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通用9篇)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通用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感受舒緩與輕快、活潑的不同音樂性質。

  2.嘗試用多種方式(語言描述、身體動作、線描等)進行音樂表現。

  3.透過遊戲,體會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欣賞樂曲,感受舒緩與輕快、活潑的不同音樂性質。

  難點:嘗試用多種方式(語言描述、身體動作、線描等)進行音樂表現。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白色圖畫紙一張、記號筆一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將欣賞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安靜、用心地聽,老師很想聽聽你們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

  安靜欣賞音樂一遍,啟發幼兒說說對音樂的感受。

  1.同伴之間交流對音樂的感受。

  師:請小朋友跟旁邊的夥伴說說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

  2.請個別幼兒說說對音樂的感受。

  師:請告訴老師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

  二、透過欣賞,感受和表現兩種不同的音樂性質

  師:小朋友你們對音樂的感覺真好!那這首音樂的旋律有沒有變化?在哪裡發生了變化?我們再來聽聽看。

  1.完整欣賞音樂一遍,讓幼兒能初步感受音樂的變化。

  師:這首音樂的旋律有沒有變化?有什麼變化?

  幼:強弱

  幼:快慢

  2.教師隨著音樂旋律配上簡單的圖譜,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和感受音樂的旋律變化。

  (1)師:在老師的心理還想用有趣的線條來表現這首音樂的變化。小朋友也伸出小手跟老師畫一畫,一起再來感受音樂的變化。

  (2)師:從這張圖譜可以看出音樂的變化,在樂句舒緩的時候老師畫的波浪線怎麼樣?(波浪畫的比較慢,比較大)音樂變得輕快活潑的時候老師畫的波浪線又是怎麼樣?(波浪畫的快、密)

  3.透過圖譜分樂句欣賞,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和肢體動作表現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

  師:小朋友當聽到舒緩音樂的時候,你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幼兒自由的表現)

  師:隨著音樂的變化,音樂突然變得輕快活潑起來,那小朋友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鼓勵幼兒想用什麼動作表現,就用什麼動作表現。要求幼兒認真聽音樂,隨著音樂的變化動作也要發生變化。

  三、透過欣賞課件,向幼兒介紹作品的名稱、內容

  1.教師向幼兒介紹作品的名稱、內容。

  師:你們知道這首音樂的名稱嗎?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原來這首音樂是法國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聖桑的作品,他天天到水族館去觀察,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覺得很美,就譜寫了這首優美動聽的音樂,名字就叫“水族館。

  2.播放課件,讓幼兒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水族館。

  (1)師:我們隨著這美妙的音樂也來感受一下美麗的水族館吧!

  (2)師:感覺怎麼樣?

  透過影片,音樂與影象結合讓幼兒感受作者創作音樂作品時用心靈體驗到的水底世界裡優美的意境。

  四、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有趣的水族館。活動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

  (1)師:美麗的“水族館”還有什麼東西會跟著音樂動起來?

  (3)師:我們現在就變成水族館裡的東西隨著這美妙的音樂自由自在地表現。記住要隨著音樂的變化來表現動作。

  再次請幼兒欣賞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對水底世界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創造。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結構,初步培養幼兒聽辨、分析樂曲的能力。

  2、能運用不同的動作大膽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水族館音樂、圖譜、小魚道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室,初步感受音樂

  師:“孩子們,讓我們都來做快樂的小魚,盡情地在這片大海里遊一遊吧!”

  (二)以故事為載體,感受理解音樂

  1、仔細傾聽,欣賞樂曲

  師:“在這片美麗的大海里,有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段音樂會告訴大家故事裡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提問:你覺得音樂裡可能有誰?它在幹什麼?

  2、結合圖譜,分段理解樂曲

  師:傳說在海底深處,有一顆神奇、美麗的寶石,小魚們都想找到寶石,有一天,它們唱著歌快樂地出發了——

  教師分別學小魚和大鯊魚的聲音唱歌:“我是一條小魚,我要找到寶石,我在水裡游來游去,遊得多快樂”“我是一條鯊魚,我要吃掉小魚,左邊找找,右邊找找,沒有找到。”

  提問:小魚和鯊魚是怎樣唱歌的?它們唱了幾次?(幼兒學唱)

  3、幼兒用手指模仿小魚,隨音樂表演。

  提問:這段音樂中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大鯊魚想吃掉小魚,小魚該怎樣避險?

  4、幼兒帶小魚、鯊魚道具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幼兒聽音樂做小魚動作,大鯊魚出來後,小魚立即停止不動。

  5、交換角色,再次隨音樂表演。

  (三)啟發想象,大膽表現

  提問:大海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做的?

