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

  2、認識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收集一些關於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撿落葉。

  1、利用孩子們散步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去撿落葉。

  師:孩子們今天散步的時候,老師請你們在幼兒園撿到了很多的樹葉,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撿到了多少的樹葉,然後再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認真觀看樹葉,同時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樹葉。

  師:你看到什麼樣的樹葉,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教室小結:剛剛老師請小朋友撿了很多樹葉,發現有的樹葉是黃色的,有的是……

  二、集體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

  1、師:現在冬天到了,這些樹葉都是冬天裡的樹葉。我們發現樹葉有什麼變化嗎?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

  教師小結:冬天裡的樹葉,有的樹上的葉子變黃了,慢慢的掉下來,有些樹的葉子還是綠綠的。

  2、冬天到了,為什麼有些樹的樹葉掉了很多,有些樹的葉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教師小結:原來呀,有的樹是常綠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而有的樹是落葉樹,每年的秋天樹葉就會開始變黃,漸漸掉下,到了春天的時候才會長出新的樹葉。

  三、瞭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看看,樹葉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顏色是什麼樣的?這顆樹叫什麼名字呢?老師來告訴你們。

  2、出示落葉樹圖片,小朋友再看看,這就是落葉樹,它們的樹葉是什麼樣的?顏色怎麼樣?

  3、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這些樹有什麼區別?

  教師小結: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4、遷移幼兒經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嗎?把你想到的告訴全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再次出示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豐富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兩類物體的比較觀察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透過兩次觀看錄象,加上老師的針對性提問和幼兒零距離觀察樹葉,很快掌握了“落葉”和“常青”兩個概念,認識了落葉樹和常青樹,發現了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篇2

  活動意圖:

  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樹,千姿百態,隨著季節輪換樹還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樹葉隨風飄落,還有一些樹沒有落葉子。孩子們有著去了解和探索的興趣,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落葉樹和常綠樹》。讓孩子在認識樹的基礎上,抽象出一些樹普遍特徵,讓孩子自己去觀察比較,從而認識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來解答自己的疑問。知道秋天,並不是所有的樹都變黃落葉的,有些樹一年四季常綠,秋天也不例外,這些樹叫常綠樹。而到秋天就枯黃落葉的樹叫落葉樹。

  活動目標:

  1、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2、感受樹木對人們生活的重要和好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樹葉,兩張特徵顯著的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周圍的樹

  1、(出示漢字“樹”)你在哪裡看見過樹?

  小結:馬路邊、公園裡、小區裡、小河邊、家裡都有樹。

  2、這些樹中,你認識哪些樹?

  3、柳樹冬天是什麼樣子?

  (1)認識落葉樹

  出示兩張圖片,看一看這兩種樹有什麼不一樣?(出示柳樹圖片)你認識這棵樹嗎?這是什麼樹?瞧,這棵樹怎麼樣了呢?(認識新詞光禿禿——光禿禿就是樹葉都掉光了),對了,這棵樹上光禿禿的,他難道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光禿禿的?那它什麼時候長葉子的呢?(幼兒說)原來,柳樹春天也是這樣茂盛,為什麼現在會變的光禿禿的呢?(樹葉掉下來了)

  小結:像柳樹這樣到了春天樹葉都發芽,到了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

  讓孩子多說幾遍名稱。

  (2)認識常綠樹

  (指著香樟樹)你們認識這棵樹嗎?這是我們江陰的市樹——香樟樹,是什麼?你發現香樟樹上的樹葉都怎麼樣呢?香樟樹上長著許許多多的樹葉,我們可以叫它茂盛,叫什麼?難道香樟樹一年四季都不掉葉子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原來香樟樹也會掉葉子,可是它掉了葉子之後,樹上還有葉子嗎?(有)

  小結:想香樟樹這樣,一年四季都有綠綠的葉子的樹,我們叫它常綠樹。讓孩子多說幾遍名稱。

  二、初步瞭解常綠樹與落葉樹的特徵。

  1、(出示漢字“落葉樹”)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發芽,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是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

  2、(出示兩種葉子)這裡有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一種是落葉樹,請你各拿一片。

  3、請你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這裡透過感官來感知樹葉不同特徵。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孩子的感受,將兩種樹葉的特徵分別記錄在寫有“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紙上,以供歸納使用。

