豎式計算的方法,大家掌握了嗎?

  同上面這個教學片段一樣,很多教師在揭示演算法時不自覺地將演算法同算理剝離開來,誠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筆算加法就是這麼簡單:個位同個位相加,十位同十位相加,幾乎沒有任何需要解釋的理由。但殊不知這樣教學,學生儘管能較快地掌握加法筆算的方法,但是這種機械、形式化地操作,讓學生在計算時不自覺地脫離算理的有效支撐,學生的計算仍然只是稀裡糊塗地計算,甚至當學生學習乘法筆算時,儘管能嫻熟地遷移加法筆算的方法,但同時導致了乘法筆算也只是停留在機械化操作的層面。因此,筆者認為,加法筆算教學,增加原始豎式的教學十分有必要。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加法筆算時,學生交流完43+31的口算算理之後,我讓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交流時,有不少學生是直接將答案74抄寫在橫線下面的,也有不少學生知道從個位算起,再算十位,列出了標準的豎式。這個時候我就將原始豎式呈現出來:

  讓學生思考:根據剛才口算的三個步驟,豎式計算過程中也應有這樣的三個步驟,而你們在計算40+30=70時,怎麼就直接把7寫在十位上面去了呢?學生一開始愣住了,如實告訴我:家裡爸爸媽媽就是這麼教的,書上也是這麼寫的。我就繼續讓學生思考:爸爸媽媽教的豎式以及書上的豎式這樣算有沒有道理呢?我隨即同學生做了幾個實驗:我讓學生用爸爸媽媽教的方法做幾道題,我用原始豎式計算,放到黑板上一比較,學生髮現,計算結果都一樣,而原始豎式看起來計算的步驟更清楚,但是寫起來較麻煩。並且學生指出,原始豎式中一位數加上整十數,得數的個位上還是原來的一位數,十位上的數跟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同,所以就能省略計算的步驟,把豎式寫的簡單些。經歷了對原始豎式的觀察、比較、最佳化,我相信學生對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演算法就不再是操作性理解了。

  非常巧合的是,最近筆者在翻看以前的雜誌時發現,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在20xx年第6期《小學青年教師》發表的《關於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的處理思路》一文中也指出:根據新的學力觀,我們不應該僅僅重視豎式一般的形式,也應該重視使用豎式表現思考過程。而這種表現了思維過程的豎式形式其實就是原始豎式。加法筆算時引進原始豎式,不但有效溝通了直觀算理到簡化演算法的過渡,更讓學生對數和數位結合的位值原則有了初步的體驗,這為學生以後的乘除法的筆算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思考三:筆算乘法在溝通算理和演算法時以什麼為突破口?

  學生有了將加法的原始豎式過渡到簡化豎式的經驗後,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時,怎樣由原始豎式過渡到簡化豎式已經不再是本節課的難點了,因為加法同乘法的簡化過程、方法都是相通的,再加上學生在豐富的加法筆算經驗的引領下,完全可以自主探究出乘法豎式的簡化寫法,因此,教學乘法的筆算時,我們不妨重新改編教材,將原始豎式這塊內容割捨掉。而割捨這一內容,需要尋找到一種比原始豎式更能有效溝通算理和演算法的突破口。

  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教學三位數連加,練習裡有這樣一道題(42頁):三角形花壇的三條邊一樣長(每條邊長268釐米 ),花壇欄杆的長一共多少釐米?解決這道題時,不少學生列了乘法算式2683,可是乘法豎式不會計算,當時我就引導學生藉助加法豎式進行計算,並且在加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怎樣算能算的更快,學生在計算每一位上三個數相加時自然運用口訣進行簡便計算。這道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學生儘管是在用加法豎式進行計算,可是運用乘法口訣幫助計算的方法不就是乘法筆算的方法嗎?因此,在學生初步具備數和數位位值知識的基礎上,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筆算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簡便演算法就是提煉乘法筆算方法的最佳突破口。當然,我們在重組教材時,還需要考慮到,如何促使學生在加法筆算時自覺採取簡便演算法,以促使這一演算法有效遷移到乘法的筆算中。

  在使用現行教材例題進行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交流142的算理時,學生能很快說出:14+14=28。但當教師問及還能怎樣想時,很少有學生能想到先算102=20.再算42=8,再算20+8=28。細細分析發現:學生在解決142時,往往把14看做一個整體,兩個14相加,學生能很快口算出結果。但是教學142的筆算,需要支撐的是第二種算理,因此教學時,老師往往根據教材的編排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再用區域性分解的眼光來思考問題,(把14分成10和4,142就是把2個10和2個4合起來),這顯然不太符合學生的思維常態,因此課堂進行到這一環節時常常會冷場。同時,由於計算2個14比較簡單,在嘗試乘法筆算時不排除會有部分學生的計算僅僅停留在加法計算的層面上,而沒有內化到乘法上。這就導致這部分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出現計算步驟混亂、計算方法混淆等情況。