  1、幼兒模仿大海各種小動物隨音樂表演。如:“我是一隻螃蟹,我要找到寶石……”

  2、分角色扮演鯊魚和其他小動物隨音樂表演。

  四、活動結束

  孩子們,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名字叫《水族館》,它是由法國著名的音樂家聖桑作曲,回家以後,希望你們從電腦上查一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欣賞這首樂曲。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語詞與律動感應曲式。

  2、初步學習看曲式圖譜,運用樂器敲奏。

  3、運用塑膠袋進行音色探索。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音效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掛圖P2、鼓和吊鑔各一個、水中生物圖卡若干、銅碰鐘、飄帶、啦啦綵球、紗巾、水袖、塑膠袋(均與幼兒人數相等)。

  音樂分析:

  這首樂曲選自《動物狂歡節》中的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片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正當玩得開心時,滋滋小蜜蜂飛來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體造型:泡泡造型

  幼兒發表各種泡泡的造型,老師伴奏幼兒隨音樂做泡泡造型的律動。

  1、鼓聲:泡泡造型律動/泡泡房子、泡泡車、泡泡蝴蝶、泡泡魚……

  2、吊鑔:變換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館裡,魚兒也吐著泡泡玩遊戲……

  (四)語詞與律動: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動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組,以各式道具裝扮。如:飄帶章魚、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魚……

  2、語詞與律動

  (1)各組隨音樂扮演水中生物練習。

  (2)配詞律動:學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語詞:我是一條金魚,我是一條金魚,水中世界多麼美麗實在真有趣

  ②間奏:下行律動/由上而下滾轉雙手。

  ③B段語詞: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後一句:下行律動/由上而下,站起轉圈,拍泡泡結束。

  (五)圖形感應曲式:A—間奏—A—間奏—B—尾奏

  1、老師畫出曲式圖譜,並教唱語詞。

  (1)A段:畫樂句/隨音樂唱詞畫出短、短、長線條。

  (2)間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圖卡出現順序。

  3、銅碰鐘

  (1)A段語詞:唱詞並用銅碰鐘敲奏語詞節奏。

  (2)B段語詞:同上。

  (3)間奏和尾奏:銅碰鐘隨音樂強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魚吹泡泡

  1、塑膠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膠袋氣球

  (1)音樂A段:以塑膠袋當魚,舞動游泳。

  (2)音樂B段:轉緊封口,以泡泡魚做律動。

  (3)間奏和尾奏:模仿小魚游泳律動,感應高低旋律。

  活動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引導來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故事情節設計故事引導:出示掛圖P1、P2,引導孩子們講述—:“寶寶吹了泡泡耳環、泡泡水晶床送給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開心。小蜜蜂滋滋聽說了這事兒,讓也想擁有一件泡泡禮物。你們猜,小蜜蜂滋滋喜歡怎樣的泡泡禮物呢?”

  本次活動,我設定了懸念,引導孩子們由猜測過度到表演,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琴聲做各種泡泡造型的律動。這樣一來,活動氣氛熱烈了,孩子們進入了玩音樂的狀態。(引導語:寶寶吹了許多會變魔術的泡泡,有的變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聽鼓聲和吊鑔聲玩泡泡造型時,孩子的經驗就第一個環節來說,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變換無窮,創造慾望被充分激發。

  暖身活動的泡泡造型讓孩子們在熱身的同時,也為“水底生物律動模仿”環節做鋪墊。律動模仿讓孩子們又掀起一個創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樂)海星、海馬、鯊魚、螃蟹、金魚、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開舞會,孩子們都用肢體動作表演自己喜歡的海底生物。

  配詞律動環節(幼兒圍圈坐)

  第一小組按備課環節進行:三遍音樂完成。第一遍音樂,老師邊做律動邊默唱;第二遍音樂,幼兒起立隨音樂邊唱語詞邊做律動;第三遍音樂,是加強第二遍音樂的內容。出現情況:默唱時,老師誇張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兒,可是第二遍音樂就讓孩子們邊唱邊玩有點牽強,因為孩子們還沒有掌握語詞,使得孩子們只顧做律動而不注意語詞了。與我設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組活動時,我在第二遍音樂的形式上做了調整:幼兒坐著,隨音樂跟著老師邊唱語詞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孩子們有了第一遍音樂的仔細傾聽、觀察和第二遍音樂的配詞、律動,幼兒對整首樂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瞭解。第三遍音樂的律動表演就順手多了。