  在活動中,孩子會將兩片樹葉的無關特徵講述出來,如大小,所以,在選擇樹葉時,應儘可能排除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綠樹)的顯著特徵:葉厚、正面色深、有光澤。

  教師小結:無論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認識它,但是隻要它的葉子比較厚、顏色深、表面有光澤,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是“常綠樹”。

  三、幼兒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現在我們看見樹葉,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都能透過她們的特徵區分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了,後面桌子上是上次我們一起去拾的樹葉,請小朋友吧你認為的常綠樹葉放在有常綠葉的標記的籃子裡,把落葉樹葉放在有落葉樹葉的籃子裡。聽清楚了嗎?

  幼兒操作

  交流: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檢查一下,他們找的對不對,教師拿出一片樹葉,讓幼兒說是屬於什麼樹?為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四、區分香樟樹的歸屬

  (1)(出示香樟樹的葉子)這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的葉子?

  (2)(出示香樟樹滿地落葉的照片)這是香樟樹現在的樣子,滿地的落葉。看了這張照片,你還認為香樟樹是常綠樹嗎?

  (3)(出示《植物》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認識)是啊,這本書說的都是有關於植物的事。我們來看看,香樟樹是什麼樹?

  在活動中,教師念:“香樟樹一年四季都落葉子,但是,它落了葉子之後,馬上長出新的葉子,所以,儘管不停地落葉子,但一年四季它滿樹都有茂密的葉子,它是常綠樹。”

  ——透過這樣的認識的碰撞,一個完整的概念認識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認識猶豫時,孩子傾聽的願望也是最強烈的,這時,教師的照本宣“讀”會十分有效。

  五、樹真好,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

  1、師:我們的祖先種了許多樹,那麼你想在樹下幹什麼呢?樹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

  2、欣賞《樹真好》,瞭解樹的用處。

  3、請幼兒說一說以後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樹木。

  總結:我們可以在樹下做許多事,是啊,“樹真好”。

  活動延伸:

  原來樹葉還有這麼多的秘密,我們一起出去找常綠樹和落葉樹吧。

  活動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動,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快樂。引導孩子們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這正是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透過關注樹木變化,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知道“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芽了冬天樹葉一下子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教學活動重過程、重情感體驗、重能力的培養。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準備,要充分考慮材料能在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形式。那樣孩子就能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收穫。整個活動圍繞著“葉子”,孩子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學習、感知,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如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傾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性的學習要求。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

  2、認識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

  2、瞭解一些常綠樹與落葉樹的知識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幼兒在家帶來的樹葉。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請你們在家的時候都收集了一些樹葉帶過來,那現在請你們來觀察觀察,你們帶來的樹葉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觀察)

  2、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教師:冬天到了,樹葉有什麼變化?你們在收集這些樹葉的時候大樹又變成了什麼樣的?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集體討論。

  (1)教師:為什麼有些樹上的樹葉掉得很多?有些樹上的葉子掉得很少甚至不掉呢?(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

  教師:有的樹是常綠樹,一年四季的樹葉都是綠的。有的樹是落葉樹,每年秋天樹葉就會開始變黃,漸漸掉下,到了春天才會長出新的樹葉。

  2、瞭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從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比較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教師:老師這裡有幾張圖片,分別是常綠樹和落葉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一一出示圖片)

  (2)教師小結圖片中的樹。

  (3)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或落葉樹。

  教師:好的,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樹,知道了哪些叫常綠樹,哪些叫做落葉樹,那除了老師這裡的圖片,你們還知道有其他的這些樹嗎?(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樹,請你們在家的時候看見了大樹小腦袋裡也想想這是屬於綠葉樹和落葉樹。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兩類物體的比較觀察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透過兩次觀看錄象,加上老師的針對性提問和幼兒零距離觀察樹葉,很快掌握了“落葉”和“常青”兩個概念,認識了落葉樹和常青樹,發現了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點。將幼兒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較好鞏固了對常青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篇4

  目標:

  1、說出幾種常見的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名稱。透過比較,初步瞭解秋東季落葉樹要落葉,常綠樹不落葉的道理。

  2、發展分析、比較能力,激發幼兒觀察大自然變化的興趣。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準備:

  課前教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樹葉。

  收集一些樹葉。

  過程:

  一、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

  每組一籃樹葉,小朋友觀察比較。這些是什麼樹葉?比一比,他們有什麼不同?