  於是,我們嘗試調整例題中的數量,促使學生在口算時用先分解再綜合的策略解決問題。如可以改成每隻小猴採32只桃,3只小猴一共採多少個桃?這樣,學生在口算3個32相加時難度相對大些,學生必然會採用分解的策略:先算303=90,23=6,再採用綜合的策略:90+6=96。在明確算理後,讓學生用連加的筆算驗證剛才的口算過程,並且讓學生思考怎樣算能算的更快。在運用口訣進行加法豎式的簡便計算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如果讓你自己嘗試用乘法豎式計算323,你會從這個連加豎式中得到哪些啟發呢?學生邊思考邊進行乘法豎式的探究。在此基礎上,溝通加法筆算與乘法筆算的相通之處,進一步明確算理、鞏固演算法。在交流乘法筆算的計算過程時,教師讓學生說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並引導學生及時同加法豎式聯絡起來,使學生明確,乘法中的每個計算步驟都能在加法豎式中找到,並且用到的口訣也是一致的。

  3.改編重組教材的可行性再思考:結合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筆算,學生在探究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時,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入,對演算法的掌握更清晰。這一突破口對後繼學習的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產生的優勢更明顯。現行進位乘的教材從原始豎式過渡到有進位的簡化豎式,這個過程有相當大的跳躍性,既有中間計算步驟的簡化,又有進位方法的提煉,僅僅從原始豎式中獲得啟發,讓學生自主提煉出簡化的進位乘,難度比較大。相比而言,將連加豎式的簡便演算法遷移到簡化的進位乘,更能促進學生自主遷移、運用已有的計算經驗,從而有效拓寬探究的空間,增強探究的慾望,發展學生的思維。以243的豎式為例:

  師:這兩種豎式在計算時有什麼聯絡?

  生1:都是先算3個4相加,再算3個20相加,再把它們合起來,因此,計算的結果相同。

  生2:計算過程中用到的口訣都相同。

  生3:進位的方法也相同:都是個位満十,向十位進1。

  上面的教學片段證實:以筆算加法的簡便計算作為教學筆算乘法的突破口,更能有效溝通算理與演算法,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這樣組織教學,拓展了學生後繼學習新知的探究空間,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結構的疏理、重建,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明明白白地學會計算。

《筆算乘法》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2主題圖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筆算。

  357= 2321=

  讓學生集體完成並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後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全班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9頁例2.

  出示例2.

  教師:讀一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資訊?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個48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3748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約有20xx盒。

  (2)筆算方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學生討論後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筆算乘法》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63頁內容。

  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要讓學生心感到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打破傳統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以媽媽帶著孩子去買書為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演算法的多樣化,並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位數乘多位數口算、筆算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探討每一數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讓學生思考用口算應怎樣算,再出筆算方法,使學生明白這兩種方法的道理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為了便於學生掌握筆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過程呈現出來,然後再匯入主課,使學生初步明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法則。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兩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演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一般是不會列出乘法筆算豎式的,許多學生都會利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筆算豎式是計算的通法,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出乘法豎式。剛開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錯誤,這時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並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透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最佳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不進位)。

  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複習

  1、豎式計算:24×13=78×8=124×5=495×7=

  提問:用一位數乘多位數,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用這個一位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問:兩位數乘整十數你是怎樣算的。

  講授新課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插圖:今天媽媽帶小利去買書,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錢?

  1、請你先幫他估一估,大約付多少錢?

  2、怎樣才能知道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正確答案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的計算出24×12的得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你能想辦法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2、組內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方法歸類:連加,連乘,拆數

  5、學生分組討論: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6、研究筆算的方法

  在研究剛才這些方法時,有些同學卻用了跟這三種不一樣的方法,就是豎式計算。

  你們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嗎?學生討論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積48……2×24的積

  24……10×24的積

  你發現了什麼?(拆數)

  7、教師講解筆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麼?(數位)

  三、鞏固法則,實踐應用

  1、遊戲:智闖馬虎宮,找找開門密碼(P63頁“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賽:P64頁第1、2題。

  3、生獨立完成P64頁第3、4題。

  四、全課總結

  1、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

  2、師總結。

《筆算乘法》教案14

  教學內容:

  第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透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最佳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聯絡實際問題理解筆算乘法的算理,並掌握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裡的購書情境。(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現了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1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 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14×10=140

  14×2=28

  140+28=16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彙報,據生答完成板書。再現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設問:這個1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14個十,是140,是1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算出兩個因數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1 4

  x1 2

  ————

  2 8 ……14×2的積

  1 4 ……1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1 6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老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演算法時應該注意什麼。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要做到數位對齊,數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後總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後進生。

  3、判斷並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到了,同學們去植樹,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溝通。

  2、老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設計:筆算乘法

  方法一:

  14×10 = 140

  14×2 = 28

  140+28 = 168

  方法二:

  1 4

  × 1 2

  ————

  2 8 ……14×2的積

  1 4 ……1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1 6 8

《筆算乘法》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