  由於配詞律動環節孩子已經初步熟悉語詞,所以在圖形感應曲式環節,孩子們邊跟老師唱邊看老師畫圖譜,對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本活動選取了與樂曲緊密聯絡的水草和小魚作為代表,以小草生長和小魚探望的情節幫助幼兒學習樂曲結構,以情節交替推進幫助幼兒學習動作,整個設計渾然一體,結構嚴謹。

  活動準備:

  1、圖譜、節奏卡

  2、光碟、dvd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透過遊戲瞭解樂曲結構和各段音樂的性質;

  2、嘗試用身體各部分的扭動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動作表現樂曲形象;

  3、學習用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表達對同伴的關心,體會與朋友交往的

  愉悅心情。

  4、創想水草和小魚的造型,開心的跳一跳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要求教師精神飽滿)

  二、問好

  三、定向(語言的匯入,創設情境,聽到音樂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是關於誰的故事?)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你聽過什麼樣的音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樂曲,請小朋友們聽一聽。

  四、欣賞音樂

  五、分享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六、熟悉樂曲,感受音樂結構(再定向:出示圖譜、故事引導教材設定的內容,進行結構分析和感受分析)

  1、聽了音樂後你感覺心情怎麼樣?你覺得它聽起來是雄壯有力的?還是輕柔歡快的?

  2、出示圖譜,介紹曲名《水族館》,讓幼兒觀察圖中都有什麼?猜一下圖中他們都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3、情境匯入:在水族館裡住著一隻兇猛的動物,他都很久都沒有吃到食物了,原來是水族館的小魚和水草成為了好朋友,當它出現了,小魚就被水草藏起來了

  幼兒邊聽音樂,看著圖譜,邊說語詞

  4、熟悉樂曲,介紹曲式結構。

  七、隨圖譜欣賞音樂

  聽音樂指圖,感受圖示和音樂關係

  八、解決重難點(節奏曲式結構等)

  九、創編動作,自由表現音樂。(分段聽音樂,用動作表演的方法感知節拍強弱的規律。)

  ①組織幼兒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的樣子,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水草的姿態,用身體的曲線運動來表現水草在水中優美的舞蹈。

  ②組織幼兒玩遊戲“小魚和小草”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熟悉角色形象和動作,瞭解遊戲情節,掌握遊戲規則: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

  ③聽音樂幫助幼兒分辨水草生長及小魚探望的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感受a段樂曲的柔美流暢和b段樂曲的纖巧歡快

  ④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旋律、結構,分解練習動作

  1、水草慢慢長大,要求動作優美舒緩,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姿態的造型水草生長時,有一隻大鯊魚正在四處覓食。

  2、小魚探望水草,啟發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小魚歡快的遊戲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小魚音樂出現時,大鯊魚遊走。

  3、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4、老師和幼兒分角色表演

  5、分角色完整的跟著音樂遊戲

  十、看圖譜集體創編動作

  十一、表演創編動作(完整欣賞音樂整體感知音樂,根據音樂結構,用即興舞蹈的方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十三、幼兒在較大的空間表演

  十四、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的很好,現在請你們去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跟音樂做遊戲吧。

  十五、活動延伸

  動畫片《動物狂歡節》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與同伴一起遊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2.用身體動作表現水草的舞動和小魚的遊動,發展創造力和表現力。

  3.初步熟悉樂曲旋律,瞭解優美流暢與纖巧輕快的不同音樂性質,透過水草和小魚的遊戲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已欣賞過有關水族館的影碟,豐富有關水族館的經驗。

  2.教師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磁帶及相關道具。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和幼兒玩遊戲入場。

  2.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3.播放音樂,藉助多媒體進一步感受音樂。

  4.分段欣賞音樂,引導幼兒理解音樂中的不同形象。

  (1)欣賞表現水草形象的音樂,啟發幼兒用舒展、優美的身體動作表現水草的舞動。

  (2)欣賞表現小魚形象的音樂,啟發幼兒用纖巧、輕快的動作表現小魚的遊動。

  (3)欣賞音樂的結束部分,啟發幼兒嘗試表現小魚和水草共同遊戲的快樂情境。

  5.分角色、運用道具完整地聽音樂表現。

  活動提示

  1.在活動第一個環節中,教師和幼兒玩的遊戲規則為:老師做動作,孩子不做動作;孩子做動作時,老師不做動作。老師牽著朋友一起做動作,孩子也牽著朋友一起做動作。同時教師注意,自己做動作時,音樂為A段;孩子做動作時,音樂為B段;與朋友一起合作做動作時,為音樂的結束部分。