  二、透過比較,瞭解樹葉常綠和枯黃的主要原因。

  分給幼兒兩片樹葉(梧桐樹葉和冬青樹葉)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綠樹的葉子和落葉樹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三、根據經驗交談。

  請小朋友講講自己認識的樹,那些是常綠樹、那些是落葉樹。

  四、找常綠樹和落葉樹。

  帶幼兒到外面去找樹。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學效果很不錯,因為這些植物都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幼兒不陌生,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運用動手、動腦、比較、觀察、分析的同時獲得答案,直觀具體的教學方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遊戲讓他們積極愉快的學習,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既要再現幼兒的生活經驗,又要有所提升。本課自始至終愉快積極,學習興趣很高,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同時又為他們以後的創編提供了前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常綠樹和落葉樹》含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基本特徵,初步知道它們的不同點。(重點)

  2、能夠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辨認幾種常見的落葉樹和常綠樹。(重難點)

  3、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難點:為什麼有的會落葉,有的樹不會落葉?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重點突破策略:

  1、表格梳理(側翻的方法)

  2、遊戲鞏固(我來考考你)

  3、操作體驗

  難點突破策略:

  1、三個多媒體課件的層層遞進。考考你——常見的兩種樹欣賞——感受現象

  2、圖片兩張,直觀(蠟質的表現——用塑封紙封起來)

  活動流程:

  發現問題(小問號)——解決問題,觀察、比較——及時提升,每個環節知識點的及時小結——回到問題(小問號)

  活動過程:

  一、小問號引題:

  師:秋天到了,各種各樣的樹會發生許多的變化,你有哪些關於樹的問題要問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並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記錄,主要是落葉和變色)

  二、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1、師: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關於……,我為大家準備了兩片樹葉,梧桐樹和茶花葉,請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對著光照一照,看看有什麼不同?

  2、幼兒操作、比較(幼兒圍坐成半圓,在椅子上比較)

  3、集體交流,教師記錄(共六點)

  顏色,表面,大小,硬度,厚薄,常綠樹(畫樹葉)

  落葉樹(畫樹葉)

  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字卡和記錄

  光澤——像鏡子

  小結:一年四季都是碧綠的樹叫常綠樹,像梧桐樹那樣到了秋天要落葉的樹叫落葉樹。

  三、考考你(複習鞏固)

  出示PPT,“這片樹葉是綠色的,可能會是哪種樹?”讓幼兒先看一看,然後猜猜是哪種樹,然後出示答案。共5片樹葉,分別是綠色、黃綠色、厚的、軟的、粗糙的。

  四、幼兒操作

  1、教師講要求,先認識掛件,兩串分別是落葉樹和常綠樹,每人一碗樹葉,裡面放四種樹葉,兩片落葉樹、兩片常綠樹。

  2、出示兩塊黑板,上面掛兩行鉤子,以便讓幼兒操作後把掛件掛到相應的黑板上。

  五、交流

  1、幼兒檢驗對錯,然後針對放錯了進行糾正,如松針,葉子的是尖尖的,硬硬的。

  2、看PPT圖片,欣賞一些常見的落葉樹和常綠樹。(落葉樹:柿子樹、楓樹、柳樹;常綠樹:廣玉蘭、桂花樹、松樹)

  師:你還看到過哪些落葉樹和常綠樹?

  3、師:為什麼有些樹一到秋天就要落葉呢?

  先請幼兒猜測

  播放課件,介紹其中的科學原理。

  提問:你聽清楚了嗎?為什麼會落葉呢?(葉片大,有氣孔,水分從氣孔排出,常綠樹的表面有一層亮亮的東西,是蠟質,它能保護樹葉的水分不蒸發)

  六、延伸活動:常綠樹一年四季都不落葉嗎?(回到小問號的展板上,讓幼兒帶著這些問題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動,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快樂。引導孩子們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這正是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透過關注樹木變化,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知道“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芽了冬天樹葉一下子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教學活動重過程、重情感體驗、重能力的培養。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準備,要充分考慮材料能在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形式。那樣孩子就能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收穫。整個活動圍繞著“葉子”,孩子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學習、感知,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如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傾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性的學習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