  2.在活動中教師選用的道具可以是色彩鮮豔的紗巾,也可以是皺紋紙。

  3.提請家長配合:家長可帶孩子一起了解更多的有關水生植物和動物的知識,豐富孩子的相關知識經驗。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水族館”樂曲旋律,透過圖譜、肢體動作、樂器來感應樂曲的曲式。(重難點)

  2、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到活動當中來。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海底背景圖一幅(貼有各種海底動物)。

  2、語詞圖卡一套、CD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音樂跳各種舞步進場。

  二、出示海底圖介紹,引起幼兒興趣。

  “水族館就像海底世界一樣,很神奇。”

  1、提問:小朋友見過水族館嗎?水族館裡會有些什麼動物?

  2、出示背景圖,介紹海底動物。

  “看看,都有些什麼海底動物?”

  三、幼兒欣賞第一遍音樂。

  1、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水族館這麼神奇,這麼美!讓我們也來聽一首很優美的音樂,名字叫《水族館》。這首音樂是法國音樂家聖桑寫的。

  2、“在聽音樂之前,老師有個要求,請小朋友一邊仔細聽音樂,一邊想想,在音樂中你會看到什麼?”

  幼兒欣賞音樂。

  3、讓幼兒談談聽完音樂後的感受。

  “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音樂,剛才你們聽音樂的時候,好象又看到了什麼呢?

  4、理解下行間奏。

  “剛才在音樂裡你們有沒有聽到一段“鐺……”的聲音?(我們來聽聽看)聽到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什麼?開始時聲音是怎麼樣的?(由高變低)

  5、讓幼兒用動作表示下行音樂。

  “我們該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這段由高到低的音樂呢?

  四、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

  1、“你們想的動作真多!我要把你們這些動作都編到音樂裡面去,但是我有個要求哦,請你們猜猜我聽到音樂的時候,我想到什麼動物,我在做什麼?

  2、教師根據旋律表演,鼓勵幼兒為老師鼓掌。

  五、感應曲式。

  1、按圖譜順序感應曲式。

  (1)“剛才你們都看到我表演了,這曲子裡我想到什麼?”

  (2)“讓我們看看,音樂裡都出現些什麼動物?”

  教師根據音樂按順序出示圖譜。邊唱歌邊出示。

  (3)認識反覆記號。

  (4)幼兒根據圖譜聽音樂感應樂曲曲式。

  2、肢體感應曲式。

  (1)“剛才我想到的是金魚在水裡唱歌,吹泡泡,那你們想到自己是一隻什麼動物呢?”(讓幼兒自由說)

  (2)創編各種海底動物動作。

  “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你想到是什麼動物在水裡唱歌,你就用動作表示出來,看看誰的動作最美,想的動物是跟別人不一樣的!”

  3、碰鈴感應。

  (1)“你們做的真棒!表揚表揚自己,你們看,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碰鈴。”

  (2)“誰能讓碰鈴發出好聽的'聲音?”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敲法。

  (3)讓幼兒為下行音樂配上音色。“聽聽剛才的下行音樂我們用哪種方法演奏更好聽?”

  (4)“好,我們把這些配到音樂裡面去,讓我們聽著音樂試試看吧!”(聽音樂演奏樂器)

  六、結束活動。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瞭解樂曲的ab結構。

  2、會用身體各部分的扭動動作來表現水草的生長,感受段音樂的優美流暢,大膽創編不同的魚遊動作,表現段音樂的纖巧輕快。

  3、進一步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愉快心情。

  活動重難點:

  會分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大膽創編不同的魚遊動作和水草動作。

  活動準備:

  請有條件的家長帶孩子去參觀水族館;磁帶錄音;海洋世界的vcd;小魚和海草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欣賞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看的vcd,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vcd)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許多魚,魚兒在水中游等)這麼多漂亮的魚在遊,你覺得小魚的心情怎麼樣?我們也來學學小魚遊吧。(在座位上簡單的動一下)海洋裡還有什麼呢?(水草、)

  二、完整欣賞音樂,初步瞭解音樂結構。

  師:小朋友做的動作真不錯,有個外國叔叔也很喜歡這個海洋,所以寫了一首樂曲,把你們看到的都寫進去了,我們來聽聽,想想,這個音樂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1、播放音樂,讓幼兒傾聽樂曲。

  師:覺得這首音樂好聽嗎?有沒有特別的地方?(一會快一會慢),你猜音樂慢的時候會講什麼呢?快的地方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水草、小魚。)

  2、再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教學掛圖,瞭解a段音樂是水草在生長,b段音樂是小魚在游來游去探望水草。

  師:老師把音樂畫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圖譜)慢的音樂用水草表示,快的音樂用小魚表示。我們再聽一遍。

  三、分段欣賞音樂,創造性的進行表演。

  1、幼兒欣賞a段音樂,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優美、舒展的動作,表現水草不同姿態的生長動作。

  師:水草會水中會怎麼動呢?針對個別幼兒的優美的動作讓其他幼兒來模仿、學習。

  2、幼兒欣賞段音樂,鼓勵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小魚游水與水草遊戲的動作。

  師:小魚在水中會怎麼遊?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游泳姿勢:快遊、慢遊、上下游、倒退遊等。

  3、樂曲結束時,啟發幼兒用動作與水草告別。

  四、完整的聽音樂做遊戲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

  2、幼兒分角色進行遊戲,扮水草角色的幼兒可找合適空間隨意站立,小魚可移動位置遊動。

  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小魚和水草頭飾,請小朋友自己選擇頭飾扮演角色,水草們要分開站,小魚也要找到一顆自己喜歡的水草藏好。(一定時間後老師進行檢查,看看幼兒是否找到了空的地方站好)我們一起來聽音樂看著圖譜遊戲吧!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真開心,和小魚小草一起做遊戲,等等我們去操場在遊戲。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樂曲的AB結構,及樂曲優美輕快地特點。

  2.嘗試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

  3.透過整體欣賞音樂《水族館》、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這麼美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欣賞一首非常美妙,非常動聽的音樂,你們想不想聽?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音樂,教師做優美的動作

  2.播放影片

  3.幼兒模仿小魚遊,音樂舒緩時候小魚怎麼遊,音樂輕快的時候,小魚怎麼遊。

  4.提問:

  (1)聽到緩慢的音樂時,水草會怎麼動呢?

  (2)隨音樂的變化,音樂變快水草怎麼動?

  5.小結:這段音樂有時很慢,聽上去很優美,有時很快,聽上去輕鬆愉悅。優美的音樂表現的是水草慢慢生長的畫面,而輕快的音樂則是各種海底生物游來游去的畫面。

  三、播放音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之前,我給孩子們豐富了關於海底世界的一些經驗,比如海中有什麼,海里的生物怎樣“游泳”等。當孩子們和我一起進入了神奇的水底世界,和水草小魚玩起了快樂的遊戲時,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不錯的模仿,有的化身“水草”在那自由擺動,有的變成“小魚”來回穿梭,還會不時的冒出幾個小泡泡。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雖然孩子們能夠說出很多種海底的生物,但是在模仿上面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比如我們班模仿大鯊魚的亮亮,他的大鯊魚就和小魚一樣,沒有可怕的樣子,也沒有鋒利的牙齒,整個一呆萌狀。

  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用正確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較流暢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體動作表現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感受優美的旋律,在故事的陪襯中,進入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景。

  活動準備:

  光碟《夢之船》《水族館》

  活動重點及難點:

  表現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進行氣息發聲練習

  1、伴隨優美的旋律進入故事情景(幼兒在活動室門口等候,音樂響起)

  (教師旁白)在一個幽靜的湖邊,有一隻美麗的天鵝帶著她的寶寶們,正在輕輕的拍著她們的翅膀,慢慢的跳著舞,因為這個夜晚實在是太美了。

  2、根據提示進行氣息練習

  “啊,這的空氣太清新了,讓我們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範講解進行發聲練習

  重點示範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二、學唱歌曲,藉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夢之船》,整體範唱歌曲。

  “你們看那是什麼?”

  “我是夢之船,你們願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館去嗎?”(教師旁白)

  “願意”!

  “小天鵝們,夢之船在航行時會遇到水流平穩和顛簸的時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覺到嗎?讓我們出發吧!”

  @唱歌曲《夢之船》邊唱邊表現水流平穩和顛簸(第一遍)

  教師配以身體動作進行範唱。重點學習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現平穩和顛簸(第二遍)

  提示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連唱和跳唱的音樂表現形式

  @幼兒集體演唱,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表現連唱和跳唱的方法

  “夢之船,還要行駛一段就到了,讓我們繼續行駛吧!”(第三遍)

  “夢之船,要你們唱出好聽的歌聲才會開門,你們試試吧!”(第四遍)

  “門開了”!

  三、律動:《水族館》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水族館”(老師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放音樂—水族館)

  四、結束活動

  “當-叮噹,”“呀,不好了,時間已經到了,夢之船要關門了,我們要抓緊時間回去了。來一個跟著一個上船,唱著《夢之船》離開教室。

最近訪問